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香港鄭重,海内同悲革命雄。
”蓋清末與日本争間島不勝,得遯初所著書據為答案,日人喙始少息。
又雲:“盜殺武元衡,有國史特筆;手造意大利,獨我公高勳。
”又:“岑彭刺客為敵,俠累刺客為仇,君奚而被禍;革命英雄不生,成功英雄不死,予滋欲無言。
”又,代南滂雲:“庚子我被囚,甲辰君出走,乙已日京憤取締,解歸倏異倏同,回首直如前日事;閩海長司法,首都總農林,長沙選舉弭競争,平議亦趨亦步,傷心忽報此人亡。
”閩海句,姚時卸福建司法司長職雲。
又,易實甫聯雲:“卿不死,孤不得安,自來造物忌才,比庸從忌才更甚;壯之時,戒之在鬥,豈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出幅首句抉出袁之所以必出于殺之心事,咄咄逼人矣。
又,廣東陳敬孫聯雲:“壞爾長城,問誰實為之,殆出諸野心勃勃者;何來刺客,亦大可疑也,果能逃萬目睽睽乎!”又,曹民甫聯雲:“不可說,不可說;如其仁,如其仁。
”又,張鎮芳聯雲:“世無晉國觸槐人,何地何時,忍令鋤麂乘趙盾;書有楚詞香草淚,獨清獨醒,始知漁父即靈均。
”按,此峽猿啼子,剖視腸寸寸斷矣。
清萍鄉文芸閣以高科美才擅名一時,旋因授書某妃嫌疑,擯不用。
其卒,王子展存善挽之聯雲:“追思往事,感不絕于予心,同學少年,北邙過半,曹子桓有言既痛逝者,行自念也;殷憂傷人,士固憎茲多口,文章千古,東海流傳,韓昌黎所謂動而得謗,名亦随之。
”《林下筆記》稱其情文并茂,風格尤超,洵為知言。
又,新化李果仙禦史郁華之卒,長沙李仲臨世琠挽以聯雲:“公之直聲震天下;魂兮歸來哀江南。
”肅括簡勁,予極偉賞之。
據仲臨自言,則由丹徒柳贻征代庖,今朝市易矣,詭為自作,何從指證,乃李能不沒人善,亦似可稱。
清季鴉片之戰,廣東提督關天培守虎門炮台,總督琦善持和議,英艦攻急,關乞益兵,不許,台陷,遂死之。
漢奸吳某為說于英帥歸其屍,半體焦焉。
事聞,賜谥忠節,建祠予蔭。
關,山陽人,字仲英,林文忠遣戍時過其縣,吊喪挽額雲:“我不如君”。
又聯雲:“問何人實壞長城,孤注竟教躬盡瘁;聞異類亦欽偉節,歸元相送面如生。
”右節李審言《藥裹慵談》。
《慵談》言聯系各三句,首句為五字,今忘之矣。
注:此聯上聯首句為“六載固金湯”,下聯首句為“雙忠同坎壈”。
曾文正挽人聯語特沉雄,雖小小題目,鹹具龍跳虎擲之觀。
挽湯海秋鵬雲:“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二首各具面目,各如其人之身分,挽湯作尤奇,氣噴薄如幹莫,不可逼視。
蓋海秋官京師,以禦史左降,恃才傲物,謗言繁多,其緻死奇亦稱是。
一日暴暑,友數人集其寓,言次及大黃為猛烈藥品,不可妄服,漫曰:“是為吾常服品。
”衆愕不信,立命市數兩至,趣煎服,甫及半,群止之,至攘臂,卒不聽,遂暴下,旋卒。
好奇至甘以生命為交換,可雲咄咄怪事。
海秋沒,文正祭文有雲“一呷之藥,椓我天民”,即指此也。
左文襄對聯突兀槎芽,亦時有聲滿天地處,分系如下,以饷知言君子論斷。
如挽林文忠公則徐雲:“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裡路大星沉。
