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在疚記 明忠莊朱公,諱之馮,字德止,号勉齋,京師人。

    官中丞,殉甲申之難。

    著《在疚記》,中多粹語。

    有雲:“隐惡揚善者聖人也,好善惡惡者賢人也。

    分别善惡無當者庸人,颠倒善惡以快讒謗者小人也。

    ” 宗彜 思南石阡一帶山中,産獸曰宗彜,類狝猴,巢于樹,老者直居上,子孫以次居下。

    老者不多出,子孫居下者出,得果即傳遞至上,上者食,然後傳遞至下。

    先儒謂:“先王用以繪于尊者,取其孝也。

    ” 同姓 張獻忠亂蜀,焚毀城市祠廟,惟梓潼七曲山張亞子廟,盛有增飾,且追尊帝君為始祖。

    遇張桓侯廟,亦不敢毀。

    唐黃巢之亂,屠戮無算,然獨厚同姓。

    如黃姓之家,及黃岡、黃梅等縣,皆以黃字得免。

    盜賊之行,如出一轍。

    然今人之暴富貴而即忘其族裡者,殆盜賊之不若矣。

     治中 官名治中,中字多讀如字,非。

    《周禮·天官》:“凡官府都鄉州及都鄙之制,治中受而藏之。

    ”鄭司農曰:“中者,要也。

    謂職治簿書之要也。

    ”則中字宜與中傷、中酒等字同音。

     脫十娘顧二娘 王阮亭先生詩雲:“樽前白發談天寶,零落人間脫十娘。

    ”注,金陵舊院有頓、脫諸姓,皆元人,後沒入教坊者。

    江甯脫十娘者,年八十餘尚在。

    萬曆中,北裡之尤也。

    陳句山先生詩雲:“誰将幾滴梨花水,一灑泉台顧二娘。

    ”注,顧二娘,吳門人,善制硯,住專諸巷。

     六女 廣州順德縣李氏,簡姑、定姑、介姑、潔姑、寅姑、璇姑遭滇寇之亂,誓志同死,連臂投淵。

    見漁洋山人《池北偶談》。

    然廣郡六貞女,事不止此。

    康熙丙辰,逆周入寇,順德有伍某者,知陳村生員李朝宗有同堂女六人,年及笄,皆殊色,因勒其家為富戶,派助兵饷,使人謂李曰:“以六女歸伍,事必解。

    ”六女知不免,一夕,同赴水死。

    六屍浮出,面色如生,遂合葬于龜山之陰。

    事聞,下伍于獄,瘐死。

    又增城黃燦陽妻湯氏,及其弟一初之女,曰慎、曰志、曰愛,及庠生森然之妹,曰可再、曰蝦,湯孀守,與五女共處樓中。

    崇祯戊辰,賊黃仲積攻樓,湯與五女墜樓死。

    邑令方大猷有詩紀之。

    順治癸巳,李定國攻新會茭塘諸鄉,治戰艦應之,定國敗走。

    藩兵至,偵知李良宰富,誣其通寇,使遊檄索金即免。

    李靳不與,兵圍其居。

    李有六女,登樓自缢,良宰墜樓被殺。

    乾隆丙申三月,賊衆劫新會邝佳俸家樓,時有女邝蘭娘、胡鶴娘、胡寅娘、胡帶娘、廖寬娘、邝妹娘,懼辱墜樓,人呼“墜樓六貞女”雲。

     躲破鼓 昔有人養二猿,牝者甚淫。

    一日失牡,叫号不已。

    主人遍覓不得,翼日乃出自破鼓中。

    故今号人之避内差者,曰“躲破鼓”。

     上舍 明初,一上舍任都掌院,群屬忽之。

    約二三新差巡按者領教,掌院厲聲雲:“出去不可使人怕,歸來不可使人笑。

    ”聞者凜然。

     桂花新 蔣苕生太史《空谷香》傳奇,魯學連《移官》出内《桂花新》一支雲:“山平水遠出桐江,柔橹聲中過富陽。

    塔影認錢唐,何處是故人門巷?”叙自嚴州至省城,光景曆曆,如在目前。

    餘久羁嶺表,夢繞家山,一再誦之,悠然神往矣。

     挽聯 姨丈蘇子齋先生繹初入翰林,繼擢禦史,镌級,捐複員外,補刑部湖廣司,轉郎中,出為山西朔平府知府。

