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宋後期的詩詞
關燈
小
中
大
,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
"這和黃庭堅的搜奇抉怪,一字半句不輕出,表現了明顯不同的創作态度。
然而前人有些看似肆口而成、自然工麗的詩篇,往往正是他們在藝術上經過長期艱苦鍛煉、達到純熟境界的成果。
張耒看到了這些成果的可貴,而對産生這些成果的艱苦過程估計不足。
因此他的古詩往往語盡意亦盡,象一篇有韻的散文,律詩也常有辭意不稱或草率終篇的,表現了創作上的另一偏向。
試看他的《和晁應之憫農》: 南風吹麥麥穗好,饑兒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時,爾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壯兒市兵弩,百金裝劍黃金縷;夜為盜賊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數。
為盜操戈足衣食,力田竟歲猶無獲;饑寒刑戮死則同,攘奪猶能緩朝夕。
老農悲嗟淚沾臆,幾見良田有荊棘,壯夫為盜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銳,由來殺人傷正氣。
人間萬事莽悠悠,我歌此詩聞者愁。
這詩反映了北宋後期官逼民反的現實,比之當時一些脫離現實,專在字句上争勝的江西詩人之作,表現了可貴的創作傾向。
然而作者"人間萬事莽悠悠"的觀念既削弱了詩的現實意義;詩中的老農形象也遠不及白居易《賣炭翁》、張籍《野老歌》裡所描寫的鮮明、飽滿。
張耒詩學白居易、張籍,但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和詩史上的地位都遠遠不能同他們相比。
這首先決定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時也和他在藝術上的不夠成熟有關。
第二節 秦觀、周邦彥及其他詞人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揚州高郵(江蘇高郵)人。
哲宗元右初,因蘇轼的推薦,除太學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
紹聖初,新黨執政,他連遭貶斥,死于藤州。
秦觀出身于一個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園收入不足以自養。
少年時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處,曾經和當地一些歌妓往來,為她們寫了不少詞。
下面這首〈滿庭芳〉是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谯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霭紛紛。
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赢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作者把他離别時的感傷情緒和寒鴉流水、燈火黃昏等凄清景象融成一片,在意境上和柳永的〈雨霖鈴〉相近,可以看出柳詞對他的影響。
此外他的〈鵲橋仙〉詞: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詞寫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星前月下的美滿會合和離别時的長期懷念,它實際是以超人間的形式表現人間男女的私自結合,在當時嚴酷的封建統治之下,帶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而柳永、晏幾道詞裡表現的主要是封建士大夫對官妓或家妓的狎弄,品格顯然不同。
秦觀在貶官後寫的小詞,表現他在政治上遇到挫折時的絕望心情,風格接近李煜。
下面二詞,是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莺聲碎。
飄零疏酒盞,離别寬衣帶。
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宛鹭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顔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千秋歲〉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驿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秦觀詞帶有濃厚的感傷情調,他對于自己的或是他所關懷的人物的不幸遭遇,往往表現一種無可奈何的抱怨态度。
有些詞句如"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臨江仙〉),"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虞美人〉)等,語氣上十分接近一個被遺棄而無可控訴的女子的聲口。
向來文學史上一些在封建統治集團内部被排擠的文人,往往把自己的命運同一些在封建家族内部受歧視的婦女聯系起來看。
秦觀在前期的漂泊生涯中,思想感情上不免受到那些聰明而不幸的歌妓的感染,後來又遭到當權派接二連三的打擊,他詞裡這方面的表現就更集中。
這些作品在引起人們對于不幸婦女的同情和暗示人們以統治集團内部的分裂這兩方面說,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然而往往隻停留在消極的感歎上,不能激勵人們沖破黑暗前進。
善于通過凄迷的景色、宛轉的語調表達感傷的情緒,是秦觀詞的藝術特征。
