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續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行空九字有一人題名又空三字書年月後有題名七行第一行書丞尉郡邑名氏下有三人題名餘者每行八人又有十四人題名分别于正碑之下雖有奕局之紋而題名行列甚欹斜碑陰二十八行行十三人
劉寛碑篆額二行文十八行末行低數字書門生商苞等姓名裂其上所存者行三十三字第二第十四行皆平阙而無文可考任君殘碑陰八行行二十三字楊厥碑髙祖受命平阙命字垂筆甚長所侵兩字許又空兩字方書其下一句六十七行其次序曰别行後一行低二字書趙郡等三人姓名又書王府君分遣官屬事凡三行末行低七字書魏伯王徙官每行三十字或有踈宻不齊者
綏民校尉熊君碑篆額二十字作五行文十七行行五十五字财及碑之半其後空數行書文春事又空一行書杜晖事末行書年月及碑師姓名與杜春相隔亦數行許銘之後追叙君兮别作行
丁鲂碑十行行三十字四邉有磨紋如江原長碑上狹下闊如益州太守無名碑末行字頗多尚餘五字書于碑之末又書嵗月于首行之前
桐柏廟碑無額有穿文十三行行三十三字末有兩行題侍祠官屬以春秋二字題于兩行之上春四人秋五人中無空字
李翕西狹頌十九行行二十字末有一行書年月又有小字題名二行低四字許
又郙閣頌頌二行文十九行行二十七字太守漢陽李翕平阙頌後又有詩并别行
校官碑額下行有穿碑十六行行二十七字溧陽長潘君别作行後有題名三橫列上一列丞尉三行下二列刻将作吏民各五行最後一行書嵗月與上一字齊費泛碑篆額三行碑十行行五十字穿與額相直在碑第八九十行之上其左蓋有餘石
範鎮碑十五行行二十四字穿在第八九十行之間第一字之下各廢四字
周憬碑額二行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後有餘石碑陰上一列二十二人下一列前空七行所題者八人又空六行刻工師姓名
何君閣道碑七行字數不等或六字或九字建武中元平阙
羊窦道碑前有文六行空一行後有文九行崖石有裂絡文避石裂故字數不等少者九字多者十五字最後一行刻畫人姓字及月日
廣漢長王君碑其上畫方大書一表字其下六合各有界道每行二十四字末行低四字書立石人名内王君平阙
馮煥斷碑六行可見者或行有七字斷诏十八行可見者或行有九字末行年字垂筆多占一字
鄭子真殘券所有者二十四行可見者行或十一字韓勑後碑文十六行字多少不等大半每行四十六七字第一行皇漢髙出一字第二行孔聖平阙文之後題名三列每列三人韓府君之下附以宗戚二人碑側兩題名各四列其一則首列三行中有祥符年題字第二列其前廢三行後有四人第三列前阙一人後六人第四列四人空兩行書孔元闿其壹則首列四行所書府君及劉翊各用兩行第二列五人空一行書石師姓名第三列七人第四列右尾二人前有太和年張鹹題字上數列則有唐大中及慶歴年兩人題字就列于漢人之上
劉寛碑故吏所立者篆額二行有穿文二十行行三十七字天子闵悼髙出一字穿在第九至十二凡四行之間中兩行廢三至六各四字餘兩字各廢第三字禹廟宗秀方題名兩橫列上一列二十一人下一列二十人題名之上有唐開元中龍門令所作頌
張表碑篆額三行有穿文六行行二十五字
劉脩碑額二行文十三行行二十五字
熹平米巫題字七行字大小疎密不等多者十六字少者九字钜鹿太守金君阙四旁皆刻磨紋
郭旻碑十篆五行題滿其額文十二行銘四行後有三行書重立碑之事行二十八字石已下斷有得之不全者
髙彪碑額二行文十五行直有界道後一行書嵗月及範府君立碑事行三十九字
馮绲碑篆額二行十字有穿在第五字之中文十四行行三十四字将軍體清守約平阙後空三行書威宗得諡之因
李翊碑十行行四十一字
李翔夫人碑有穿文十二行行三十六字歎曰别作行穿在最後三行
金恭斷碑有畫方之紋上亦有穿題一行文十行後餘三行所存者行十三字
中山相薛君成平侯劉君斷碑額四行凡二十四字碑二十行前兩行題二君官位所可見者行有八字嚴發殘碑十二行行十字
雍勸阙十大兩行其文一面五行一面三行行二十三字第七及第十五字下皆有橫畫第一重惟首行及第四第五行則七字餘皆虛其下一字
魏?孔廟碑篆額一行有穿文二十三行行四十二字制诏皇上聖皇三行皆平阙
魏脩老子廟诏十六行行八字後兩行書年月下一叚有唐人題字
魏大飨碑額二行有穿穿旁有刻螭之紋磨滅不全文十九行行二十字
魏公卿上尊号奏篆額二行文二十二行四十九字先王及髙陵兩武王三陛下皆平阙有奕局之紋自陛下即位後十行刻于碑陰二陛下亦平阙【篆額黑字】
魏受禅表篆額一行文二十二行行四十八字先皇及陛下五皇帝皆平阙亦有奕局紋篆額黑字
右碑式一卷漢人書碑有畫方井井若楊太尉者有行間疎密不等若逢童子者有重文贅其旁若景北海者有首行尚左若孔梁相者有尊敬君上而文出其列若華嶽碑者辭或隔行事或空字大率與名西強來式法不同予疇昔藏碑随得随剪既成醳思欲存古人之制乃傾囷倒廪參之以假借得其全者則筆之雖然自我作古者滔滔皆是吾恐人用覆醬瓿也
隷續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