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說今
關燈
小
中
大
。
泑本昆侖澤名,亦假借為用。
志書作「由」,古無此字,想亦俗之所改。
一字而轉輾變易,迄無所定。
從古則油為是,通俗則釉為近,釉之利用在于光,油含光義,采言光采,泑、由皆失此旨。
<光油>字累重,今從《圖說》作釉。
後卷引書有從泑、從由者,悉改從釉,以歸畫一。
其四曰制造匣缽 瓷壞宜淨,一沽泥滓,即成斑駁,且窯風火氣沖突傷壞,此所以必用匣缽也。
匣缽之泥出景德鎮東北裡淳村,有黑、白、紅三種,又寶石山有黑黃沙一種。
配合成泥,入火燒煉。
造法用輪車,與拉壞之車相似。
不必過細,微幹略加旋削,入窯空燒一次,方可應用,名曰鍍匣。
而造匣缽之匠,亦嘗用此泥造砂碗,為本地鄉村坯房人匠家常使用。
〔按〕舊制:窯有六,匣窯居一,作有二十三,匣作居一。
火烈土柔,匣所以護壞者,故必專事而後可應用。
鑄銅者,先用蠟作模,加以款識,再入桶中。
桶外以澄泥和水,日澆之,旋幹旋澆,令厚足以遮護,于是去桶闆留竅,以入銅汁。
其具不同,其理則一。
土未人火則柔,非護不受冶。
銅初出火則流,非護不受熔,曲成萬物,造化之心也。
其五曰圓器修模 圓器之造,每一款式,動經千百。
不有模範,斷難畫一。
其模子必須與原樣相似,但尺寸不能計算。
生壞泥松性浮,經火,則松者緊,浮者實。
一尺之壞,止七八寸,伸縮之理然也。
欲求立壞之準,必先模子,故模匠不曰造而曰定。
一器非修數次,尺寸款式出器時定不能吻合。
必熟谙火候泥性,方能計算加減以定模範。
此匠一鎮推名手者,不過三兩人。
〔按〕《考工記》:抟埴之工,器中,豆中縣。
鄭氏注雲:讀如車辁之辁,既拊泥而轉其均,<寸>其側,以拟度端。
其器縣縣繩,正豆之柄。
今之模子,其亦中中縣之遺意與?《記》之篇首雲:國有六職,百工居其一焉。
而審曲面勢,以饬五材,叙于王公坐論,士大夫作行之下。
鄭司農雲: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以治之,此工良不易矣! 其六曰圓器拉壞 器之制不一,方瓣棱角者,則有鑲雕印削之作。
圓器就輪車拉壞,盤、碗、锺、碟等器,大小分二作。
大者主一尺至二三尺,小者主一尺以下。
車如木盤,下設機軸,俾旋轉無滞,則所拉之壞無厚薄偏側之患,故用木作随時整治。
又有泥作,抟泥融結,置車盤。
拉壞者坐車架,用一竹杖撥車走輪,雙手按泥,随其手法之屈伸收放以定圓器款式。
〔按〕《通雅》雲:「古于」、「宋于」、「四羅」、「六羅」,景德鎮碗碟式也。
即此以推,器不一式,而式之同者,必貴畫一。
有模子以定其規制,有輪車以使之整齊,條理之始,精密如此。
王充《論衡》雲:陶者用土為簋廉,器形已成,不可小大,夫欲其小大之不可,所以營度于未成之時者當何如。
簋廉者,漢時成土器之具也。
凡器之成,各有依準。
《通俗文》雲:以土曰型,以金曰熔,以木曰模,以竹曰範。
其七曰琢器做壞 瓶、罍、尊、彜,皆名琢器。
其圓者,如造圓器之法,用輪車拉壞。
候幹,仍就輪車刀镟。
定樣後,以大羊毫筆蘸水洗磨,俾極光潔。
然後吹釉入窯,即成白器。
如畫料罩釉,即為青花。
其鑲方棱角之壞,用布包泥,以平闆壓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調和黏合。
又有印壞一種,從模中印出,制法與鑲方同。
鑲印二種,洗補磨擦,與圓琢器同。
凡有應錐拱、雕镂者,侯幹定付樣,與專門工匠為之。
〔按〕《事物绀珠》雲:窯器方為難。
方何以難也?出火後,多傾欹坼裂之患,無疵者鮮。
造壞之始,當角者廉之,當折者挫之,當合者彌縫之。
隐曲之處,慮其不和;上下前後左右,慮其不均,故曰方為難。
若圓器渾成,固由手法之準,而車已當人力之大半,不如方棱之全資乎人巧也。
印壞有模,「唐碗脫」見高宗時民謠,為造碗之模。
土室為瓯脫,謂土室如瓯之脫。
瓯脫,亦造瓯之模也。
其外有堆器,有錐器,堆者用,白泥堆壞上,以筆堆成花樣。
錐者,壞上用錐錐成花樣。
印作、錐作、各有專工。
其八曰采取青料 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藉青料。
出浙江紹興、金華二府所屬諸山。
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黃,大而圓者為上青,名「頂圓子」,攜至鎮,埋窯地三日,取出,重淘洗之,始出售。
其江西、廣東諸山産者,色薄不耐火,止可畫粗器。
〔按〕晉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過天青,吳越曰秘色,其後宋瓷雖具諸色,而汝器宋燒者,淡青色;官窯以粉青為上;哥窯、龍泉窯,色皆青;陶器青為貴也。
白地青花,亦資青料。
