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器說
關燈
小
中
大
應為舒)公燒者佳,有白、紫二色,花瓶大者直數金,小者有花,又有碎器亦佳。
相傳文丞相過此,窯器盡變成玉,遂止不燒。
山西窯出太原府榆次縣、平定州平陽府。
霍州又出霍器。
陝窯出平涼府平涼、華亭兩縣。
廣東窯出潮州府,其器與饒器類。
高麗窯器類饒産,有甜白色而垩乾燥,微近黃,皮粗骨輕,花素不等,細花竟似北定印花,青色者似龍泉,上有白花朵者不甚佳。
大食國器以銅骨為身,起線填五彩藥料燒成,俗謂琺琅是也。
宋官窯色鮮菁可愛,明官窯亦佳,又謂之鬼國窯。
古瓷(應為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與定器相似,但無淚痕,亦有畫花,繡花,素者值昂于定新者。
不足論也。
附明沈德符《敝帚齋馀譚》: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蓋兩朝天縱留意曲藝,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樣皆作八吉祥、五供養、一串金、西番蓮,以至鬥雞、百鳥、人物故事而已。
至嘉靖窯則又仿宣成二種,而稍勝之。
惟崔公窯加貴其值,亦第宣、成之什一耳。
幼時曾于二三中貴家見隆慶窯酒杯、茗碗,俱繪男女私亵之伏,蓋穆宗好内,以故傳命造此種,然漢時發冢鑿。
磚畫壁俱有之,且有及男色者,畫冊所紀甚具,則杯碗正不足怪也。
以後此窯漸少,今絕不複睹矣。
國朝張宗楠《帶經堂詩話》附《讀曝書亭集詞注》:後周時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顔色做将來。
"又南宋《雜事詩注》、《五雜俎》:柴窯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種,皆宋器也。
傳流至今惟哥窯稍易得,蓋其質量,頗耐藏耳。
定、汝白如玉,難于完璧,宋時宮中所用率銅钤其口,以是損價。
《稗編》:渡江後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窯。
澄泥為範,極其精緻,釉色瑩砌,為世所珍。
後郊壇下别立新窯。
馀如烏泥窯、馀杭窯、續窯,皆非官窯比,所謂舊越窯,不複見矣。
《四部稿》:南宋時處州章生兄弟皆作窯,兄所作者視弟色稍白而斷紋多,号百圾碎。
又《考古括遺芳》稱兄所作為哥窯。
《六研齋筆記》:南宋時馀姚有秘色磁,粗樸而耐久,今人率以官窯目之,不能别白也。
又兄寒坪曰:高江村宋均窯瓶歌注:世傳柴窯色如天,聲如磬,今人得其碎片,皆以裝飾玩具。
又宋以白定有芒不堪用,命汝州造青窯器,以瑪瑙末為釉。
又南渡後邵成章提舉後苑時号"邵局",法政和間京師舊制,名官窯,進奉之物,臣庶不敢用。
又南宋時,處州章生兄陶者為哥窯,弟陶者為龍泉,足皆鐵色,哥窯多斷紋,名百圾破,更見重于世。
又雞缸寶燒碗、朱砂盤最為精緻,價在宋磁上。
《成窯雞缸歌注》:成窯酒杯種類甚多,有名高燒銀燭照紅妝者,一美人持燭照海棠也。
錦灰堆者,折枝花果堆四面也。
秋千杯者,士女戲秋千也。
龍舟杯者,鬥龍舟也。
高士杯者,一面畫周茂叔愛蓮,一面畫陶淵明對菊也。
娃娃杯者,五嬰兒相戲也。
滿架葡萄者,畫葡萄也。
其馀香草、魚藻、瓜茄、八吉祥、優缽羅花、西番蓮、梵書,名式不一,皆描畫精工,點色深淺,磁色瑩潔而質堅。
又雞缸上畫牡丹,下有子母雞躍躍欲動。
又梅村作《宣宗戗金蟋蟀盆歌》,以雞缸為宣窯。
又雲楊緻軒先生曾語馀,祭紅亦作霁紅,或作際紅,惜不及問其出處。
劉廷玑《在園雜志》:瓷窯起于柴世宗,迄今将近千年,徒傳柴窯片之名,所謂雨過天青者,已不可問矣。
嗣後惟官、哥、汝、定,其價甚昂,間亦有之,然而不易多得。
若成窯五彩暗花而體薄者,雞缸一對,價值百金,亦難輕購,本無多也。
再宣窯最佳,一時稱盛,而真者甚少,以嘉、萬之間本朝便仿本朝,極易溷淆。
至國朝禦窯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規模,造作精巧,多出于秋官主政,伴阮兄之監制焉。
近複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
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宣,釉水、顔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别。
予初得描金五爪雙龍酒杯一隻,欣以為舊,後饒州司馬許以十杯見贻,與前杯同,詢之,乃郎窯也。
又于董妹倩齋頭見青花白地盤一面,以為真宣也,次日妹倩複惠其八。
曹織部子清始買得脫胎極薄白碗三隻,甚為賞鑒。
費價百二十金,後有人送四隻,雲是郎窯,與真成毫發不爽,誠可謂巧奪天工矣。
瓷器之在國朝,洵足淩駕成、宣。
可與官、哥、汝、定媲美。
更有熊窯,亦不多讓。
至于瓷床,瓷燈,又近日之新興也。
阮葵生《茶馀客話》:禦窯瓷器超越前代,規模款識多出刑部主事劉伴阮監制。
伴阮名源。
