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宛成大夢,死者如可作也,吾誰與歸。
”十、王齊辰雲:“從頭收拾了河山,一身塵土;正氣磅礴存大地,萬古日星。
”十一、倪嗣沖雲:“飛将欤!飛仙欤!躍馬南溟,騎鲸東海;先民也,先覺也,哀鯂衛國,鑄蠡越都。
”十二、孫熙澤雲:“杳冥冥兮東行,又兆衆所仇也;焉皇皇而更索,因缟素以哭之。
”十三、四川省長戴戡雲:“間關脫險,慷慨誓師,絜吾相從,前事甯忍述;成功不居,引疾自晦,奪公太速,天道更何言。
”十四、四川督軍羅佩金雲:“魯連不帝秦,扶義揮戈,終以精誠回世局;馬卿從谕蜀,前驅負弩,獨傷留後缺良規。
”十五、廣西督軍陳炳焜雲:“八桂應援枹,義旅敢居天下後;兩川循戰壘,将材應歎世間無。
”十六、廣東督軍陸榮廷雲:“惟公馬首是瞻,勉作義師桴鼓應;太息豺牙尚厲,不堪國論沸羹多。
”十七、雲南督軍唐繼堯雲:“修戈矛與子同仇,共逐虞淵将日返;好河山纖兒撞壞,方回地軸痛星沉。
”十八、陝西督軍陳樹藩雲:“手挈仇頭,鲸海竟填精衛石;力争帝制,虞淵終反魯陽戈。
”十九、前内閣總理熊希齡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薄葬有遺言,尚以未殁沙場為恨;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誓師昭大義,曾無自利天下之心。
”二十、前教育總長湯化龍雲:“無友無敵,無新無舊,異口罔間言,名滿天下,謗即随之,此例遂為先生所破;斯時斯世,斯人斯才,赍志以終古,我瞻四方,魂兮歸些,英靈莫挾大地俱沉。
”蓋戴,羅、陳、陸、唐五作皆系松坡首義同袍人物,故着語悲痛,各如分際。
熊、湯二作雖于律不無欠缺,然皆大氣卷舒,添毫欲活,必以規矩繩墨求之,未免猶有所囿。
二十一、陽湖王蘭臯雲:“斯人而有斯疾,豈老聃戒不為禍始,不為福先,醇酒智免,羽扇忠勤,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憂國乃忘憂家,如諸葛誓身無餘财,家無餘帛,範金圖形,連山封冢,佥雲崇德報功,禮亦宜之。
”按,此聯用倔強之筆行浩翰之氣,殆于八股大家之金黃為近。
二十二、梁任公啟超雲:“知所惡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誰為。
”按,集《四子書》語不難,難在出幅語痛至,對幅語襯出師挽弟,尤栩栩欲話。
又按,松坡居長沙時務學堂時,任公為都講,最器許之,洪憲變作,詐病出都,在其天津寓定讨賊計畫,他日起滇戰蜀,皆此計畫之實行,故任公此聯,絕為痛至。
又,松坡為雲南都督時,法人邀之赴河口觀操,所乘馬皆高至五尺外,操畢,軍樂作,主賓起攬辔,法将領經三四卒攙挽僅而得登,松坡則仰身略以手點鞍,一瞥間飛馬行矣,歐人華人,集者如堵牆,皆噪而目送之。
友人黎民藩時官滇,告予若此。
夫一乘馬微耳,而神駿能使外國人失步,亦異采矣。
松坡有自作挽海珠三烈士聯雲:“才若晨星,國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殲絕;君等飲彈,我亦吞炭,與生也廢棄,甯死也芬芳。
”按,吞炭自喻病喉失音,然三十六字,絕為沉痛,亦絕為嗚咽,人亡之感,千百世下,讀者猶生累欷。
曹鬥宣教谕挽聯,常挾有一種邊塞氣,茲錄數首。
一、挽曾惠敏雲:“走馬曾到昆侖巅,看天山南北,地界争還,疇如偉略;結廬亦居衡嶽下,數文正子孫,哲人踵起,今哭通才。
”争界指惠敏使俄争改伊犁約事。
二、挽劉襄勤雲:“平關外準回各部萬裡河山,軍府創開,百戰我曾觀壁壘;是吾鄉曾左諸公一流人物,将星忽隕,中原誰更任艱難。
