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禦定佩文齋書畫譜>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佩文齋書畫譜目録 第二卷 論書二【書體下】 宋院體書 宋郭忠恕論古文 宋郭忠恕論王南賓三百六十體書 宋郭忠恕論八分書 宋郭忠恕論隸書 宋郭忠恕論書體 宋徐锴辨草書 宋周越論八體書 宋勾中正論三字石經 宋僧夢英十八體書 宋歐陽修論字書之學 宋歐陽修論六書之學 宋宋祁論古文 宋蘇轼論硬黃書 宋黃庭堅論蟲書 宋米芾論隸書 宋米芾論小八分 宋沈括論散草 宋黃伯思論古文奇字 宋黃伯思論章草 宋黃伯思論院體 宋陳瓘論六書 宋朱長文論書學體勢 宋鄭昂論文字八變 宋範度五體書 宋徽宗痩金書 宋宣和書譜叙論 宋紹興五體書 六體書 七體書 宋朱熹論倉颉書 宋張栻論草書 宋洪适論漢唐隸書 宋洪适論西京隸書 宋洪邁論隸書 宋王應麟論隸書 宋張表臣論蟲鳥書 宋章俊卿論字書 宋高似孫論楷書 宋高似孫論花書 遼契丹字 金女直字 元畏吾字 蒙古字 元趙孟頫論書體 元吳澄論?隸 元吾衍字源七辨 元熊朋來論鐘鼎篆 元熊朋來論篆隸 元鄭枃論題署書 元周伯琦論篆書 明陶宗儀論大小篆 明陶宗儀論隸書 明陶宗儀記瑞華書 明宋濓論隸書 明張紳論真書 明王偁論對待書 明陸深論書體 明楊慎論八分書 明楊慎論影書 明楊慎論擘窠書 明李?論古隸今隸 明朱謀?論古文奇字 明徐渭論隸書 明豐坊論篆書 明董其昌論行楷 明趙宧光論九體書 明趙宧光論真草隸篆書 明周之士論諸體書 附録 漢安息國書 漢劉向記浮提國書 後漢婆羅門書 梁陶弘景記仙書 梁釋僧佑論東西書源 唐逍遙樓楣書 唐踈勒國書 唐波斯國書 唐盤盤國書 唐新羅國書西番書 唐天竺國書 唐跋祿迦國書 唐羯霜那國書 唐健那羅國書 唐段成式記西域書 唐釋道世記梵書 唐繡字 宋占城國書 宋勃泥國書 宋西夏番書 宋歐陽修論仙篆 宋蘇轼天篆記 宋張栻論南海諸番書 宋鄭樵論華梵書 宋王得臣記雷書 遼西夏番書 元盛熙明論天竺書 元郭晦記鬼書 明陶宗儀記神書 明陶宗儀記外域書 明楊慎論梵篆 明楊慎記钿金書 明虞淳熙記三十二體金剛經 明陳繼儒記道家書 欽定四庫全書 禦定佩文齋書畫譜卷二 論書二【書體下】 宋院體書 翰林學士院自五代已來兵難相繼待诏罕習正書以院體相傳字勢輕弱筆體無法凡诏令碑刻皆不足觀太宗留心筆劄即位之後募求善書許自言於公車置禦書院首得蜀人王着以士人任簿尉即召為禦書院祗候遷翰林侍書着善草隸獨步一時時智永禅師真草千字文阙數百字着補之刻石但見形範而無神妙世亦寶重之修東嶽廟立碑命着書着時仕着作佐郎辭以官卑不題銜即日遷着作郎時呂文仲為翰林侍讀與着更直禁中太宗每歲九月後至暮夜即召宿直侍書及待诏書藝於東門北偏小殿内張燭令對禦書字或問以外事常以至一夜而罷着善大書其筆甚大全用勁豪号散卓筆市中鬻者一管百錢初以紙一番 令書八字又一番令書六字又一番書四字又一番兩字又一番一字皆極遒勁上稱善厚賞之着後官至殿中侍禦史賜金紫太平興國中選善者七人補翰林待诏各賜绯銀魚袋十萬并兼禦書院祗候更配宿兩院餘者以次補外官自是内省書诏筆體一變燦然可觀人用傳寶遠追唐室矣【楊億談苑】 宋郭忠恕論古文 鳥迹科鬥通謂古文曆代從俗斯文患寡目論臆斷可得而聞太史公曰禮失求諸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汗簡】 宋郭忠恕論王南賓三百六十體書 王南賓存乂切韻首列三百六十體多失部居不可依據【佩觽】 宋郭忠恕論八分書 八分之說流俗有二或曰八分篆法二分隸文又雲皆似八字勢有偃波臣以為二說皆非也今按書有八體漢蔡邕以隸作八分體蓋八體之後又生此法謂之八分近矣【佩觿】 宋郭忠恕論隸書 衛夢之字【本作衛?】是謂隸省前甯之字【本作歬甯】是謂隸加詞朗之字【本作?朖】是謂隸行寒無之字【本作□□】是謂隸變【佩觿】 宋郭忠恕論書體 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自隸以下吾不欲觀【佩觿】 宋徐锴辨草書 案書傳多雲張并作草又雲齊相杜操作據說文則張并之前已有矣蕭子良雲藁書者董仲舒欲言災異藁草未上即為藁書藁者草之初也史記上官奪屈原藁草今雲漢興有草知所言藁草是創草非草書也【徐锴說文注】 宋周越論八體書 周越古今法書苑序雲自倉史逮皇朝以古文大篆小?隸書飛白八分行書草書通為八體附以雜書以正書正行行草草書分為四等【中興書目】 宋勾中正論三字石經 在昔漢氏營求墜典百年之間六藝漸備自武帝而及熹平僅更數世駮雜滋甚議郎蔡邕等奏希正定乃以古篆隸參配相檢一字而骈三蓋以書通假借形同而義異互字音讀理則殊貫是用交相參訂示以适從非務筆精而尚奇怪也【墨池編】 宋僧夢英十八體書 古文者黃帝史倉颉之所作 回鸾?