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二 最後一課
關燈
小
中
大
便利起見,最終的目的還在于整個生活的改進。
這一點必須認識得清楚;否則将陷于錯誤,認為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
這樣,學習各科豈不等于無益費精神的傻舉動嗎?我不是說志青就有這種錯誤的認識;我隻是說對于某一門功課既已做得差不多了,就該離開了這門功課的立場來考核自己,看整個生活是否因而改進了多少。
單把國文這一門來說吧,看書不隻限于看國文課内指定的幾種書,也不隻限于看各科的參考書;須要從此養成習慣,無論去經商、去做工,總之把行動和看書打成一片,把圖書館認為精神的糧食庫,這才能收到莫大的實益。
再說寫作,當然不隻限于文課以及應考試的作文;這些都隻是習作,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我也不是要人人做文學者,大家都從事于創作;文學者不是人人能夠做的,須視各人的生活、修養以及才性而定,并且,事實上也沒有人人做文學者的道理的。
我隻是說對于寫作既已學習到了相當的地步,就該讓這寫作的技能永遠給你們服務;無論是應用之作,或者興到時所寫的一篇東西、一首詩,總之用創作的态度去對付,要忠于自己,絕不肯有半點的随便和絲毫的不認真。
文學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學者創作的态度卻是人人可以采取的。
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盡呢。
” 王先生說到這裡,又拭了一下額上的汗,并且改換了站立的姿勢,以纾因天氣驟熱而感到的疲勞,然後繼續說: “再說到接受‘文學的遺産’。
幾篇著名的文篇讀過了,幾個有名的文學家約略認識了,曆代文學的源流和演變也大概有數了,這自然是很好的事。
但是,如果單把這些認為一種知識,預備在大庭廣衆之間誇耀于人,以表示自己的廣見多聞,那就沒有什麼意義。
原來所謂接受‘文學的遺産’是别有深遠的意義的。
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們要從文學裡去領會;曆代的精美的表現方法,我們要從文學裡去學習:換一句說,文學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它容納下去,完全消化了,作為我們的營養料,以産生我們的新血肉。
這意思你們了解嗎?” 王先生的眼光裡流露着熱誠,向全堂同學一個個看望,切盼大家的回答。
全堂同學差不多個個吻着嘴唇,點一點頭,也用熱誠的眼光回望着他;在衷心深深激動的時候,這種神态是一個最适當的回答,比較用幾個字眼說一句話來回答真摯得多了。
複初在點頭之後發言道: “王先生這一番話正好作三年來教我們國文功課的序言,在今天最後一課說給我們聽,尤其有深長的意義。
我們自當終身不忘,永遠受用。
我畢業以後不再升學了,家長的意思要我去投考商業機關,我有點兒懊喪,以為從此至少要和各種功課疏闊一點了。
現在聽了王先生的話,便好似受了一番熱切的安慰。
我知道隻要我自己不和各種功課疏闊,各種功課決不會和我疏闊的。
” 大文接着說: “我想我們從前的确有點錯誤。
雖然并沒有明說,但是在我們的下意識裡,不免偏于‘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
現在經王先生點醒了,不再升學的人倒不必措意,因為再沒有什麼特設的科目擺在面前了;而升學的人卻必須特别牢記,要使一切科目與生活打成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升學’。
我是預備升入高中的,所以想到了這一層。
” 聽了大文的話,王先生忽然有所觸發,随即說: “你們在初中畢了業,有的升學,有的就業,所走的路途各各不同。
此刻不妨‘各言爾志’,在國文方面預備怎樣具體地進修?我剛才說的不過是抽象的意見呀。
” 于是有人說将來預備當小學教師,拟從事兒童文學的創作;有人說拟特别用心,精讀某一位文學家的專集,因為他愛着這一位文學家;慧修卻說她拟在詩詞方面多做一點功夫。
她近來很歡喜圖畫,她相信詩畫相通之說是有道理的。
更有幾個人說升學是無望了,就業又沒有路向,下半年大概是坐在家裡。
那時候雖然也可以讀書、作文,做一點切實的功夫,然而精神上的不安定必然非常難受的。
下課的鈴聲響起來了。
王先生不由得感喟地說: “那真沒有法子!現在要下課了,我教你們的課算是完畢了!” 全堂同學站起來行禮,目送王先生走出教室,感到一種怅然的況味。
衆人陸續地走到廊下,見一個校工手裡拿着一封信,迎上來說: “這裡有一封信,給你們三年級的。
” 錦華接信在手,看到封面的字就認識了。
她喊道: “是樂華的信!” 她随即拆開來,許多同學圍繞着她一同看。
諸位同學: 你們快要畢業了。
我雖不悔恨我的中途退學,但對于你們的畢業卻表示真誠的欣慰。
你們的畢業式在何日舉行?大概已經确定了吧?希望早日告訴我。
