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關燈
阿附權勢的事例。

    《簡傲篇》載,鐘會往訪嵇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

    康揚槌不辍,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

    鐘起去。

    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魏晉易代之際,政治險晉,士族中人即使不是趨附司馬氏,也要竭力韬晦,全身遠害。

    嵇康卻敢于對司馬氏的心腹鐘會直言相譏,表現了他的鬥争性和鋒芒外露的性格。

    又如《方正篇》載王敦兄王含作廬江郡,貪污狼藉,敦護其兄,于衆坐稱其兄"城郡定佳",當時廬江人士都附和稱贊,主簿何充卻正色說:"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

    "以緻使"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

     在士族崇尚清談遺落世事的風氣裡,《世說新語》也記錄了一些看重事功、反對清言的事例。

    如《政事篇》載,王導夏月至石頭看庾冰,冰正料事,導曰:"暑,可小簡之。

    "庾答曰:"公之遺事,天下亦未以為允。

    "《輕诋篇》"醒公入洛"一則,記桓溫把清談誤國的名士斥為"噉刍豆十倍于常牛,負重緻遠曾不若一羸牸"的大牛,也很能揭示出清談名士的本質。

     此外,《德行篇》寫荀巨伯忠于友情,不肯"敗義以求生";《識鑒篇》寫郗超不計小怨,顧全大局;《自新篇》寫周處勇于改過為民除害等,也都有一定教育意義。

     《世說新語》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作者的階級地位和生活、思想的局限,以及當時士族文人風尚的影響,它不但沒有接觸到廣大人民與統治階級的尖銳矛盾,而且對統治階級生活的記載也缺乏批判的态度,這不能不大大降低了本書的思想性,并給後世讀者帶來消極的影響。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具有較高的成就。

    魯迅說它"記言則玄遠冷俊,記行則高簡魂奇",可以視作本書在藝術上的總的特色。

     《世說新語》善于通過富有特征性的細節勾革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如《忿狷篇》描寫王藍田性急,吃雞子時"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于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

    瞋甚,複于地取内(納)口中,齧破即吐之"。

    通過幾個小動作就把王藍田的性急,繪聲繪色地刻劃出來了。

    《世說新語》還善于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

    如《德行篇》記管甯割席的故事: 管甯、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通過管甯、華歆對金錢、對權貴的不同态度,揭示了兩人品格的優劣。

    僅僅六十一個字,卻明情節,有動作,十分緊湊精采。

     善于把記言記事結合,也是《世說新語》在藝術上的重要特色。

    如《雅量篇》描寫晉孝武帝見了慧星後的心情,他深夜入園中對星空舉杯祝酒說:"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這種行動和說話,把他在見到彗星後故作達觀的心理完全表露出來了。

    又如《賢媛篇》記李勢妹在南康公主威脅之下所表現的神态和對話,反映了一個婦女不忘故國的悲痛心情。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含蓄,隽永傳神。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緻不窮。

    "就其中一些優秀篇章的藝術成就說,這評語是确切的。

     《世說新語》是記叙轶聞隽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它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王谠的《唐語林》,孔平仲的《續世說》,明月何良俊的《何氏語林》,馮夢龍的《古今譚概》和清王晫的《今世說》等,都深受這部書的影響。

    《世說新語》中有許多故事或成為詩文中的典故,或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

    如《玉鏡台》(元關漢卿作)、《剪發待賓》(元秦簡夫作)、《蘭亭會》(明楊慎作,或題許時泉)等戲,這都是從《世說新語》的故事發展出來的;祢衡擊鼓罵曹、周處除三害的故事,至今還出現在舞台上。

    而楊修解"黃絹幼歸"之辭、曹操叫士兵"望梅止渴"和曹植七步成詩等故事,也都為羅貫中寫進《三國演義》而成為生動的情節。

    它如"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都成了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

    至于後來的許多成語,如"登龍門"、"枕流漱石"、"一往情深"等,也都出于此書。

    足見《世說新語》在我國文學史上地位的重要。

     在魏晉南北朝的轶事小說中,還有記述诙諧言行而富有諷刺意味的《笑林》、《解頤》、《啟顔錄》等,是後來《笑林廣記》一類的淵源。

    可惜原書失傳,隻有少數遺文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