    丁母艱起複,簡山東青州府知府,卒于官。

    家大人在粵接訃,命壬為挽聯雲:“侍直西清,珥筆西台,又盡職西曹,出治懋勳猷,兩省春風思太守;耗傳東浙,心傷東魯,奈身羁東粵,招魂長歎息,一江秋水哭先生。

    ”又同年徐秋厓孝廉廷烺會試場中得病,十四日而殁于邸舍。

    餘代家叔小槎比部作挽聯雲:“十四日病莫能興,幸喬梓相依,屬纩尚能親含玉;令嗣訪齋亦因會試在京。

    三千裡沒而猶視,痛桑榆垂暮,倚闾空自盼泥金。

    太翁來若先生,年八十餘,猶在堂也。

    ” 文莊奏語 先文莊公在政府,一時援引,如陳句山太仆兆侖、孫虛船通議灏,皆名宿。

    或有以公庇護同鄉言于上。

    一日,召公謂曰:“人言爾庇護同鄉,自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公頓首對曰:“臣領皇上無則加勉之訓。

    ”時服其有體。

     孫征君語 蘇門孫征君鐘元先生奇逢嘗題壁雲:“人生最系戀者過去,最希冀者未來,最悠忽者現在。

    ”此三語真世人藥石也。

     志哀 先君疾終開平官舍時,不孝甫會試下第旋裡,驚聞兇耗,匍匐南來,含殓未親,罪難擢發。

    鴛湖陸琴台先生鹹高時在幕中,掌書記,賦《台城路》挽詞二阕雲:“春殘忽爾維摩擾,林禽正呼歸去。

    君時有歸田之意,緣逋累未果,至暮春疾作,鄉心更切。

    逋重千鈞,載無片石,相對隻增愁緒。

    刀圭何補,恨秦緩來遲,玉樓先赴。

    省醫至,已不及矣。

    化鶴飛凫,送君魂返古杭渡。

    甘棠歌遍嶺峤,看碑題堕淚,奚減羊祜。

    甲第箕裘,宰官衣缽,況有傳經小杜。

    謂嗣君晉竹孝廉。

    真無憾處,盡撒手紅塵,遊神紫府,滿目悲涼,彌留無半語。

    君臨終與家人無一訣别之詞。

    ”“知君一去無依戀,凄涼殡宮誰奉?下第劉,思親仲子,可有夜來兇夢?晉竹時赴試未回。

    關山阻壅,隻寡鹄孤鸾,據床啼湧。

    更是傷心,左家嬌女雪衣送。

    萍蹤飄散太促,想芙蓉幕卷,情緒千種。

    寄白堂閑,蒼城署廳之額曰寄白堂。

    拈紅會散,六十二旬歡縱,餘尤誼重。

    感伯也當年,榜花曾共。

    太翁夬庵先生與先胞伯戊申同榜。

    兩世科名,君又與星槎家兄同年。

    撫棺增一恸。

    ”情真意摯,令人哀感,謹泣而志之。

     竹枝 嶺南竹枝詞多矣,餘最愛彭羨門先生一首雲:“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牆。

    記取榕陰最深處,閑時來坐吃槟榔。

    ”風韻獨絕,綽有古音。

     胸襟 陳同甫作忠臣論,以武庚為忠臣孝子之首,此言必有為而發,蓋譏高宗之緩于複仇也。

    又高宗定都臨安,同甫醉中睨視之曰:“決錢江之水,城可灌也。

    ”明祖定都金陵,姚少師作詩曰:“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

    ”帝王創建,虎踞龍蟠,自以為子孫萬世之業。

    而二人者,直以草芥視之,其胸襟為何等耶? 廢紙 蕭山蔡荊山茂才出示冊頁一本,其中所潢裱者,乃成化時某縣呈狀一紙,萬曆時某科題名錄一紙,崇祯時某家房契一紙,隆慶時某年春牛圖一紙,宣德時某典當票一紙,弘治時某姓借券一紙,天啟時某地弓口圖帳一紙,景泰時某歲黃曆太歲方位圖一紙。