到那一天,我要向廠裡請一天假,去參加你們的畢業式。
我有一點意見預備貢獻給你們,請分配給我十分或一刻鐘的演說時間。
在聽受教師、來賓緻辭的當兒,也聽一聽一個工人的話,我想你們一定很樂意的。
周樂華
這一點必須認識得清楚;否則将陷于錯誤,認為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
這樣,學習各科豈不等于無益費精神的傻舉動嗎?我不是說志青就有這種錯誤的認識;我隻是說對于某一門功課既已做得差不多了,就該離開了這門功課的立場來考核自己,看整個生活是否因而改進了多少。
單把國文這一門來說吧,看書不隻限于看國文課内指定的幾種書,也不隻限于看各科的參考書;須要從此養成習慣,無論去經商、去做工,總之把行動和看書打成一片,把圖書館認為精神的糧食庫,這才能收到莫大的實益。
再說寫作,當然不隻限于文課以及應考試的作文;這些都隻是習作,沒有多大的意義。
但是我也不是要人人做文學者,大家都從事于創作;文學者不是人人能夠做的,須視各人的生活、修養以及才性而定,并且,事實上也沒有人人做文學者的道理的。
我隻是說對于寫作既已學習到了相當的地步,就該讓這寫作的技能永遠給你們服務;無論是應用之作,或者興到時所寫的一篇東西、一首詩,總之用創作的态度去對付,要忠于自己,絕不肯有半點的随便和絲毫的不認真。
文學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學者創作的态度卻是人人可以采取的。
惟能如此,才真受用不盡呢。
” 王先生說到這裡,又拭了一下額上的汗,并且改換了站立的姿勢,以纾因天氣驟熱而感到的疲勞,然後繼續說: “再說到接受‘文學的遺産’。
幾篇著名的文篇讀過了,幾個有名的文學家約略認識了,曆代文學的源流和演變也大概有數了,這自然是很好的事。
但是,如果單把這些認為一種知識,預備在大庭廣衆之間誇耀于人,以表示自己的廣見多聞,那就沒有什麼意義。
原來所謂接受‘文學的遺産’是别有深遠的意義的。
先民的博大高超的精神,我們要從文學裡去領會;曆代的精美的表現方法,我們要從文學裡去學習:換一句說,文學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它容納下去,完全消化了,作為我們的營養料,以産生我們的新血肉。
這意思你們了解嗎?” 王先生的眼光裡流露着熱誠,向全堂同學一個個看望,切盼大家的回答。
全堂同學差不多個個吻着嘴唇,點一點頭,也用熱誠的眼光回望着他;在衷心深深激動的時候,這種神态是一個最适當的回答,比較用幾個字眼說一句話來回答真摯得多了。
複初在點頭之後發言道: “王先生這一番話正好作三年來教我們國文功課的序言,在今天最後一課說給我們聽,尤其有深長的意義。
我們自當終身不忘,永遠受用。
我畢業以後不再升學了,家長的意思要我去投考商業機關,我有點兒懊喪,以為從此至少要和各種功課疏闊一點了。
現在聽了王先生的話,便好似受了一番熱切的安慰。
我知道隻要我自己不和各種功課疏闊,各種功課決不會和我疏闊的。
” 大文接着說: “我想我們從前的确有點錯誤。
雖然并沒有明說,但是在我們的下意識裡,不免偏于‘為有國文科目而學習國文,為有算學科目而學習算學’。
現在經王先生點醒了,不再升學的人倒不必措意,因為再沒有什麼特設的科目擺在面前了;而升學的人卻必須特别牢記,要使一切科目與生活打成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升學’。
我是預備升入高中的,所以想到了這一層。
” 聽了大文的話,王先生忽然有所觸發,随即說: “你們在初中畢了業,有的升學,有的就業,所走的路途各各不同。
此刻不妨‘各言爾志’,在國文方面預備怎樣具體地進修?我剛才說的不過是抽象的意見呀。
” 于是有人說将來預備當小學教師,拟從事兒童文學的創作;有人說拟特别用心,精讀某一位文學家的專集,因為他愛着這一位文學家;慧修卻說她拟在詩詞方面多做一點功夫。
她近來很歡喜圖畫,她相信詩畫相通之說是有道理的。
更有幾個人說升學是無望了,就業又沒有路向,下半年大概是坐在家裡。
那時候雖然也可以讀書、作文,做一點切實的功夫,然而精神上的不安定必然非常難受的。
下課的鈴聲響起來了。
王先生不由得感喟地說: “那真沒有法子!現在要下課了,我教你們的課算是完畢了!” 全堂同學站起來行禮,目送王先生走出教室,感到一種怅然的況味。
衆人陸續地走到廊下,見一個校工手裡拿着一封信,迎上來說: “這裡有一封信,給你們三年級的。
” 錦華接信在手,看到封面的字就認識了。
她喊道: “是樂華的信!” 她随即拆開來,許多同學圍繞着她一同看。
諸位同學: 你們快要畢業了。
我雖不悔恨我的中途退學,但對于你們的畢業卻表示真誠的欣慰。
你們的畢業式在何日舉行?大概已經确定了吧?希望早日告訴我。
到那一天,我要向廠裡請一天假,去參加你們的畢業式。
我有一點意見預備貢獻給你們,請分配給我十分或一刻鐘的演說時間。
在聽受教師、來賓緻辭的當兒,也聽一聽一個工人的話,我想你們一定很樂意的。
周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