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匋雅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者賤。
慘綠者貴。
有一種黃釉小罐。
亦有仿哥紋片。
曰黃郎窯也。
其說亦不經。
蓋明制也。
當于色式二者辨之。
采盌之奇者。
曰彩夾彩。
曰兩面彩。
曰料款之古月軒彩。
兩面彩亦分二種。
有各繪各彩者。
以一面青花為稍尋常。
若兩面同一花紋。
映日光照之不走一綠者。
真絕品也。
彩瓷之最薄者。
一面本色一面花彩。
映日光照之。
在本色之一面。
能分出背面之五色。
又輿兩面彩有别。
蓋卵幂之精者也。
瓷之白且薄者。
有二語贊之曰。
隻恐風吹去。
還愁日炙銷。
花耶人耶。
不可得而名言之矣。
軒中藏弆之煙壺料款。
亦分年号。
大氐皆乾隆年制也。
初不直題為古月軒制。
其直題為古月軒者赝也。
西湖水。
又輿松花綠。
不甚相遠。
洪福齊天。
茶盌亦有彩繪人物者。
弘治有硬彩花鳥七寸。
盤凹雕款。
蓋郎制也。
賢于黃瓷遠矣。
楷款之似虞永輿者。
永栾也。
宣德也。
康熙之初葉也。
官盤者果盤也。
其數隻雙。
非若菜盤之有四季花果也。
于何驗之。
以每盤二鳥。
而具有飛鳴食宿之态也。
脂水之黯淡者。
有豇豆紅輿雲豆紅之别。
雲豆者扁豆也。
蘋果尊之巨口者。
無項頸之可縮也。
乳鼠色淺,窯豆色深。
豇紅色潤。
淡茄色鮮。
四者相似而不相似。
區而别之微之微矣。
【卷下匋雅四十三】 名為矮馬蹄。
而有釉裹紅花朶者。
滌去長項粗劣之狀态。
堪輿小酒壇式之水盂并重。
宣德紅中多苔點。
而成化則款若綠霧。
康熙兼之。
宣祭萬祭。
廠人所謂郎窯者也。
祭紅多有橘眼者。
其無橘眼之有款。
官窯則據項氏之說。
以積紅别之。
明祭皆無款識。
議郎窯亦然。
雞缸式樣有二。
其一種較小者。
彌為尠見。
某貴人之樸者。
振雅大獄也。
貴人死輿一大府。
矑大府為。
頓置之戚。
而振雅乃蹶。
康窯雞杯不仿古。
有深如鬥者。
有高二寸弱。
封徑三寸弱者。
有高寸弱徑寸強者。
雍窯粉彩大盌。
有如馬鈴式。
而畫筆甚細者。
盌之綠其外而赤其内者。
其赤如火。
蓋上釉法。
如抹盤而兼之窯變者也。
孰非開閩以來之土輿石哉。
是故質地之無異。
于尋常者。
其瓷雖頗舊,而價值甚卑。
清都秘府藏之千百年。
一旦驟入人世。
其激賞可知。
所謂會也。
可以遇而不可以求。
李薦青為乾隆時人。
謂宣德朝,有三佛齊之紫。
琉球之安潤砂。
渤泥之紫礦胭脂石。
皆非後世所有。
曰豇豆紅。
曰蘋果青。
曰蘋果綠。
曰紅郎窯。
曰美人霁。
曰朱紅。
曰雞紅。
曰醉紅(二說尤無根乃者轉也)曰大紅。
曰鮮紅曰寶石紅。
曰積紅。
茲十有二者。
皆南村随筆所謂。
宣德祭紅。
系以西紅寳石。
來入釉者也。
自項氏天籁閣。
瓷器圖說。
有積紅名稱。
遂乃輿祭紅區而為二。
今人以寳石釉之無款者為祭紅。
其汁較厚,俗所概稱為郎窯者也。
其鮮紅朱紅粉紅。
或變為青綠之有款者。
紋片不少慨見。
則皆謂之為積紅。
于是乎同一紅寶石。
而有祭紅輿積紅之判矣。
既決其皆為寳石未。
而事物绀珠。
又以鮮紅為土質。
笠亭仍之。
不其缪欤。
【卷下匋雅四十四】 廠人以明祭為郎窯。
一誤也。
以郎廷極之窯屬之郎世寗。
二誤也。
郎窯不僅仿宣祭寳石釉一種。
五彩青花之仿明款者。
郎窯實居多數。
尤以仿成化之粉彩豆彩為絕精。
亦有硬彩題紅治款者。
蓋郎廷極字紫垣(一作紫衡)者之所制也。
見劉廷玑。
在園雜志。
及阮葵生茶餘客話。
紫垣以康熙四十四年巡撫江西。
至五十一年調漕運缌督。
世知有世寗而不知有紫垣者。
世寗界畫盛行于時也。
世寗乃雍正時代之西洋人。
乾隆初猶供奉内廷。
昔有以景德鎮為南窯者。
所以别于定汝也。
今廠人猶呼綠底者為九江瓷。
亦可笑也。
瓷少專畫廠人。
同音相說。
要不足為異。
以箸叩瓷盌。
其音悠然無畫者謂之韻。
輿聲音響三者各有不同。
宋以前之瓷泥土為胎。
然頗多有韻者。
大邑瓷扣如哀玉。