”挽楊菊泉知縣雲:“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須臾便千古;半夜為何人所刺,君恩母養,未能圖報待他生。
”飄逸如挽鄧湘臯教谕顯鶴雲:“著作甚勤,四海聲名今北鬥;風流頓盡,百年文獻老南村。
”按,南村,鄧居地,又以自号其集者也。
挽唐蔭雲布政訓方雲:“湖外故人稀,萬裡遙情春草綠;荊南良吏在,廿年遺愛岘山青。
”挽周受三道員雲:“學劍術雖疏,誰謂荊轲非勇士;渡河聲尚壯,共憐宗澤是忠臣。
”典重如挽黃熙春知府雲:“哀情吉語本難雙,偏是捷奏甘泉逢永訣;吏幹軍咨才有幾,堪念政成天水賦同袍。
”挽馮尹平雲:“絕徼作忠魂,孤冢迷離,收骨猶憑鄹曼父;覆盆嗟往事,九重昭雪,籲天不待武陵兒。
”自注;“尹平先生戍烏孫,城陷殉難。
越十餘年,哲嗣竹儒道員負忠骸歸葬嶺南,遺榇入關,書此诔之。
” 朱恂叔先生對聯已散見各卷,茲又錄代挽胡文忠聯雲:“嶽雨接湖雲,溯十年保障東南,功兼鄉國;通家更故吏,幸此日經營祠宇,身尚門牆。
”又,挽兄雲:“撒手兩無難,一局棋殘難我着;招魂更何處,半床書亂為君收。
”又,挽蔣秩丞知府停典雲:“鬥大一州,竟終宦局;雲寒三徑,未盡交期。
”雖雄直之氣不足,而言情處卻自惋恻。
與朱作同惋恻,而又能斬金截鐵出之,如某君挽弟聯雲:“難得者弟兄,況是生平知已;莫悲兮離别,那堪便作古人。
”又,胡君複挽弟培生聯雲:“莽乾坤靳汝聰明,月餘病斷送三十春,嗟乎生有涯,知無涯,喚作夢夢天,追憶無非成痛史;好男兒忍弛負擔,閨中婦交付幾多事,剩了七歲女,五歲子,還有呱呱者,前塗從此悸盲人。
”一往嗚咽,亦悱亦怨,韓愈祭十二郎文後,此又為痛史矣。
辛亥革命,湖南出兵援鄂,敗于漢陽,将領劉玉堂等死之。
長沙為開追悼會,予時以臨時議員在湘,曾往拜奠,并挽以聯雲:“死沙場是男兒善終,手提頭顱,前軍忽隕百夫特;舉漢幟為種族革命,為扼喉吭,後勁還推三戶雄。
”又雲:“甯為袁粲,不為褚淵,擲頭顱以報同種;右攬洞庭,左攬江漢,知魂魄常戀故鄉。
”同時挽者共百數十人,殊少佳構,豈大革命震撼,文人墨客皆畏餘波,不肯獻技以悼壯士耶?然亦有二三佳篇,錄如下。
一、失名雲:“誓掃匈奴,出師未捷身先死;更催飛将,拔劍斫地歌莫哀。
”純用集句,地位宛肖。
二、大庸田昺雲:“征戰幾人還,屍當裹以馬革;須臾千古在,死有重于泰山。
”三、湘鄉陳荊雲:“男兒當馬革裹屍,自慚亡命十年,幸頭顱無恙;建虜猶燕巢在幕,慘聞苦戰七日,剩血肉相抟。
”四、失名雲:“非我殺人,即人殺我;與生而死,甯死而生。
”五、陳令健雲:“衆志成城,有進無退;一心衛國,雖死猶生。
”六、顧諟雲:“不戰不英雄,不死不英雄,馬革裹屍,千古英雄同壯志;我歌我烈士,我哭我烈士,鶴樓酹酒,三湘烈士慰靈魂。
”七、周傳德雲:“有殺氣卷八百裡洞庭而去;以戰血起四千年黃帝之魂。
”按,此聯造語奇辣,足以告慰死者矣。
八、熊立鑒雲:“趙人之悼廉頗,為聞鼙鼓;孔子不殇汪踦,日執幹戈。
”按,此聯援用經史,尚不吃力。
又,餘欽恺挽諸烈士聯雲:“殺身以成仁,死亦何恨;訪舊半為鬼,悲從中來。
”特為昂頭天外,長歌短詠,足痛哭矣。