    數百年廢物,以類聚之,亦入賞鑒,可謂極文人之好事矣。

     父子異趣 曹操殺孔北海,禁其文,其子丕獨愛之,令天下有上融文章者,辄賞以金帛。

    蔡京立黨碑,禁蘇、黃文字,子絛論議,專以蘇轼、黃庭堅為本。

    宣和五年,或言于上,奉旨落職。

    趙明誠,趙正夫挺之子也。

    正夫惡黨人,明誠撰《金石錄》,每遇蘇、黃片紙隻字,必收藏,以此失愛于正夫。

    權奸之勢,可以傾朝野,而不能得之于家庭,亦異矣哉。

     兄弟異趣 曹丕篡漢,陳思王植變服而哭。

    司馬炎篡魏,習陽亭侯順歎曰:“事乖唐、虞,而假為禅名。

    ”遂悲泣廢黜而卒。

    王荊公行新法,弟平甫頗不直之。

    一日,荊公見呂惠卿,平甫于内吹笛。

    公使人謂曰:“請學士放鄭聲。

    ”平甫使人答曰:“請相公遠佞人。

    ”宋郊為相,儉約自奉。

    弟祁為學士,遊宴奢豪,以十重錦幛覆屋,為長夜之飲。

    郊使人謂曰:“寄語學士,記當日讀書某山,夜半啜冷粥時否?”祁答之曰:“傳語相公,試問當日夜半啜冷粥,是為甚的?”同氣之不同志趣如此。

     居官不聽子弟言 明耿定向《先進遺風》雲:“楊文定公溥執政時,其子自鄉來省。

    公問曰:‘一路守令聞孰賢?’對曰:‘兒道出江陵,其令殊不賢。

    ’公曰:‘雲何?’曰:‘即待兒苟簡甚矣。

    ’乃天台範理也。

    文定默識之,即薦升德安府知府,甚有惠政。

    夫居位者方以趨奉之勤惰疏密,張我威福,其子弟即借父兄之勢,以吓當路,而父兄即聽子弟之言,以寄耳目。

    文定不私其子,反以此重其人,所以勵官方者在此,所以垂家法者亦在此。

    ”嗚呼,賢矣! 溫伊初 溫伊初訓,粵東嘉應州長樂縣人也。

    道光乙酉,撰拔貢生,壬辰舉于其鄉。

    是科先君分校秋闱,其房師某公以此卷示先君。

    先君曰:“此必長樂溫某也。

    ”揭曉果然。

    故伊初于先君,有知己之感,執弟子之禮甚恭,著有《登雲山房文稿》,純學昌黎。

    又《梧溪書屋詩》四卷,不屑屑作宋元以後語。

    有七古一篇,純用盲左,語頗奇恣。

    其題雲《餘贈鐵孫雪庵詩有武庫森然排甲戈句今鐵孫贈餘詩純以兵喻複效其體奉酬》。

    詩雲:“徐君治詩如治兵,窮兵日日尋戰争。

    兵連禍結無時已,坐令兩國荒春耕。

    餘與鐵孫皆以舌耕。

    翩然大師複加我,畏君之威請行成。

    室如懸罄野無草,一任強敵來縱橫。

    焚舟濟河秦師銳,閉關塞窦晉國驚。

    悉索敝賦雖已罄,有死不甘城下盟。

    華元登床見子反,析骸易子抒其情。

    請君退師三十裡,哀憐敝邑許之平。

    溯惟首禍始何人,實我小國敢自矜。

    餘先以詩贈鐵孫。

    息侯伐鄭不量力,宋公廁伯徒虛名。

    漫雲匹夫不可狃,豈知大國甯敢輕。

    窒皇蒲胥車劍及,組甲被練千百并。

    左廣右廣次第駕,上軍下軍迤逦行。

    莒嫠紡績城可度,堇父懸布堞再登。

    井湮木刊陳何酷,斬祀殺厲吳正勍。

    華泉取飲兩骖,炊鼻下車一足。