柴窯聲如磬皆是也。
明以後之瓷皆系瓷胎。
敲之亦有韻,但不能如古韻之悠長之尤可貴耳。
陶制為鈴其大如票。
含丸如豆。
振之則響動九幽。
數百年物也。
嘉道間鴉片煙館始設于廣東館中。
所用茗具。
皆畫以洋彩。
工細殊絕。
并于盌上題字曰粵東省城十三行。
門曰靖遠。
曰荳欄。
又題字曰粵東海珠。
凡十有五字。
其盌蓋之上。
别題句曰美味偏招雲外客。
清香可引洞中仙。
或曰廣窯也,非景德鎮所制。
礬紅不詳厥用。
亦未究其所自出。
或曰即抹紅也。
又曰胭脂水也二說無所依據。
大抵鮮紅既絕。
而明代有紋無款之祭紅。
或郎所謂礬紅者欤。
弟弗省胭脂紅。
是否即胭脂石耳。
且礬紅非料也。
以青翠之顔料入窯。
迨出窯則為礬紅色。
或謂雍正朝胭脂水之吹釉者。
(輿厚勝之疙逗釉不同)乃系茜草汁。
真理想語谙耳。
今亦不能再有雍正朝之胭脂水矣。
瓷撇通喻其淺也。
【卷下匋雅四十五】 廣窯也。
宜均也泥均也。
今所或行者。
朱明之器也。
有小片可憎者有厚釉無片者。
有紋片疏密古雅者。
有薄釉灰黯而舊者。
惟有款識者較少。
此種器皿。
似非宮府所藏。
其新若未觸手者。
大抵舊家祠廟。
什襲珍秘者也。
朱笠亭于本朝瓷品。
未詳厥說。
其于宋明各器。
要亦語焉。
弗詳陶說初無所謂廣窯也。
老于廠甸者。
相傅以烏泥胎骨。
蒙罩灰藍淡色之釉者厥為廣窯。
自日本人予以重價。
遂群目之為泥均。
蓋此種胎骨。
系以烏泥抟成,而仿用宋均青色之釉汁。
故曰泥均,或謂系陽羨砂所制。
泥宣音本相近。
乃宜輿所仿之均窯。
其說近似有理,或又謂嘉道間廣窯瓷地白色。
略似景德鎮所制。
廠人所指之廣窯。
蓋官(宋之官窯也)窯之轉音。
斯說也浩無津涯。
廣窯亦必有烏胎,當不止白色一種。
宋官冰裂鮮鳝血。
慱物要覽,謂青色分青白。
格古要論。
又謂宋官窯黑色。
朱竹坨又謂其頳如餘霞,潤如海棠,似宋官已有紅器。
今以灰藍一種之色當之,必不其然。
藍浦陶錄謂廣東之陽江瓷有青點釉一種。
亦輿今所盛行之灰藍色不同。
以胎骨言之,宜輿砂紫有似烏泥。
廣窯未經實驗,殊難臆斷。
且各地窯制。
古存今廢者。
何可勝數。
無從得明窯之真相。
笠亭說古有功于瓷學者甚偉。
其所謂明時宜輿歐氏。
仿造官哥均窯采色甚多。
是曰歐窯。
是宜砂亦不止仿均一種,更不止灰藍一色。
時人又訛歐為瓯。
則竟以陽羨為瓯越矣。
會稽大郡,邑縣要自不同。
東瓯色青故曰東青。
此種灰藍色之瓷品,頗有觥觥大器。
瓶盂尊爐。
各種俱備。
要自輿時為變遠。
總之市人名稱。
亦都無掌。
故可言宜砂廣窯不一其制。
轉相摹仿。
各能亂真。
即無専家之畫,難以十分穿鑒。
廠人師承相傅。
其相指為廣窯者。
亦必有說以處此也。
若果以有紋片者為廣制,殊非惬心貴當之語陽羨陽江。
彼此互仿。
唐英又在景德鎮兼仿陽江陽羨兩窯之器。
參伍錯綜,益複不易辨析。
今茲所風行海外者。
或者其唐仿乎。
【卷下匋雅四十六】 近今山莊溢出之名瓷。
往往走入西人之台。
其康窯而明款者。
郎廷極之所進也。
匪獨民窯有之。
曆代瓷器譜。
乃嘉間廠人所述。
不著作者姓名。
文理謭陋。
殊不足觀。
其所列各種古窯。
自謂出于景德鎮陶錄藍浦。
本輿同時是譜剿襲藍說。
而于明代祭紅并屬之于郎世甯。
則非藍說之所有。
此實近世傅訛所由來。
嘉慶去古未遠。
郎世甯雖确為雍幹時代人,其入中國或較早。
郎廷極雖确為康熙朝之江西巡撫。
安知雍幹時代,不尚存于世耶。
郎窯雖确在撫贛時,又安下逮雍幹郎遂不再摹仿耶。
朱瑛生長乾隆。
藍浦亦在幹嘉間,均于本朝瓷品未考證。
此郎廷極之所以不顯于世也。
譜載郎世甯所造紅瓷以綠底冰紋為貴,米湯底次之,白底又次之。
豈三底兼仿之耶。
抑兩郎俱仿之耶,考古之難如此。
郎世甯仿制寳石釉之祭紅。
是說也。
可以輿紫垣之郎窯并存。
惟曆代瓷器譜,初未述明郎世甯所仿之紅器。
即系有明寶燒之祭紅。
則曆代瓷譜之略也。
或曰蘋果底者,宣德祭紅也。
米湯底者,萬曆祭紅也。
其尋常白底。
則郎世甯所仿者也。
然耶,否耶。
滬商以蘋果米湯兩底屬之明代。
學識似頗優于廠肆。
