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晚唐五代詞

關燈
過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無意流露或曲折表達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傾瀉自己的深哀與劇痛。

    這就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風格,而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對後來豪放派詞家在藝術手法上有影響。

    和李詞的直接抒情的特點相聯系,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寫他的生活感受,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夢裡不知身是客,一饷貪歡",都構成了畫筆所不能到的意境,寫出他國破家亡後的生活感受。

    他還善于用貼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落花春去也"等句都是。

    語言也更明淨、優美,接近口語,進一步擺脫花間詞人镂金刻翠的作風。

     李詞這些藝術成就,不僅決定于他個人不平常的遭遇和在詞創作上的努力,同時由于晚唐五代以來,一些詞人在藝術上的不斷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使他有可能在這基礎上繼續提高。

    這其間,西蜀韋莊早就在花間詞派裡獨樹一幟,而南唐的馮延己、李景更直接引導他向這方面前進。

    文人運用民間新詩體,怎樣吸收前代詩人藝術上的成就,并适當改變傳統題材、手法的局限,使它可以較自由地表情達意,需要一個藝術探索的過程。

    建安詩人之于五言詩,初盛唐詩人之于七言詩,南唐詞人之于詞,就這方面說,有其共同的意義;雖然他們作品的思想價值和對後人的影響并不一緻。

     小結 唐代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個光輝的時代,詩歌、散文、小說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詩歌的成就尤為突出。

    唐代詩人之衆和作品之多都超過了已往各代。

    僅《全唐詩》所錄就有二千三百多人,近五萬首詩。

    唐詩内容的廣泛也是空前的。

    它反映了唐代曆史發展的過程,也全面地反映了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面貌。

    它歌詠了重大的政治題材,也描寫了社會的一般習俗風尚。

    它有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内容,也有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的畫面。

    可以說,唐詩是唐代社會一部生動的藝術的曆史。

    在藝術上,唐詩也達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除李白和杜甫兩個偉大詩人而外,其他如陳子昂、孟浩然、王維、高适、岑參、白居易、韓愈、孟郊、李賀、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獨創的風格,在詩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豔的繁榮局面,使我國文學裡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傳統,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李白、杜甫成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兩個屹立并峙的高峰,而且他們的一些傑出的詩歌,還不同程度地體現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唐詩還完成了我國古典詩歌各種形式的創造。

    古體詩的五古、七古、樂府歌行,近體詩的五律、七律、五絕、七絕、排律,無不齊備,這些形式,上承風騷,下啟詞曲,并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流傳最普遍、影響最深遠的詩體。

    唐人在這方面的成就,不僅空前,而且也幾乎可以說是後人所難以企及的。

    以後宋、元、明、清各代的詩歌,都把唐詩當作他們學習的榜樣。

     先秦散文是我國散文發展中的一個高峰。

    西漢時期又出現了《史記》這樣傑出的散文著作。

    東漢以來,文字漸趨整饬。

    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散文漸為骈文所代替。

    骈文統治文壇達數百年之久,中唐時期興起了以韓愈、柳宗元為首的古文運動,摧毀了骈文的統治,完成了文體的革新,使古典散文再一次放出光彩。

    他們的散文一方面要求語言的創新,一方面要求文從字順,符合語言的自然規律,為我國散文樹立了新的标準。

    韓愈、柳宗元不隻是唐代,也是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散文大師。

    先秦散文與《史記》還屬于子、史的性質,韓、柳卻在這些以外發展了文學性的散文,有雜文,有寓言,有人物傳記,有山水遊記,反映了廣泛的現實生活,并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議論、諷刺的藝術功能,标志着我國散文發展的新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基本是怪異傳說和人物轶事的簡單記錄。

    唐人傳奇的出現标志着我國小說的成熟。

    它已越出一般記錄傳聞的範圍,成為文人有意識的創作。

    它有了精密完整的故事情節,豐富具體的環境描寫,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

    它較廣泛地反映了城市人民生活的面貌,為文學創作帶來了新的生活氣息。

     伴随佛教發展而興起的唐代變文,為我國文學增添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它散文韻語摻雜,唱詞說白兼用,形式自由靈活,藝術表現上也更為通俗生動。

    變文中講唱曆史故事、民間傳說或當時社會重大事件的作品,反映了較廣泛的現實生活,也寫出了一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特别值得我們重視。

    宋以後的通俗文學,諸如話本、諸宮調、彈詞、寶卷等,都受到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中晚唐時期出現的文人詞,是一種新的詩歌形式。

    雖然溫庭筠及花間派詞人一開始就将它推上了豔情的頹靡道路,但它仍為宋詞的發展準備了文學上的條件。

    經過宋代一些傑出的詞人的努力,終于成為我國文學的百花壇上一枝豐美的花朵。

    敦煌曲子詞是僅存的唐代民間詞。

    内容比較廣泛,風格比較樸素,感情比較健康,不僅直接影響當時文人詞,而且與兩宋民間詞、宋元散曲一脈相承。

     從唐代一些詩歌與記載來看,唐代民歌是十分發達的。

    可惜流傳下來的極少。

    但無疑它在當時對唐代文人詩歌發生了深刻的影響。

    如劉禹錫的有名的《竹枝詞》便是摹仿民歌之作。

     唐代文學的輝煌成就,表現了我們民族高度的智慧與巨大的創造力。

    唐代文學不僅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在國外,對亞洲的日本、朝鮮、越南等許多毗鄰國家文學的影響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