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續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宋 洪适 撰
碑式
孔廟卒史孔龢碑無額凡十八行行四十字兩元嘉二年及永興元年皆平阙司徒府司空府及贊曰亦平阙第八行制曰可髙出一字司徒公司空公題名在制可雒陽宮兩行之下與碑之下一字齊貼碑者不曉古式多有翦去制字者亦有颠倒二相題名者
史農飨孔廟碑無額凡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兩尚書字及朝廷并平阙時副之諸官府在尚書一行之下隔三字昔在仲尼别作行
袁逢脩華山廟碑篆額二行碑二十二行行三十七字袁府君肅恭明神及京兆尹勑杜遷市石皆平阙髙祖太宗孝武竝列行髙出一字有紋如棊局
樊毅脩華廟碑無額凡十九行行三十五字髙祖應道出碑一字亦有棊局之紋
華山亭碑篆額二行碑十六行行三十三字西嶽至尊平阙皇帝永思髙出一字
北海相景君碑篆額二行碑十七行行三十三字穿居其中在第八字之下其三行名廢兩字碑中屢稱明府獨伏惟明府一句其明府字平阙亂曰亦平阙
山陽太守祝睦碑篆額二行額下有穿碑十二行行三十字祝睦頌篆額二行亦有穿其碑十五行行三十六字伊餘祝君一句祝君字平阙碑之有穿在廟則以系牲在穴則以下柩漢碑蓋多有之或有椎拓者所有爾眡其額之紙與碑不相屬者皆可疑也
楊震碑篆額二行黑字有穿碑十八行行二十八字碑陰二十五行行九人穿在第二第三列之間凡複姓者十二人惟公王舉上官仲祖信成君嚴三川宣【阙】四人各髙出其列一字
楊統碑篆額二行有穿碑十四行行三十五字孝順皇帝平阙穿在九十十一行之上漢碑額惟暈式不同或在其中或在其左右惟穿則無不居中于此碑後有餘石打碑者去之非穿之偏也碑隂故吏十五人作一橫行楊着碑篆額二行黑字碑十三行行二十八字穿在第二字之下第七八行各空三字不書碑陰前後阙橫五列穿在第一橫之内凡空三人不書此碑複姓者五人獨相裡文調髙山一字右三人沛君生亦出一字楊氏四碑幷陰皆在棊局之紋惟此碑微漫滅
繁陽令楊君碑篆額二行有穿碑十八行行三十字碑陰二十一行每行六人第七列惟有一故民其中書典作者姓字每列之下各虛一字有官氏字多者則髙出其上亦有下出者穿在第一第二列之間
樊安碑碑首穿暈與圉令同有額而無字若非漫滅則是首行已有标題故不再書也其題一行文十二行銘三行诏三行行三十五字诏之下空二字書年月末剰一字其間年字垂筆甚長久侵兩字馮煥诏亦同亦漢人書诏如是乎
王政碑額二行文十二行行三十字
鄭固碑篆額二行有穿文十五行行二十九字行間方君棊局
蔡湛碑額二行文十三行行三十四字空一行方刻銘凡五行聖朝明哲平阙又空一行低二十三字刻年月續書除幷州事卻與銘辭相接無空字
度尚碑篆額二行有穿文十五行空三行低十三字刻立碑年月其石下阙所存者行三十二字亦有奕局之紋
逢童子碑篆額一行有穿文十行字多少不等後空一行又低二十計字刻立石年月日文之上則碑漸削其鋭如錐然碑陰兩列在穿之下上一橫七人下一橫六人朱碑篆額二行有穿文十七行行三十三字有棊局之紋
魏元丕碑篆額二行文十六行石已斷剝所存者行三十一字題名四行行四人直行者有線道
戚伯着碑額一行十九字有穿碑十二行二十字在穿下長其上者财數寸自穿之上兩旁浸削及其颠則鋭甚碑之前五行叙其先世至稱伯着則别行
呉公碑額二行有穿穿在第八九行之中文十三行行二十一字後餘數行
魯峻碑額兩行有穿文十七行行三十二字
郭仲竒碑篆額三行文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篆用黑字】郭究碑篆額三行黑字碑十三行行三十九字銘辭規歩履方之上虛一字
老子銘篆額一行黑字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一字皇上字平阙
孫叔敖碑額二行文二十四行行三十七字最後一行書年月髙出一字穿在文中其三行各廢三字碑陰二十三行行二十字相君有三嗣平阙穿居三行之内亦各廢三字
韓勑前碑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第三行皇戲統華胥髙出一字後有題名三行行三人碑陰十九行行三人又有數人附其下參錯不齊
周公禮殿記六行行三十八字
侯成碑額十字一行有穿文十七行行三十字銘後空五字書夫人卒與下一字齊
帝堯碑篆額二行黑字有穿有棊局紋碑十九行行四十四字故濟陰太守平阙後空一行書嵗月及将作吏姓名
中秋下旬碑有穿兩旁有大白紋如暈之狀碑十三行行二十三字其上一半皆漫滅
曹騰碑篆額二行十四字其文無存者碑陰九行行三十六字制曰平阙皇太後及先帝髙出一字碑後尚存穿之半此文皆在穿石末行以穿廢第四第五字司農夫人碑題一行文【若幹】行行三十八字石尚餘其半亦隐隐若字平都侯相蔣君碑篆額二行文十六行行四十字後餘五行
張納碑無額有穿題一行文十七行行四十八字碑陰有穿兩旁有暈前兩行題李元然存二人後十五行行五人張榮一人名氏字多侵及下列末一行書嵗月及祝頌之語
清河相張君墓道十一字一行兩旁有白紋其碑長八尺餘闊三尺餘此數字之下尚有三之二
谒者景君碑額一行有穿碑十六行行二十九字皇帝赙髙出三字
殽阬神碑篆額二行碑十二行每行二十七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