第明代祭紅。
亦不止宣德輿萬曆兩朝。
其正德成化宏治隆慶。
皆有此等寳石釉之祭紅。
當于何辨之。
或謂滬人妄以郎窯之綠底者為宣德。
米湯底者為萬曆。
此種寳石釉之祭紅。
寳隻郎窯而已。
明代無此制也。
亦未免太武斷矣。
銅鑲盌口,豈本朝物哉。
孰為明制,孰為郎仿,要在鑒者自辨之耳。
【卷下匋雅四十七】 米湯底龂為萬祭。
亦苦别無考證。
則以近代瓷學之無専畫也。
郎造紅瓶。
以觀音尊式為最多。
固明明輿康窯之青花相似矣。
觀音尊非明代式樣。
饽饽凳輿油錘。
則亦皆為康制矣。
或謂此種青花瓶式。
乃仿有明之祭紅而為之者。
是又一說也。
郎世甯在雍幹間。
猶供奉内遷。
豈所仿紅器。
僅在初入中國時。
後此遂絕筆耶。
而亦無人馬以轉相摹效做耶。
是在雅善鑒别者矣。
豇紅大筆筒。
實為康熙朝有數之品。
太白尊又名雞爪尊。
永樂款之盌。
有青花。
有五采,有仿哥,有脫胎暗龍。
黑色瓷皿較少。
有烏金釉馬钤盌,差堪鑒錄。
惟瓶亦有之 陽羨壺。
以時大彬(監浦誤作寳)李仲芳,徐友泉,陳仲美,陳俊卿。
為最着。
若陳曼生者。
本朝一人而巳。
積紅者。
鮮紅也。
有款無紋者也。
寳石紅者,祭紅也。
無款有紋者也。
四者其本一也。
自項氐積紅之名筆之于畫。
而後分而為二。
吸杯者。
鼻飲杯也。
建瓷于盌内作人立形。
其陸鴻漸耶。
下有小孔。
酒滿則漏去,曰平心盌也。
磬口者。
弇口也。
磬者折也。
弇者内向也。
褐色種類甚多。
有黑褐。
有綠褐。
有黃褐。
有粉青褐。
【卷下匋雅四十八】 陶人若晉趙叔明。
唐之陶玉霍仲。
初宋之章生一、章生二。
元之彭均寳。
明之周丹泉、毆子明、翟志高、吳十九、陳仲英。
吳明官、數子者。
得傅其姓名。
若唐之盛姓。
明之崔公舒,翁舒嬌者。
則僅傳其姓。
或并姓而不傳焉。
亦有幸有不幸矣。
成嘉康雍之畫瓷者。
佚而不彰,則大憾事也雍幹間之書墨彩者紅印。
曰陶其姓耶。
(或曰陶鈞乃人名也)乾隆朝畫古月軒彩之金成字彤映者。
亦人名耶。
有脂水小篆印文在。
或謂明祭之有紋無款者為礬紅。
然則無紋有款為鮮紅耶。
豈嘉靖以後。
鮮紅己絕。
至康雍而複現耶。
康雍而降,又益不鮮耶。
六朝瓶往往似葬器。
高二尺許。
口起厚棱。
項頸細長。
附項每作人物形。
别黏于瓶上。
刀法甚麤。
釉作青白色。
近于赝本紛陳矣。
瓶有刻隸畫雲麓等字者。
蓋廟名也。
六朝瓶盌每有刻字者。
其字往往在正面。
不在底足也。
陶為胎骨。
略有灰質之釉質盌。
似甆制有刀紋如魚筆法。
若武梁刻石曰漢之葬器也。
元以前之瓷。
無碹坯之器。
但以竹刀旋之而已。
守宋瓷天青色之滋潤者。
不獨淚痕可愛也。
青光中閃有紫光。
若隐若現。
則謂之異采。
蓋異寳也。
脫胎之最薄者。
可以映出指尖之螺蚊。
嘉靖官窯素彩之盌,表裹皆大綠(即硬綠也)為地。
滿畫圓圈。
螺蚊,若鳳眼。
墨有彩,筆有力。
(赝者墨鳳無筆力無意緻)渭之海濤。
表裡各有怪獸二尾,歕散若扇,頭有須,如猛獅也。
又有海馬二盌。
心龍有翼。
凡四獸。
四馬一龍。
尾須蹄爪皆黑色。
身則或深紫若墨。
或(音診上聱)綠。
(綠中略泛黃色若蟹甲也。
非官窯不能有此綠,蓋寳料也)或碧綠。
(較硬綠淡翠,俗謂之三綠)或蜜蠟黃綠。
濤中浪頭皆白,為玻璃白。
沿盌底一圖綠中。
有梅花八朶。
白質黃心。
浪花中又皆有梅花也。
此盌有十異馬焉。
曰素三彩(實則素七彩也)曰彩夾彩。
曰兩面彩。
曰綠地。
曰綠套綠。
曰海馬。
曰嘉靖六字官窯款。
曰真明瓷。
曰恢奇。
曰硬劄。
(兼彩色筆力二者而言) 【卷下匋雅四十九】 正德嘉靖萬曆青花印合。
每畫一龍一鳳。
均不及宣德也。
均盎不如盆盎者盆連也。
即盆座也。
萬曆有海馬盌,畫四馬。
雜以海水。
有五彩。
有青花狀。
似奶子盌 天青貴于均紫。
而均紫貴于鼻涕釉。
今之宋均盆盎。
其顔色劣者。
皆鼻涕釉也,非天青也。
是以有月白之詭稱。
元代紫魚紫姜釉之器皿。
其質地顔色。
亦隻能于月白分優劣。
而不能如宋均之追摹天青矣。
去柴周遠也。
廠人不知宋以前之窯。
亦不知明有幾帝。
