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唐其他詩人

關燈
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是他貶官二十多年後回鄉的深沉感歎。

    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争榮。

    自然界的平凡現象中,暗示着社會人事新陳代謝的哲理。

    更可貴的是詩人并沒有因此而感到衰老頹唐。

    白居易稱贊這兩句詩"神妙","在在處處應有靈物護之"(《劉白唱和集解》),也正是贊美他深刻的藝術概括力量。

     《劉夢得集》現存的兩卷樂府詩,是他努力學習民歌的成績。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流放巴楚間學習當時民歌俚調寫成的作品。

    從《竹枝詞》的序裡,可以知道他當時看到了民歌"含思宛轉"的特色,并有意識地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寫了這些民歌體的小詩。

    《九歌》本是民間祭神之詞,劉禹錫卻更多的用來描寫農村婦女健康的愛情,記錄勞動人民生活和地方風物: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這是《竹枝詞》二首之一,用"晴""情"的雙關諧音表現愛情,極富民歌風味。

    又如《竹枝詞》九首之二也是寫愛情的: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農愁。

     以前民歌往往用花比女子,這裡卻用來比男子,又别有一種風緻。

    他也用民歌表現勞動生活,如《浪淘沙》之五: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将向中流匹晚霞。

     這些詩都有健康開朗的情緒和濃厚的地方色彩,既在形象、音調、表現手法上吸收了民歌特點,又經過詩人的加工創造,顯得更為凝煉集中。

    後來許多學習民歌的詩人也往往從中得到啟發。

     劉禹錫有時也用民歌的形式來直接反映農民生活,如《插田歌》生動地描寫了農民夏天插田的情景,又通過一段有趣的對話,對爬到小官吏地位便得意忘形的"計吏"進行辛辣的嘲笑。

    用農民口語,寫得繪聲繪影,是一首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

     總的來說,劉禹錫的詩,律詩、絕句比古詩成就高,仿效民歌的樂府小章尤為著名。

    "開朗流暢,含思宛轉","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惬人意,語語可歌。

    "(胡震亨《唐音癸簽》)當時白居易稱他為"詩豪",宋代蘇轼、黃山谷,對他也很推崇。

     柳宗元是唐代大散文家,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

    他的詩和散文一樣,大部分都是貶官永州、柳州時期寫的。

    内容多抒發自己悲憤抑郁和離鄉去國的情思。

    如著名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占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滞一鄉。

     這是他貶官柳州後,寄給同貶的四位朋友的。

    詩裡不僅表現了自己離鄉别友的悲苦心情,"驚風"、"密雨"一聯,托景寓意,流露了作者對時事的憂傷和處境的險惡。

    《嶺南江行》的"射工巧視遊人影,飓母偏驚旅客船",也表現了同樣的手法和用意。

    寫思鄉的如《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譬喻新鮮,設想奇特,強烈地表現了思鄉的感情。

    其他如《别舍弟宗一》、《酬曹侍禦象縣見寄》也是這一類的優秀作品。

    又如《支烏詞》、《籠鷹詞》、《放鹧鸪詞》、《行路難》等,或托言禽鳥,或借用神話來自況身世遭遇,諷刺現實,和他的寓言散文《三戒》、《負版傳》等頗有相似之處。

     《田家》三首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是一組優秀的現實主義詩篇,其中第二首寫的最深刻: 籬落隔煙火,農談四鄰夕。

    庭際秋蟲鳴,疏麻方寂曆。

    蠶絲盡輸稅,機杼空倚壁。

    裡胥夜經過,雞黍事筵席。

    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

    東鄉後租期,車毂陷泥澤。

    公門少推恕,鞭撲恣狼藉。

    努力慎經營,肌膚真可惜!"迎新在此歲,惟恐踵前迹。

     這首詩描繪了農民盡輸賦稅後一貧如洗的情況,也寫出了催租官吏兇殘的嘴臉,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裡胥的憎恨。

    第一首中有"竭盡筋力事,持用窮歲年;盡輸助徭役,聊就空舍眠"之句,對勞動人民的賦役之苦也是深表同情的。

    其他如《掩役夫張進骸》同情自己役夫的痛苦,《韋道安》歌頌為民除害的英雄,與他散文中為下層人民立傳的進步思想也是一緻的。

     柳宗元的山水詩,情緻深沉委宛,描繪細緻簡潔,藝術成就很高。

    曆來文學批評家把他和陶淵明并稱,也主要是指他這類作品。

    如他的名作《南澗中題》: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

    回風一蕭瑟,林影久參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

    去國魂已遠,懷人淚空垂。

    孤生易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隻自知。

    誰為後來者,當與此心期。

     在風聲林影中漫步獨行,靜思身世,透過羁旅的寂寞和懷舊的憂傷,流露出一線恬然自适的欣慰。

    這首詩和他《永州八記》中的《石間記》是相為表裡之作。

    其他如《夏初雨後尋愚溪》、《秋曉行南谷經荒村》意境也約略相同。

    沈德潛說柳詩得陶淵明之"峻潔",概括得非常準确。

    他的《漁翁》一詩,也寫得很好: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矣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這裡通過漁夫生活的描繪,表現出作者所向往的"雲無心以出岫"的自由生活的境界。

    江上日出景色的變化尤其寫得奇妙動人。

    他的五言絕句《江雪》也是曆來傳誦的名作: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茫茫大雪中突出地寫一個寒江獨釣的老翁,隐然見出詩人高懷絕世的人格風貌。

    柳宗元的山水詩,盡管情景各有不同,但處處都顯示出他清峻高潔的性格,同時也往往流露出被貶遠荒的幽憤,所以前人說:"柳州詩長于哀怨,得騷之餘意"(沈德潛《唐詩别裁》)。

    姚瑩《後湖詩集》中《論詩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