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話本和宋代民間歌謠

關燈
第一節 話本的産生 話本原是"說話"藝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間"說話"伎藝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

    從敦煌發現的資料看,唐代已出現話本;但到宋元時代才漸趨成熟。

    在宋代汴京、杭州等工商業繁盛的都市裡,為了市民的娛樂,各種瓦肆伎藝應運而生。

    "瓦肆"即"瓦子"或"瓦舍"(注:《都城紀勝》:"瓦者,野合易散之意。

    "《夢粱錄》:"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這有助于我們對瓦舍中各種伎藝演出時情況的了解。

    又《通鑒》二五五卷:"朱全忠擊黃巢瓦子寨拔之。

    "胡三省注:"黃巢撤民居以為寨屋,謂之瓦子寨。

    "疑瓦子即指瓦棚,以别于臨時演出的草棚或露台的。

    ),它的出現,說明各種民間伎藝已長期集中在固定地點演出,這就有利于各種伎藝的交流和它們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東京夢華錄》記北宋汴京的瓦子說:"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裡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

    内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裡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納數千人。

    "《武林舊事》記南宋杭州演出的伎藝有五十多種,瓦子二十三處,每個瓦子又包含若幹座"勾欄"。

    當時北瓦内的勾欄有二十三座。

    在這許多瓦肆伎藝中,屬于說話範圍的有四家。

    一、"小說",二、講史,三、講經,四、合生或說诨話。

    其中以"小說"、講史兩家為最重要,影響也最大。

    《醉翁談錄》說: 說國賊懷奸從佞,遣愚夫等輩生嗔;說忠臣負屈銜冤,鐵心腸也須下淚。

    講鬼怪,令羽士心寒膽戰;論閨怨,遣佳人綠慘紅愁。

    說人頭厮挺,令羽(當作武)士快心;言兩陣對圓,使雄夫壯志。

    談呂相青雲得路,遣才人着意群書;演霜林白日升天,教隐士如初學道。

    童發迹話,使寒門發憤;講負心底,令奸漢包羞。

     可想見說話内容的豐富和藝術上所達到的水平。

    宋代說話藝人還有書會、"雄辯社"等組織,用以出版書籍、切磋伎藝。

    《東京夢華錄》說北宋汴京有霍四究專說三國故事,尹常賣專說五代故事。

    《武林舊事》說南宋杭州講史有喬萬卷、許貢士等二十三人;說經、诨經有長嘯和尚、彭道士等十七人;"小說"有蔡和、李公佐、張小四郎等五十二人。

    說話人數比任何其他技藝為多,而其中說"小說"的又比講史、說經的多出一倍以上,這說明它是最受聽衆歡迎的。

     說話這一民間伎藝至遲在中唐就有了。

    從元稹《寄白樂天代書一百韻》詩中"翰墨題名盡,光陰聽話移"兩句下的自注和段成式《酉陽雜俎》中關于"市人小說"的片段記載看,唐代的說話藝術已漸趨成熟。

    而從《廬山遠公話》、《韓擒虎話本》和《葉淨能話》等幾篇現存的唐話本看,盡管情節還不夠集中,語言還不夠通俗,但無疑是宋元話本的先驅。

    變文除人物故事的描繪外,它的散文韻文交錯的體裁也為部分話本所吸收。

    《清平山堂話本》中《快嘴李翠蓮》通篇以韻語說唱為主,《刎頸鴛鴦會》中也夾唱十首〈商調·醋葫蘆〉,其他如《京本通俗小說》中的《碾玉觀音》、《菩薩蠻》也雜有很多韻語,都可以看出變文的影響。

     比之唐傳奇和變文,話本的體裁有它的特色。

    說話人為延遲正文開講時間,等候聽衆,并穩定早到聽衆的情緒,因此汲取變文裡押座文的經驗,在正文之前吟誦幾首詩詞或講一兩個小故事,叫做"入話"。

    這些詩詞、小故事大都和正文意思相關,可以互相引發。

    說話人為渲染故事場景或人物風貌,往往在話本中穿插骈文或詩詞。

    話本結尾又常用詩句總結全篇,勸戒聽衆。

    這些地方還殘留着說唱文學的遺迹。

    "小說"原名銀字兒,最初也用樂器伴奏,後來才逐漸減少了音樂歌唱的成分而獨立發展。

    說話人為吸引聽衆再來聽講,往往選擇故事引人入勝處突然中止,這是後來章回小說分回的起源。

     第二節 話本的思想内容和藝術成就 話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