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齋金石刻考畧卷中

關燈
賊所陷吐蕃素聞太尉名徳曰唐天子我之舅也衡之父舅賢相也落魄于此豈可留乎遂贈以駝馬送還于朝大厯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騎盡室獲歸士君子偉之乃古來所無也上欲特加超奬且命待之于側門十三年春三月吏部尚書顔真卿記 按文貞開元二十五年丁醜冬卒壽七十五明年戊寅夏塟碑立于大厯七年壬子自丁醜至壬子凡三十六年又六年戊午乃大厯十三年複有碑側之記顔文忠興元元年甲子秋卒于希烈之難壽七十六遡壬子書碑時文忠年六十四書碑側時年七十矣文貞卒時文忠年始二十九開元五年文貞同平章事文忠方九齡乃自少而壯壯而老世變屢更而巍巍豐碑必出文忠手筆此中謂非有神合乎千載下見遺迹而想其徳令人慨慕之無從也 蕭蟄庵至邢訪文貞公後二十四代孫道亨攜族譜來公子七六無譜惟六子華譜甚詳華子俨蘇州刺史俨二子長嗣先左補阙次子嗣宗奉化令家焉明景泰初兵部侍郎諱琰者公十七代孫也過邢有望墓詩其家南和者十七代而絶?治間南和令朱銳于奉化取公十九代孫伍來以守祠自伍至亨凡六世今家沙河者百餘人業農家南和者僅道亨一人奉化者久不相徃來蟄庵震記 孔子廟殘碑 在華州程浩撰顔真卿正書 此文載于唐文粹為扶風縣文宣王廟記大厯二年駕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學有僧夢英書此一記其文正同但去扶風古縣也以下半篇其跋雲此記刋石元在湖州臨安縣夢英愛而書之豈駕部先作此于扶風魯公又書之湖州而去其半篇耶而考唐地裡志臨安屬杭州不屬湖州得非夢英之誤耶今華州有此殘碑數十字其文同 争坐位帖 在西安郡庠聖敎序亭内右廂西牕台行草 此魯公為檢校刑部尚書時與定襄郡王郭英又書稿論朝防不宜讓内侍魚朝恩居上坐侃侃其詞俗謂争坐位帖宋沈括夢溪筆談曰都堂及寺觀百官防集坐次多 出臨時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顔魯公與郭英乂書雲宰相禦史大夫兩省五品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大将軍次之三師三公令仆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丞侍郎自為一行九卿三監對之從古以來未嘗叅錯此亦略見當時故事 趙子函曰不知何時上石石已泐矣而法猶可尋王元美雲無一筆不作晉法所謂無意而文從容中道者也又雲公剛勁義烈之氣文不能發而發之于筆墨間餘嘗謂公學不如其人于麻姑壇記見之詞不如筆楷不如行有意不如無意于此帖見之而都?敬乃謂草草之筆亦為摹刻以人重耳餘不能不服膺元美此碑雖泐而顔公筆法宛然近董氏摹入戲鴻堂帖乃雲陜省者不足觀而自謂存公法度今以餘觀董氏刻視此則神亡矣 此石質粗多麻孔幸字畫皆未損摹印不精遂緻糢糊予至郡庠墨洞與印工對坐竟日紙墨力俱佳僅得兩本觀者謂為重刻又謂舊搨董氏誇有宋搨本想亦如是恨未一見 顔氏家廟碑 在西安郡庠李陽氷篆額顔氏家廟之碑建中元年建唐末喪亂其碑倒于郊野宋太平興國五年都院孔 目官李延襲移建學宮立于明皇孝經石台亭東北向碑首行題曰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顔君廟碑銘乃魯公父也次行第七子光祿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使上柱國魯郡開國公真卿撰并書 君諱惟貞字叔堅其叙先世或稱諱某若伯叔祖父羣從具直書其名碑文已詳石四面遍書額上題字額隂片石方廣如前 魯公書雲髙祖記室君國初居此宅虢州君舍人君侍焉堂今置廟地髙祖妣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秘書監君禮部侍郎君侍焉虢州君居後堂華州君于堂中生焉今充神廚少保君堂今充齋堂防屋充亞獻終獻齋室共八十五字人不知摹搨塵土封翳予拂拭摹出碑石髙八尺廣四尺七寸厚一尺五寸前後皆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七字左右旁皆六行每行五十字字比前後面略小額字又差小 顔魯公與蔡明逺書 行草拓本二帖并依金石録附于大厯之末 奉使蔡州題字 在同州中有魯公畫像書曰真卿奉命來此事期未竟止縁忠勤無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終不改遊于波濤宜得斯報千百年間察真卿心者見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達于時命耳又曰人心無路見世事隻天知下有題曰觀此筆迹不題嵗月以事實考之蓋公使李希烈時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陷汝州盧杞建議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諱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踬賊庭者逾二年刅加于頸而色不變度無還期誓不易節葢書此以自表雲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閣修撰知同州軍事唐重書 又有忠義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為奉命帖又有移蔡一帖曰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誣乎有唐之徳則不朽耳十九日書葉少蘊避暑錄話曰顔魯公真迹宣和間存者猶有數十本其最著者與郭英乂論坐位書在永興安師文家祭侄季明文病妻乞鹿脯帖在李觀察士衡家乞米帖在天章閣待制王質家寒食帖在錢穆甫家其餘與蔡明逺帖盧八倉曹帖送劉太真序等【當作劉太沖】不知在誰氏皆有石本坐位帖安氏初析居分為二人多見其前段師文後乃并得之相?