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
一、挽張紹京開祁雲:“自康成不為鄉裡所容,衰绖出遊,恸哭猶思臨别赙;惟孟堅實與纂修之事,峸編商訂,蹉跎隻恨未成書。
”二、挽黃叔梅世泰雲:“立馬問長安,溯太行山色,屈律河聲,倦鳥歸來,落日酒痕猶在袂;飛龍誤方藥,歎玉樹凋霜,黃楊厄閩,哀猿啼斷,秋風塵淚忽沾衣。
”按,此聯非不摹景,非不砌辭,而色味隽永,能不佻者,骨骼堅凝故也。
此殆關于讀書養氣。
三、挽秦少枚兆鵬雲:“甲科乙榜何補于貧,烈士殉名,地下方幹猶抱恨;醇酒婦人以晦其迹,英雄失路,世間無忌總堪哀。
”四、挽束織雲錦雲:“杜老痛流離,溯悲秋夔府,感事陳陶,著作經予一手定;橋公有要約,歎遺構崇川,停棺蕭寺,死生負汝百年期。
”五、挽楊斯之父雲:“生者安,然後死者安,争抔土于伯叔昆弟之間,魂而有知,将毋是恫;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慮諸子為吉兇禍福所感,書此以示,且告公靈。
”按,聯語砭堪輿迷信,足以昭聾發聩,且上下率性隻書一事,亦不覺其犯複,氣足以驅之故也。
六、代挽吳畹香雲:“比年承乏邊防,右提左挈,以濟時艱,絕域相從,攜手暫陪河朔飲;與子戮力王事,大略雄才,忽為異物,九原可作,傷心難報秣陵書。
”七、挽吳提督長慶雲:“史臣論武鄉侯,應變将略非其所長,涕泣出師,九死孤臣猶可說;時人美漢東公,稽古學易好士不倦,彌留訣别,平生風義最堪思。
”八、挽劉伯延昌壽雲:“窮達壽夭竟何憑,顔淵伯牛,所遭若此;伯叔甥舅皆賢者,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九、挽黃道政師雲:“嫉惡如李臨川,當日直聲震天下;愛才繼阮文達,至今橫舍峙江幹。
” 縣人王志初育道,田東谿之門人也。
晚清時以歲貢考授主簿,發廣西,到官未久即棄歸。
其為文粗枝大葉,往往有豪霸氣,人亦如之。
頃得其對聯,分系之。
如挽晏仲鼎開甲雲:“躍馬作燕趙遊,慷慨悲歌,剩有俠情寄兒女;作書得晉唐髓,風流歇絕,再無大筆寫煙雲。
”蓋晏于辛亥歲為清華學校助教,革命後流落京師。
久之,購一妾南歸,旋以窮死,故出幅微及之。
又,挽王厚生雲:“是包孝肅海忠介一流,而無其位;共王彥方馬少遊千古,抑又何悲?”按,厚生事迹見後,顧聯語則若抑塞磊落。
又,代随營學生挽同學某雲:“握奇經,陰符略,獨有千秋,每對大風三擊劍;顔淵死,仲弓亡,同聲一哭,與誰夜雨再譚兵。
”豪語哀調,讀之神王。
又,代挽晏仲鼎雲:“窮愁老病萃于一躬,蕭瑟生平,過庾開府;筆冢墨丘與之終古,風流文采,想晉永和。
”按,晏故工書,墨迹遍九澧。
張文達之喪,挽聯已具上錄。
茲錄趙啟霖聯雲:“宏獎見公之大,汛愛偶或見公之疏,脫去町畦歸磊落;熱心為世所欽,慊忱當亦為世所諒,維艱時事有欷歔。
”落落抒寫,本末畢見。
與同工者有屠伯熙挽閩縣王可莊仁堪之封翁聯雲:“太行匹馬奔喪,五日而來,有子如斯,先生不死;滄海橫流抗論,千秋之上,其人不作,吾輩焉依。
”按,可莊視學山西,聞封翁殁京邸,自晉五日行一千一百裡奔喪,出幅蓋實紀。