其遇晉唐五代器。
則以宋窯赅之。
遇永栾正德弘治隆慶諸器。
則以明窯赅之。
而不知其希貴。
古瓷猶古錢也。
不徒論年代久遠。
而又頗珍。
惜夫享暦短少之帝者之年号也。
元代之胭脂石寶料。
存者蓋寡,珍惜倍至。
昰以僅僅作魚形。
其劣者作姜形。
不能如宋器之滿紫矣。
元瓷之紫釉雙魚。
即釉裹紅之所始也。
釉之薄者曰脫胎。
曰吹釉。
曰卵幕。
其厚者曰垂漆。
曰堆胎。
曰寳石釉之絕佳者。
南人曰肥。
北人曰滋潤。
東人曰蜜淋。
西人曰寳光。
皆吾黨所謂古色者也。
綠釉黑釉之有異采者。
映天光視之。
閃有紫片金銀片。
吳音讀雍如熊,遂曰粉彩為熊窯。
熊何人哉。
亡是公矣。
【卷下匋雅五十】 郎窯之仿成化者。
有硬彩。
有豆彩。
而無粉彩。
粉彩者雁也。
曆代瓷器譜。
謂晉州王衡以造祭器著名。
又謂朱元佐者。
成化朝之制瓷者也。
宋以前瓷器有渾身縮釉如蟲畫者。
然蟲畫雲者。
蟲蠧之謂也。
曆代瓷器譜謂郎世甯所制器皿。
有青藍墨繪各種。
蓋不僅寳石紅也。
又謂永栾時已繪五彩。
亦不僅有鮮紅也。
以茄黃綠三色暈成雜斑。
曰虎皮班也。
法國人初頗嗜之。
此素三彩之權輿也。
近日素三彩騰踴百倍。
以怪獸為上。
人物次之。
花卉又次之。
而所謂虎皮斑者。
轉緻無人問津。
素三彩亦以大瓶大罐為上。
大盤大盌次之。
若肖生之單個人物。
較遜一籌。
洪武酒缸,有老僧衣一種,亦茶葉末之亞流也。
兔毫琖有一種絕小者。
口徑寸許。
殊可翫也。
或謂此種宋器。
乃閩人掘地所得。
亦躗說也。
宋元紫器。
明官窯。
大抵流出蘖溝,歕溢海國。
豈有世家喬木。
能曆數朝者耶。
虬髯碧眼,重譯來寳,一擲萬金。
昌言罔諱。
守者蓋藏。
不謹很者亡命。
以求偶一拜章辄報聞罷。
蓋難言之矣。
所從來遠矣。
建瓷以無字無花紋者為貴。
以正圓者為貴。
壇罐有仿武梁畫象者。
或黑質白章。
或丹質白章。
曰附近中國之小國之沙胎器也。
以年考之。
殆已在康雍上矣。
中和堂拙存齋。
皆在康熙朝。
值本堂之茶葉末,蓋在嘉道間。
又與彩華堂同時也。
【卷下匋雅五十一】 卵幂俗名雞蛋殼。
兔毫即是鹧鸪斑。
漿胎者。
煨瓷也。
漿胎所開之片為細片。
仿哥所開之片為麤片。
葡萄水之外綠而内紅者。
麤片垂釉。
雁制風行。
被賺者夥。
某館西人懲羹吹。
雖遇有明真本。
而亦目為燕石。
不足怪也。
若康熙初葉之太白尊。
式樣既巨。
款字仿明。
尤不甚經見。
亦竟以藉為茄。
則試有目無珠者矣。
又奚詫其于新造之素三彩。
愛不忍釋手耶。
某館頗以貶瓷獲利。
或者輾轉售僞。
匪伊朝夕。
彼都貴族。
争相貢谀。
蓋直道不行久矣。
區區陳列品。
其一端焉耳。
甕托者。
琖托也。
宋官窯之仿剔紅者也。
剔紅漆托始于宋。
柴窯出河南鄭州。
七頌堂識小録。
稱其光色黝然。
又謂馬布奄目之為绛霁。
曰黝曰绛。
又不僅一雨過天青矣。
縮釉之蟲畫者。
又如蛇者灰。
海南人以蛇骨研未,和入綠香中焚之,則香灰不落。
且屈曲蟠繞,若蛇形。
泥均宜均唐均。
各應正其名日藍均。
素三彩之盤盌。
各有凹雕暗龍。
其淺碧一色。
最為鮮豔。
卵摹茗盌。
蓋有圓式影青之細紋。
較尋常式様為尤小。
铢兩最輕。
光色如良玉。
近亦赝本孔多矣。
康熙臧窯乃臧應選鷹也。
唐時秦窯。
亦有凸魚杯盌。
曆代瓷譜,謂系純青冰紋。
輿阮亭所述之隗宮二魚盌,迥乎不同。
凝齋業話。
則稱宋安雅得古瓷。
一窯随手散盡。
僅餘三器,大小花素皆有之。
初來指為隗盌也。
劉體仁識小錄,又言器墓有陶器數十。
見一酒琖于京師。
如龍泉之淡黃者,又未嘗有魚藻紋也。
【卷匋雅五十二】 博物要覽十二卷。
明末谷應泰撰事物绀珠四十一卷。
明揚州黃一正字定父者撰萬曆辛卯始成畫。
清秘藏二卷。
明昆山人張應文字茂寶者撰。
其子謙德者潤色之。
謙德原名醜。
格古要論三卷。
明松江人曹昭字明仲者撰。
畫成于洪武十二年。
留青日劄三十九卷。
明田藝衡撰。
妮古錄。
明陳眉公撰 六硯齋筆記十二卷。
明李日華撰。
考禦餘事四卷。
明屠隆撰。
辍耕錄元陶宗儀撰。
畫成于至正十六年。
