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元末南戲
關燈
小
中
大
《皇華悲遇》、《幽閨拜月》等重要場子裡,就有更多的現實主義描繪,而且關目生動,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
試看下面一段曲白。
老旦(即王夫人):孩兒曆盡了苦共辛,娘逢人見人尋問。
隻愁你舉目無親,子父每(們)何處厮認? 旦(即王瑞蘭):我有一言說不盡...... 老旦:有什麼說話? 旦:向日招商店蓦忽地撞着家尊......(哭科) 老旦:孩兒有甚事說與我知道,不要啼哭。
旦:我尋思他眼兮兮人遠天涯近。
老旦:為甚的來那壁千般恨? 外(即王鎮):(怒科)夫人,你休隻管叨叨問。
老旦:相公,有甚事争差,且息怒嗔,閑言語總休論。
小旦(即蔣瑞蓮):賤妾不懼責罰,将片言語陳,難得見今朝分...... 旦:甚時除得我心頭悶!甚日除得我心頭恨! 這段短短的曲白把劇中四個人物的内心活動:王瑞蘭的滿懷愁苦,想向母親傾訴而又礙着父親不敢訴;王夫人對瑞蘭的關心與調停态度;王鎮的蠻橫壓制;瑞蓮的企圖從旁排解;都揭示在我們的面前。
由于曲詞的本色,它和說白幾乎很難分别。
在關漢卿原作中兩對男女雙線發展的複雜内容和一本四折的雜劇形式之間的矛盾到《拜月亭》裡已不複存在,但又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過場戲和插科打诨。
結局的大團圓不但過于巧合,同時表現了階級調和的傾向。
部分關目中還流露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如《綠林寄迹》中的某些描繪。
《破窯記》在王實甫同名雜劇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作者已不可考。
它寫劉千金不顧相門的富貴和父母的反對,甘心跟呂蒙正過風雪破窯的生活,并通過呂蒙正的先窮後貴,表現世态的炎涼。
《金印記》(注:《曲海總目提要》:"金印記,一名合縱記,又名黑貂裘,明蘇複之撰。
第一出詞雲:'可怪那趨炎惡冷,多少世情人。
'"按《南詞叙錄》在"宋元舊篇"中錄有《蘇秦衣錦還鄉》一種。
現傳明刊本《重校金印記》在第一出内仍稱《洛陽蘇秦衣錦還鄉記》,并有"閑将六國傳,書會好安排"的自白,而沒有《曲海總目提要》所引的二句詞,因此我們仍把它看作宋元書會才人的舊篇。
當然,在流傳過程中是可能經過明人改動的。
)通過蘇秦夫婦的遭遇暴露封建家庭的冷酷。
《牧羊記》(注:《牧羊記》在《南詞叙錄》裡也屬"宋元舊篇",不知作者姓名。
)寫蘇武出使匈奴,被逼在北海邊牧羊,餐氈齧雪,仍堅持民族氣節。
這些作品的部分情節如呂蒙正到僧寺趕齋,忍饑回來,又因寒窯外有男女腳印,與妻子争論起來;蘇秦妻受盡婆婆及伯姆的欺侮,投水自殺,遇救回到母家,仍被迫送回,等等,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真實動人;但同時表現了迷戀功名富貴,宣揚忠孝節義、因果報應的思想。
劇中正面人物除蘇武外一般缺乏理想的光輝,雖然他們在嚴重封建壓迫下的悲慘命運還有值得同情之處。
語言樸素而不夠生動,有時更帶三分腐氣,藝術上的加工一般都顯得不夠。
和《拜月亭》同時流行的《白兔記》、《荊钗記》、《殺狗記》,被合稱為"四大傳奇",都是在民間長遠流傳的作品。
《白兔記》裡部分情節已在《劉知遠諸宮調》裡形成。
它寫劉知遠被逼從軍,入贅嶽帥府,享受高官厚祿,其妻李三娘在家中受盡兄嫂折磨,在磨坊中生下一子,送至劉知遠處乳養。
十五年後因兒子獵兔見母,方得全家團圓。
劇中有關李三娘一線的戲,凄苦動人。
曲詞本色樸素,表現民間戲曲的特色。
《荊钗記》寫書生王十朋以荊钗作聘,娶錢玉蓮為妻。
十朋中狀元後拒絕萬俟丞相的逼婚;玉蓮因富豪孫汝權及繼母的迫害,投江自殺遇救,經過種種波折,夫婦終于團圓。
《殺狗記》的題材與元人同名雜劇相同,它寫孫華、孫榮兄弟因柳龍卿、胡子傳的挑撥失和。
孫華妻楊月真設計殺狗,假作死屍,用以揭露柳、胡二人的欺騙,使兄弟重歸和好。
這些戲都有部分符合人民願望、反映現實的描繪,同時有不少宣揚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
藝術表現上除少數經常上演的場子外,一般比較粗糙。
但《白兔記》的成就要高一些。
在元人雜劇與宋元高戲的影響之下,元末明初還出現不少無名氏的作品,如《趙氏孤兒記》、《姜詩躍鯉記》等。
它們的舞台影響都很深遠,但思想傾向一般不夠鮮明,藝術上也缺乏自己的特色。