程雪樓都督德全之尊人石生封翁告終蜀中,時當癸醜之役後,都督竟不能奔喪,孟心史挽聯雲:“大陸龍蛇,塵世滄桑經老眼;中原豺虎,天涯風樹有兒啼。
”語亦哀重,沁人心脾。
又,袁兆安善蔔,與陸彥和居比鄰,袁殁,陸挽以聯雲:“鄰笛起悲風,嚴君平百錢身後,群嗟儉素;麥舟企高義,任彥升諸子眼前,誰恤孤寒。
”詞句沉着,不同浮光。
又,代挽陳小丹聯雲:“花好夕陽時,強戀人間應笑我;心傷舊兩絕,先谙鬼趣卻輸君。
”朱君醰思宅,業師朱恂叔先生之孫也,以四十九歲卒,予挽以聯雲:“問年屆四十九歲而亡,古稱蘧伯玉知非,今窮蘇長公到死;述學抉三五六經之奧,人言鄭小同傳祖,我喜有子若似師。
”又,挽卓菊浦鑒清聯雲:“是大教育家,而未普及國民,徇铎心長,美犰有恨;以窮諸生老,且又橫遭謗口,蓋棺論定,德卻無疵。
” 範肯堂對聯,雖一極尋常細小題目,苟出其手,即若龍虎跳擲,不可捉摸,文壇怪傑,其諸拿破侖之用兵,達摩之面壁言禅乎!續錄一二,以代初學導師。
一、挽保韻秋雲:“我聞諸夫子,狷者有所不為,是亦其次也;古之鄉先生,沒而可祭如社,意在斯人乎。
”二、挽達蔚卿雲:“士有不得志,痛淚何多,甚矣子之營父葬;身則無所貪,勞生轉劇,茫乎吾欲從公遊。
”三、挽陶賓南之父雲:“從野蠻時期至文明時期,兩可間必有磊磊畸人,不顯于代;以普通教育興實業教育,十年後惟望粲粲諸子,無忘斯言。
”按,諸聯似金黃八股大家之于文,掉臂理窟,批卻導窾,力湊單微,彼王尤派之搬演鳥獸草木名詞以枝梧搪塞者,相差豈止十百由旬。
同時與範作旗鼓相當者,厥惟吳摯甫、劉葆良、周彥升。
以聯論聯,三君者,其春秋時霸家執牛耳之齊晉楚乎!茲錄周作挽聯
”蓋清末與日本争間島不勝,得遯初所著書據為答案,日人喙始少息。
又雲:“盜殺武元衡,有國史特筆;手造意大利,獨我公高勳。
”又:“岑彭刺客為敵,俠累刺客為仇,君奚而被禍;革命英雄不生,成功英雄不死,予滋欲無言。
”又,代南滂雲:“庚子我被囚,甲辰君出走,乙已日京憤取締,解歸倏異倏同,回首直如前日事;閩海長司法,首都總農林,長沙選舉弭競争,平議亦趨亦步,傷心忽報此人亡。
”閩海句,姚時卸福建司法司長職雲。
又,易實甫聯雲:“卿不死,孤不得安,自來造物忌才,比庸從忌才更甚;壯之時,戒之在鬥,豈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出幅首句抉出袁之所以必出于殺之心事,咄咄逼人矣。
又,廣東陳敬孫聯雲:“壞爾長城,問誰實為之,殆出諸野心勃勃者;何來刺客,亦大可疑也,果能逃萬目睽睽乎!”又,曹民甫聯雲:“不可說,不可說;如其仁,如其仁。
”又,張鎮芳聯雲:“世無晉國觸槐人,何地何時,忍令鋤麂乘趙盾;書有楚詞香草淚,獨清獨醒,始知漁父即靈均。
”按,此峽猿啼子,剖視腸寸寸斷矣。
清萍鄉文芸閣以高科美才擅名一時,旋因授書某妃嫌疑,擯不用。
其卒,王子展存善挽之聯雲:“追思往事,感不絕于予心,同學少年,北邙過半,曹子桓有言既痛逝者,行自念也;殷憂傷人,士固憎茲多口,文章千古,東海流傳,韓昌黎所謂動而得謗,名亦随之。
”《林下筆記》稱其情文并茂,風格尤超,洵為知言。
又,新化李果仙禦史郁華之卒,長沙李仲臨世琠挽以聯雲:“公之直聲震天下;魂兮歸來哀江南。
”肅括簡勁,予極偉賞之。