秦觀詞的感傷情調既容易引起封建社會一些懷才不遇的文士的共鳴,詞的藝術成就又較高,因此他向來被認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對後來詞家,從周邦彥、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納蘭容若
"這和黃庭堅的搜奇抉怪,一字半句不輕出,表現了明顯不同的創作态度。
然而前人有些看似肆口而成、自然工麗的詩篇,往往正是他們在藝術上經過長期艱苦鍛煉、達到純熟境界的成果。
張耒看到了這些成果的可貴,而對産生這些成果的艱苦過程估計不足。
因此他的古詩往往語盡意亦盡,象一篇有韻的散文,律詩也常有辭意不稱或草率終篇的,表現了創作上的另一偏向。
試看他的《和晁應之憫農》: 南風吹麥麥穗好,饑兒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時,爾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壯兒市兵弩,百金裝劍黃金縷;夜為盜賊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數。
為盜操戈足衣食,力田竟歲猶無獲;饑寒刑戮死則同,攘奪猶能緩朝夕。
老農悲嗟淚沾臆,幾見良田有荊棘,壯夫為盜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銳,由來殺人傷正氣。
人間萬事莽悠悠,我歌此詩聞者愁。
這詩反映了北宋後期官逼民反的現實,比之當時一些脫離現實,專在字句上争勝的江西詩人之作,表現了可貴的創作傾向。
然而作者"人間萬事莽悠悠"的觀念既削弱了詩的現實意義;詩中的老農形象也遠不及白居易《賣炭翁》、張籍《野老歌》裡所描寫的鮮明、飽滿。
張耒詩學白居易、張籍,但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和詩史上的地位都遠遠不能同他們相比。
這首先決定于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時也和他在藝術上的不夠成熟有關。
第二節 秦觀、周邦彥及其他詞人 秦觀(1049-1100),字少遊,揚州高郵(江蘇高郵)人。
哲宗元右初,因蘇轼的推薦,除太學博士,兼國史院編修官。
紹聖初,新黨執政,他連遭貶斥,死于藤州。
秦觀出身于一個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園收入不足以自養。
少年時客遊汴京、揚州、越州等處,曾經和當地一些歌妓往來,為她們寫了不少詞。
下面這首〈滿庭芳〉是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山抹微雲,天粘衰草,畫角聲斷谯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霭紛紛。
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赢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作者把他離别時的感傷情緒和寒鴉流水、燈火黃昏等凄清景象融成一片,在意境上和柳永的〈雨霖鈴〉相近,可以看出柳詞對他的影響。
此外他的〈鵲橋仙〉詞: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詞寫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星前月下的美滿會合和離别時的長期懷念,它實際是以超人間的形式表現人間男女的私自結合,在當時嚴酷的封建統治之下,帶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而柳永、晏幾道詞裡表現的主要是封建士大夫對官妓或家妓的狎弄,品格顯然不同。
秦觀在貶官後寫的小詞,表現他在政治上遇到挫折時的絕望心情,風格接近李煜。
下面二詞,是在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莺聲碎。
飄零疏酒盞,離别寬衣帶。
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宛鹭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顔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千秋歲〉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驿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秦觀詞帶有濃厚的感傷情調,他對于自己的或是他所關懷的人物的不幸遭遇,往往表現一種無可奈何的抱怨态度。
有些詞句如"夕陽流水,紅滿淚痕中"(〈臨江仙〉),"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虞美人〉)等,語氣上十分接近一個被遺棄而無可控訴的女子的聲口。
向來文學史上一些在封建統治集團内部被排擠的文人,往往把自己的命運同一些在封建家族内部受歧視的婦女聯系起來看。
秦觀在前期的漂泊生涯中,思想感情上不免受到那些聰明而不幸的歌妓的感染,後來又遭到當權派接二連三的打擊,他詞裡這方面的表現就更集中。
這些作品在引起人們對于不幸婦女的同情和暗示人們以統治集團内部的分裂這兩方面說,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然而往往隻停留在消極的感歎上,不能激勵人們沖破黑暗前進。
善于通過凄迷的景色、宛轉的語調表達感傷的情緒,是秦觀詞的藝術特征。
秦觀詞的感傷情調既容易引起封建社會一些懷才不遇的文士的共鳴,詞的藝術成就又較高,因此他向來被認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對後來詞家,從周邦彥、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納蘭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