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子如荀龍,親悲顔槨,猶有恨焉,夫誰為之。
”亦沉痛,亦軒磊,可謂包一切,掃一切。
又,曹鬥宣撓汪慶堂聯雲:“今中國知商能興邦,而此人則已;自相識非公不至室,是君子之交。
”又,宋某挽王壽生正仁聯雲:“行為儒俠,亦為文雄,人皆有言,是無愧元方難兄,季方難弟;死不沙場,複不牖下,君則何恨,最難堪滇徼哭子,楚徼哭孫。
”蓋壽生以送母就養赴滇,歸至滬上,暴病殂,故對幅以雲。
長沙李仲臨誦蔡瑞東挽某公一長聯,詞條滂葩,予以為是才人之筆,而非學人之筆,錄之以饷儉腹者。
聯雲:“萬言賈生策,千首杜陵詩,莽乾坤何處灑一腔熱血,即郊西片土,猶須翦薙荊榛,單騎層巒,孤軍間道,風蕭蕭兮,周殇有魄化奔濤,乃與鄧印江、劉普安、黃都勻、彭荔波,懔懔竟如生,又添得岣嵝峰頭故舊褒忠傳;匹馬函谷關,雙劍瞿塘峽,奇男子到底成千古完人,奈堂北靈萱,誰與潔清觞豆,英魂還楚,浩氣扶黔,日慘慘焉,燐火在原哭新鬼,枉教嘗越膽、卧吳薪、哭秦庭、恤魯緯,蒼蒼那可問,幾曾見襄陽人到殘銘堕淚碑。
” 徐衡山本麟,宣統末知澧州,有能政名,既二年,引疾得請,未及受代,大水潰城,公私蕩盡,本麟力疾起拊循,病發卒。
晏仲鼎挽之聯雲:“公是虞秘書行廚,三十年掌故菟羅,人譜傳家,治譜傳世;誰為吳季子挂劍,二千石頭銜管領,政界無母,學界無師。
”又,田東谿聯雲:“堯民沉災,溺矣誰援,天不佑神君,既引疾去官,又扼之以死;僑校遺愛,淪胥待盡,我謬領州序,誰起衰善後,而哭非其私。
”又,代挽雲:“宋水連書,實吾澧從前未有奇災,良吏不生還,應排阊阖叫帝阍,為遺民請命;鄭渠無恙,是我公質成所留紀念,士林藉大庇,合撷芷蘭望涔浦,續楚客招魂。
”數作均磊砢英多,文與人稱。
縣長潭諸王,三十年來門戶驟盛,予與過從,又兼姻娅,頗習其長老轶行。
清末王風山之夔之殁,特寄挽聯雲:“上馬殺賊在西南滇,看猶子跻專城二千石;徒杠濟人于小弱鄭,哭我公曠名世五百年。
”又,代于繼淑挽雲:“行善以不近名為宗,既殚其力,又傾其赀,緩急趨人,媲魯連子;蒙謗于争欲殺之日,誰祓我魂,而煦我沫,死生知己,哭鮑叔牙。
”又,鳳山從子字壽孫者,其卒,挽聯已見前,今又錄王宏勳、李必聰二聯。
王雲:“昔年寄伏波軍中書,畫虎名言,手示當歸曾寄我;今日返春申江上棹,聞雞噩夢,心傷獨活不名公。
”李雲:“任官惟賢,使天假之年,岱雲必施大地雨;作客而死,幸鬼依其類,楚客為招申江魂。
”又,予挽門人康孫木業槂聯雲:“母依密為命;吾恸淵無年。
”似頗具體言哀。
予又有挽門人聯數首,附錄。
一、朱尊三恩貢玺雲:“生不愧張籍皇甫湜文章,署名自負門生長;死猶憂日本俄羅斯戰局,告捷毋忘家祭時。
”蓋朱死于甲辰歲也。
二、胡讵凡雲:“自黎冰次以還,稱及門好學而短命死;哭胡讵凡不作,為中國少年之前途危。