據仲臨自言,則由丹徒柳贻征代庖,今朝市易矣,詭為自作,何從指證,乃李能不沒人善,亦似可稱。
清季鴉片之戰,廣東提督關天培守虎門炮台,總督琦善持和議,英艦攻急,關乞益兵,不許,台陷,遂死之。
漢奸吳某為說于英帥歸其屍,半體焦焉。
事聞,賜谥忠節,建祠予蔭。
關,山陽人,字仲英,林文忠遣戍時過其縣,吊喪挽額雲:“我不如君”。
又聯雲:“問何人實壞長城,孤注竟教躬盡瘁;聞異類亦欽偉節,歸元相送面如生。
”右節李審言《藥裹慵談》。
《慵談》言聯系各三句,首句為五字,今忘之矣。
注:此聯上聯首句為“六載固金湯”,下聯首句為“雙忠同坎壈”。
曾文正挽人聯語特沉雄,雖小小題目,鹹具龍跳虎擲之觀。
挽湯海秋鵬雲:“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二首各具面目,各如其人之身分,挽湯作尤奇,氣噴薄如幹莫,不可逼視。
蓋海秋官京師,以禦史左降,恃才傲物,謗言繁多,其緻死奇亦稱是。
一日暴暑,友數人集其寓,言次及大黃為猛烈藥品,不可妄服,漫曰:“是為吾常服品。
”衆愕不信,立命市數兩至,趣煎服,甫及半,群止之,至攘臂,卒不聽,遂暴下,旋卒。
好奇至甘以生命為交換,可雲咄咄怪事。
海秋沒,文正祭文有雲“一呷之藥,椓我天民”,即指此也。
左文襄對聯突兀槎芽,亦時有聲滿天地處,分系如下,以饷知言君子論斷。
如挽林文忠公則徐雲:“附公者不皆君子,間公者必是小人,憂國如家,二百餘年遺直在;廟堂倚之為長城,草野望之若時雨,出師未捷,八千裡路大星沉。
”挽楊菊泉知縣雲:“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須臾便千古;半夜為何人所刺,君恩母養,未能圖報待他生。
”飄逸如挽鄧湘臯教谕顯鶴雲:“著作甚勤,四海聲名今北鬥;風流頓盡,百年文獻老南村。
”按,南村,鄧居地,又以自号其集者也。
挽唐蔭雲布政訓方雲:“湖外故人稀,萬裡遙情春草綠;荊南良吏在,廿年遺愛岘山青。
”挽周受三道員雲:“學劍術雖疏,誰謂荊轲非勇士;渡河聲尚壯,共憐宗澤是忠臣。
”典重如挽黃熙春知府雲:“哀情吉語本難雙,偏是捷奏甘泉逢永訣;吏幹軍咨才有幾,堪念政成天水賦同袍。
”挽馮尹平雲:“絕徼作忠魂,孤冢迷離,收骨猶憑鄹曼父;覆盆嗟往事,九重昭雪,籲天不待武陵兒。
”自注;“尹平先生戍烏孫,城陷殉難。
越十餘年,哲嗣竹儒道員負忠骸歸葬嶺南,遺榇入關,書此诔之。
” 朱恂叔先生對聯已散見各卷,茲又錄代挽胡文忠聯雲:“嶽雨接湖雲,溯十年保障東南,功兼鄉國;通家更故吏,幸此日經營祠宇,身尚門牆。
”又,挽兄雲:“撒手兩無難,一局棋殘難我着;招魂更何處,半床書亂為君收。
”又,挽蔣秩丞知府停典雲:“鬥大一州,竟終宦局;雲寒三徑,未盡交期。
”雖雄直之氣不足,而言情處卻自惋恻。
與朱作同惋恻,而又能斬金截鐵出之,如某君挽弟聯雲:“難得者弟兄,況是生平知已;莫悲兮離别,那堪便作古人。
”又,胡君複挽弟培生聯雲:“莽乾坤靳汝聰明,月餘病斷送三十春,嗟乎生有涯,知無涯,喚作夢夢天,追憶無非成痛史;好男兒忍弛負擔,閨中婦交付幾多事,剩了七歲女,五歲子,還有呱呱者,前塗從此悸盲人。
”一往嗚咽,亦悱亦怨,韓愈祭十二郎文後,此又為痛史矣。