    背城一戰吾倘能,休兵三駕君已赢。

    果然牛瘠豚能偾,始信雞鬥雄先鳴。

    嗟我與君匹楚晉,城濮報邲勝敗更。

    欲效向戌弭兵法,玉帛相見交于庭。

    止戈為武繹古義,散厥馬牧之郊坰。

    卻憶南山射虎将,來詩言訪雪庵。

    力能飲石誰抗衡。

    請君更張十萬弩,我從壁上瞪雙睛。

    月過上弦利行師,試執同律聽軍聲。

    ” 柏相詩 柏鞠溪節相總制兩江,與河督陳公鳳翔意見不合,遂相傾軋。

    陳公奉旨革職,并荷校河幹,旋以憤卒,一時不免物議沸騰。

    柏公作《感懷》詩四首雲:“淮甸雲沉月上遲,夜寒獨坐夢醒時。

    霜欺短鬓愁低首,花放長檠笑展眉。

    棋局定能淆黑白,蛙聲那複問公私。

    路人萬口驚相告,鼠穴牛車事亦奇。

    ”“狂花滿眼哄沉醺,說鬼談禅異所聞。

    鏡裡無形難覓影,峰頭有石易生雲。

    服轅老馬愁前路,铩羽秋鴻感舊群。

    箕鬥插檐天尺五,自扶筇杖看星文。

    ”“膠漆雷陳托舊盟,相逢一笑素心傾。

    平生自诩汪汪度,宇宙曾垂矯矯名。

    海市幻成樓有象,并刀剪處水無聲。

    著書辨謗渾多事,付與千秋月旦評。

    ”“懶從龜策問行藏,尺短何能較寸長。

    隻恐身名終碌碌,空令歲月去堂堂。

    忘家久作離塵想,多病難尋辟谷方。

    作夢遊仙心境朗,五雲樓閣氣蒼茫。

    ”事雖不純,而詩則名貴可誦。

     喜鵲 明東阿于慎行《穀山筆麈》雲:“窦參為相,其族子名申者,為給事中,招權受賂。

    參每遷朝士,常與申議,申因先報其人,時以喜鵲目之。

    及參賜死,申亦杖殺,喜鵲亦自不吉如此。

    今之卿相子弟為喜鵲者,可以戒矣!”此語甚新。

     魔漿 梁武帝斷酒肉文雲:“酒是魔漿。

    ”可與“福水”二字的對,蓋一頌一戒也。

    又諺謂酒曰:“其益如毫,其損如刀。

    ”旨哉斯言。

     纨袴傳 三原孫枝蔚豹人《少年行》雲:“少年不讀書,父兄佩金印,子弟乘高車。

    少年不學稼,朝出烏衣巷,暮飲青樓下。

    豈知樹上花,委地不如蓬與麻。

    可憐樓中梯,枯爛誰論高與低。

    爾父爾兄歸黃土,爾今獨自當門戶。

    爾亦不辨畝東西,爾亦不能學商賈,時衰運去繁華歇,年年大水傷禾黍。

    舊時諸青衣,散去知何所。

    簿吏忽升堂,催租聲最怒。

    相傳新使君,憐才頗重文。

    爾曾不識字,張口無所雲。

    賣田田不售,哭上城東墳。

    昔日少年今如此,地下貴人聞不聞?”雲間孫批曰:“此詩可為纨袴子作傳。

    ” 馬坡巷 馬坡巷,近東花園,為上馬坡;北抵清泰門,為下馬坡,舊名馬婆巷。

    元奉化戴帥初《戊戌清明杭邸坐雪》絕句雲:“思鄉處處隻愁生,正好春遊又不晴。

    雪似梨花雲似柳,馬婆巷口過清明。

    ”蓋巷猶南宋時名也,見厲樊榭《東城雜記》。

     私蓄 明程至善《無顔錄》雲:“父母富,其子私蓄不可無。

    無者,非敗子即呆人也。

    父母貧,其子私蓄不可有。