明宣德用蘇泥勃青,嘉靖用回青。
青非不佳,然産地太
泑本昆侖澤名,亦假借為用。
志書作「由」,古無此字,想亦俗之所改。
一字而轉輾變易,迄無所定。
從古則油為是,通俗則釉為近,釉之利用在于光,油含光義,采言光采,泑、由皆失此旨。
<光油>字累重,今從《圖說》作釉。
後卷引書有從泑、從由者,悉改從釉,以歸畫一。
其四曰制造匣缽 瓷壞宜淨,一沽泥滓,即成斑駁,且窯風火氣沖突傷壞,此所以必用匣缽也。
匣缽之泥出景德鎮東北裡淳村,有黑、白、紅三種,又寶石山有黑黃沙一種。
配合成泥,入火燒煉。
造法用輪車,與拉壞之車相似。
不必過細,微幹略加旋削,入窯空燒一次,方可應用,名曰鍍匣。
而造匣缽之匠,亦嘗用此泥造砂碗,為本地鄉村坯房人匠家常使用。
〔按〕舊制:窯有六,匣窯居一,作有二十三,匣作居一。
火烈土柔,匣所以護壞者,故必專事而後可應用。
鑄銅者,先用蠟作模,加以款識,再入桶中。
桶外以澄泥和水,日澆之,旋幹旋澆,令厚足以遮護,于是去桶闆留竅,以入銅汁。
其具不同,其理則一。
土未人火則柔,非護不受冶。
銅初出火則流,非護不受熔,曲成萬物,造化之心也。
其五曰圓器修模 圓器之造,每一款式,動經千百。
不有模範,斷難畫一。
其模子必須與原樣相似,但尺寸不能計算。
生壞泥松性浮,經火,則松者緊,浮者實。
一尺之壞,止七八寸,伸縮之理然也。
欲求立壞之準,必先模子,故模匠不曰造而曰定。
一器非修數次,尺寸款式出器時定不能吻合。
必熟谙火候泥性,方能計算加減以定模範。
此匠一鎮推名手者,不過三兩人。
〔按〕《考工記》:抟埴之工,器中,豆中縣。
鄭氏注雲:讀如車辁之辁,既拊泥而轉其均,<寸>其側,以拟度端。
其器縣縣繩,正豆之柄。
今之模子,其亦中中縣之遺意與?《記》之篇首雲:國有六職,百工居其一焉。
而審曲面勢,以饬五材,叙于王公坐論,士大夫作行之下。
鄭司農雲: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以治之,此工良不易矣! 其六曰圓器拉壞 器之制不一,方瓣棱角者,則有鑲雕印削之作。
圓器就輪車拉壞,盤、碗、锺、碟等器,大小分二作。
大者主一尺至二三尺,小者主一尺以下。
車如木盤,下設機軸,俾旋轉無滞,則所拉之壞無厚薄偏側之患,故用木作随時整治。
又有泥作,抟泥融結,置車盤。
拉壞者坐車架,用一竹杖撥車走輪,雙手按泥,随其手法之屈伸收放以定圓器款式。
〔按〕《通雅》雲:「古于」、「宋于」、「四羅」、「六羅」,景德鎮碗碟式也。
即此以推,器不一式,而式之同者,必貴畫一。
有模子以定其規制,有輪車以使之整齊,條理之始,精密如此。
王充《論衡》雲:陶者用土為簋廉,器形已成,不可小大,夫欲其小大之不可,所以營度于未成之時者當何如。
簋廉者,漢時成土器之具也。
凡器之成,各有依準。
《通俗文》雲:以土曰型,以金曰熔,以木曰模,以竹曰範。
其七曰琢器做壞 瓶、罍、尊、彜,皆名琢器。
其圓者,如造圓器之法,用輪車拉壞。
候幹,仍就輪車刀镟。
定樣後,以大羊毫筆蘸水洗磨,俾極光潔。
然後吹釉入窯,即成白器。
如畫料罩釉,即為青花。
其鑲方棱角之壞,用布包泥,以平闆壓之成片,以刀裁之成段,用原泥調和黏合。
又有印壞一種,從模中印出,制法與鑲方同。
鑲印二種,洗補磨擦,與圓琢器同。
凡有應錐拱、雕镂者,侯幹定付樣,與專門工匠為之。
〔按〕《事物绀珠》雲:窯器方為難。
方何以難也?出火後,多傾欹坼裂之患,無疵者鮮。
造壞之始,當角者廉之,當折者挫之,當合者彌縫之。
隐曲之處,慮其不和;上下前後左右,慮其不均,故曰方為難。
若圓器渾成,固由手法之準,而車已當人力之大半,不如方棱之全資乎人巧也。
印壞有模,「唐碗脫」見高宗時民謠,為造碗之模。
土室為瓯脫,謂土室如瓯之脫。
瓯脫,亦造瓯之模也。
其外有堆器,有錐器,堆者用,白泥堆壞上,以筆堆成花樣。
錐者,壞上用錐錐成花樣。
印作、錐作、各有專工。
其八曰采取青料 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藉青料。
出浙江紹興、金華二府所屬諸山。
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黃,大而圓者為上青,名「頂圓子」,攜至鎮,埋窯地三日,取出,重淘洗之,始出售。
其江西、廣東諸山産者,色薄不耐火,止可畫粗器。
〔按〕晉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過天青,吳越曰秘色,其後宋瓷雖具諸色,而汝器宋燒者,淡青色;官窯以粉青為上;哥窯、龍泉窯,色皆青;陶器青為貴也。
白地青花,亦資青料。
明宣德用蘇泥勃青,嘉靖用回青。
青非不佳,然産地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