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見宋楊簡《先聖大訓》白水碑。
扁鵲名少齊,見《周禮疾醫釋文》。
宋仲幾字子然,見《春秋分記》、《通志·氏族略》。
文種字少禽,見《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注。
孟子字子居,見《禮部韻略》及顔師古《急就章》注。
陳仲子字子終,見《列士傳》。
告子名勝,字子勝,見陳琳《為曹洪與魏文書》。
伯樂姓孫名陽,見《莊子疏》。
荀卿名況,見劉向《荀子序》。
賈秋壑 賈似道初入相,有人賦詩雲:“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
勸君高著擎天手,多少旁人冷眼看。
”蓋久知其相業之不終矣。
在位時,曾令人販鹽百船,至京師賣之。
有人賦詩雲:“昨夜江頭長碧波,滿船多載相公鹾。
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又行推回田畝之令。
有人賦詩雲:“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又行立士籍之法。
有人賦詩雲:“戎馬掀天動地來,襄陽城下哭聲哀。
平章束手全無策,卻把科場惱秀才。
”又荊襄方危之際,汪紫原以三策投似道,一謂抽内兵過江,或百裡,或二百裡,置一屯,皆設都統,七千裡江面才三四十屯,設兩大藩府以總之,緩急上下流相應;二謂久稽使者,不如遣歸,啖緩師期;三謂若此二者均不可,莫若準備投拜。
賈得書大怒,罷汪歸金陵。
不數月,北兵渡江,九江以下皆失守。
有人賦詩雲:“厚我牆垣長彼貪,不然銜璧小邦男。
廟堂從谏真如轉,竟用先生策第三。
”五詩皆輕倩淺易,然的是杭人輕薄口氣。
四書對 某太守,清苑人,曾令泾縣,頗貪酷。
一日辰起,見廳事帖一對雲:“彼哉彼哉,北方之學者,何足算也!戒之戒之,南人有言曰,其無後乎?” 李秋雁 李紉蘭女史佩金江蘇長洲人,山陰何公子仙帆之配也。
工詞,著《生香館集》,逼真漱玉,年三十餘卒。
楊蓉裳農部芳燦之夫人為之序,孫古雲襲伯均次而刊之。
李又有《秋雁》詩四首,中有句雲:“偶聽弓弦驚寤寐,久疏箋字報平安。
筝無急柱甯辭鼓,琴有哀音未忍彈。
”不脫不黏,幽怨之思,溢于言表,真名作也。
江南人呼為李秋雁。
晏元獻詩 元獻嘗舉其得意句示人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
”謂的是富貴人吐屬是已。
然餘尤愛其“已定複搖春水色,似紅如白野棠花”、“樓台冷落收燈夜,門巷蕭條埽雪天”。
愈冷淡,愈風流,而又絕無衰飒氣,真有福澤人語也。
江城梅花引 詞中《江城梅花引》一調最難措手,長句轉接處易俚,一病也;短句重疊處易滑,二病也;兩段結處易澀,三病也;措語類曲,四病也。
康伯可“娟娟霜月”,千秋絕唱,罕有嗣音。
頃得郭頻迦麐一阕雲:“一重方空一重紗,采蓮花,采菱花,愛住吳船,生小号吳娃。
牆内紅樓樓外水,有明月,照鴛鴦,宿那家?那家那家,在天涯。
雨又斜,雲又遮,聽也聽也,聽不到一曲琵琶,漸漸西風秋柳不藏鴉。
欲倩西風吹夢去,還隻恐,夢魂中,太遠些。
”音節和緩,情景迷離,真合作也。
安公子 家構亭制府肯堂《石幢居士吟稿》二卷,已付刊久矣。
此外尚有詩餘十數首,以未成卷帙,不能付梓。
内有《安公子》一阕雲:“不道春歸也,一春飄泊名花謝。
風雨妒花飛片片,可憐狼藉。
愁得我瘦無半把春難借,腸九曲獨立回廊下。
更萦懷抱,徹耳莺啼,聲聲嬌姹。
待把流莺罵,罵時休想莺兒怕。
離怨系來心裡病,畫工難畫。
