第三章 洪昇和長生殿

關燈


    白居易的《長恨歌》首先把有關唐明皇楊貴妃愛情的傳說和安史之亂聯系起來描寫,并以極大的同情歌頌他們的愛情悲劇。

    白樸的《梧桐雨》在完成愛情主題的同時,更有意通過他們的宮廷生活寫出一代興亡的曆史教訓。

    《長生殿》繼承了他們的成就而有所發展,熱烈地歌頌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并聯系他們的愛情生活,反映了封建社會複雜的矛盾鬥争,抒發了作者的愛國思想,成為這類題材中成就最高、最響最大的戲曲作品。

     洪昇在《長生殿》例言中,清楚地說明了他的創作過程: 憶與嚴十定隅坐臯園,談及開元、天寶間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傳奇。

    尋客燕台,亡友毛玉斯謂排場近熟,因去李白,入李泌輔肅宗中興,更名《舞霓裳》,優伶皆久習之。

    後又念情之所鐘,在帝王家罕有。

    馬嵬之變,已違夙誓;而唐人有玉妃歸蓬萊仙院,明皇遊月宮之說,因合用之,專寫钗合情緣,以《長生殿》題名,諸同人頗賞之。

    樂人請是本演習,遂傳于時。

    蓋經十馀年,三易稿而始成,予可謂樂此不疲矣。

     在創作過程中,作者吸收了毛玉斯、趙執信、徐麟、吳舒凫等許多朋友的意見,在立意、結構、詞語、曲調方面無不經過推敲。

    由于經曆了明朝的覆亡和清朝的建立,人們的民族思想意識加強了,再加上作者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和嚴肅的創作态度,《長生殿》在藝術表現上達到了清代戲曲創作的最高水平。

     第三節 長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藝術成就 《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長生殿》的思想内容相當複雜,作者一方面通過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頌揚生死不渝的愛情;一方面又聯系他們愛情的發展,揭開了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背景。

    因為李楊是最高統治者,他們在愛情上所表現的荒淫昏亂,必然給政治帶來嚴重的後果;而政治形勢的逆轉,又促成了他們的愛情悲劇。

    作者批判了他們愛情生活所帶來的政治後果,卻又歌頌他們的愛情生活。

    同情他們的愛情悲劇。

    這就給作品的主題思想帶來混亂。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作者所描寫的李楊愛情,包含了作者的愛情理想,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因素;他聯系李楊愛情所揭露的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封建社會更有它普遍意義。

    因此作品在主題思想上雖然存在着作者所無法解決的矛盾,作品依然表現了進步的思想傾向,受到當時許多讀者與觀衆的歡迎。

    作者在《傳概》一出中說:"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

    "在自序中又說:"然而樂極哀來,垂戒來世,意即寓焉。

    "這說明作品思想的複雜性正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聯系着的。

     作者豐富和發展了這個傳說故事的愛情主題,展開了更廣闊的場景,塑造了更生動的形象。

    作品上卷從唐明皇楊貴妃《定情》發端,描寫了他們奢靡的生活和愛情的發展。

    從聲色之好到情重恩深,愛情日益趨向真摯。

    《密誓》是一個轉折點,馬嵬之變《埋玉》,經過了生死之别,愛情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下卷着重描寫他們的刻骨相思,寄以更多的同情和贊美。

    《冥追》、《聞鈴》、《情悔》、《哭像》和《雨夢》等出集中地描寫他們死抱癡情、生守前盟的精誠。

    最後感動天地鬼神,讓他們同登仙箓,升入忉利天宮,得到一個永久團圓的結局。

    在作者筆下,楊貴妃是一個值得同情的悲劇人物。

    作者突出了她對愛情的忠貞,有意地避過她和壽王、安祿山的關系,描寫了她在宮廷中争恩擅寵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寵妃的形象。

    唐明皇作為寄情聲色的皇帝,作者是有批評之意的,但作者又認為他是帝王家少有的鐘情者,值得歌頌,因此把他在政治上的失敗歸罪于楊國忠等人。

    特别是下卷,作者在幻想的世界中,美化了他們在天上人間的彼此懷戀。

    楊貴妃在複歸仙籍之後,仍向織女傾訴說:"位縱在神仙列,夢不離唐宮阙。

    千回萬轉情難滅。

    "(《補恨》)明皇則終日悲歎"我獨在人間委實的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