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禦定佩文齋書畫譜>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三卷 論書三【書法上】 後漢蔡邕九勢 晉衛夫人筆陣圖 晉王羲之題筆陣圖後 梁武帝觀锺繇書法十二意 隋僧智果心成頌 唐太宗筆法訣 唐歐陽詢八法 永字八法詳說 翰林禁經九生法 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 唐顔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唐李華二字訣 筆法門 古今傳授筆法十三訣 傳授筆法人名 唐張懷瓘用筆十法 唐張懷瓘玉堂禁經 唐韓方明授筆要說 唐盧?臨池妙訣 唐林韫撥镫四字法 唐陸希聲撥镫五字法 南唐後主李煜書述 翰林傳授隐術 草訣百韻歌 歐陽率更書三十六法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三 論書三【書法上】 後漢蔡邕九勢 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隂陽生焉隂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逓相映帶無使勢背 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 藏鋒點畫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藏頭員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 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 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竪筆緊趯之内 掠筆在於?鋒峻趯用之 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 橫鱗竪勒之規 此名九勢得之雖無師授亦能妙合古人須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書苑菁華】 晉衛夫人筆陣圖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鈎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故知達其源者少闇於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緻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今删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将來君子時複覽焉筆要取崇山絶仭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浄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撆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如千裡陣雲隐隐然其實有形 丶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陸斷犀象 □百鈞弩發 丨萬歲枯藤 乀崩浪雷奔 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員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郁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法書要録】 晉王羲之題筆陣圖後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将軍也本領者副将也結構者謀略也揚筆者吉兇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殺戮也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昔宋翼常作此書其師锺繇叱之翼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原阙一字】常隐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原阙四字】屈折如鋼鈎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锺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若欲學草書又有别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鈎連不斷仍須棱側起複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複須?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锺公泰山銘及魏文帝受禅碑中已有此體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予少學衛夫人書将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锺繇梁鹄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衆碑學習焉【王右軍集】 梁武帝觀锺繇書法十二意 平【謂橫也】直【謂縱也】 均【謂間也】密【謂際也】 鋒【謂端也】力【謂體也】輕【謂屈也】 決【謂牽掣也】 補【謂不足也】損【謂有餘也】 巧【謂布置也】稱【謂大小也】 字外之奇文所不書世之學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羲之有過人之論後生遂爾雷同元常謂之古肥子敬謂之今瘦今古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有異衆說張芝锺繇巧趣精細殆同機神肥瘦古今豈易緻意真迹雖少可得而推逸少至學锺書勢巧形密及其獨運意疎字緩譬猶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悒未為笃論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學子敬者如畫虎也學元常者如畫龍也餘雖不習偶見其理不習而言必慕之欤聊複自記以補其阙非欲明解強以示物也傥有均思思盈半矣【書苑菁華】 隋僧智果心成頌 回展右肩 頭項長者向右展甯宣台尚字是【非為頭項長】 長舒左足 有腳者向左舒寶典其類字是【謂亻彳木扌之類非其典之類】 峻拔一角 字方者擡右角國用周字是 潛虛半腹 畫稍麤於左右亦須着遠近均勻遞相覆蓋放令右虛用見岡月字是 間合間開 無字等四點四畫為縱上心開則下合也 隔仰隔覆 并字隔二畺字隔三皆斟酌二三字仰覆用之 回互留放 謂字有磔掠重者若爻字上住下放茶字上放下住是也不可并放 變換垂縮 謂兩竪畫一垂一縮并字右縮左垂斤字右垂左縮上下亦然 繁則減除 王書懸字虞書毚字皆去下一點張書盛字改血從皿也【盛本從皿】 疎當補續 王書神字處字皆加一點卻字卩從阝是也 分若抵背 謂縱也卅冊之類皆須自立其抵背锺王歐虞皆守之 合如對目 謂逢也八字州字皆須潛相矚視 孤單必大 一點一畫成其獨立者是也 重并仍促 謂昌呂爻棗等字上小林棘絲羽等字左促森淼字兼用之 以側映斜 丿為斜乀為側交欠以入之類是也 以斜附曲 謂人為曲女安必互之類是也 覃精一字功歸自得盈虛 向背仰覆垂縮回互不失也 統視連行妙在相承起複 行行皆相暎帶聯屬而不背違也【蘇霖書法鈎玄】 唐太宗筆法訣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聼絶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颠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大抵腕竪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節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為點必收貴緊而重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為撆必掠貴險而勁 為竪必努貴戰而雄 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總轉 為波必磔貴三折而遣豪 側不得平其筆 勒不得卧其筆須筆鋒先行 努不宜直直則失力 趯須存其筆鋒得勢而出 策須仰策而收 掠須筆鋒左出而利 啄須卧筆而疾罨 磔須戰筆發外得意徐乃出之 夫點要作棱角忌於員平貴於通變 合策處策年字是也 合勒處勒士字是也 凡橫畫并仰上覆收士字是也 三須解磔上平中仰下覆春主字是也凡三畫悉用之合掠即掠戶字是也 彡乃形影字右邊不可一向為之須背下撆之 爻須上磔衂鋒下磔放出不可雙出 多字四撆一縮二少縮三亦縮四須出鋒巧在乎躏跞則古秀而意深拙在乎輕浮則薄俗而直置采摭菁葩芟薙蕪穢庶近乎翰墨脫專執自賢阙於師授則衆病蜂起衡監徒懸於闇矣【書苑菁華】 唐歐陽詢八法 丶如高峰之墜石 □似長空之初月 一若千裡之陣雲 丨如萬歲之枯藤 □勁松倒折落挂石厓 如萬鈞之弩發 丿利劔截斷犀象之角牙 乀一波常三過筆 澄神靜慮端已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後分間布白勿令偏側墨淡則傷神彩絶濃必滞鋒豪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停勻八邊俱備短長合度麤細折中心眼準程疎密攲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王氏法書苑】 永字八法 禁經雲八法起於隸字之始自崔張锺王傳授所用該於萬字墨道之最不可不明也隋僧智永發其旨趣授於虞袐監世南自茲傳授遂廣彰焉李陽冰雲昔逸少攻書多載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備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八法者永字八畫是矣 丶  一點為側   □ 二橫為勒 □ 三竪為努    □ 四挑為趯 □ 五左上為策   □ 六左下為掠 □ 七右上為啄  永 八右下為磔 訣一【一作顔真卿八法頌】 側蹲?而墜石  勒緩縱以藏機 弩彎環而勢曲  趯峻快以如錐 策依稀而似勒  掠髣髴以宜肥 啄騰淩而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