”氣體票姚,與天山争高矣。
三、挽沈寶堂提督雲:“是襄勤舊部最骁果善戰之倫,燕然紀績,馬革裹屍,西域東陲名不朽;與疇武諸君皆出師未捷而死,風雨懷人,鼙鼓思将,私情公誼涕橫揮。
”四、挽餘福章總兵雲:“大義雖敗猶榮,大節雖死猶生,春風遼海吊英魂,一掬淚雨,兼及嚴敦,似我難為情,空回憶天山聚首,湘水尋盟,榆關分袂;忠心百撓不折,忠骨百磨不滅,燐火沙場悲浩劫,四言刻文,認歸先轸,如公亦何恨,隻可憐白發倚門,紅顔破鏡,黃口服衰。
”自注:“餘字疇武,以乙未二月戰死牛莊,屍為日本軍所焚,其燼處遺有小玉印,文曰‘疇武手書’,因檢印旁之灰,殓而歸之。
國殇之化,此為至慘矣。
”按,上二聯,挽沈作首句如天山崛起沙漠,綿綿延延,首尾無窮。
挽餘作末三句,剛又如蜀岅險灘,陡勒馳馬之辔,而使之屹然凝立,目以悲壯淋漓,猶非真相。
張文達百熙之卒,田東溪代人挽一聯雲:“北垣碩輔,西政通才,六官更新,一柱忽折;營道鄉賢,廬陵師表,首丘長已,心喪無終。
”典重堅凝,雅與題稱。
又,有挽澧縣司馬香石知縣瀚聯雲:“東漢經師,西江宗派,南陽治譜,北海義聲,綜厥生平,許儒林文苑循吏任俠以合傳;洞庭後勁,水竹德鄰,壯武兼才,太常代表,同茲隕落,看溇渫茹溫道黃澹涔之流哀。
”又,代挽雲:“八篇治蒲,政實符之,谪宦不生,名宦不死;一柱擎澧,公則己矣,嶽家無母,儒家無師。
”予亦有挽聯雲:“蒲江吏能,乃成左遷,死亦何言,人之君子天無擇;張儉黨獄,追憶急難,報終未獲,哭以其私痛可知。
”又,代挽一雲:“服鄭闳儒,一個又弱;趙張循吏,九原同歸。
”二雲:“合俠武為儒文,公靈不渫;至是邦見君子,吾願少償。
”按,香石以舉人權蒲江知縣,被議降官歸裡,任團練,暴卒。
田聯所謂一柱擎澧,谪宦不生,蓋實錄也。
乙巳丙午之交,人人知亡,人人知有革命,蓋清政腐敗,非是無以為刷新也。
留學界于是有以死争之者,如烈士陳天華、姚宏業之自戕,有足稱焉。
記有二挽聯悼陳、姚者。
一雲:“譚唐去,賀馬亡,故國少英豪,拔劍那堪君又死;袁黃庸,康粱走,幹城無健将,枕戈差幸我猶生。
”一雲:“駭浪驚濤,先生去矣,槍林彈雨,吾輩當之,為其易,為其難,維死可生生可死;衡雲湘樹,魂兮歸來,沅芷澧蘭,人如可作,同此心,同此理,以歌當哭哭當歌。
”按,二帖整拔,卻無叫嚣猖狂之弊。
又,某挽溫生才、陳敬嶽聯雲:“生經白刃頭方貴;死葬黃花骨亦香。
”溫、陳皆以暗殺被戮,葬廣東黃花岡者也。
又,胡氏《聯選》雲:“餘幼舫中将大鴻,二次革命,死于湖口之難,少懷奇異,尤長于軍事學,幼從塾讀,即異常兒,其殁也,業師沈友卿編修挽以聯雲:“聞瑟在門,仲由不得其死;免胄入狄,先轸竟喪其元。
”語特痛至。
司馬香石卒之第三年,石門閻北嶽征士鎮珩又踵殁,九澧文獻之凋落,蓋至是極矣。
按,北嶽起孤寒,弱冠試有司,名猝高,京湘間無不知有其人者。
狷狹強記,古體文出入老泉、介甫之間,惟好罵新學,于國以外事皆唾之為無足重輕,與甯鄉周漢、崔暕輩同一眼孔。
張文襄所稱為知古而不知今者,誠近之矣。
身後著作千卷,半猶未刊,亦不可謂非赍志者。
縣人朱貞白芳型有聯挽之雲:“朗江記共追攀,呼我作詩人,為吟孤鶴盤空句;禮學猶殷顧問,哭公怅國是,已到群龍戰野時。
”又,田東谿聯雲:“著書是旦功臣,同漢鄭玄作箋,姬氏六典;表墓書澧處士,繼晉周樸論世,石門一人。
”蓋閻著書内有《六典通考》,最号赅博。
予襲田意代人聯雲:“姬公成書,起作功臣,六典發微,鄭玄千古,王肅千古;周樸遁世,号為征士,九澧失放,慈利一人,石門一人。
”予又自挽之雲:“著書似秦蕙田,而無位不同,六典屠龍,北嶽千古;鉤黨賴賈偉節,故大禍以解,三人訛虎,東坡再生。
”末幅指庚子黨獄,閻播書俞巡撫,以鳴予冤也。
