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師宜官
張昶文舒 王獻之子敬
右五人上之中 論曰崔子玉擅名北中迹罕南度世有得其摹書者王子敬見之稱美以為功類伯英杜度濫觞於草書取奇於漢帝诏後奏事皆作草書師宜官鴻都為最能大能小文舒聲劣於兄時雲亞聖子敬泥帚最驗天骨兼以制筆複識人工一字不遺兩葉傳妙此五人允為上之中
索靖幼安 梁鹄孟皇 韋誕仲将
皇象休明 胡昭孔明 锺會士季
衛瓘伯玉 荀輿長胤 阮研文機
右九人上之下 論曰幼安斂蔓舅氏抗名衛令孟皇功盡筆勢字入帳中仲将不妄染墨必須張筆而左紙孔明洞見模楷皆謂胡肥而锺痩休明斟酌二家聯駕八絶士季之範元常猶子敬之禀逸少而工拙兼效真草皆成伯玉遠慕張芝近參父迹長胤狸骨方拟而難迨阮研居今觀古盡窺衆妙之門雖複師王祖锺終成别構一體此九人允為上之下
張超子并 郭伯通 劉德昇君嗣崔寔子真 衛夫人茂猗 李式景則
庾翼稚恭 郗愔方囬 謝安安石
王珉季琰 桓玄敬道 羊欣敬元
王僧? 孔琳之彥琳 殷鈞季和
右十五人中之上 論曰子并崔家州裡頗相仿效可謂醬鹹於鹽冰冷於水伯通府問朝廷遠封其迹德昇之妙锺胡各采其美子真俊才門法不墜李妻衛氏自出華宗景則豪素流靡稚?聲彩遒越郗愔安石草正并驅季琰桓玄筋力俱駿羊欣早随子敬最得王體孔琳之聲高宋氏王僧?雄發齊代殷鈞頗耽着愛好終得肩随此一十五人允為中之上
魏武帝 孫晧吳主 衛觊伯儒
左伯子邑 衛恒巨山 杜預元凱
王廙世将 張彭祖 任靖
韋旭文休 王循敬仁 張永景初
範懷約 吳休尚 施方泰
右十五人中之中 論曰魏主筆墨雄贍吳主體裁緜密伯儒兼叙隸草子邑分镳梁邯巨山三世元凱累葉王廙為右軍之師彭祖取羲之之道任靖矯名文休題柱敬仁清舉緻畏偪之詞張範逢時俱東南之美施吳邺下後生同年拔萃此一十五人允為中之中
羅晖叔景 趙襲元嗣 劉輿
張昭子布 陸機士衡 朱誕
王導茂和 庾亮元規 郗超景興
張翼君祖 康昕君明 王洽敬和
宋文帝 徐希秀 謝朓玄晖
劉繪士章 陶弘景通明 王崇素
右十八人中之下 論曰叔景元嗣并稱西州劉輿之筆劄張昭之無懈陸機以弘才掩迹朱誕以偏藝流聲王導則列聖推能庾亮則羣公挹巧王洽以并通諸法郗超以晚年取譽張翼善效宋帝康昕希秀孤生謝朓劉繪文宗書範近來少前陶隐居仙才翰采拔於山谷王崇素靡倫篇筆傳於裡闾此一十八人允為中之下
姜翊 梁宣 魏徵文成
韋秀 锺興 向泰
羊忱 晉元帝 識道人
範晔 宗炳 謝靈運
蕭思話 薄紹之 齊高帝
庾黔婁子貞 費元瑤 孫奉伯玉
王荟敬文 羊祜叔子
右二十人下之上 論曰此二十人并擅豪翰動成楷則殆逼前良見希後彥允為下之上
陽經 諸葛融 楊潭
張炳 岑淵 裴興
王濟 李夫人 劉穆之道和朱齡石伯兒 庾景休 張融思光
褚元明 孔敬通 王籍文海
右十五人下之中 論曰此十五人雖未窮字奧書尚文情披其叢薄非無香草視其涯岸時有潤珠故能遺斯紙以為世玩允為下之中
衛宣 李韫 陳基
傅廷堅 張紹 隂光
韋雄少季 張暢 曹任
宋嘉 裴邈 楊固
傅夫人 辟闾訓 謝晦宣明
徐羨之宗文 孔闾 顧寶光
周仁晧 張欣太 張熾
僧嶽道人 法高道人
右二十三人下之下 論曰二十三人皆五味一和五色一彩視其雕文非特刻鹄觀其下筆甯止追向遺迹見珍餘芳可折誠以驅馳并駕不逮前鋒而中權後勁各盡其美允為下之下
今以九例該此衆賢猶如玄圃積玉炎州聚桂其中實相推謝故有茲多品然終能振此鱗翼俱上龍門傥後之學者更随點曝雲爾【庾度支集】
唐太宗王羲之傳論