茶陵譚氏長湘軍民政期間,完全為追悼期間,蔔之其鬼,湘亂殆于此胚胎乎!是雖曰濫,然亦間有佳作。
如挽零陵鎮守使劉崑濤建藩失名聯雲:“于我何幹,也要來殺東鄰牛作西鄰祭;如公不死,亦安見非南走越與北走胡。
”用議論行之,出幅尤為皮裡陽秋。
又,集句雲:“投筆事戎軒,出師未捷身先死;懷君屬秋夜,湘水無情吊豈知。
”又,湘鄉陳奇九雲:“革命誤談,苦我猶存,幾翻幾複揚州夢;出師未捷,問天何酷,秋雨秋風孔道橋。
”蓋劉正命在株洲孔道橋,而陳又革命先河,故兩及之。
予亦有數聯。
一雲:“零陵義師亦猶黔滇義師,各為護法戰;我公國葬是續黃蔡國葬,軒然洞庭波。
”一雲:“起零陵,戰株洲,重于泰山,男兒死耳;甯雞口,毋牛後,憤蹈東海,天下壯之。
”一雲:“出師已捷,痛旋殉之,赫赫株洲,陷圍不死于兵而死于水;護法未終,幸有來者,巍巍國葬,旌烈既比為蔡亦比為黃。
”按,劉與蔡锷、黃興皆國葬嶽麓,故末聯引為陪客。
予又有追悼龍研仙璋聯雲:“晚節與革命相始終,名為黃蔡戰功所掩;蓋棺屆長沙之陷落,诔較焦陳橫死尤哀。
”蓋龍死在七年張敬堯入湘之次月,故有對幅。
又,安鄉吳嶽鎮湘選,予再傳弟子也,近為聯語亦能工,錄其挽欽步校鎮湘聯雲:“死憐巢卵同傾,大丈夫許國以身,不殺賊當為賊殺;生捍災患而起,都人士招魂隕涕,甯悲君毋俾君悲。
”蓋欽以治團練禦盜被害也。
湘潭羅順循,立朝有大節,與趙芷荪同擅威鳳祥麟之譽,其死也,李石冰先生挽以聯雲:“衰年逋播乍相親,心事已浮雲,野史君編,宮詞我續;鎮日江潭為底悴,遺文壯國牒,誅妖累牍,辦學千條。
”蓋李、羅同為遜國遺老,國變後惺惺相惜,故言之喟然。
按,李有《南蟬樓宮詞》一卷,皆詠清宮遺事,故出幅及之。
浏陽劉蔚廬人熙之喪,挽聯已錄在他卷,茲得其家刊行本,多至數百章,大抵肥皮厚肉與黃茆白葦者居多。
一、蔣式惺雲:“他日九州同,家祭毋忘陸務觀;微言一脈絕,鄉祠合配王船山。
”二、傅熊湘雲:“政論燭先幾,原盜三篇曾惠我;遺書綿絕學,而農一脈獨推公。
”三、佘恂雲:“浏陽大星落;船山薪火傳。
”四、陳嘉祜雲:“薑齋之傳,湘臯守阙,滌生起微,至先生而發揮光大其旨;些庵所遇,伯子雖文,道鄰能武,于晚年守颠沛流離以終。
”五、劉武雲:“辛亥倡義,丙辰誓師,戎馬忝相随,兩度頻聞天下計;萁豆苦煎,棋枰急劫,酉雞驚入夢,九州齊哭大星沉。
”六、康有為雲:“吾徒有複生奇才,說經锵锵有聲,溯源知所自;鄉賢紹船山學術,高軒隆隆辱過,捧杖歎無緣。
”七、曾熙雲:“未靖中原,遽傷耆碩;既逢多難,矜此餘生。
” 梅縣羅季威世彜為五七言古體絕工,予評以為似仲則璱人。
方唐晉棠為警察廳廳長時,季威實莞其書記,故予與相聞識。
茲錄其所撰挽聯數則。
一、挽譚石屏人鳳雲:“事成公去,事敗公來,隻手斡乾坤,禾黍當場多感慨;邦亂不居,邦危不入,大名匪遊俠,江湖滿地哭英雄。
”二、挽王天縱雲:“嵩山大俠,世重鐵槍,記曾子弟八千,橫行河朔無名将;蜀道督師,星沉玉壘,恨不琵琶卅二,來吊英雄用美人。
”三、逐傅之役挽死難警士雲:“正危城風雨飄搖,問誰深夜磨刀,肯殉公秩序死;是武裝警察效果,為覓當年秃管,廣吊古戰場文。
”又雲:“荷戈為地方前驅,是軍國民中铮铮丈夫,赴沙場效命死;秉筆作本末紀事,維年月日有某某警士,為社會殺敵亡。