載在津遠袐畫。
南村随筆六卷。
國初嘉定人陸廷燦字秩昭者撰。
終
慘綠者貴。
有一種黃釉小罐。
亦有仿哥紋片。
曰黃郎窯也。
其說亦不經。
蓋明制也。
當于色式二者辨之。
采盌之奇者。
曰彩夾彩。
曰兩面彩。
曰料款之古月軒彩。
兩面彩亦分二種。
有各繪各彩者。
以一面青花為稍尋常。
若兩面同一花紋。
映日光照之不走一綠者。
真絕品也。
彩瓷之最薄者。
一面本色一面花彩。
映日光照之。
在本色之一面。
能分出背面之五色。
又輿兩面彩有别。
蓋卵幂之精者也。
瓷之白且薄者。
有二語贊之曰。
隻恐風吹去。
還愁日炙銷。
花耶人耶。
不可得而名言之矣。
軒中藏弆之煙壺料款。
亦分年号。
大氐皆乾隆年制也。
初不直題為古月軒制。
其直題為古月軒者赝也。
西湖水。
又輿松花綠。
不甚相遠。
洪福齊天。
茶盌亦有彩繪人物者。
弘治有硬彩花鳥七寸。
盤凹雕款。
蓋郎制也。
賢于黃瓷遠矣。
楷款之似虞永輿者。
永栾也。
宣德也。
康熙之初葉也。
官盤者果盤也。
其數隻雙。
非若菜盤之有四季花果也。
于何驗之。
以每盤二鳥。
而具有飛鳴食宿之态也。
脂水之黯淡者。
有豇豆紅輿雲豆紅之别。
雲豆者扁豆也。
蘋果尊之巨口者。
無項頸之可縮也。
乳鼠色淺,窯豆色深。
豇紅色潤。
淡茄色鮮。
四者相似而不相似。
區而别之微之微矣。
【卷下匋雅四十三】 名為矮馬蹄。
而有釉裹紅花朶者。
滌去長項粗劣之狀态。
堪輿小酒壇式之水盂并重。
宣德紅中多苔點。
而成化則款若綠霧。
康熙兼之。
宣祭萬祭。
廠人所謂郎窯者也。
祭紅多有橘眼者。
其無橘眼之有款。
官窯則據項氏之說。
以積紅别之。
明祭皆無款識。
議郎窯亦然。
雞缸式樣有二。
其一種較小者。
彌為尠見。
某貴人之樸者。
振雅大獄也。
貴人死輿一大府。
矑大府為。
頓置之戚。
而振雅乃蹶。
康窯雞杯不仿古。
有深如鬥者。
有高二寸弱。
封徑三寸弱者。
有高寸弱徑寸強者。
雍窯粉彩大盌。
有如馬鈴式。
而畫筆甚細者。
盌之綠其外而赤其内者。
其赤如火。
蓋上釉法。
如抹盤而兼之窯變者也。
孰非開閩以來之土輿石哉。
是故質地之無異。
于尋常者。
其瓷雖頗舊,而價值甚卑。
清都秘府藏之千百年。
一旦驟入人世。
其激賞可知。
所謂會也。
可以遇而不可以求。
李薦青為乾隆時人。
謂宣德朝,有三佛齊之紫。
琉球之安潤砂。
渤泥之紫礦胭脂石。
皆非後世所有。
曰豇豆紅。
曰蘋果青。
曰蘋果綠。
曰紅郎窯。
曰美人霁。
曰朱紅。
曰雞紅。
曰醉紅(二說尤無根乃者轉也)曰大紅。
曰鮮紅曰寶石紅。
曰積紅。
茲十有二者。
皆南村随筆所謂。
宣德祭紅。
系以西紅寳石。
來入釉者也。
自項氏天籁閣。
瓷器圖說。
有積紅名稱。
遂乃輿祭紅區而為二。
今人以寳石釉之無款者為祭紅。
其汁較厚,俗所概稱為郎窯者也。
其鮮紅朱紅粉紅。
或變為青綠之有款者。
紋片不少慨見。
則皆謂之為積紅。
于是乎同一紅寶石。
而有祭紅輿積紅之判矣。
既決其皆為寳石未。
而事物绀珠。
又以鮮紅為土質。
笠亭仍之。
不其缪欤。
【卷下匋雅四十四】 廠人以明祭為郎窯。
一誤也。
以郎廷極之窯屬之郎世寗。
二誤也。
郎窯不僅仿宣祭寳石釉一種。
五彩青花之仿明款者。
郎窯實居多數。
尤以仿成化之粉彩豆彩為絕精。
亦有硬彩題紅治款者。
蓋郎廷極字紫垣(一作紫衡)者之所制也。
見劉廷玑。
在園雜志。
及阮葵生茶餘客話。
紫垣以康熙四十四年巡撫江西。
至五十一年調漕運缌督。
世知有世寗而不知有紫垣者。
世寗界畫盛行于時也。
世寗乃雍正時代之西洋人。
乾隆初猶供奉内廷。
昔有以景德鎮為南窯者。
所以别于定汝也。
今廠人猶呼綠底者為九江瓷。
亦可笑也。
瓷少專畫廠人。
同音相說。
要不足為異。
以箸叩瓷盌。
其音悠然無畫者謂之韻。
輿聲音響三者各有不同。
宋以前之瓷泥土為胎。
然頗多有韻者。
大邑瓷扣如哀玉。
柴窯聲如磬皆是也。
明以後之瓷皆系瓷胎。
敲之亦有韻,但不能如古韻之悠長之尤可貴耳。
陶制為鈴其大如票。
含丸如豆。
振之則響動九幽。
數百年物也。