皆入内府世間無複遺矣【孫承澤曰送劉太沖序墨迹舊在中書趙士祯家後歸之闗中南宗伯宗伯沒其邑中舉人東防商得之後複歸南氏餘從東君借臨月餘今國學所摹印即趙氏本也視墨迹文字及書法俱小異豈傳世不止一本乎】今忠義堂所刻已上諸帖皆有之又有送辛晃序清逺道士同沈恭子遊虎丘寺詩末題大厯五年十二月 又有開元二年二月顔元孫告身一通乾元元年四月顔昭甫告身一通寶應元年七月顔惟貞贈秘書少監告身一通殷氏贈蘭陵夫人告身一通大厯十二年八月顔真卿刑部尚書告身一通建中元年八月真卿太子太師告身一通後有宋至和二年蔡襄跋嘉定乙亥劉元剛刻石 國子學石經 在西安府儒學聖殿明倫堂之後東西長廊樹立其下故稱墨洞開成二年立于國學宋元祐二年移立此舊唐書文宗紀開成二年宰臣判國子祭酒鄭覃以經義啟導稍接文學之士遂奏置五經博士依漢蔡邕刋碑列于太學創立石壁九經諸儒校正訛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元度複校字體石末有元度等表文一通易經十卷九石二萬四千四百三十七字書經十三卷十石二萬七千一百三十四字詩經二十卷十六石四萬八百四十八字周禮十卷十七石四萬九千五百一十六字儀禮十七卷二十石五萬七千一百一十一字禮記二十卷三十三石九萬八千九百九十四字 春秋左傳三十卷六十七石十九萬八千九百四十五字 公羊傳十卷十六石四萬四千七百四十八字谷梁傳十二卷十六石四萬二千八十九字孝經一卷一石二千【阙】百【阙】十三字 論語十卷六石一萬六千五百九字 爾雅三卷四石一萬七百九十一字 五經文字三卷十石 九經并孝經論語爾雅字様共計六十五萬二百五十二字 大唐開成二年丁巳嵗月次于元日維丁亥書石學生前四門館明經臣陳玠 書石學生前四門館明經臣艾居晦 書石學生前文學館明經臣【阙】 書石官将仕郎守潤州句容縣尉臣段绛校勘兼看書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門助教臣陳莊士 校勘兼看書上石官将仕郎守秘書省正字臣栢暠 覆定字體官翰林待诏朝議郎權知沔王友上柱國賜绯魚袋臣唐元度 校勘官兼專知都勘定經書檢校刋勒上石朝議郎守國子毛詩博士上柱國臣章師道朝散大夫守國子司業騎都尉賜绯魚袋臣楊敬之 都檢校官銀青光祿大夫【阙】 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使監修國史上柱國荥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臣覃 京兆府府學新移石經記略汲郡龍圖呂公領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學一日谒公公喟然謂持曰京兆阛阓間有唐國子監存焉其間石經乃開成中镌刻唐史載文宗時太學勒石經而鄭覃與周墀等校定九經文字上石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是進石壁九經一百六十卷舊在務本坊自天祐中韓建築新城石經盡委于野至朱梁時劉鄩守長安有幕吏尹玉羽者白鄩請辇入城鄩方備岐軍之侵轶謂此非急務玉羽绐之曰一旦賊兵臨城碎為矢石亦足助敵為虐鄩然之乃遷置于此即唐尚書省之西隅也地雜民居其處窪下随立辄仆嵗久折缺予欲徙置于府學之北墉遂視圖命役具器用築浮虛凡石刻之偃者仆者悉辇置于其地洗剔塵土補锢殘缺分為東西次比而陳列焉明皇注孝經及建學碑則立之于中央顔褚歐陽徐栁之書下迨偏傍字源之類則分布于庭之左右先是有興平僧誕妄惑衆大尹劉公希道沒入其赀有請于朝以修慈恩浮圖者公建言興建學校為急朝廷以五百千畀之不費于公不役于民經始于元祐二年初秋盡孟冬而落成門序旁啟雙亭中峙廊庑回環不崇不卑誠故都之壯觀翰墨之淵薮也如蔡中郎石經四十六碑範蔚宗才見其十有六今皆磨滅不可攷矣然後知金石之固不得其人以防持之亦難必其可久此呂公所以為有功于聖人之經而不可不書也元祐五年嵗次庚午九月黎持記河南安宜之書予以為尹玉羽之功在呂公之上諸石殘缺多明崇祯間長安費鑄另書九經補缺字様别刻于石字不佳與唐不類予所裝裱石經手自補綴唐石有半字?