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器說
關燈
小
中
大
窯器,所傳柴、汝、官、哥、鈞、定可勿論矣,在勝朝則有永、宣、成、弘、正、嘉、隆、萬官窯。
其品之高下,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弘、正、隆、萬間亦有佳者。
其土骨紫白,料法也;垩藥,水法也;底足,火法也;花青彩,畫法也。
所忌者三:釉澤不具白骨,罅折日蔑,邊毀剝曰茅。
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缸杯,人物蓮子酒盞,草蟲小盞,青花小盞,其質細薄如紙;葡萄把杯,五色敞口匾肚齊箸小碟,香合,小罐,皆五彩者。
成杯茶貴于酒,彩貴于青,其最者鬥雞可口,謂之雞缸。
(神宗時尚食,禦前成杯一雙已值十萬)。
成、宣把杯皆非所貴。
宣窯之祭紅杯盤有通體紅者,有紅魚者、百果者,有西紅寶石垩塗燒者,其寶光凸起紫黑者,火候失也。
青花有茶把杯(畫龍及松梅),有酒把杯(畫人物、海獸)。
朱砂祭紅少大器,壺物有色紅鮮,白鎖口者;有竹節鹵壺、小壺、扁罐,皆罩蓋者。
爐、瓶、杯、碟、敞口花尊、蜜漬桶罐,多五彩者。
白壇盞心有"壇"字。
暗花白茶盞,甕肚釜底線足,裡有龍鳳暗花,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暗款。
坐墩有漏花、填彩,皆深青地,有藍地填彩,有白地青花,有冰裂紋,其形以拱面為上,凹面次之,為其積水故也。
又以花款青垩,光素品者次之。
水注有五彩桃注、石榴注、彩色雙瓜注、雙鴛注,筆洗有魚藻洗、葵洗、磬口洗、漓洗,兩台燈檠、幡幢、雀食罐、蟋蟀盆。
徐應秋曰:宣窯不獨款式端正,色澤細潤,即其字畫亦精絕。
嘗見一茶盞,乃畫輕羅小扇撲流螢,其人物毫發具備,俨然一幅李思訓畫。
永窯之壓手杯傳用可久,撇口折腰,沙足滑底,外深青花,内雙獅球,球内篆書"永樂年制",細如粟米。
鴛鴦心次之,近仿蠢厚,約略形似耳。
嘉窯泡杯,其極低小磬口者,有畫三友者稱最,水藻者次之,芝草者又次之。
壇盞大中小三号,内"茶"字者為最,"橄榄"字、"酒"字、"棗湯"字次之,"姜湯"字又次之(姜湯不恒有)。
盞色以正白如玉斯美,垩嫩則近青,垩不淨則近黃。
其青花五色二窯器制悉備,有三色魚匾盞,磬口饅心圓足紅鉛小花合子等,有大如錢,有青花,有紅花。
蓋永尚厚,成尚薄,宣青尚淡,嘉青尚濃,成青為蘇渤泥青,宣青名麻葉青。
宣彩未若成彩淺深入畫也。
嘉萬之回青特為幽菁,鮮紅土絕,色止礬紅,而回青盛作。
隆窯之秘戲不入鑒藏,他物汁水瑩厚如堆脂汁,故名雞皮、橘皮,質料厚實,不易茅蔑也。
官窯土骨坯幹,隆年方用車碾,薄上垩,永候乾數次,故入骨最堅而厚,出火口足垩不滿者,則碾去土垩更燒之,故有雞、橘紋起,用久口不茅、身不蔑。
其發棕眼、蟹爪紋者,垩中心小疵反以驗火候之到,亦如宣爐冷熱充補他鑄無及者,至于别見他産者略疏于後。
彭窯。
元時戗金匠彭君寶效古定器制折腰樣者甚佳,土脈細白者與定器相似,青口,欠滋潤,極松脆,稱為新定。
近景德仿者用青田石粉為骨燒造,名為粉定,垩粗骨松,更不佳。
龍泉窯出浙江處州龍泉縣,與哥窯共一地。
趙宋時名曰青瓷。
明窯移處州府,處州青色土垩火候較舊龍泉質劣,古器質薄,一種盤底有雙魚,外有銅掇環,體厚者不佳。
象窯出浙江甯波府象山縣,似定而粗,色帶黃,有蟹爪紋。
色白滋潤者高,俱不貴。
歐窯出江南常州府宜興縣,明歐姓者燒造,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官、鈞窯色者,采色甚多。
皆花盤奁架,諸器不一,舊者頗佳。
建窯出福建泉州府德化縣,其色甜白,青色深淺不同,古建瓷薄者絕類宋瓷,碗盞多是撇口,色黑滋潤,有黃兔斑,滴珠大者真,體厚者多,少見薄者,唯佛像最佳。
饒器出江西饒州府浮梁縣景德鎮及廣信府弋陽縣,宋時器色樣甚繁,其淋垩者甚肥,靈透與定相近而稍有異,明官窯皆出于此,其官造窯小而器不多,甚至一窯止燒一器者,蓋取火候和勻周密而無欹斜、走煙、破喾之失。
祭紅以西紅寶石為垩,又有朱砂點、翠青花點,色不同,垩肥,具有橘皮紋。
甜白一種,色如羊脂者尤可愛,重垩不到,磨去複上,入窯再燒,故棕紋甚厚,久用而不茅蔑。
禦土窯體薄而潤最好,素折腰樣茅口者體薄,色潤瑩白尤佳,其值低于定器。
元時燒小定印花者,内有"樞府"字者高,新燒大足素者欠潤。
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今燒此器佳者色白而瑩最高,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壺、酒盞之屬。