他自過曲台芳榭閑消夏,更不管零落薔薇架。
恨雲惱月,者樣癡情,向誰同寫?”情緻纏綿,敬為錄而存之。
對聯 偶見剃頭鋪一對聯雲:“到來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工雅渾切。
又大道邊茶亭一對雲:“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爾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淺語頗有禅理。
又吾杭湧金門外藕香居茶室對雲:“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集坡詩恰切,可入西湖志餘。
梁瀛侯語 瀛侯先生《日省錄》雲:“天下無難處之事,要兩如之何;天下無難與之人,要三必自反。
”二語似舊而實新,似迂而實切。
讀書 淵明讀書不求甚解,是涵養性情事。
孔明讀書略觀大義,是講求經濟事。
冥心躁氣者不得借口。
孔子 《清淨法行經》稱孔子為光淨童子,《造天地經》以孔子為儒童菩薩,《酉陽雜俎·玉格》以孔子為玄宮仙真,《靈位業圖》以孔子為太極上真君,援儒入墨,殊屬可笑,然侮聖亦甚矣。
花押 安祿山押山字,以手指三撮,見曾慥《類說》。
王荊公押石字,性急潦草,人以為類反字,見《石林燕語》。
韋陟五雲體,亦是花押。
陳仲醇雲:“鐘離權花押,作一劍形。
”見《香祖筆記》。
是神仙亦有花押也。
蘇繡鞋 明蘇子平衡《詠繡鞋》句雲:“南陌踏青春有迹,西廂立月夜無聲。
”人以蘇繡鞋呼之。
古人詩雲:“願得将身化錦鞋。
”此公何其旖旎也!然以此得名,較之鴛鴦鹧鸪,風斯下矣。
别号小照 近俗市儈牙人,俱有别号,後生小子,并畫小照。
舒鐵雲懷王仲瞿詩雲:“文如謝靈運,武如郭子儀,有名而無字,古人亦大奇!後世好标榜,稱謂日日新,走卒号居士,達官署山人。
相如商傅說,将如漢馬援,版築非自圖,雲台未嘗見。
後世重形貌,畫像日日增,男女競紅綠,富貴私丹青。
我愛王仲瞿,其人無他殊,既不取别号,亦不畫小照。
” 香市 西湖昭慶寺山門前,兩廊設市,賣木魚、花籃、耍貨、梳具等物,皆寺僧作以售利者也。
每逢香市,婦女填集如雲。
孫淵如觀察詩雲:“絲帶束腰綿襯額,遊廊叉手走東西。
”描寫下路婦人,形景如繪。
梁秋草 高叔祖午樓公,諱夢善,文莊胞弟也。
年十五舉于鄉,六上春官不第,出宰直隸蠡縣,卒于官,著《木雁齋詩稿》。
《秋草》詩最傳誦,警句雲:“馬散玉關肥苜蓿,月明青冢冷琵琶。
”時呼梁秋草。
王伯穀 王山人伯穀詩雲:“山上杜鵑花作鳥,墓前翁仲石為人。
”有人戲效其體嘲之雲:“身上楊梅瘡作果,眼中蘿蔔翳為花。
”聞者絕倒。
蓋王時患惡瘡,而一目又微障,故雲。
聯譜 狄武襄不祖仁傑,郭崇韬哭拜汾陽,人之賢否,自是不同。
張獻忠僭号于蜀,追尊梓潼帝君為始祖,盜賊之行,悖謬固不足責,若唐有天下,以老子為始祖,何亦誕妄乃爾耶?餘家舊遭回祿,譜牒無存,先胄遙遙,已不可考。
憶在京時,有人以梁鴻、梁灏為問者,餘笑應之曰:“碩德巍科,不敢扳扯,惟綠珠、紅玉,千古風流,當認為遠代閨秀耳。
” 煙波釣徒 聖祖幸海昌,捕魚賜群臣,各賦詩謝恩。
查初白先生末句雲:“笠檐蓑袂平生事,臣本煙波一釣徒。
”詞意稱旨。
忽内侍傳語雲:“宣煙波釣徒查翰林。
”蓋同時有聲山學士,故以詩别之。
此可與“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作的對也。
蔡木龛 蔡木龛布衣焜,錢塘人也。
居于武林門内之斜橋河下,身為鹾務司會計,而往來皆文士。
家貧,愛客若性命。
室無應門五尺之童,惟一老妪給事。
門懸竹梆一事,客至擊之,則此妪啟扃而出。