書契之興肇乎中古繩文鳥迹不足可觀末代去樸歸華舒牋點翰争相誇尚競其工拙伯英臨池之妙無複餘蹤師宜懸帳之奇罕有遺蹟逮乎锺王以降略可言焉锺雖擅美一時亦為迥絶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至於布纖濃分疎密霞舒雲卷無所間然但其體則古而不今字則長而逾制語其大量以此為瑕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疎痩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槎枿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羁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子雲近世擅名江表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卧王蒙於紙中坐徐偃於筆下雖秃千兔之翰聚無一豪之筋窮萬榖之皮斂無半分之骨以茲播美非其濫名邪此數子者皆譽過其實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翫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晉書】
唐李嗣真書後品
昔倉颉造書天雨粟鬼夜哭亦有感矣蓋德成而上謂仁義禮智信也藝成而下謂禮樂射禦書數也吾作詩品猶希聞偶合神交自然冥契者是才難也及其作書評而登逸品數者四人故知藝之為未信也雖然若超吾逸品之才者亦當夐絶終古無複繼作也故斐然有感而作書評雖不足以對揚王休弘闡神化亦名流之美事耳與夫飽食終日博奕猶賢不其遠乎項籍雲書足以記姓名此狂夫之言也嗟爾後生既乏經國之才又無幹城之略庶幾勉夫斯道近代虞秘監歐陽銀青房禇二仆射陸學士王家令高司衛等亦并由此術無所間然其中亦有更無他技而俯拾朱绂如此則雖慙君子之盛烈苟非莘野之器箕山之英亦何能作誡淩雲之台拂衣碑石之際邪今之馳骛去聖逾遠徒識方員而迷點畫亦猶莊生之歎盲者易象之談日中終不見矣太宗與漢王元昌褚仆射遂良等皆授之於史陵褚首師虞後又學史乃謂陵曰此法更不可教人是其妙處也陸學士柬之受於虞秘監虞秘監受於永禅師皆有法體今人都不聞師範又自無鑒局雖古迹昭然永不覺悟而執燕石以為寶玩楚鳳而稱珍不亦謬哉其議論品藻自王愔以下王僧?袁庾諸公已言之矣而或理有未周今采諸家之善聊措同異以贻諸好事其前品已定則不複铨列素未曾入有可措者亦複雲爾太宗高宗皆稱神劄吾所伏事何敢寓言始於秦氏終於唐世凡八十一人分為十等
李斯【小?】
右李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絶秦望諸山及皇帝玉玺猶夫千鈞強弩萬石洪鐘豈徒學者之宗匠亦是傳國之遺寶
張芝【章草】 锺繇【正書】 王羲之【三體及飛白】王獻之【草行書半草行書】
右四賢之迹揚庭効伎策勲厎績神合契匠冥運天矩皆可稱曠代絶作也而锺張筋骨有餘膚肉未贍逸少加減太過朱粉無設同夫披雲覩日芙蓉出水求其盛美難以備諸然伯英章草似春虹飲澗落霞浮浦又似沃霧沾濡繁霜搖落元常正隸如郊廟既陳俎豆斯在又比寒澗豁秋山嵯峨右軍正體如隂陽四時寒暑調暢岩廊宏敞簪裾肅穆其聲鳴也則铿锵金石其芬郁也則氤氲蘭麝其難徵也則缥缈而已仙其可觌也則昭彰而在目可謂書之聖也若草行雜體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瑾瑜爛而五色黼繡摛其七采故使離朱喪晶子期失聽可謂草之聖也其飛白也猶夫霧縠卷舒煙空照灼長劒耿介而倚天勁矢超騰而無地可謂飛白之仙也又如松岩點黛蓊郁而起朝雲飛泉漱玉灑散而成暮雨既離方以遁員亦非絲而異帛趣長筆短差難縷陳子敬草書逸氣過父如丹穴鳳舞清泉龍躍倏忽變化莫知所自或蹴海移山翻濤簸嶽故謝安石謂公當勝右軍誠有害名敎亦非徒語耳而正書行書如田野學士越參朝列非不稽古憲章乃時有失體處舊說稱其轉妍去鑒疎矣然數公皆有神助若喻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