    有者,非逆子即忍人也。

    ”先大父夬庵公雲:“親富而有私蓄,必能儉約自處,省縮赢餘。

    若假親名以謀非分之财,據為私蓄,或至贻父母惡名,則其罪亦與逆子、忍人等矣。

    ” 帝王言動 宋藝祖夜半思食羊肝,左右曰:“何不言?”帝曰:“若言之,則大官必日殺一羊矣。

    ”宋仁宗遊幸上苑,偶患渴,屢顧铫子不得,遂隐忍入宮。

    渴甚索飲,左右問:“何不言?”帝曰:“言之,則必有得罪者矣。

    ”明武宗在宮中,偶見黃蔥,實氣促之,作聲為戲。

    宦者遂以車載進禦,蔥價陡貴數月。

    明穆宗偶思食果餡餅,來日禦膳房起面者,剝果者,制糖者,開支至五千金。

    帝笑曰:“隻須銀五錢,便可在東華門口買一大盒矣。

    ”蓋帝在潛邸,早稔其價也。

    朝廷之一言一動,其不可忽如此。

     難博學 杭堇浦太史世駿記問淵博,鄉人難以俗字,竟無以對,傳為話柄。

    考《江行雜錄》載:“鳴條山有餘慶寺,司馬溫公一日省墓至寺中,父老五六輩請曰:‘某等聞端明在縣,日與諸生講,村人不及聽,今幸為略說。

    ’公即取《孝經·庶人章》講之。

    既已,複前曰:‘自《天子章》以下,各有《毛詩》二句,此獨無,何也?’公默然謝曰:‘生平慮不及此,當思所以奉答。

    ’父老出語人曰:‘吾今日難倒司馬端明矣。

    ’”王漁洋雲:“聞耿道見說,古本《庶人章》末有詩二句雲:‘晝爾于茅,宵爾索绹。

    ’”又孫退谷古本《孝經》與今本迥别,附記。

     蒙古兒 市井以為銀之隐語。

    按國書,“蒙古原作銀解”。

    蓋彼時與金國号為對耳。

    《一文錢》傳奇《羅夢》出雲:“蒙古兒,觑着他,幾多輕重。

    ”謂元寶也。

     清勤堂随筆 先文莊公在朝日,蒙賜禦書清勤堂額,敬懸裡宅,昭示子孫。

    夫處家以清,則凡屋舍之樸,服禦之儉,飲食之菲,燕會之薄,以至錐刀之利不争,便宜之事不占,皆清也。

    處家以勤,則凡朝夕之省,祭飨之節,教誨之嚴,誦讀之密,以及交接之禮必周,奔走之事必任,皆勤也。

    居位之軌範在此,治家之楷模亦在此。

    昔高廟作懷舊詩,其《先臣》一首雲:“奉職恪且勤,居家儉而省。

    ”真知臣莫若君矣。

    公有随筆五則,敬錄于左。

     大司農趙恭毅雲:“世著清操,衣冠儉素,下體不着寸絲尺纨之飾,江南賢達,往往效之,于俗有益。

    ” 陶石篑雲:“世族隻為體面二字,凡應酬日用,必須華贍。

    因之日事典賣,使祖業蕩然。

    逢人乞貸,使親友畏避。

    居官則竊帑藏,朘闾閻。

    居鄉則事居間,恣漁獵。

    身心勞瘁而弗辭,名行裂而不惜,己之體面,終不能顧,豈非大錯。

    ” 從來蓄珍異之物,未有不招尤賈禍者。

    即藏名人字畫以傳子孫,亦非贻謀之道。

    門祚少衰,往往世家求索,雖與佳者,辄疑非是,受累不一而足,可勿鑒哉! 粉墨登場,所費不資,緻滋喧雜之煩,殊乏恬适之趣,且招盜誨淫,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