”按,冰次名昌韓,生員,亦吾門人,死有遺刻曰《鐵船集》。
友人汪言占有挽族父汪春舟春生歲貢聯雲:“一铎莫司,用明經終老;九疇之備,以壽考為難。
”又雲:“族譜藏楹待歐蘇文章,議論無成,弱又一個;吾家在縣稱王謝門戶,風流頓盡,贖難百身。
”語無膚泛,分際亦肖,非三折肱者莫辦。
又,黃翰欽舉人挽李奎甫聯雲:“百歲亦何為,世路崎岖,不如破浪乘風去;一抔安足戀,江流浩渺,同在高天厚地中。
”蓋李以水死,并遺蛻而不得者,故聯作曠語以為慰。
予亦有挽姚海秋武舉輝南聯雲:“生蹈龍宮,沉冤又泣汨羅水;死攜骥子,并命同悲周氏汪。
”按,姚以赴會試北上,至洞庭舟覆于風,父子同盡者也。
陳天華、姚宏業之殉,挽聯佳者已見上文,茲又得禹稽亭治(之)谟聯雲:“殺同種是湖南,救同種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應首湖南,義士竟輕生,雙棺贖得湖南罪;兼夷狄成漢族,奴夷狄不成漢族,痛建虜入關,已亡漢族,國民不畏死,一舉能張漢族責。
”按,殺同種是湖南,蓋摭曾左殲滅太平軍為口實也,然過火矣,作者卒以是罹文網,語雖痛快,顧無補于事,又災于身,亦何苦也。
又,袁項城挽潘子寅聯雲:“吾子已矣,同胞奈何,可憐志士輕身,競化怒濤飛大海;諸君勉之,匹夫有責,願結國民團體,共扶義橹挽狂瀾。
”按,此作較禹為含蓄,潘以留學日本歸國,道出仁川,感韓亡事,憤而投海。
門人卓彥長的良才而早世,其古今體詩已散見于吾《詩話》,茲錄其挽周雪生二監之太公聯雲:“棄人間世,作逍遙遊,豈獨是朝而往,暮而歸,則對此審萬緣皆空益信;内南北争,外東西逼,焉知非生之哀,死之樂,故悠然以一瞑不視為高。
”通幅用筆如蜻蜓點水,絕不沾滞,又為聯界别開一生面。
予亦有挽周聯雲:“竟栖栖作刀筆吏耶,降志辱身,我與才郎原自晦;問睒睒見少微星否,知生吊死,國無君子欲安歸。
”按,反正後,胥吏汰去,縣設四科,用士人,予與雪生時權公署科長、科員,出幅蓋紀實也。
清故臣于晦若式枚之逝,海内挽聯特多名構,蓋于為文學界晨星,又厲采薇之高節,故言者恒以痛悼之極語出之。
茲錄王子展聯雲:“是布衣卅載之交,既痛逝者,行自念也;雖蒲帛屢征不起,所謂大臣,然則從欤?”又伍铨萃雲:“亭林及見明亡,慚我公不能作程松園、張青父;遺山何心野史,驚吾世卻尚有邴根矩、管幼安。
”又,羅惇曧雲:“國故羅胸,惜哉不就橫雲稿;陸居無地,凄絕難尋野史亭。
”予有挽阮存吾金镛聯,旨略與同,而詞采不及上作之精厚,附錄以存其人。
一雲:“楚騷甯不病而呻,今日大招,問魂兮何往;孔教無終亡之理,乃公中隕,則事未可知。
”二、代徐雲:“哭寝漣如,駭世界新聞,大招無語涔陽浦;請車已矣,觸吾兒舊痛,短命傷心周氏汪。