”又按,諸作均奇氣輪囷,大踏步向前,于時賢範當世、劉葆良外,又别成一壁壘,亟書之以饷聯界知言者。
又,代挽仇營長某雲:“見賊唯多身始輕,憶三載同仇,每戰問虎侯安在;死綏卻是古來有,痛諸孤何怙,此後當猶子視之。
”自注:“猶子,獸名,借對。
” 予近居長沙,有代撰數聯。
挽龍硯仙雲:“滿清名縣令,共和大功臣,生而定論;銅像表焦陳,國葬獎黃蔡,死與同歸。
”又雲:“曰儒家,曰革命家,蓋棺論今定;以瘁死,以憂國死,鑄像禮亦宜。
”又雲:“喜見湘水澄波,成局部自治;願持船山噩夢,為我公招魂。
”挽陳樹藩雲:“鄂校為先河,湘宦為同官,生死交情,父執友事;苦兵似天寶,理财似劉晏,斡旋危局,小心大才。
”蓋陳卒官财政廳廳長,時張敬堯新逐去,庫空如洗,公私赤立,對幅蓋吊其重膺難局也。
按,各作循題布局,就局敷詞,似尚不十分失題位。
又,代唐以祀追悼王子豳鎮守聯雲:“戰臨安奇功,戰荊州首功,誼忝同袍,突起異軍曾助臂;非刺客暗殺,非臨陣敵殺,釁由假道,死于亂卒太無名。
”按,辛亥下荊州,唐為首功,王次之,故有異軍助臂之喻。
又,代以祀追悼李達武聯雲:“同起尺籍伍符,革命成功,稱鄂為一時勁兵處;竟從銀濤白馬,困垓遺恨,化身作十丈貫日虹。
”按,李近官永順協副将,九年十一月,偕張學濟崎岖湘西,至龍山,遭民變,學濟中亂刃死,李被逼遊水,以手槍自誅,銀濤白馬,亦系實紀。
又,予挽聯雲:“振臂一呼,帝制告終,演革命未曾有創局;敗兵四潰,手槍自拟,痛男兒沒奈何收場。
”又按,唐李皆吾縣人,且皆予門人,故言之較痛恻。
又,代單柘園挽雲:“公竟渡河,前有百丈淵,不可說,不可說;魂兮何處,勸汝一杯酒,歸乎來,歸乎來。
”
一、挽張紹京開祁雲:“自康成不為鄉裡所容,衰绖出遊,恸哭猶思臨别赙;惟孟堅實與纂修之事,峸編商訂,蹉跎隻恨未成書。
”二、挽黃叔梅世泰雲:“立馬問長安,溯太行山色,屈律河聲,倦鳥歸來,落日酒痕猶在袂;飛龍誤方藥,歎玉樹凋霜,黃楊厄閩,哀猿啼斷,秋風塵淚忽沾衣。
”按,此聯非不摹景,非不砌辭,而色味隽永,能不佻者,骨骼堅凝故也。
此殆關于讀書養氣。
三、挽秦少枚兆鵬雲:“甲科乙榜何補于貧,烈士殉名,地下方幹猶抱恨;醇酒婦人以晦其迹,英雄失路,世間無忌總堪哀。
”四、挽束織雲錦雲:“杜老痛流離,溯悲秋夔府,感事陳陶,著作經予一手定;橋公有要約,歎遺構崇川,停棺蕭寺,死生負汝百年期。
”五、挽楊斯之父雲:“生者安,然後死者安,争抔土于伯叔昆弟之間,魂而有知,将毋是恫;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慮諸子為吉兇禍福所感,書此以示,且告公靈。
”按,聯語砭堪輿迷信,足以昭聾發聩,且上下率性隻書一事,亦不覺其犯複,氣足以驅之故也。
六、代挽吳畹香雲:“比年承乏邊防,右提左挈,以濟時艱,絕域相從,攜手暫陪河朔飲;與子戮力王事,大略雄才,忽為異物,九原可作,傷心難報秣陵書。
”七、挽吳提督長慶雲:“史臣論武鄉侯,應變将略非其所長,涕泣出師,九死孤臣猶可說;時人美漢東公,稽古學易好士不倦,彌留訣别,平生風義最堪思。
”八、挽劉伯延昌壽雲:“窮達壽夭竟何憑,顔淵伯牛,所遭若此;伯叔甥舅皆賢者,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九、挽黃道政師雲:“嫉惡如李臨川,當日直聲震天下;愛才繼阮文達,至今橫舍峙江幹。