畫可見者悉存之空缺處不得已用費字謄補玉羽小吏有功石經 本朝陜撫賈漢複于康熙三年補刻孟子于石孟子七卷十石三萬六千五百六字 周宣王石鼓韓昌黎請自鳳翔移至長安國學而不可得元人乃不逺數千裡辇置燕都石經自唐開成厯宋至明迄今千餘年而孟子一書補之者乃出于漢複之手不能不作繞朝之歎然字與刻手皆劣不足以防美唐石 顧甯人金石文記曰宰臣鄭覃以六經訛謬已多博士相沿難改正請召宿儒奧學詳校正定準後漢故事勒石太學從之乃石經立又乖師法後數十年名儒皆不窺之以為蕪累甚矣舊史之評如此愚初讀而疑之又見新書無貶辭以為石壁九經雖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賢于寺碑冡碣及得其本而詳校之乃知經中之缪戾非一而劉昫之言不誣也略識于左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誤作褒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言誤作存 其孰能與于此哉脫于字 周易系辭下第八脫下字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誤作少複于外者必反其家其誤作于 夬必有所遇脫所字蠱則饬也饬誤作飾 豐多故親寡旅也故下多一 也字 姤遇也姤誤作遘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終來有他吉他作它 剛健笃實輝光作煇光 君 子以治厯明時厯作厯 可與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命也如向向作響 兼三才而兩之三才之道也才皆作材 其一字而前後不同者 包防包荒包承包羞系于包桑【系辭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魚包無魚以杞包?包皆作包 問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晳也辨吉防者存乎辭困徳之辨也井以辨義辨是與非辨皆作辯君子以類族辨物剝牀以辨君子以慎辨物居方複小而辨于物皆作辦其旁注至靜而徳方徳下添一也字 贲亨小利有攸徃利下添一貞字 其先誤而後改者 略例筌誤作荃 愈誤作喻 二無誤作無皆即以其誤改之 其标題周易系辭上第七周易系辭第八周易說卦第九皆八分書而周易序卦第十周易雜卦第十一皆正書雖依古注本附于第九之内以正書為别終似未安 尚書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髙後曰作丕刑于朕孫乃父誤作先父孫上多一子 臣下罔攸禀令令誤作命 若藥弗瞑?藥誤作樂 王乃狥師而誓狥誤作循 乃汝世讐世誤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誤作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誤作予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敢對揚天子之休命無之字 其旁注者 予有亂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婦言是用是字旁注 釋箕子囚封比幹墓式商容闾幹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詩 小戎序國人則矜其車甲甲誤作田 舒懮受兮懮誤作憂 予尾翛翛翛誤作脩 戎車既饬饬誤作飾以祈黃耉祈誤作祁 涼曰不可涼誤作諒 無此疆爾界界誤作介 侯疆侯以疆誤作強 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雝雝鳴雁雝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它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鸾雝雝雝作雍 何人斯序故蘇公作是詩以絶之也以作而 維塵雝兮雝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勅 其政不獲政從鄭箋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媿 于彼西雝肅雝和鳴有來雝雝雝作雍 屢豐年屢作婁其先誤而後改者 抱衾與裯裯誤作稠 不瑕有害瑕誤作遐 鳣鲔發發發誤作撥 噂沓背憎噂誤作蹲 如彼遡風遡誤作 駉駉牡馬牡皆誤作牧皆即其誤改之 雲何其籲脫其字添 周禮 女史八人史誤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賦郊誤作邦内飨豕望視而交睫豕誤作施 典枲掌布缌縷纻 麻草之物缌誤作絲 牛人軍事共其犒牛犒誤作槁司市市司帥賈師而從賈誤作胥 肆長掌其戒令 令誤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誤作八 鬯人禜門用瓢赍用誤作明 司幾筵設莞筵紛純筵誤作席 大司樂大防防誤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誤作宥 大師令奏皷?皷誤作瞽 大祝四曰禜禜誤作榮 司常家各象其号象誤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誤作士 小子史二人二誤作一 大司馬旂居卒間居誤作車考功記妢胡之笴笴誤作笱 矢人前弱則俛俛誤作勉其與今文不同而兩通者 醫師疕?者疕上多一 有字 野廬氏有相翔者誅之誅上多一則字 邦之大師大上多一有字 庭氏以救日之弓與救月之矢射之射上多一夜字 儀禮 士冠禮柶興誤作建 射禮司射适堂西袒決袒誤作祖 楅髤橫而奉之奉誤作拳 大夫與士射袒纁襦纁誤作薰燕 禮右祭脯醢脯誤作補 大射儀賔升成拜拜誤作敗 坐授瑟乃降授誤作受 聘禮賔既将公事複見訝以其摯訝誤作之 公食大夫禮陳鼎于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