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石錄
關燈
小
中
大
绡者各數枚;一枚皎然如梨花薄初日。
楊璇作鈕者八九,韓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盤礴盡緻,出色繪事。
二勝道人一枚,色如雲,握之,其中水汩汩然動。
長慶定公,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體艾葉小花,神品。
友人齋館肆中,雜見黃柑噀手,秀色通理者一;白如肌膚者一,何郎傅粉,遜其本色;一新黃如秋葵,亭亭日下;一如雲海浴日,微吐其暈;龍鱗過雨者一;一晶瑩玉色,如莫愁湖中新藕;沉香色一;海天晚照一,神品。
水墨、玄精各一;玉無瑕者一;一半寸引首,殷紅若棠梨花片;一如文犀,中有粉蝶半翅,藍纏絲瑪瑙;一黃羅缬紋;一雨過雲月;一風雨射空,寒氣迥薄;孤峰沉冥一;一枚方寸,白玉膚裡,微有粟起,大似趙妃雪夜待人時;一如春雨初足,水田明滅,小米積墨點蒼。
一共十九枚。
石有絡,有水痕,有砂隔。
解石先相其理,次測其絡,于是避水痕,鑿沙隔以解之。
石質厥潤,鋸行其間則熱,行久熱迫而燥則裂。
解法,水解為上;鋸行時,一人提小壺徐傾灌之。
石理不一,相石為難。
膚黃中黃、膚白中白,膚蒼中黃,中玄黃膚黝然,不可以皮相。
石有水坑、山坑:水坑懸绠下鑿,質潤姿溫;山坑發之山蹊,姿闇然,質微堅,往往有砂隐膚裡,手磨挲則見。
水坑上品,明澤如脂,衣纓拂之有痕。
潘子和、謝弈,硯工高手,攻石能得理。
好事家獲石既夥,二人益自矜,以禮延緻,不可卒至,造廬焉,映門一諾,童子負器先驅矣。
每解一石,摩肩圍繞,心目共注。
幸得妙品,傳觀閨閣,交手喜妒。
石初剖,須琉球砺石磋之。
既磋,磨以金阊官磚。
磨竟,以水浸檞葉,縱橫揩拭,無有遺痕。
然後取麝鞟平置幾案,運石鞟上,徐發其光。
湛一詣陟廬竹堂看石,方開箧,趨令收卻。
予訝之。
笑曰:“不敢久視,恐相思耳。
” (下略卞二濟《壽山石記》。
) 予戊申作此錄,錄中吾友六人,客三人,方外二人,共十一人,今亡其四。
雜見之友人亦亡其五。
嵩山、陟廬、越山之石,以貧散。
湛一一石歸予,為十叟奪去。
十叟亦亡,今不知處。
十厓石最多,亡後不能守。
李某晚為石賈,頗得錢君寵。
越人去聲與雜見者,皆不可問矣!予最後有七枚,今秋既于火。
火後,玄堅,如玉白者多崩碎。
可證物虛實之理。
丁巳後,大開山,日役民一二百人,環山二十裡,邱壟畝畝,皆變易處。
石舁至,大者鑿鞍辔,小者為鞞铋。
較之宋坑造器,民勞百之。
按伐石之始自陳公某。
某之石,人不得見。
既沒,家無一枚。
自戊申迄今一紀,伐鑿之禍未息,近五行石妖雲,或曰:“山以壽名,十年中,郡人恒夭折不壽,理或然欤?” 已未臘夜跋。
楊璇作鈕者八九,韓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盤礴盡緻,出色繪事。
二勝道人一枚,色如雲,握之,其中水汩汩然動。
長慶定公,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體艾葉小花,神品。
友人齋館肆中,雜見黃柑噀手,秀色通理者一;白如肌膚者一,何郎傅粉,遜其本色;一新黃如秋葵,亭亭日下;一如雲海浴日,微吐其暈;龍鱗過雨者一;一晶瑩玉色,如莫愁湖中新藕;沉香色一;海天晚照一,神品。
水墨、玄精各一;玉無瑕者一;一半寸引首,殷紅若棠梨花片;一如文犀,中有粉蝶半翅,藍纏絲瑪瑙;一黃羅缬紋;一雨過雲月;一風雨射空,寒氣迥薄;孤峰沉冥一;一枚方寸,白玉膚裡,微有粟起,大似趙妃雪夜待人時;一如春雨初足,水田明滅,小米積墨點蒼。
一共十九枚。
石有絡,有水痕,有砂隔。
解石先相其理,次測其絡,于是避水痕,鑿沙隔以解之。
石質厥潤,鋸行其間則熱,行久熱迫而燥則裂。
解法,水解為上;鋸行時,一人提小壺徐傾灌之。
石理不一,相石為難。
膚黃中黃、膚白中白,膚蒼中黃,中玄黃膚黝然,不可以皮相。
石有水坑、山坑:水坑懸绠下鑿,質潤姿溫;山坑發之山蹊,姿闇然,質微堅,往往有砂隐膚裡,手磨挲則見。
水坑上品,明澤如脂,衣纓拂之有痕。
潘子和、謝弈,硯工高手,攻石能得理。
好事家獲石既夥,二人益自矜,以禮延緻,不可卒至,造廬焉,映門一諾,童子負器先驅矣。
每解一石,摩肩圍繞,心目共注。
幸得妙品,傳觀閨閣,交手喜妒。
石初剖,須琉球砺石磋之。
既磋,磨以金阊官磚。
磨竟,以水浸檞葉,縱橫揩拭,無有遺痕。
然後取麝鞟平置幾案,運石鞟上,徐發其光。
湛一詣陟廬竹堂看石,方開箧,趨令收卻。
予訝之。
笑曰:“不敢久視,恐相思耳。
” (下略卞二濟《壽山石記》。
) 予戊申作此錄,錄中吾友六人,客三人,方外二人,共十一人,今亡其四。
雜見之友人亦亡其五。
嵩山、陟廬、越山之石,以貧散。
湛一一石歸予,為十叟奪去。
十叟亦亡,今不知處。
十厓石最多,亡後不能守。
李某晚為石賈,頗得錢君寵。
越人去聲與雜見者,皆不可問矣!予最後有七枚,今秋既于火。
火後,玄堅,如玉白者多崩碎。
可證物虛實之理。
丁巳後,大開山,日役民一二百人,環山二十裡,邱壟畝畝,皆變易處。
石舁至,大者鑿鞍辔,小者為鞞铋。
較之宋坑造器,民勞百之。
按伐石之始自陳公某。
某之石,人不得見。
既沒,家無一枚。
自戊申迄今一紀,伐鑿之禍未息,近五行石妖雲,或曰:“山以壽名,十年中,郡人恒夭折不壽,理或然欤?” 已未臘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