吉窯出江西吉州府廬陵縣永和鎮,色與紫定相類,體厚而質粗,不足貴。
宋時有五窯,書(
其品之高下,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弘、正、隆、萬間亦有佳者。
其土骨紫白,料法也;垩藥,水法也;底足,火法也;花青彩,畫法也。
所忌者三:釉澤不具白骨,罅折日蔑,邊毀剝曰茅。
成窯之草蟲可口,子母雞缸杯,人物蓮子酒盞,草蟲小盞,青花小盞,其質細薄如紙;葡萄把杯,五色敞口匾肚齊箸小碟,香合,小罐,皆五彩者。
成杯茶貴于酒,彩貴于青,其最者鬥雞可口,謂之雞缸。
(神宗時尚食,禦前成杯一雙已值十萬)。
成、宣把杯皆非所貴。
宣窯之祭紅杯盤有通體紅者,有紅魚者、百果者,有西紅寶石垩塗燒者,其寶光凸起紫黑者,火候失也。
青花有茶把杯(畫龍及松梅),有酒把杯(畫人物、海獸)。
朱砂祭紅少大器,壺物有色紅鮮,白鎖口者;有竹節鹵壺、小壺、扁罐,皆罩蓋者。
爐、瓶、杯、碟、敞口花尊、蜜漬桶罐,多五彩者。
白壇盞心有"壇"字。
暗花白茶盞,甕肚釜底線足,裡有龍鳳暗花,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暗款。
坐墩有漏花、填彩,皆深青地,有藍地填彩,有白地青花,有冰裂紋,其形以拱面為上,凹面次之,為其積水故也。
又以花款青垩,光素品者次之。
水注有五彩桃注、石榴注、彩色雙瓜注、雙鴛注,筆洗有魚藻洗、葵洗、磬口洗、漓洗,兩台燈檠、幡幢、雀食罐、蟋蟀盆。
徐應秋曰:宣窯不獨款式端正,色澤細潤,即其字畫亦精絕。
嘗見一茶盞,乃畫輕羅小扇撲流螢,其人物毫發具備,俨然一幅李思訓畫。
永窯之壓手杯傳用可久,撇口折腰,沙足滑底,外深青花,内雙獅球,球内篆書"永樂年制",細如粟米。
鴛鴦心次之,近仿蠢厚,約略形似耳。
嘉窯泡杯,其極低小磬口者,有畫三友者稱最,水藻者次之,芝草者又次之。
壇盞大中小三号,内"茶"字者為最,"橄榄"字、"酒"字、"棗湯"字次之,"姜湯"字又次之(姜湯不恒有)。
盞色以正白如玉斯美,垩嫩則近青,垩不淨則近黃。
其青花五色二窯器制悉備,有三色魚匾盞,磬口饅心圓足紅鉛小花合子等,有大如錢,有青花,有紅花。
蓋永尚厚,成尚薄,宣青尚淡,嘉青尚濃,成青為蘇渤泥青,宣青名麻葉青。
宣彩未若成彩淺深入畫也。
嘉萬之回青特為幽菁,鮮紅土絕,色止礬紅,而回青盛作。
隆窯之秘戲不入鑒藏,他物汁水瑩厚如堆脂汁,故名雞皮、橘皮,質料厚實,不易茅蔑也。
官窯土骨坯幹,隆年方用車碾,薄上垩,永候乾數次,故入骨最堅而厚,出火口足垩不滿者,則碾去土垩更燒之,故有雞、橘紋起,用久口不茅、身不蔑。
其發棕眼、蟹爪紋者,垩中心小疵反以驗火候之到,亦如宣爐冷熱充補他鑄無及者,至于别見他産者略疏于後。
彭窯。
元時戗金匠彭君寶效古定器制折腰樣者甚佳,土脈細白者與定器相似,青口,欠滋潤,極松脆,稱為新定。
近景德仿者用青田石粉為骨燒造,名為粉定,垩粗骨松,更不佳。
龍泉窯出浙江處州龍泉縣,與哥窯共一地。
趙宋時名曰青瓷。
明窯移處州府,處州青色土垩火候較舊龍泉質劣,古器質薄,一種盤底有雙魚,外有銅掇環,體厚者不佳。
象窯出浙江甯波府象山縣,似定而粗,色帶黃,有蟹爪紋。
色白滋潤者高,俱不貴。
歐窯出江南常州府宜興縣,明歐姓者燒造,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官、鈞窯色者,采色甚多。
皆花盤奁架,諸器不一,舊者頗佳。
建窯出福建泉州府德化縣,其色甜白,青色深淺不同,古建瓷薄者絕類宋瓷,碗盞多是撇口,色黑滋潤,有黃兔斑,滴珠大者真,體厚者多,少見薄者,唯佛像最佳。
饒器出江西饒州府浮梁縣景德鎮及廣信府弋陽縣,宋時器色樣甚繁,其淋垩者甚肥,靈透與定相近而稍有異,明官窯皆出于此,其官造窯小而器不多,甚至一窯止燒一器者,蓋取火候和勻周密而無欹斜、走煙、破喾之失。
祭紅以西紅寶石為垩,又有朱砂點、翠青花點,色不同,垩肥,具有橘皮紋。
甜白一種,色如羊脂者尤可愛,重垩不到,磨去複上,入窯再燒,故棕紋甚厚,久用而不茅蔑。
禦土窯體薄而潤最好,素折腰樣茅口者體薄,色潤瑩白尤佳,其值低于定器。
元時燒小定印花者,内有"樞府"字者高,新燒大足素者欠潤。
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今燒此器佳者色白而瑩最高,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壺、酒盞之屬。
吉窯出江西吉州府廬陵縣永和鎮,色與紫定相類,體厚而質粗,不足貴。
宋時有五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