辛亥革命,湖南出兵援鄂,敗于漢陽,将領劉玉堂等死之。
長沙為開追悼會,予時以臨時議員在湘,曾往拜奠,并挽以聯雲:“死沙場是男兒善終,手提頭顱,前軍忽隕百夫特;舉漢幟為種族革命,為扼喉吭,後勁還推三戶雄。
”又雲:“甯為袁粲,不為褚淵,擲頭顱以報同種;右攬洞庭,左攬江漢,知魂魄常戀故鄉。
”同時挽者共百數十人,殊少佳構,豈大革命震撼,文人墨客皆畏餘波,不肯獻技以悼壯士耶?然亦有二三佳篇,錄如下。
一、失名雲:“誓掃匈奴,出師未捷身先死;更催飛将,拔劍斫地歌莫哀。
”純用集句,地位宛肖。
二、大庸田昺雲:“征戰幾人還,屍當裹以馬革;須臾千古在,死有重于泰山。
”三、湘鄉陳荊雲:“男兒當馬革裹屍,自慚亡命十年,幸頭顱無恙;建虜猶燕巢在幕,慘聞苦戰七日,剩血肉相抟。
”四、失名雲:“非我殺人,即人殺我;與生而死,甯死而生。
”五、陳令健雲:“衆志成城,有進無退;一心衛國,雖死猶生。
”六、顧諟雲:“不戰不英雄,不死不英雄,馬革裹屍,千古英雄同壯志;我歌我烈士,我哭我烈士,鶴樓酹酒,三湘烈士慰靈魂。
”七、周傳德雲:“有殺氣卷八百裡洞庭而去;以戰血起四千年黃帝之魂。
”按,此聯造語奇辣,足以告慰死者矣。
八、熊立鑒雲:“趙人之悼廉頗,為聞鼙鼓;孔子不殇汪踦,日執幹戈。
”按,此聯援用經史,尚不吃力。
又,餘欽恺挽諸烈士聯雲:“殺身以成仁,死亦何恨;訪舊半為鬼,悲從中來。
”特為昂頭天外,長歌短詠,足痛哭矣。
程雪樓都督德全之尊人石生封翁告終蜀中,時當癸醜之役後,都督竟不能奔喪,孟心史挽聯雲:“大陸龍蛇,塵世滄桑經老眼;中原豺虎,天涯風樹有兒啼。
”語亦哀重,沁人心脾。
又,袁兆安善蔔,與陸彥和居比鄰,袁殁,陸挽以聯雲:“鄰笛起悲風,嚴君平百錢身後,群嗟儉素;麥舟企高義,任彥升諸子眼前,誰恤孤寒。
”詞句沉着,不同浮光。
又,代挽陳小丹聯雲:“花好夕陽時,強戀人間應笑我;心傷舊兩絕,先谙鬼趣卻輸君。
”朱君醰思宅,業師朱恂叔先生之孫也,以四十九歲卒,予挽以聯雲:“問年屆四十九歲而亡,古稱蘧伯玉知非,今窮蘇長公到死;述學抉三五六經之奧,人言鄭小同傳祖,我喜有子若似師。
”又,挽卓菊浦鑒清聯雲:“是大教育家,而未普及國民,徇铎心長,美犰有恨;以窮諸生老,且又橫遭謗口,蓋棺論定,德卻無疵。
” 範肯堂對聯,雖一極尋常細小題目,苟出其手,即若龍虎跳擲,不可捉摸,文壇怪傑,其諸拿破侖之用兵,達摩之面壁言禅乎!續錄一二,以代初學導師。
一、挽保韻秋雲:“我聞諸夫子,狷者有所不為,是亦其次也;古之鄉先生,沒而可祭如社,意在斯人乎。
”二、挽達蔚卿雲:“士有不得志,痛淚何多,甚矣子之營父葬;身則無所貪,勞生轉劇,茫乎吾欲從公遊。
”三、挽陶賓南之父雲:“從野蠻時期至文明時期,兩可間必有磊磊畸人,不顯于代;以普通教育興實業教育,十年後惟望粲粲諸子,無忘斯言。
”按,諸聯似金黃八股大家之于文,掉臂理窟,批卻導窾,力湊單微,彼王尤派之搬演鳥獸草木名詞以枝梧搪塞者,相差豈止十百由旬。
同時與範作旗鼓相當者,厥惟吳摯甫、劉葆良、周彥升。
以聯論聯,三君者,其春秋時霸家執牛耳之齊晉楚乎!茲錄周作挽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