” 縣人王志初育道,田東谿之門人也。
晚清時以歲貢考授主簿,發廣西,到官未久即棄歸。
其為文粗枝大葉,往往有豪霸氣,人亦如之。
頃得其對聯,分系之。
如挽晏仲鼎開甲雲:“躍馬作燕趙遊,慷慨悲歌,剩有俠情寄兒女;作書得晉唐髓,風流歇絕,再無大筆寫煙雲。
”蓋晏于辛亥歲為清華學校助教,革命後流落京師。
久之,購一妾南歸,旋以窮死,故出幅微及之。
又,挽王厚生雲:“是包孝肅海忠介一流,而無其位;共王彥方馬少遊千古,抑又何悲?”按,厚生事迹見後,顧聯語則若抑塞磊落。
又,代随營學生挽同學某雲:“握奇經,陰符略,獨有千秋,每對大風三擊劍;顔淵死,仲弓亡,同聲一哭,與誰夜雨再譚兵。
”豪語哀調,讀之神王。
又,代挽晏仲鼎雲:“窮愁老病萃于一躬,蕭瑟生平,過庾開府;筆冢墨丘與之終古,風流文采,想晉永和。
”按,晏故工書,墨迹遍九澧。
張文達之喪,挽聯已具上錄。
茲錄趙啟霖聯雲:“宏獎見公之大,汛愛偶或見公之疏,脫去町畦歸磊落;熱心為世所欽,慊忱當亦為世所諒,維艱時事有欷歔。
”落落抒寫,本末畢見。
與同工者有屠伯熙挽閩縣王可莊仁堪之封翁聯雲:“太行匹馬奔喪,五日而來,有子如斯,先生不死;滄海橫流抗論,千秋之上,其人不作,吾輩焉依。
”按,可莊視學山西,聞封翁殁京邸,自晉五日行一千一百裡奔喪,出幅蓋實紀。
茶陵譚氏長湘軍民政期間,完全為追悼期間,蔔之其鬼,湘亂殆于此胚胎乎!是雖曰濫,然亦間有佳作。
如挽零陵鎮守使劉崑濤建藩失名聯雲:“于我何幹,也要來殺東鄰牛作西鄰祭;如公不死,亦安見非南走越與北走胡。
”用議論行之,出幅尤為皮裡陽秋。
又,集句雲:“投筆事戎軒,出師未捷身先死;懷君屬秋夜,湘水無情吊豈知。
”又,湘鄉陳奇九雲:“革命誤談,苦我猶存,幾翻幾複揚州夢;出師未捷,問天何酷,秋雨秋風孔道橋。
”蓋劉正命在株洲孔道橋,而陳又革命先河,故兩及之。
予亦有數聯。
一雲:“零陵義師亦猶黔滇義師,各為護法戰;我公國葬是續黃蔡國葬,軒然洞庭波。
”一雲:“起零陵,戰株洲,重于泰山,男兒死耳;甯雞口,毋牛後,憤蹈東海,天下壯之。
”一雲:“出師已捷,痛旋殉之,赫赫株洲,陷圍不死于兵而死于水;護法未終,幸有來者,巍巍國葬,旌烈既比為蔡亦比為黃。
”按,劉與蔡锷、黃興皆國葬嶽麓,故末聯引為陪客。
予又有追悼龍研仙璋聯雲:“晚節與革命相始終,名為黃蔡戰功所掩;蓋棺屆長沙之陷落,诔較焦陳橫死尤哀。
”蓋龍死在七年張敬堯入湘之次月,故有對幅。
又,安鄉吳嶽鎮湘選,予再傳弟子也,近為聯語亦能工,錄其挽欽步校鎮湘聯雲:“死憐巢卵同傾,大丈夫許國以身,不殺賊當為賊殺;生捍災患而起,都人士招魂隕涕,甯悲君毋俾君悲。
”蓋欽以治團練禦盜被害也。
湘潭羅順循,立朝有大節,與趙芷荪同擅威鳳祥麟之譽,其死也,李石冰先生挽以聯雲:“衰年逋播乍相親,心事已浮雲,野史君編,宮詞我續;鎮日江潭為底悴,遺文壯國牒,誅妖累牍,辦學千條。
”蓋李、羅同為遜國遺老,國變後惺惺相惜,故言之喟然。
按,李有《南蟬樓宮詞》一卷,皆詠清宮遺事,故出幅及之。
浏陽劉蔚廬人熙之喪,挽聯已錄在他卷,茲得其家刊行本,多至數百章,大抵肥皮厚肉與黃茆白葦者居多。