”按,陳在吾縣較算精舊學,第一聯以時論盛唱廢經學,第二聯“周氏汪”句則以徐之子從陳受書,失足溺斃于塘,故并以為言。
中華民國六年,護國軍下湖南,督軍傅良作出走,譚浩明為聯軍總司令,時長嶽間千裡騷然,長沙旋開會追悼陣亡将士,挽詞亦有佳者,茲錄二聯。
一、陸裕光雲:“鏖戰經一月有餘,看壁壘猶新,誓死捐軀殲國賊;鼓行循三江而下,隻幽燕未掃,料難瞑目到忠魂。
”二、趙恒惕雲:“會師武漢蕩群奸,是死者未竟之志;喋血衡湘枯萬骨,在吾曹何忍言功。
”按,明年北軍至,譚浩明亦出走,常澧遂為戰争焦點,然旋進旋退,倏南倏北,從旁觀者,亦不知其為誰氏而戰,與為誰氏而死,懵懵言殉難,模糊言追悼,真令人欲笑不可,欲不哭不能矣。
李秀成于太平軍最号能戰,亦工文翰,其題天王府聯,已見上卷。
茲又錄其追悼陣亡将士聯雲:“魂兮歸來,三藐三菩提,梵曲依然破陣樂;悲哉秋也,一花一世界,國殇招以巫陽詞。
”才人之筆,學人之思,合天事人事交擅其長,真空前傑作。
右節《眉廬叢話》。
又,金陵圍急,清軍截獲秀成手簡,略雲:“嬰城自守,刁鬥驚心。
沈竈産蛙,莫饋鞠藭之藥;析骸易子,疇為庚癸之呼。
傷哉入甕鼈,危矣負隅虎。
金陵公所定鼎,本動則枝搖;金阊公之輔車,唇亡則齒敝。
一俟重圍少解,便當分兵救援,錦片前程,伏惟珍重,磨盾作劄,無任馳依。
”後好事者鈎此劄刻石,書兼行草,類南宋姜垚章也。
清陸文端潤庠之卒,檀機挽以聯雲:“庚午、癸酉、甲戌,當日科名,三度我同登,清淺蓬瀛,滄桑一瞬;南皮、常熟
”亦沉痛,亦軒磊,可謂包一切,掃一切。
又,曹鬥宣撓汪慶堂聯雲:“今中國知商能興邦,而此人則已;自相識非公不至室,是君子之交。
”又,宋某挽王壽生正仁聯雲:“行為儒俠,亦為文雄,人皆有言,是無愧元方難兄,季方難弟;死不沙場,複不牖下,君則何恨,最難堪滇徼哭子,楚徼哭孫。
”蓋壽生以送母就養赴滇,歸至滬上,暴病殂,故對幅以雲。
長沙李仲臨誦蔡瑞東挽某公一長聯,詞條滂葩,予以為是才人之筆,而非學人之筆,錄之以饷儉腹者。
聯雲:“萬言賈生策,千首杜陵詩,莽乾坤何處灑一腔熱血,即郊西片土,猶須翦薙荊榛,單騎層巒,孤軍間道,風蕭蕭兮,周殇有魄化奔濤,乃與鄧印江、劉普安、黃都勻、彭荔波,懔懔竟如生,又添得岣嵝峰頭故舊褒忠傳;匹馬函谷關,雙劍瞿塘峽,奇男子到底成千古完人,奈堂北靈萱,誰與潔清觞豆,英魂還楚,浩氣扶黔,日慘慘焉,燐火在原哭新鬼,枉教嘗越膽、卧吳薪、哭秦庭、恤魯緯,蒼蒼那可問,幾曾見襄陽人到殘銘堕淚碑。
” 徐衡山本麟,宣統末知澧州,有能政名,既二年,引疾得請,未及受代,大水潰城,公私蕩盡,本麟力疾起拊循,病發卒。
晏仲鼎挽之聯雲:“公是虞秘書行廚,三十年掌故菟羅,人譜傳家,治譜傳世;誰為吳季子挂劍,二千石頭銜管領,政界無母,學界無師。
”又,田東谿聯雲:“堯民沉災,溺矣誰援,天不佑神君,既引疾去官,又扼之以死;僑校遺愛,淪胥待盡,我謬領州序,誰起衰善後,而哭非其私。