有些作品經過明代文人的改動,反增加了封建性的糟粕,如相傳出于姚牧良之手的《嶽飛破虜精忠記》就是如此。
試看下面一段曲白。
老旦(即王夫人):孩兒曆盡了苦共辛,娘逢人見人尋問。
隻愁你舉目無親,子父每(們)何處厮認? 旦(即王瑞蘭):我有一言說不盡...... 老旦:有什麼說話? 旦:向日招商店蓦忽地撞着家尊......(哭科) 老旦:孩兒有甚事說與我知道,不要啼哭。
旦:我尋思他眼兮兮人遠天涯近。
老旦:為甚的來那壁千般恨? 外(即王鎮):(怒科)夫人,你休隻管叨叨問。
老旦:相公,有甚事争差,且息怒嗔,閑言語總休論。
小旦(即蔣瑞蓮):賤妾不懼責罰,将片言語陳,難得見今朝分...... 旦:甚時除得我心頭悶!甚日除得我心頭恨! 這段短短的曲白把劇中四個人物的内心活動:王瑞蘭的滿懷愁苦,想向母親傾訴而又礙着父親不敢訴;王夫人對瑞蘭的關心與調停态度;王鎮的蠻橫壓制;瑞蓮的企圖從旁排解;都揭示在我們的面前。
由于曲詞的本色,它和說白幾乎很難分别。
在關漢卿原作中兩對男女雙線發展的複雜内容和一本四折的雜劇形式之間的矛盾到《拜月亭》裡已不複存在,但又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過場戲和插科打诨。
結局的大團圓不但過于巧合,同時表現了階級調和的傾向。
部分關目中還流露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如《綠林寄迹》中的某些描繪。
《破窯記》在王實甫同名雜劇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作者已不可考。
它寫劉千金不顧相門的富貴和父母的反對,甘心跟呂蒙正過風雪破窯的生活,并通過呂蒙正的先窮後貴,表現世态的炎涼。
《金印記》(注:《曲海總目提要》:"金印記,一名合縱記,又名黑貂裘,明蘇複之撰。
第一出詞雲:'可怪那趨炎惡冷,多少世情人。
'"按《南詞叙錄》在"宋元舊篇"中錄有《蘇秦衣錦還鄉》一種。
現傳明刊本《重校金印記》在第一出内仍稱《洛陽蘇秦衣錦還鄉記》,并有"閑将六國傳,書會好安排"的自白,而沒有《曲海總目提要》所引的二句詞,因此我們仍把它看作宋元書會才人的舊篇。
當然,在流傳過程中是可能經過明人改動的。
)通過蘇秦夫婦的遭遇暴露封建家庭的冷酷。
《牧羊記》(注:《牧羊記》在《南詞叙錄》裡也屬"宋元舊篇",不知作者姓名。
)寫蘇武出使匈奴,被逼在北海邊牧羊,餐氈齧雪,仍堅持民族氣節。
這些作品的部分情節如呂蒙正到僧寺趕齋,忍饑回來,又因寒窯外有男女腳印,與妻子争論起來;蘇秦妻受盡婆婆及伯姆的欺侮,投水自殺,遇救回到母家,仍被迫送回,等等,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真實動人;但同時表現了迷戀功名富貴,宣揚忠孝節義、因果報應的思想。
劇中正面人物除蘇武外一般缺乏理想的光輝,雖然他們在嚴重封建壓迫下的悲慘命運還有值得同情之處。
語言樸素而不夠生動,有時更帶三分腐氣,藝術上的加工一般都顯得不夠。
和《拜月亭》同時流行的《白兔記》、《荊钗記》、《殺狗記》,被合稱為"四大傳奇",都是在民間長遠流傳的作品。
《白兔記》裡部分情節已在《劉知遠諸宮調》裡形成。
它寫劉知遠被逼從軍,入贅嶽帥府,享受高官厚祿,其妻李三娘在家中受盡兄嫂折磨,在磨坊中生下一子,送至劉知遠處乳養。
十五年後因兒子獵兔見母,方得全家團圓。
劇中有關李三娘一線的戲,凄苦動人。
曲詞本色樸素,表現民間戲曲的特色。
《荊钗記》寫書生王十朋以荊钗作聘,娶錢玉蓮為妻。
十朋中狀元後拒絕萬俟丞相的逼婚;玉蓮因富豪孫汝權及繼母的迫害,投江自殺遇救,經過種種波折,夫婦終于團圓。
《殺狗記》的題材與元人同名雜劇相同,它寫孫華、孫榮兄弟因柳龍卿、胡子傳的挑撥失和。
孫華妻楊月真設計殺狗,假作死屍,用以揭露柳、胡二人的欺騙,使兄弟重歸和好。
這些戲都有部分符合人民願望、反映現實的描繪,同時有不少宣揚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
藝術表現上除少數經常上演的場子外,一般比較粗糙。
但《白兔記》的成就要高一些。
在元人雜劇與宋元高戲的影響之下,元末明初還出現不少無名氏的作品,如《趙氏孤兒記》、《姜詩躍鯉記》等。
它們的舞台影響都很深遠,但思想傾向一般不夠鮮明,藝術上也缺乏自己的特色。
有些作品經過明代文人的改動,反增加了封建性的糟粕,如相傳出于姚牧良之手的《嶽飛破虜精忠記》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