又有郎窯,巡撫廷極所造,仿古酷肖,今之所謂成宣者,皆郎窯也。
又熊窯亦不多讓。
近則年窯、唐窯皆入賞鑒。
相傳文丞相過此,窯器盡變成玉,遂止不燒。
山西窯出太原府榆次縣、平定州平陽府。
霍州又出霍器。
陝窯出平涼府平涼、華亭兩縣。
廣東窯出潮州府,其器與饒器類。
高麗窯器類饒産,有甜白色而垩乾燥,微近黃,皮粗骨輕,花素不等,細花竟似北定印花,青色者似龍泉,上有白花朵者不甚佳。
大食國器以銅骨為身,起線填五彩藥料燒成,俗謂琺琅是也。
宋官窯色鮮菁可愛,明官窯亦佳,又謂之鬼國窯。
古瓷(應為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與定器相似,但無淚痕,亦有畫花,繡花,素者值昂于定新者。
不足論也。
附明沈德符《敝帚齋馀譚》: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蓋兩朝天縱留意曲藝,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樣皆作八吉祥、五供養、一串金、西番蓮,以至鬥雞、百鳥、人物故事而已。
至嘉靖窯則又仿宣成二種,而稍勝之。
惟崔公窯加貴其值,亦第宣、成之什一耳。
幼時曾于二三中貴家見隆慶窯酒杯、茗碗,俱繪男女私亵之伏,蓋穆宗好内,以故傳命造此種,然漢時發冢鑿。
磚畫壁俱有之,且有及男色者,畫冊所紀甚具,則杯碗正不足怪也。
以後此窯漸少,今絕不複睹矣。
國朝張宗楠《帶經堂詩話》附《讀曝書亭集詞注》:後周時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顔色做将來。
"又南宋《雜事詩注》、《五雜俎》:柴窯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種,皆宋器也。
傳流至今惟哥窯稍易得,蓋其質量,頗耐藏耳。
定、汝白如玉,難于完璧,宋時宮中所用率銅钤其口,以是損價。
《稗編》:渡江後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窯。
澄泥為範,極其精緻,釉色瑩砌,為世所珍。
後郊壇下别立新窯。
馀如烏泥窯、馀杭窯、續窯,皆非官窯比,所謂舊越窯,不複見矣。
《四部稿》:南宋時處州章生兄弟皆作窯,兄所作者視弟色稍白而斷紋多,号百圾碎。
又《考古括遺芳》稱兄所作為哥窯。
《六研齋筆記》:南宋時馀姚有秘色磁,粗樸而耐久,今人率以官窯目之,不能别白也。
又兄寒坪曰:高江村宋均窯瓶歌注:世傳柴窯色如天,聲如磬,今人得其碎片,皆以裝飾玩具。
又宋以白定有芒不堪用,命汝州造青窯器,以瑪瑙末為釉。
又南渡後邵成章提舉後苑時号"邵局",法政和間京師舊制,名官窯,進奉之物,臣庶不敢用。
又南宋時,處州章生兄陶者為哥窯,弟陶者為龍泉,足皆鐵色,哥窯多斷紋,名百圾破,更見重于世。
又雞缸寶燒碗、朱砂盤最為精緻,價在宋磁上。
《成窯雞缸歌注》:成窯酒杯種類甚多,有名高燒銀燭照紅妝者,一美人持燭照海棠也。
錦灰堆者,折枝花果堆四面也。
秋千杯者,士女戲秋千也。
龍舟杯者,鬥龍舟也。
高士杯者,一面畫周茂叔愛蓮,一面畫陶淵明對菊也。
娃娃杯者,五嬰兒相戲也。
滿架葡萄者,畫葡萄也。
其馀香草、魚藻、瓜茄、八吉祥、優缽羅花、西番蓮、梵書,名式不一,皆描畫精工,點色深淺,磁色瑩潔而質堅。
又雞缸上畫牡丹,下有子母雞躍躍欲動。
又梅村作《宣宗戗金蟋蟀盆歌》,以雞缸為宣窯。
又雲楊緻軒先生曾語馀,祭紅亦作霁紅,或作際紅,惜不及問其出處。
劉廷玑《在園雜志》:瓷窯起于柴世宗,迄今将近千年,徒傳柴窯片之名,所謂雨過天青者,已不可問矣。
嗣後惟官、哥、汝、定,其價甚昂,間亦有之,然而不易多得。
若成窯五彩暗花而體薄者,雞缸一對,價值百金,亦難輕購,本無多也。
再宣窯最佳,一時稱盛,而真者甚少,以嘉、萬之間本朝便仿本朝,極易溷淆。
至國朝禦窯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規模,造作精巧,多出于秋官主政,伴阮兄之監制焉。
近複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
仿古暗合,與真無二,其摹成、宣,釉水、顔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别。
予初得描金五爪雙龍酒杯一隻,欣以為舊,後饒州司馬許以十杯見贻,與前杯同,詢之,乃郎窯也。
又于董妹倩齋頭見青花白地盤一面,以為真宣也,次日妹倩複惠其八。
曹織部子清始買得脫胎極薄白碗三隻,甚為賞鑒。
費價百二十金,後有人送四隻,雲是郎窯,與真成毫發不爽,誠可謂巧奪天工矣。
瓷器之在國朝,洵足淩駕成、宣。
可與官、哥、汝、定媲美。
更有熊窯,亦不多讓。
至于瓷床,瓷燈,又近日之新興也。
阮葵生《茶馀客話》:禦窯瓷器超越前代,規模款識多出刑部主事劉伴阮監制。
伴阮名源。
又有郎窯,巡撫廷極所造,仿古酷肖,今之所謂成宣者,皆郎窯也。
又熊窯亦不多讓。
近則年窯、唐窯皆入賞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