”又,代挽雲:“宋水連書,實吾澧從前未有奇災,良吏不生還,應排阊阖叫帝阍,為遺民請命;鄭渠無恙,是我公質成所留紀念,士林藉大庇,合撷芷蘭望涔浦,續楚客招魂。
”數作均磊砢英多,文與人稱。
縣長潭諸王,三十年來門戶驟盛,予與過從,又兼姻娅,頗習其長老轶行。
清末王風山之夔之殁,特寄挽聯雲:“上馬殺賊在西南滇,看猶子跻專城二千石;徒杠濟人于小弱鄭,哭我公曠名世五百年。
”又,代于繼淑挽雲:“行善以不近名為宗,既殚其力,又傾其赀,緩急趨人,媲魯連子;蒙謗于争欲殺之日,誰祓我魂,而煦我沫,死生知己,哭鮑叔牙。
”又,鳳山從子字壽孫者,其卒,挽聯已見前,今又錄王宏勳、李必聰二聯。
王雲:“昔年寄伏波軍中書,畫虎名言,手示當歸曾寄我;今日返春申江上棹,聞雞噩夢,心傷獨活不名公。
”李雲:“任官惟賢,使天假之年,岱雲必施大地雨;作客而死,幸鬼依其類,楚客為招申江魂。
”又,予挽門人康孫木業槂聯雲:“母依密為命;吾恸淵無年。
”似頗具體言哀。
予又有挽門人聯數首,附錄。
一、朱尊三恩貢玺雲:“生不愧張籍皇甫湜文章,署名自負門生長;死猶憂日本俄羅斯戰局,告捷毋忘家祭時。
”蓋朱死于甲辰歲也。
二、胡讵凡雲:“自黎冰次以還,稱及門好學而短命死;哭胡讵凡不作,為中國少年之前途危。
”按,冰次名昌韓,生員,亦吾門人,死有遺刻曰《鐵船集》。
友人汪言占有挽族父汪春舟春生歲貢聯雲:“一铎莫司,用明經終老;九疇之備,以壽考為難。
”又雲:“族譜藏楹待歐蘇文章,議論無成,弱又一個;吾家在縣稱王謝門戶,風流頓盡,贖難百身。
”語無膚泛,分際亦肖,非三折肱者莫辦。
又,黃翰欽舉人挽李奎甫聯雲:“百歲亦何為,世路崎岖,不如破浪乘風去;一抔安足戀,江流浩渺,同在高天厚地中。
”蓋李以水死,并遺蛻而不得者,故聯作曠語以為慰。
予亦有挽姚海秋武舉輝南聯雲:“生蹈龍宮,沉冤又泣汨羅水;死攜骥子,并命同悲周氏汪。
”按,姚以赴會試北上,至洞庭舟覆于風,父子同盡者也。
陳天華、姚宏業之殉,挽聯佳者已見上文,茲又得禹稽亭治(之)谟聯雲:“殺同種是湖南,救同種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應首湖南,義士竟輕生,雙棺贖得湖南罪;兼夷狄成漢族,奴夷狄不成漢族,痛建虜入關,已亡漢族,國民不畏死,一舉能張漢族責。
”按,殺同種是湖南,蓋摭曾左殲滅太平軍為口實也,然過火矣,作者卒以是罹文網,語雖痛快,顧無補于事,又災于身,亦何苦也。
又,袁項城挽潘子寅聯雲:“吾子已矣,同胞奈何,可憐志士輕身,競化怒濤飛大海;諸君勉之,匹夫有責,願結國民團體,共扶義橹挽狂瀾。
”按,此作較禹為含蓄,潘以留學日本歸國,道出仁川,感韓亡事,憤而投海。