者史佚之所作 雕蟲篆者魯秋胡妻所作秋胡随牒遠仕荏苒三年鳴垤有懷春居多思桑時閑翫集為此書亦雲戰筆書其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其狀則玄鳥優遊落花散漫矣 飛白書者後漢蔡邕之所作 薤葉?者仙人務光之所作 璎珞篆者後漢劉德昇所作因夜觀星宿而為此法特存古之梗槩以見規蹤體類科鬥而不真勢同迥鸾而宏遠天假其法非學力之功雖諸家之法悉殊而此書為之首出後漢儒士并皆緻學 大篆者周宣王太史史籀之所作 柳葉篆者衛瓘之所作衛氏三世攻書善乎隸體溫故求新又為此法其迹類薤葉而不真筆勢明勁莫能得學 小篆者秦相李斯之所作 芝英篆者漢陳遵之所作昔六國各以異體之書潛為符信則芝英興焉秦焚古典其文煨滅在漢中葉武帝臨朝爰有靈芝三本植於殿前既歌芝房之曲又述芝英之書 龍爪?者晉右将軍王羲之遊天台還至會稽值風月清照夕止洞亭吟詠之末題柱作一飛字有龍爪之形焉遂稱龍爪書其勢若龍蹙虎振拔劒張弩 懸針篆者漢章帝郎中扶風曹喜之所作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故曰懸針河洛遺诰雲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小篆為質垂露為紀題署五經印其三史以為楷則傳芳千祀 籀文者亦史籀之所作 雲書者衛恒之所作軒轅之代慶雲常見其體郁郁紛紛為紀職文字典取諸象書品雲衛恒書筆動若飛字張如雲莫能傳學 填篆者周之媒氏以仲春之月判會男女則以此書表信往來及魏明帝使京兆韋仲将點定芳林苑中樓觀王廙王隐皆雲字間滿密故雲填篆亦雲芳填書至今圖書印記并用此書 剪刀?者韋誕之所作亦曰金錯書本古之錢名周之泉府厥迹不存降茲以還其文可覩若漢之铢兩新之刀布今具存焉其為體狀若麗匣盤龍新台舞鳳自後史遊造其極焉 科鬥篆者其流出於古文尚書序費氏注雲書有二十法科鬥書是其一法以其小尾伏頭似蝦蟇子故謂之科鬥 垂露篆者曹喜之所作以書表章奏事謂其點綴如輕露漢章帝常重此書懸帳内謂曰曹喜之書如金盤瀉珠風篁雜雨八分玄妙一字千金矣【墨池編】 宋歐陽修論字書之學 篆隸古文為體各異秦漢已來學者務極其能於是有字書之學【崇文總目】 宋歐陽修論六書之學 古之始有文字也務乎記事而因物取類為其象故周禮六藝有六書之學其點畫曲直皆有其說揚子曰斷木為棊梡革為鞠亦皆有法焉而況書乎今雖隸字已變於古而變古為隸者非聖人不足師法然其點畫曲直猶有準則如母毋彳亻之相近易之則亂而不可讀矣【六一居士集】 宋宋祁論古文 唐明皇始以隸楷易尚書古文今儒者不識古文自唐開元始【宋景文公筆記】 宋蘇轼論硬黃書 王會稽父子書存於世者蓋一二數唐人褚薛之流硬黃臨放亦足為貴【東坡集】 宋黃庭堅論蟲書 龍眼道人於市人處得全銅戟漢制也泥金六字字家不能讀蟲書妙絶於今諸家未見此一種乃知唐玄度僧夢英皆妄作耳【山谷文集】 宋米芾論隸書 書至隸興大篆古法大壞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隸乃始有展促之勢而三代法亡矣【海嶽名言】 宋米芾論小八分 小八分帶筆如行草奇甚今無此體【畫史】 宋沈括論散草 古人以散筆作隸書謂之散隸近歲蔡君谟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夢溪筆談】 宋黃伯思論古文奇字 古文高質而難遽造若三代鼎彛遺?是已奇字怪巧而差易工若漢劉棻從揚雄所學及近世夏鄭公集四聲韻所載是已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盡以奇字為古文焉【東觀餘論】 宋黃伯思論章草 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謂之草猶古隸之生今正書故章草當在草書先然本無章名因漢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書帝稱之故後世目焉今便以為章帝書誤矣【東觀餘論】 宋黃伯思論院體 書苑雲唐文皇制聖敎序時都城諸釋诿弘福寺懷仁集右軍行書勒石累年方就逸少劇蹟鹹萃其中今觀碑中字與右軍遺帖所有者纖微克肖書苑之說信然近世翰林侍書輩多學此碑學弗能至了無高韻因自目其書為院體由唐吳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少然學弗至者自俗耳碑中字未嘗俗也【東觀餘論】 宋陳瓘論六書 專取會意者不可以了六書離析偏旁不可以見全字求古人之心而覓糟粕固已疎矣又取一全體鑿為多字情生之說可悅可玩而不足以消人之意譬猶入海算沙無有畔岸運籌役志迷不知改豈待達如輪扁然後能笑其誤哉【張有複古編序】 宋朱長文論書學體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