田東谿挽門人李發農聯雲:“我長一日,君遽百年,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十、王齊辰雲:“從頭收拾了河山,一身塵土;正氣磅礴存大地,萬古日星。
”十一、倪嗣沖雲:“飛将欤!飛仙欤!躍馬南溟,騎鲸東海;先民也,先覺也,哀鯂衛國,鑄蠡越都。
”十二、孫熙澤雲:“杳冥冥兮東行,又兆衆所仇也;焉皇皇而更索,因缟素以哭之。
”十三、四川省長戴戡雲:“間關脫險,慷慨誓師,絜吾相從,前事甯忍述;成功不居,引疾自晦,奪公太速,天道更何言。
”十四、四川督軍羅佩金雲:“魯連不帝秦,扶義揮戈,終以精誠回世局;馬卿從谕蜀,前驅負弩,獨傷留後缺良規。
”十五、廣西督軍陳炳焜雲:“八桂應援枹,義旅敢居天下後;兩川循戰壘,将材應歎世間無。
”十六、廣東督軍陸榮廷雲:“惟公馬首是瞻,勉作義師桴鼓應;太息豺牙尚厲,不堪國論沸羹多。
”十七、雲南督軍唐繼堯雲:“修戈矛與子同仇,共逐虞淵将日返;好河山纖兒撞壞,方回地軸痛星沉。
”十八、陝西督軍陳樹藩雲:“手挈仇頭,鲸海竟填精衛石;力争帝制,虞淵終反魯陽戈。
”十九、前内閣總理熊希齡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薄葬有遺言,尚以未殁沙場為恨;推亡固存,邦乃其昌,誓師昭大義,曾無自利天下之心。
”二十、前教育總長湯化龍雲:“無友無敵,無新無舊,異口罔間言,名滿天下,謗即随之,此例遂為先生所破;斯時斯世,斯人斯才,赍志以終古,我瞻四方,魂兮歸些,英靈莫挾大地俱沉。
”蓋戴,羅、陳、陸、唐五作皆系松坡首義同袍人物,故着語悲痛,各如分際。
熊、湯二作雖于律不無欠缺,然皆大氣卷舒,添毫欲活,必以規矩繩墨求之,未免猶有所囿。
二十一、陽湖王蘭臯雲:“斯人而有斯疾,豈老聃戒不為禍始,不為福先,醇酒智免,羽扇忠勤,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憂國乃忘憂家,如諸葛誓身無餘财,家無餘帛,範金圖形,連山封冢,佥雲崇德報功,禮亦宜之。
”按,此聯用倔強之筆行浩翰之氣,殆于八股大家之金黃為近。
二十二、梁任公啟超雲:“知所惡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誰為。
”按,集《四子書》語不難,難在出幅語痛至,對幅語襯出師挽弟,尤栩栩欲話。
又按,松坡居長沙時務學堂時,任公為都講,最器許之,洪憲變作,詐病出都,在其天津寓定讨賊計畫,他日起滇戰蜀,皆此計畫之實行,故任公此聯,絕為痛至。
又,松坡為雲南都督時,法人邀之赴河口觀操,所乘馬皆高至五尺外,操畢,軍樂作,主賓起攬辔,法将領經三四卒攙挽僅而得登,松坡則仰身略以手點鞍,一瞥間飛馬行矣,歐人華人,集者如堵牆,皆噪而目送之。
友人黎民藩時官滇,告予若此。
夫一乘馬微耳,而神駿能使外國人失步,亦異采矣。
松坡有自作挽海珠三烈士聯雲:“才若晨星,國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殲絕;君等飲彈,我亦吞炭,與生也廢棄,甯死也芬芳。
”按,吞炭自喻病喉失音,然三十六字,絕為沉痛,亦絕為嗚咽,人亡之感,千百世下,讀者猶生累欷。
曹鬥宣教谕挽聯,常挾有一種邊塞氣,茲錄數首。
一、挽曾惠敏雲:“走馬曾到昆侖巅,看天山南北,地界争還,疇如偉略;結廬亦居衡嶽下,數文正子孫,哲人踵起,今哭通才。
”争界指惠敏使俄争改伊犁約事。
二、挽劉襄勤雲:“平關外準回各部萬裡河山,軍府創開,百戰我曾觀壁壘;是吾鄉曾左諸公一流人物,将星忽隕,中原誰更任艱難。
”氣體票姚,與天山争高矣。
三、挽沈寶堂提督雲:“是襄勤舊部最骁果善戰之倫,燕然紀績,馬革裹屍,西域東陲名不朽;與疇武諸君皆出師未捷而死,風雨懷人,鼙鼓思将,私情公誼涕橫揮。