門人卓彥長的良才而早世,其古今體詩已散見于吾《詩話》,茲錄其挽周雪生二監之太公聯雲:“棄人間世,作逍遙遊,豈獨是朝而往,暮而歸,則對此審萬緣皆空益信;内南北争,外東西逼,焉知非生之哀,死之樂,故悠然以一瞑不視為高。
”通幅用筆如蜻蜓點水,絕不沾滞,又為聯界别開一生面。
予亦有挽周聯雲:“竟栖栖作刀筆吏耶,降志辱身,我與才郎原自晦;問睒睒見少微星否,知生吊死,國無君子欲安歸。
”按,反正後,胥吏汰去,縣設四科,用士人,予與雪生時權公署科長、科員,出幅蓋紀實也。
清故臣于晦若式枚之逝,海内挽聯特多名構,蓋于為文學界晨星,又厲采薇之高節,故言者恒以痛悼之極語出之。
茲錄王子展聯雲:“是布衣卅載之交,既痛逝者,行自念也;雖蒲帛屢征不起,所謂大臣,然則從欤?”又伍铨萃雲:“亭林及見明亡,慚我公不能作程松園、張青父;遺山何心野史,驚吾世卻尚有邴根矩、管幼安。
”又,羅惇曧雲:“國故羅胸,惜哉不就橫雲稿;陸居無地,凄絕難尋野史亭。
”予有挽阮存吾金镛聯,旨略與同,而詞采不及上作之精厚,附錄以存其人。
一雲:“楚騷甯不病而呻,今日大招,問魂兮何往;孔教無終亡之理,乃公中隕,則事未可知。
”二、代徐雲:“哭寝漣如,駭世界新聞,大招無語涔陽浦;請車已矣,觸吾兒舊痛,短命傷心周氏汪。
”按,陳在吾縣較算精舊學,第一聯以時論盛唱廢經學,第二聯“周氏汪”句則以徐之子從陳受書,失足溺斃于塘,故并以為言。
中華民國六年,護國軍下湖南,督軍傅良作出走,譚浩明為聯軍總司令,時長嶽間千裡騷然,長沙旋開會追悼陣亡将士,挽詞亦有佳者,茲錄二聯。
一、陸裕光雲:“鏖戰經一月有餘,看壁壘猶新,誓死捐軀殲國賊;鼓行循三江而下,隻幽燕未掃,料難瞑目到忠魂。
”二、趙恒惕雲:“會師武漢蕩群奸,是死者未竟之志;喋血衡湘枯萬骨,在吾曹何忍言功。
”按,明年北軍至,譚浩明亦出走,常澧遂為戰争焦點,然旋進旋退,倏南倏北,從旁觀者,亦不知其為誰氏而戰,與為誰氏而死,懵懵言殉難,模糊言追悼,真令人欲笑不可,欲不哭不能矣。
李秀成于太平軍最号能戰,亦工文翰,其題天王府聯,已見上卷。
茲又錄其追悼陣亡将士聯雲:“魂兮歸來,三藐三菩提,梵曲依然破陣樂;悲哉秋也,一花一世界,國殇招以巫陽詞。
”才人之筆,學人之思,合天事人事交擅其長,真空前傑作。
右節《眉廬叢話》。
又,金陵圍急,清軍截獲秀成手簡,略雲:“嬰城自守,刁鬥驚心。
沈竈産蛙,莫饋鞠藭之藥;析骸易子,疇為庚癸之呼。
傷哉入甕鼈,危矣負隅虎。
金陵公所定鼎,本動則枝搖;金阊公之輔車,唇亡則齒敝。
一俟重圍少解,便當分兵救援,錦片前程,伏惟珍重,磨盾作劄,無任馳依。
”後好事者鈎此劄刻石,書兼行草,類南宋姜垚章也。
清陸文端潤庠之卒,檀機挽以聯雲:“庚午、癸酉、甲戌,當日科名,三度我同登,清淺蓬瀛,滄桑一瞬;南皮、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