嘉道間鴉片煙館始設于廣東館中。
所用茗具。
皆畫以洋彩。
工細殊絕。
并于盌上題字曰粵東省城十三行。
門曰靖遠。
曰荳欄。
又題字曰粵東海珠。
凡十有五字。
其盌蓋之上。
别題句曰美味偏招雲外客。
清香可引洞中仙。
或曰廣窯也,非景德鎮所制。
礬紅不詳厥用。
亦未究其所自出。
或曰即抹紅也。
又曰胭脂水也二說無所依據。
大抵鮮紅既絕。
而明代有紋無款之祭紅。
或郎所謂礬紅者欤。
弟弗省胭脂紅。
是否即胭脂石耳。
且礬紅非料也。
以青翠之顔料入窯。
迨出窯則為礬紅色。
或謂雍正朝胭脂水之吹釉者。
(輿厚勝之疙逗釉不同)乃系茜草汁。
真理想語谙耳。
今亦不能再有雍正朝之胭脂水矣。
瓷撇通喻其淺也。
【卷下匋雅四十五】 廣窯也。
宜均也泥均也。
今所或行者。
朱明之器也。
有小片可憎者有厚釉無片者。
有紋片疏密古雅者。
有薄釉灰黯而舊者。
惟有款識者較少。
此種器皿。
似非宮府所藏。
其新若未觸手者。
大抵舊家祠廟。
什襲珍秘者也。
朱笠亭于本朝瓷品。
未詳厥說。
其于宋明各器。
要亦語焉。
弗詳陶說初無所謂廣窯也。
老于廠甸者。
相傅以烏泥胎骨。
蒙罩灰藍淡色之釉者厥為廣窯。
自日本人予以重價。
遂群目之為泥均。
蓋此種胎骨。
系以烏泥抟成,而仿用宋均青色之釉汁。
故曰泥均,或謂系陽羨砂所制。
泥宣音本相近。
乃宜輿所仿之均窯。
其說近似有理,或又謂嘉道間廣窯瓷地白色。
略似景德鎮所制。
廠人所指之廣窯。
蓋官(宋之官窯也)窯之轉音。
斯說也浩無津涯。
廣窯亦必有烏胎,當不止白色一種。
宋官冰裂鮮鳝血。
慱物要覽,謂青色分青白。
格古要論。
又謂宋官窯黑色。
朱竹坨又謂其頳如餘霞,潤如海棠,似宋官已有紅器。
今以灰藍一種之色當之,必不其然。
藍浦陶錄謂廣東之陽江瓷有青點釉一種。
亦輿今所盛行之灰藍色不同。
以胎骨言之,宜輿砂紫有似烏泥。
廣窯未經實驗,殊難臆斷。
且各地窯制。
古存今廢者。
何可勝數。
無從得明窯之真相。
笠亭說古有功于瓷學者甚偉。
其所謂明時宜輿歐氏。
仿造官哥均窯采色甚多。
是曰歐窯。
是宜砂亦不止仿均一種,更不止灰藍一色。
時人又訛歐為瓯。
則竟以陽羨為瓯越矣。
會稽大郡,邑縣要自不同。
東瓯色青故曰東青。
此種灰藍色之瓷品,頗有觥觥大器。
瓶盂尊爐。
各種俱備。
要自輿時為變遠。
總之市人名稱。
亦都無掌。
故可言宜砂廣窯不一其制。
轉相摹仿。
各能亂真。
即無専家之畫,難以十分穿鑒。
廠人師承相傅。
其相指為廣窯者。
亦必有說以處此也。
若果以有紋片者為廣制,殊非惬心貴當之語陽羨陽江。
彼此互仿。
唐英又在景德鎮兼仿陽江陽羨兩窯之器。
參伍錯綜,益複不易辨析。
今茲所風行海外者。
或者其唐仿乎。
【卷下匋雅四十六】 近今山莊溢出之名瓷。
往往走入西人之台。
其康窯而明款者。
郎廷極之所進也。
匪獨民窯有之。
曆代瓷器譜。
乃嘉間廠人所述。
不著作者姓名。
文理謭陋。
殊不足觀。
其所列各種古窯。
自謂出于景德鎮陶錄藍浦。
本輿同時是譜剿襲藍說。
而于明代祭紅并屬之于郎世甯。
則非藍說之所有。
此實近世傅訛所由來。
嘉慶去古未遠。
郎世甯雖确為雍幹時代人,其入中國或較早。
郎廷極雖确為康熙朝之江西巡撫。
安知雍幹時代,不尚存于世耶。
郎窯雖确在撫贛時,又安下逮雍幹郎遂不再摹仿耶。
朱瑛生長乾隆。
藍浦亦在幹嘉間,均于本朝瓷品未考證。
此郎廷極之所以不顯于世也。
譜載郎世甯所造紅瓷以綠底冰紋為貴,米湯底次之,白底又次之。
豈三底兼仿之耶。
抑兩郎俱仿之耶,考古之難如此。
郎世甯仿制寳石釉之祭紅。
是說也。
可以輿紫垣之郎窯并存。
惟曆代瓷器譜,初未述明郎世甯所仿之紅器。
即系有明寶燒之祭紅。
則曆代瓷譜之略也。
或曰蘋果底者,宣德祭紅也。
米湯底者,萬曆祭紅也。
其尋常白底。
則郎世甯所仿者也。
然耶,否耶。
滬商以蘋果米湯兩底屬之明代。
學識似頗優于廠肆。
第明代祭紅。
亦不止宣德輿萬曆兩朝。
其正德成化宏治隆慶。
皆有此等寳石釉之祭紅。
當于何辨之。
或謂滬人妄以郎窯之綠底者為宣德。
米湯底者為萬曆。
此種寳石釉之祭紅。