”四、挽餘福章總兵雲:“大義雖敗猶榮,大節雖死猶生,春風遼海吊英魂,一掬淚雨,兼及嚴敦,似我難為情,空回憶天山聚首,湘水尋盟,榆關分袂;忠心百撓不折,忠骨百磨不滅,燐火沙場悲浩劫,四言刻文,認歸先轸,如公亦何恨,隻可憐白發倚門,紅顔破鏡,黃口服衰。
”自注:“餘字疇武,以乙未二月戰死牛莊,屍為日本軍所焚,其燼處遺有小玉印,文曰‘疇武手書’,因檢印旁之灰,殓而歸之。
國殇之化,此為至慘矣。
”按,上二聯,挽沈作首句如天山崛起沙漠,綿綿延延,首尾無窮。
挽餘作末三句,剛又如蜀岅險灘,陡勒馳馬之辔,而使之屹然凝立,目以悲壯淋漓,猶非真相。
張文達百熙之卒,田東溪代人挽一聯雲:“北垣碩輔,西政通才,六官更新,一柱忽折;營道鄉賢,廬陵師表,首丘長已,心喪無終。
”典重堅凝,雅與題稱。
又,有挽澧縣司馬香石知縣瀚聯雲:“東漢經師,西江宗派,南陽治譜,北海義聲,綜厥生平,許儒林文苑循吏任俠以合傳;洞庭後勁,水竹德鄰,壯武兼才,太常代表,同茲隕落,看溇渫茹溫道黃澹涔之流哀。
”又,代挽雲:“八篇治蒲,政實符之,谪宦不生,名宦不死;一柱擎澧,公則己矣,嶽家無母,儒家無師。
”予亦有挽聯雲:“蒲江吏能,乃成左遷,死亦何言,人之君子天無擇;張儉黨獄,追憶急難,報終未獲,哭以其私痛可知。
”又,代挽一雲:“服鄭闳儒,一個又弱;趙張循吏,九原同歸。
”二雲:“合俠武為儒文,公靈不渫;至是邦見君子,吾願少償。
”按,香石以舉人權蒲江知縣,被議降官歸裡,任團練,暴卒。
田聯所謂一柱擎澧,谪宦不生,蓋實錄也。
乙巳丙午之交,人人知亡,人人知有革命,蓋清政腐敗,非是無以為刷新也。
留學界于是有以死争之者,如烈士陳天華、姚宏業之自戕,有足稱焉。
記有二挽聯悼陳、姚者。
一雲:“譚唐去,賀馬亡,故國少英豪,拔劍那堪君又死;袁黃庸,康粱走,幹城無健将,枕戈差幸我猶生。
”一雲:“駭浪驚濤,先生去矣,槍林彈雨,吾輩當之,為其易,為其難,維死可生生可死;衡雲湘樹,魂兮歸來,沅芷澧蘭,人如可作,同此心,同此理,以歌當哭哭當歌。
”按,二帖整拔,卻無叫嚣猖狂之弊。
又,某挽溫生才、陳敬嶽聯雲:“生經白刃頭方貴;死葬黃花骨亦香。
”溫、陳皆以暗殺被戮,葬廣東黃花岡者也。
又,胡氏《聯選》雲:“餘幼舫中将大鴻,二次革命,死于湖口之難,少懷奇異,尤長于軍事學,幼從塾讀,即異常兒,其殁也,業師沈友卿編修挽以聯雲:“聞瑟在門,仲由不得其死;免胄入狄,先轸竟喪其元。
”語特痛至。
司馬香石卒之第三年,石門閻北嶽征士鎮珩又踵殁,九澧文獻之凋落,蓋至是極矣。
按,北嶽起孤寒,弱冠試有司,名猝高,京湘間無不知有其人者。
狷狹強記,古體文出入老泉、介甫之間,惟好罵新學,于國以外事皆唾之為無足重輕,與甯鄉周漢、崔暕輩同一眼孔。
張文襄所稱為知古而不知今者,誠近之矣。
身後著作千卷,半猶未刊,亦不可謂非赍志者。
縣人朱貞白芳型有聯挽之雲:“朗江記共追攀,呼我作詩人,為吟孤鶴盤空句;禮學猶殷顧問,哭公怅國是,已到群龍戰野時。
”又,田東谿聯雲:“著書是旦功臣,同漢鄭玄作箋,姬氏六典;表墓書澧處士,繼晉周樸論世,石門一人。
”蓋閻著書内有《六典通考》,最号赅博。
予襲田意代人聯雲:“姬公成書,起作功臣,六典發微,鄭玄千古,王肅千古;周樸遁世,号為征士,九澧失放,慈利一人,石門一人。
”予又自挽之雲:“著書似秦蕙田,而無位不同,六典屠龍,北嶽千古;鉤黨賴賈偉節,故大禍以解,三人訛虎,東坡再生。
”末幅指庚子黨獄,閻播書俞巡撫,以鳴予冤也。
田東谿挽門人李發農聯雲:“我長一日,君遽百年,既痛逝者,行自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