一、蔣式惺雲:“他日九州同,家祭毋忘陸務觀;微言一脈絕,鄉祠合配王船山。
”二、傅熊湘雲:“政論燭先幾,原盜三篇曾惠我;遺書綿絕學,而農一脈獨推公。
”三、佘恂雲:“浏陽大星落;船山薪火傳。
”四、陳嘉祜雲:“薑齋之傳,湘臯守阙,滌生起微,至先生而發揮光大其旨;些庵所遇,伯子雖文,道鄰能武,于晚年守颠沛流離以終。
”五、劉武雲:“辛亥倡義,丙辰誓師,戎馬忝相随,兩度頻聞天下計;萁豆苦煎,棋枰急劫,酉雞驚入夢,九州齊哭大星沉。
”六、康有為雲:“吾徒有複生奇才,說經锵锵有聲,溯源知所自;鄉賢紹船山學術,高軒隆隆辱過,捧杖歎無緣。
”七、曾熙雲:“未靖中原,遽傷耆碩;既逢多難,矜此餘生。
” 梅縣羅季威世彜為五七言古體絕工,予評以為似仲則璱人。
方唐晉棠為警察廳廳長時,季威實莞其書記,故予與相聞識。
茲錄其所撰挽聯數則。
一、挽譚石屏人鳳雲:“事成公去,事敗公來,隻手斡乾坤,禾黍當場多感慨;邦亂不居,邦危不入,大名匪遊俠,江湖滿地哭英雄。
”二、挽王天縱雲:“嵩山大俠,世重鐵槍,記曾子弟八千,橫行河朔無名将;蜀道督師,星沉玉壘,恨不琵琶卅二,來吊英雄用美人。
”三、逐傅之役挽死難警士雲:“正危城風雨飄搖,問誰深夜磨刀,肯殉公秩序死;是武裝警察效果,為覓當年秃管,廣吊古戰場文。
”又雲:“荷戈為地方前驅,是軍國民中铮铮丈夫,赴沙場效命死;秉筆作本末紀事,維年月日有某某警士,為社會殺敵亡。
”又按,諸作均奇氣輪囷,大踏步向前,于時賢範當世、劉葆良外,又别成一壁壘,亟書之以饷聯界知言者。
又,代挽仇營長某雲:“見賊唯多身始輕,憶三載同仇,每戰問虎侯安在;死綏卻是古來有,痛諸孤何怙,此後當猶子視之。
”自注:“猶子,獸名,借對。
” 予近居長沙,有代撰數聯。
挽龍硯仙雲:“滿清名縣令,共和大功臣,生而定論;銅像表焦陳,國葬獎黃蔡,死與同歸。
”又雲:“曰儒家,曰革命家,蓋棺論今定;以瘁死,以憂國死,鑄像禮亦宜。
”又雲:“喜見湘水澄波,成局部自治;願持船山噩夢,為我公招魂。
”挽陳樹藩雲:“鄂校為先河,湘宦為同官,生死交情,父執友事;苦兵似天寶,理财似劉晏,斡旋危局,小心大才。
”蓋陳卒官财政廳廳長,時張敬堯新逐去,庫空如洗,公私赤立,對幅蓋吊其重膺難局也。
按,各作循題布局,就局敷詞,似尚不十分失題位。
又,代唐以祀追悼王子豳鎮守聯雲:“戰臨安奇功,戰荊州首功,誼忝同袍,突起異軍曾助臂;非刺客暗殺,非臨陣敵殺,釁由假道,死于亂卒太無名。
”按,辛亥下荊州,唐為首功,王次之,故有異軍助臂之喻。
又,代以祀追悼李達武聯雲:“同起尺籍伍符,革命成功,稱鄂為一時勁兵處;竟從銀濤白馬,困垓遺恨,化身作十丈貫日虹。
”按,李近官永順協副将,九年十一月,偕張學濟崎岖湘西,至龍山,遭民變,學濟中亂刃死,李被逼遊水,以手槍自誅,銀濤白馬,亦系實紀。
又,予挽聯雲:“振臂一呼,帝制告終,演革命未曾有創局;敗兵四潰,手槍自拟,痛男兒沒奈何收場。
”又按,唐李皆吾縣人,且皆予門人,故言之較痛恻。
又,代單柘園挽雲:“公竟渡河,前有百丈淵,不可說,不可說;魂兮何處,勸汝一杯酒,歸乎來,歸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