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廂記
關燈
小
中
大
人也動情。
--第一本第三折〈拙魯速〉 人間看波,玉容深鎖繡帏中,怕有人搬弄。
想嫦娥,西沒東生有誰共?怨天公,裴航不作遊仙夢。
這雲似我羅帏數重,隻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
--第二本第五折〈小桃紅〉 前一支曲子很好地襯托了張生"坐不安,睡不甯"的初戀心情。
後一支曲子寫賴婚之後,莺莺看月時的情景。
作品在許多與此類似的描寫裡,為全劇醞釀了愛情劇的氣氛,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量。
第四,選擇和融化古代詩詞裡優美的詞句和提煉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容鑄成自然而華美的曲詞。
《長亭送别》一折裡莺莺的一段唱詞最能集中體現《西廂記》在這方面的成就: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正宮·端正好〉 恨相見的遲,怨婦去的疾。
柳絲長玉骢難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随,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别離。
聽得一聲去也松了金钏,遙望見十裡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滾繡球〉 見安排着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靥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準備着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溫做重重疊疊的淚。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西西惶惶的寄。
--〈叨叨令〉 在〈端正好〉一曲裡,作者用幾個帶有季節性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離人的情緒,把讀者引向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裡。
〈滾繡球〉和〈叨叨令〉兩支曲子是樸素自然而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口語,但一經排比、重疊,又顯得流轉如珠,傾瀉出莺莺與張生分别時的複雜心情。
另外,《西廂記》在主唱腳色的分配和結構的擴大上,對雜劇體制也有所革新和創造。
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每折由一人獨唱到底。
《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而且部分地打破了一折由一人主唱的限制。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現實主義的傑作,它對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熱情歌頌特别獲得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青年男女的喜愛。
這樣,它必然要招來封建統治者的排斥,指為"誨淫"。
明代中葉以後,更有人說王實甫的《西廂記》隻到《草橋驚夢》為止,以下是關漢卿的續作,加以醜诋;到後來金聖歎批本流行,影響更大。
這種說法并沒有什麼确實材料作根據,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第五本的團圓結局同《莺莺傳》的"始亂終棄"不合,也就是"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反封建思想同《莺莺傳》以張生的"始亂終棄"為"善于補過"的思想不同。
卓人月《新西廂》自序說得最明顯不過了: 西廂全不合傳,若王實甫所作猶存其意,至關漢卿續之則本意全失矣。
......蓋崔之自言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合二語可以蔽斯傳也。
清初沈謙也從"維世風"的目的出發,編寫《美唐風》傳奇,"用反崔張之案"。
明清的衛道者又假造一些鄭恒與崔莺莺的墓志銘,說崔莺莺原來就是鄭恒的妻子,企圖以此抵消《西廂記》的思想影響。
到清代有的地方當局更把它列入禁毀淫書目錄裡。
可是由于《西廂記》思想與藝術上的傑出成就,元明以來,它一直是最受群衆歡迎、流傳最廣的劇本。
從陸天池以及李日華的《南西廂》以來,還不斷地出現各種改編本。
它在戲劇創作上的影響很大,與它同時的作品如《東牆記》、《刍梅香》等,都從多方面向它學習。
明清以來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戲劇也很少沒有受到它的影響的。
不僅《牡丹亭》裡的杜麗娘曾為崔張的"前以密約偷期,後皆得成秦晉"(見《牡丹亭·驚夢》)所感動,就是《紅樓夢》裡的林黛玉也極口稱贊它的"詞句警人,餘香滿口"(見《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這實際表現了曹雪芹本身對它的感受。
--第一本第三折〈拙魯速〉 人間看波,玉容深鎖繡帏中,怕有人搬弄。
想嫦娥,西沒東生有誰共?怨天公,裴航不作遊仙夢。
這雲似我羅帏數重,隻恐怕嫦娥心動,因此上圍住廣寒宮。
--第二本第五折〈小桃紅〉 前一支曲子很好地襯托了張生"坐不安,睡不甯"的初戀心情。
後一支曲子寫賴婚之後,莺莺看月時的情景。
作品在許多與此類似的描寫裡,為全劇醞釀了愛情劇的氣氛,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量。
第四,選擇和融化古代詩詞裡優美的詞句和提煉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容鑄成自然而華美的曲詞。
《長亭送别》一折裡莺莺的一段唱詞最能集中體現《西廂記》在這方面的成就: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正宮·端正好〉 恨相見的遲,怨婦去的疾。
柳絲長玉骢難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随,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别離。
聽得一聲去也松了金钏,遙望見十裡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滾繡球〉 見安排着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麼心情花兒,靥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準備着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溫做重重疊疊的淚。
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兀的不悶殺人也麼哥?久已後書兒、信兒,索與我西西惶惶的寄。
--〈叨叨令〉 在〈端正好〉一曲裡,作者用幾個帶有季節性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離人的情緒,把讀者引向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情境裡。
〈滾繡球〉和〈叨叨令〉兩支曲子是樸素自然而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口語,但一經排比、重疊,又顯得流轉如珠,傾瀉出莺莺與張生分别時的複雜心情。
另外,《西廂記》在主唱腳色的分配和結構的擴大上,對雜劇體制也有所革新和創造。
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每折由一人獨唱到底。
《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折,而且部分地打破了一折由一人主唱的限制。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現實主義的傑作,它對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熱情歌頌特别獲得在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青年男女的喜愛。
這樣,它必然要招來封建統治者的排斥,指為"誨淫"。
明代中葉以後,更有人說王實甫的《西廂記》隻到《草橋驚夢》為止,以下是關漢卿的續作,加以醜诋;到後來金聖歎批本流行,影響更大。
這種說法并沒有什麼确實材料作根據,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第五本的團圓結局同《莺莺傳》的"始亂終棄"不合,也就是"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反封建思想同《莺莺傳》以張生的"始亂終棄"為"善于補過"的思想不同。
卓人月《新西廂》自序說得最明顯不過了: 西廂全不合傳,若王實甫所作猶存其意,至關漢卿續之則本意全失矣。
......蓋崔之自言曰: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合二語可以蔽斯傳也。
清初沈謙也從"維世風"的目的出發,編寫《美唐風》傳奇,"用反崔張之案"。
明清的衛道者又假造一些鄭恒與崔莺莺的墓志銘,說崔莺莺原來就是鄭恒的妻子,企圖以此抵消《西廂記》的思想影響。
到清代有的地方當局更把它列入禁毀淫書目錄裡。
可是由于《西廂記》思想與藝術上的傑出成就,元明以來,它一直是最受群衆歡迎、流傳最廣的劇本。
從陸天池以及李日華的《南西廂》以來,還不斷地出現各種改編本。
它在戲劇創作上的影響很大,與它同時的作品如《東牆記》、《刍梅香》等,都從多方面向它學習。
明清以來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戲劇也很少沒有受到它的影響的。
不僅《牡丹亭》裡的杜麗娘曾為崔張的"前以密約偷期,後皆得成秦晉"(見《牡丹亭·驚夢》)所感動,就是《紅樓夢》裡的林黛玉也極口稱贊它的"詞句警人,餘香滿口"(見《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這實際表現了曹雪芹本身對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