寳隻郎窯而已。
明代無此制也。
亦未免太武斷矣。
銅鑲盌口,豈本朝物哉。
孰為明制,孰為郎仿,要在鑒者自辨之耳。
【卷下匋雅四十七】 米湯底龂為萬祭。
亦苦别無考證。
則以近代瓷學之無専畫也。
郎造紅瓶。
以觀音尊式為最多。
固明明輿康窯之青花相似矣。
觀音尊非明代式樣。
饽饽凳輿油錘。
則亦皆為康制矣。
或謂此種青花瓶式。
乃仿有明之祭紅而為之者。
是又一說也。
郎世甯在雍幹間。
猶供奉内遷。
豈所仿紅器。
僅在初入中國時。
後此遂絕筆耶。
而亦無人馬以轉相摹效做耶。
是在雅善鑒别者矣。
豇紅大筆筒。
實為康熙朝有數之品。
太白尊又名雞爪尊。
永樂款之盌。
有青花。
有五采,有仿哥,有脫胎暗龍。
黑色瓷皿較少。
有烏金釉馬钤盌,差堪鑒錄。
惟瓶亦有之 陽羨壺。
以時大彬(監浦誤作寳)李仲芳,徐友泉,陳仲美,陳俊卿。
為最着。
若陳曼生者。
本朝一人而巳。
積紅者。
鮮紅也。
有款無紋者也。
寳石紅者,祭紅也。
無款有紋者也。
四者其本一也。
自項氐積紅之名筆之于畫。
而後分而為二。
吸杯者。
鼻飲杯也。
建瓷于盌内作人立形。
其陸鴻漸耶。
下有小孔。
酒滿則漏去,曰平心盌也。
磬口者。
弇口也。
磬者折也。
弇者内向也。
褐色種類甚多。
有黑褐。
有綠褐。
有黃褐。
有粉青褐。
【卷下匋雅四十八】 陶人若晉趙叔明。
唐之陶玉霍仲。
初宋之章生一、章生二。
元之彭均寳。
明之周丹泉、毆子明、翟志高、吳十九、陳仲英。
吳明官、數子者。
得傅其姓名。
若唐之盛姓。
明之崔公舒,翁舒嬌者。
則僅傳其姓。
或并姓而不傳焉。
亦有幸有不幸矣。
成嘉康雍之畫瓷者。
佚而不彰,則大憾事也雍幹間之書墨彩者紅印。
曰陶其姓耶。
(或曰陶鈞乃人名也)乾隆朝畫古月軒彩之金成字彤映者。
亦人名耶。
有脂水小篆印文在。
或謂明祭之有紋無款者為礬紅。
然則無紋有款為鮮紅耶。
豈嘉靖以後。
鮮紅己絕。
至康雍而複現耶。
康雍而降,又益不鮮耶。
六朝瓶往往似葬器。
高二尺許。
口起厚棱。
項頸細長。
附項每作人物形。
别黏于瓶上。
刀法甚麤。
釉作青白色。
近于赝本紛陳矣。
瓶有刻隸畫雲麓等字者。
蓋廟名也。
六朝瓶盌每有刻字者。
其字往往在正面。
不在底足也。
陶為胎骨。
略有灰質之釉質盌。
似甆制有刀紋如魚筆法。
若武梁刻石曰漢之葬器也。
元以前之瓷。
無碹坯之器。
但以竹刀旋之而已。
守宋瓷天青色之滋潤者。
不獨淚痕可愛也。
青光中閃有紫光。
若隐若現。
則謂之異采。
蓋異寳也。
脫胎之最薄者。
可以映出指尖之螺蚊。
嘉靖官窯素彩之盌,表裹皆大綠(即硬綠也)為地。
滿畫圓圈。
螺蚊,若鳳眼。
墨有彩,筆有力。
(赝者墨鳳無筆力無意緻)渭之海濤。
表裡各有怪獸二尾,歕散若扇,頭有須,如猛獅也。
又有海馬二盌。
心龍有翼。
凡四獸。
四馬一龍。
尾須蹄爪皆黑色。
身則或深紫若墨。
或(音診上聱)綠。
(綠中略泛黃色若蟹甲也。
非官窯不能有此綠,蓋寳料也)或碧綠。
(較硬綠淡翠,俗謂之三綠)或蜜蠟黃綠。
濤中浪頭皆白,為玻璃白。
沿盌底一圖綠中。
有梅花八朶。
白質黃心。
浪花中又皆有梅花也。
此盌有十異馬焉。
曰素三彩(實則素七彩也)曰彩夾彩。
曰兩面彩。
曰綠地。
曰綠套綠。
曰海馬。
曰嘉靖六字官窯款。
曰真明瓷。
曰恢奇。
曰硬劄。
(兼彩色筆力二者而言) 【卷下匋雅四十九】 正德嘉靖萬曆青花印合。
每畫一龍一鳳。
均不及宣德也。
均盎不如盆盎者盆連也。
即盆座也。
萬曆有海馬盌,畫四馬。
雜以海水。
有五彩。
有青花狀。
似奶子盌 天青貴于均紫。
而均紫貴于鼻涕釉。
今之宋均盆盎。
其顔色劣者。
皆鼻涕釉也,非天青也。
是以有月白之詭稱。
元代紫魚紫姜釉之器皿。
其質地顔色。
亦隻能于月白分優劣。
而不能如宋均之追摹天青矣。
去柴周遠也。
廠人不知宋以前之窯。
亦不知明有幾帝。
其遇晉唐五代器。
則以宋窯赅之。
遇永栾正德弘治隆慶諸器。
則以明窯赅之。
而不知其希貴。
古瓷猶古錢也。
不徒論年代久遠。
而又頗珍。
惜夫享暦短少之帝者之年号也。
