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文攷畧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
重修孔子廟碑
此李北海邕纂而張庭珪書邕文不及書此碑是已庭珪名書書小史謂邕文必緻珪書而評者有古木崩沙閑花暎竹語觀此亦未為的然但書趙盾作趙遁何也【石墨镌華】
此開元七年碑也李邕制文而八分即屬之張庭珪蓋李多行恐其傷于不恪而然乎抑可見唐日之以八分為重也張書嚴整有法不為新奇之緻而鋒芒光焰奕奕映澈【墨林快事】
舊唐書張庭珪傳庭珪素與陳州刺史李邕親善屢上表薦之邕所纂碣碑之文必請庭珪八分書之庭珪既善楷隸甚為時人所重庭字作廷邕傳同【金石文字記】
葉有道先生碑
北海分隸固自遒逸雖于漢人不無小遜而與梁升卿韓擇木軰逐鹿未知死誰手矣又趙明誠録二碑一為邕行書一為韓擇木八分書此正分書而曰邕不知何故豈後世翻本者未見邕碑而以韓書附防邕名耶書以俟攷【石墨镌華】
右有道先生葉公碑李邕纂并書餘集古所録李邕書頗多最後得此碑于蔡君谟君谟善論書為餘言邕之所書此最為佳也【集古録】
此碑似經重刻乃李字之瘦勁有骨力者莫過于此而始終完全如此石者更不易得葉先生種種奇行知非虛設北海記載隐而不沒略而不漏深得述二氏異端之法【墨林快事】
有道之子慧明孫法善三世為道士其祖若父之碑皆邕纂而書之可謂濫矣書法秀逸閑雅不見欹側之态蔡君谟謂是邕書之最佳者良然【金石文字記補遺】
承天軍城記
道士胡伯仁書 大厯元年
茅山紫陽觀法師碑
?靜先生碑柳識纂張從申書李陽氷篆額唐世工書之士多故以書知名者難自非有以過人者不能也然而張從申以書得名于當時者何也從申每所書碑李陽氷多為之篆額時人必稱為二絶其為世所重如此餘以集録古文閱書既多故雖不能書而稱識字法從申所書棄者多矣而時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衆人之所稱任獨見以自信君子于是慎之故特録之以待知者【集古録】
從申書法出二王而與李北海仿佛昔人評其書獨歩江外此碑在茅山蓋唐行書之得名者【東裡集】?靜先生碑有二本一為顔魯公書一為張從申書昨餘遊三茅山時見魯公碑乃方石斷裂草野而是碑闆瑩然如玉壁立庑下李陽氷題額于大厯七年八月十四日建諸多為人指所畫豈以此碑世為三絶故遂脍炙人口而知與不知皆愛耶【蒼潤軒帖跋】
清河郡王李公紹功載政頌
王士則行書 永泰二年
王公此碑頗奇偉有矩矱【蒼潤軒帖跋】
右成德節度使李寳臣德政碑寳臣降虜與田承嗣軰創藩鎮之禍其人本不足道碑辭脅下為谀餒谫不文獨王士則者僅見陶九成書譜中不甚着而書法遒勁潇灑有李北海張從申之筆良可寳也碑在真定禦史行台不易?昨夏溫中丞如璋緻一本裝潢成帙而記于後【弇州山人稿】
左金吾衛将軍臧希晏碑
碑在三原縣
右金吾衛将軍臧希晏碑朝議郎守衛尉少卿淮陽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韓秀弼八分書文多糢糊不可讀所可辨者其卒以廣德二年八月五日及有懷恪懷亮語攷懷恪碑希晏其長子也書法亦清勁可喜其能不因開元帝之好而變者乎纂文為銀青光祿大夫行兵部侍郎清河郡開國公而缺其名當以史證之【弇州山人稿】
華嶽題名
顔魯公大字正書 乾元元年
今在華嶽碑之右旁王伯厚言華嶽題名五百十一人再題三十一人自開元訖清泰今存者惟此與述聖頌二碑不過二十餘人而已又因地震之後以碎石裝砌嶽廟大門牆上亦有唐人題名今王無異所?得者通共九十二人有裴士淹李德裕李商隠名【金石文字記】
唐人書法俱從右軍禊帖中各自抽繹而成如伯施得其朗潤信本得其缜栗登善得其婉逸公權得其雄邁泰和得其超卓陸柬之趙模則又全體脫出而乏其神駿其不踐迹而天成者顔平原楊景度二人耳【六硯齋】
文宣王廟新脩三門記
八分書 裴孝智纂 裴平書 大厯八年 今在曲阜【金石文字記】
孔廟殘碑
正書 程浩纂 顔魯公書 今在華州
此文載唐文粹為扶風縣文宣廟記大厯二年駕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學有僧夢英書此一記其文正同但去扶風古縣也半篇其跋雲此記刋石元在湖州臨安縣夢英愛而書之豈駕部先作此于扶風魯公又書之于湖州而去其半篇耶又攷唐地裡志臨安屬杭州不屬湖州得非夢英之誤耶今華州有此殘碑數十字其文同【金石文字記】
嵩山圓澈禅師禅林真訓
李邕書 開元十三年
鐵像頌
王端譔 蘇靈芝書 開元二十七年
石之堅不及銕而像之尊又過于碑當其為像時豈不欲萬古長在哉甯料其後數萬斤鐵已灰滅而獨賴此一片石使今日知此地曾為巍晬之客香花之奉可以起來茲之想憶耶【墨林快事】
右易州銕像碑頌開元卄七年崇文舘校書郎王端纂行易州録事蘇靈芝書端此文多頌故太守盧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