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石錄

關燈
出北門六十裡,芙蓉峰下有山焉。

    連桓秀拔,溪環其足。

    志雲:山産石如珉。

    又雲:五花石坑去壽山十裡。

    長老雲:“宋時故有坑,官取造器。

    居民苦之,辇緻巨石塞其坑,乃罷貢。

    ”至今春雨時,溪澗中數有流出。

    或得之于田父手中,磨作印石,溫純深潤。

    謝在杭布政嘗稱之,品艾綠第一,卒歎其未見也。

    謝殁五十年,吾友陳越山赍糧采石山中,得其神品,始大着。

    去秋予江左歸,好事家伐石于山者采凡三月矣。

    日數十夫,穴山穿澗,摧堐為谷,逵路之間,列肆置儈。

    耕夫牧兒,鹹有貿貿之色。

    于是名流學士,懷瑾握瑜,窮日達旦,講論辨識,錦囊玉案,橫陳齋館。

    接文采則增榮,共欣賞則無倦。

    予也負痾,慕悅莫緻。

    往往命駕周覽故人之家。

    心目既蕩,嗜好為移,讵比煙雲過眼之喻?乃憶所見,錄為一卷,聊以自娛,且慨茲山焉。

     陳越山,二十餘枚,美玉莫競。

    貴則荊山之璞,藍田之種;潔則梁園之雪,雁蕩之雲;溫柔則飛燕之膚,玉環之體,入手使人心蕩。

     林道儀,甘黃無瑕者數枚。

    或妍如萱草,或倩比春柑。

    白者皆濯濯冰雪,澄澈人心腑。

     彭十厓,凡五十有一枚。

    清秋雲日俱靜,空山天色者一;一橫二寸、高半寸,望之如郊原春色,桃李蔥茏;一如出青之藍,蔚蔚有光;一黃如蒸栗,伏頂有丹砂,茜然沁骨;徑半寸方者一,如硯池點積黑痫,明潤欲吐;一枚長寸有五、廣八分,兩峰積雪,樹色冥蒙,飛鹭明滅,神品。

    一如凍雨欲垂者,方寸;夏日蒸雲、夕陽拖水各一;如墨雲鱗鱗起者一;一半寸薄方,有北苑小山,皺染蒼然;冰華見青蓮色者一,逸品。

    一長方如美人肌肉;方寸中含落花落霞者二;一二寸方者,通體如黃雲中曈曈日影;葡萄、太玄、犀花、艾葉綠、鹿文、苔點各一,俱妙品;白如玉者二;甘黃玉者三。

     陳嵩山一枚,膚裡瑩然,映燭側影,若玻璃無有障礙,方二寸、高三寸、重九兩。

     林陟廬,如棕文者一;一徑寸方者,精華爛漫,如數百年前琥珀瑩透;栗囊色者一;玄玉者一;瓜瓤紅白者一;小方柱一枚,如蔚藍天,對之有酒旗歌闆之思。

    一渾脫高貴,若象牙,不辨為石,二寸而方者一,紅絲萦骨,麗同嫣膚;一半寸方柱,溫純深潤,太液之藕,大谷之梨,末足方拟。

     王君寵十八枚。

    漢玉色,楊璇作狐鈕,項上微紫,神品;如赭黃羅方柱二;一枚微紅,散若晚霞,時稱晚霞紅;霜姿玉色,徑寸者二;血浸甘黃者二。

     楊去聲,霞紅雲青相雜者二;一黃如枇杷,血浸半面,重可五兩,妙品。

     唐湛一一方。

    潤勝漢玉,正面遠山如黛,數株春樹,雲氣蒼蒼,神品。

     李某,徑寸一方,如秋空無雲,天色獨垂;鵝兒黃者一;一修寸半、徑二分,置掌上盈盈瑤光為水;光含春臘,色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