元代之胭脂石寶料。
存者蓋寡,珍惜倍至。
昰以僅僅作魚形。
其劣者作姜形。
不能如宋器之滿紫矣。
元瓷之紫釉雙魚。
即釉裹紅之所始也。
釉之薄者曰脫胎。
曰吹釉。
曰卵幕。
其厚者曰垂漆。
曰堆胎。
曰寳石釉之絕佳者。
南人曰肥。
北人曰滋潤。
東人曰蜜淋。
西人曰寳光。
皆吾黨所謂古色者也。
綠釉黑釉之有異采者。
映天光視之。
閃有紫片金銀片。
吳音讀雍如熊,遂曰粉彩為熊窯。
熊何人哉。
亡是公矣。
【卷下匋雅五十】 郎窯之仿成化者。
有硬彩。
有豆彩。
而無粉彩。
粉彩者雁也。
曆代瓷器譜。
謂晉州王衡以造祭器著名。
又謂朱元佐者。
成化朝之制瓷者也。
宋以前瓷器有渾身縮釉如蟲畫者。
然蟲畫雲者。
蟲蠧之謂也。
曆代瓷器譜謂郎世甯所制器皿。
有青藍墨繪各種。
蓋不僅寳石紅也。
又謂永栾時已繪五彩。
亦不僅有鮮紅也。
以茄黃綠三色暈成雜斑。
曰虎皮班也。
法國人初頗嗜之。
此素三彩之權輿也。
近日素三彩騰踴百倍。
以怪獸為上。
人物次之。
花卉又次之。
而所謂虎皮斑者。
轉緻無人問津。
素三彩亦以大瓶大罐為上。
大盤大盌次之。
若肖生之單個人物。
較遜一籌。
洪武酒缸,有老僧衣一種,亦茶葉末之亞流也。
兔毫琖有一種絕小者。
口徑寸許。
殊可翫也。
或謂此種宋器。
乃閩人掘地所得。
亦躗說也。
宋元紫器。
明官窯。
大抵流出蘖溝,歕溢海國。
豈有世家喬木。
能曆數朝者耶。
虬髯碧眼,重譯來寳,一擲萬金。
昌言罔諱。
守者蓋藏。
不謹很者亡命。
以求偶一拜章辄報聞罷。
蓋難言之矣。
所從來遠矣。
建瓷以無字無花紋者為貴。
以正圓者為貴。
壇罐有仿武梁畫象者。
或黑質白章。
或丹質白章。
曰附近中國之小國之沙胎器也。
以年考之。
殆已在康雍上矣。
中和堂拙存齋。
皆在康熙朝。
值本堂之茶葉末,蓋在嘉道間。
又與彩華堂同時也。
【卷下匋雅五十一】 卵幂俗名雞蛋殼。
兔毫即是鹧鸪斑。
漿胎者。
煨瓷也。
漿胎所開之片為細片。
仿哥所開之片為麤片。
葡萄水之外綠而内紅者。
麤片垂釉。
雁制風行。
被賺者夥。
某館西人懲羹吹。
雖遇有明真本。
而亦目為燕石。
不足怪也。
若康熙初葉之太白尊。
式樣既巨。
款字仿明。
尤不甚經見。
亦竟以藉為茄。
則試有目無珠者矣。
又奚詫其于新造之素三彩。
愛不忍釋手耶。
某館頗以貶瓷獲利。
或者輾轉售僞。
匪伊朝夕。
彼都貴族。
争相貢谀。
蓋直道不行久矣。
區區陳列品。
其一端焉耳。
甕托者。
琖托也。
宋官窯之仿剔紅者也。
剔紅漆托始于宋。
柴窯出河南鄭州。
七頌堂識小録。
稱其光色黝然。
又謂馬布奄目之為绛霁。
曰黝曰绛。
又不僅一雨過天青矣。
縮釉之蟲畫者。
又如蛇者灰。
海南人以蛇骨研未,和入綠香中焚之,則香灰不落。
且屈曲蟠繞,若蛇形。
泥均宜均唐均。
各應正其名日藍均。
素三彩之盤盌。
各有凹雕暗龍。
其淺碧一色。
最為鮮豔。
卵摹茗盌。
蓋有圓式影青之細紋。
較尋常式様為尤小。
铢兩最輕。
光色如良玉。
近亦赝本孔多矣。
康熙臧窯乃臧應選鷹也。
唐時秦窯。
亦有凸魚杯盌。
曆代瓷譜,謂系純青冰紋。
輿阮亭所述之隗宮二魚盌,迥乎不同。
凝齋業話。
則稱宋安雅得古瓷。
一窯随手散盡。
僅餘三器,大小花素皆有之。
初來指為隗盌也。
劉體仁識小錄,又言器墓有陶器數十。
見一酒琖于京師。
如龍泉之淡黃者,又未嘗有魚藻紋也。
【卷匋雅五十二】 博物要覽十二卷。
明末谷應泰撰事物绀珠四十一卷。
明揚州黃一正字定父者撰萬曆辛卯始成畫。
清秘藏二卷。
明昆山人張應文字茂寶者撰。
其子謙德者潤色之。
謙德原名醜。
格古要論三卷。
明松江人曹昭字明仲者撰。
畫成于洪武十二年。
留青日劄三十九卷。
明田藝衡撰。
妮古錄。
明陳眉公撰 六硯齋筆記十二卷。
明李日華撰。
考禦餘事四卷。
明屠隆撰。
辍耕錄元陶宗儀撰。
畫成于至正十六年。
載在津遠袐畫。
南村随筆六卷。
國初嘉定人陸廷燦字秩昭者撰。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