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陶淵明

關燈
幻化,終當歸空無",顯然是一種及時行樂和虛無幻滅的思想。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也流露了頹唐情緒。

     陶淵明的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

    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

    這是和他的詩歌内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

    他的詩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于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像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迹。

    如《讀山海經》第一首: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衆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語言十分平淡,使人讀來毫不吃力,隻覺得接觸到一片生活情景,而這些情景、生活,以及詩人的志趣和心情,無一不是詩人真實的感受,所以寫來十分親切。

     陶淵明的詩歌雖然平淡,卻不淺薄,相反隻使人感到淳厚有味。

    他的詩歌語言雖然隻是極普通的"田家語",卻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

    而在這十分精粹的語言中又都含有豐富的形象,這些形象無論是自然風光,或是社會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現實生活基礎。

    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這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

    "貯"字雖隻是一個平常的字眼,但用到這裡卻很形象很新鮮,中夏清幽涼爽的林蔭好像是可以貯存、可以掬取的一甕清泉。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普通的"翼"字,同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風溫存撫愛着欣欣向榮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這是隻有經過親身體驗與深切感受之後才能寫出的詩句。

    又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閑,閑暇則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平常無奇的八句詩卻寫出一片生動的田園生活的聲音和氣氛。

    蘇轼說陶詩"似癯實腴",正好說明了這個特點。

     陶淵明的一些詩歌還富有意境。

    這在他的田園詩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他的田園詩和謝靈運的山水詩很不相同。

    謝詩往往隻給人一幅幅客觀的山水畫面,陶詩卻在使人接觸到田園生活畫面的同時,而引人到一種境界中去。

    如前引的《歸園田居》第一首,我們不隻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幾間草房,村落中的幾縷炊煙,聽見深巷的犬吠,樹頭的雞啼,所有這一切還構成一種境界,它甯靜安谧、淳樸自然。

    這種特點的形成與詩人的創作方法密切相關。

    詩人寫作田園詩,目的并不在于客觀地描摹田園生活,而是要強調和表現這種生活中的情趣。

    困此,他在創作時并不是随意攝取田園生活的影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攝取到詩中來,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極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潛移默化,使人們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

    蘇轼說:"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複不已,乃識其奇趣。

    "所謂"奇趣"正是從意境中産生的。

    由于他的詩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渾然一體。

    這在藝術上又與漢魏詩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不謀而合。

     陶淵明的詩歌由于内容不同,風格也不完全一樣。

    比如他的田園詩多半蕭散沖澹,而《詠荊轲》等詩卻豪放有力。

    但後者雖然豪放,卻又"豪放得來不覺"(朱熹語),和他的田園詩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處。

     他的詩歌雖然在晉宋之間自成一格,自然流露,不假雕飾。

    但是細心的讀者,仍然可以看出古詩、曹植、阮植、左思對他的潛在影響。

    像《拟古》的"日暮天無雲"等"風華绮靡"的詩中,顯然融合了曹植的辭采。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的《飲酒》詩,精神面目和阮籍《詠懷》非常接近,而他的《詠貧士》、《詠荊轲》等詩,又顯然是受了左思《詠史》的啟發。

    鐘嵘《詩品》說他的詩"又協左思風力",是十分正确的。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雖然篇數不多,但也都寫得很好。

    他的散文都是用樸素簡潔的文筆描寫真實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傳神。

    《五柳先生傳》是詩人自撰的小傳。

    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筆墨描寫他的愛好、生活态度以及思想性情等各個方面,把詩人的性格形象地勾畫了出來。

    《桃花源記》也不過三百多字,卻生動地展現了理想社會的生活圖景,令人悠然神往。

    此外,《與子俨等疏》追叙生平的思想與經曆,筆端飽含感情;《自祭文》對自己一生的大事,毫無悔恨之意,表現了詩人的骨氣;《祭程氏妹文》也寫得凄恻感人。

     陶淵明的辭賦繼承了抒情小賦的傳統,但能洗淨鉛華,與他的詩、散文在風格上有其一緻之處。

    《歸去來辭》是曆來為人稱誦的名篇。

    這是詩人歸田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