内門設題名簿,凡訪者先書姓氏焉。
登其堂,修潔無塵,茗碗熏爐,位置貼妥,酒談茶話,客便是從。
性不愛花而愛草,牆階盆盎悉植之,所植之種,芊綿娟秀,而莫呼其名者,不知凡幾。
則尋常種類,一經是翁澆灌培植,鮮媚迥異凡恒。
尤酷愛翠雲草,卧榻之院,寬可數弓,貼地平鋪,一碧無隙,每當夕陽新雨,望之如西洋翠罽蓋。
貯水之筒,掃葉之帚,去穢之紗囊,無一時離手也。
翁不作詩而善談論,腹笥極博,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又好遊談,一丘壑之勝,必窮其境而後已。
性又極介,不妄取與,而待人接物,則仍煦煦作春氣,殆市隐之流欤。
木龛有小照一幀,諸人題遍,尚餘尺幅,時餘客京師未歸,木龛曰:“當俟晉竹歸來,屬其補題。
”讵意餘于六月十九日歸家,而翁已先五日溘逝矣。
其侄婿何叔明攜圖來,為述其遺意,餘題《金縷曲》一阕雲:“市隐風流絕。
展遺圖琳琅滿紙,紙留一隙。
聞說先生曾有語,待我歸來贅筆。
讵咫尺音容頓隔,惱煞石尤風太利,竟遲帆五日成長别。
思往事,淚沾臆。
須眉矍铄猶如昔,恁匆匆紅塵撒手,鶴笙吹徹。
天上盡多瑤草種,絕勝人間春色,要一一待公手植。
識字打鐘原本分,說徑山曾托前生缽。
翁臨殁,自言前生為徑山僧。
泡夢語,感而述。
” 程十然 程十然起振,仁和布衣,居忠清裡之雙眼井巷。
性通脫,善諧谑,少遊兖沂間,出入群公卿門。
勸之仕,且助之資,夷然不屑也。
有老母,歸而課徒奉甘旨。
好彈琴,受教于李玉峰先生,盡得其法。
尤善制琴,座側斤鋸彩髹,無不畢具。
嘗得一舊琴曰春風,其聲清越無匹,因自制曲曰《烈風雷雨頌》,非至交而知音者,勿與彈也。
好讀《春秋》,著《春秋正義》一書,荟諸說而折衷之。
尤精曆算諸學。
酒量不洪,而雅好持杯,每酒酣以往,議論風生,相知中少所許可,有合意者,則又性命以之。
年七十,丁母憂,以毀卒。
無子,亦可哀已!餘嘗欲為程、蔡二君作合傳而未果,因兼述其梗概如此。
十然嘗誦其玉峰師絕句一首雲:“十裡五裡出門去,千峰萬峰任所之。
青溪無言白雲冷,落葉滿山秋不知。
”詩境超絕。
山現字畫 廣東肇慶府三十裡外,有山名茶托岡,絕壁上現“父母”二字,四面樹木叢雜,而字畫中寸草不生。
又蔥利武口寨石上,有花如堆心牡丹,枝葉纏繞,雖精于畫者不能及。
或以物擊碎其花,拂拭複見。
又永州蘇山石以水淋之,鋸破,其像有觀音、彌勒、寒山、拾得,又有“天下蘇山”四字。
詩家烘托法 《詠老馬》詩雲:“齒長幾何君莫問,沙場舊主早封侯。
”不言老而老字自見。
《詠方鏡》詩雲:“秋水一泓明見底,照來誰有面如田?”不言方而方字自見。
此所謂烘雲托月法也。
又有人《詠一丈紅》詩雲:“五尺闌幹遮不住,尚留一半與人看。
”以五尺剔出一丈,更妙。
按一丈紅,即蜀葵花也。
小颠 西湖詩僧小颠,預治槥具,署一小扁,題曰:“阿呀。
”又于所居山房榜一聯雲:“老屋将傾,隻管淹留何日去?新居未蔔,不妨小住幾時來?”其風趣類多如此。
詩則沖淡之中時見奇峭,有《萬峰山房稿》。
薛白楊唐 康熙中,毗陵四書家,薛瑨、白某、楊大鶴、唐某。
時有“薛白楊唐”之目,可與“蘇黃米蔡”作的對。
雲起石 天台齊息園宗伯主講敷文書院時,每當山雨欲來,雲氣滃起,必識其處。
及霁,随一童往鋤之,辄得一石,上有古篆雲字,積久至盈箧。
最後得一石,上有“天台丈人”四字,狀若雕刻,自此遂不複見,而先生亦不久歸道山矣。
異哉!山長馬秋藥先生履泰課士,嘗以雲起石為題詠其事。
蓮笠 《六硯齋筆記》曰:“蓮初出水,為驟雨所霖,辄中夭。
因出新意,剪荷葉線縫之,作兜鍪狀,名曰蓮笠。
雨則遍覆之,較錦帳覆牡丹,尤為韻緻。
” 餓鄉記 漳浦藍鹿洲先生鼎元杜門講讀,歲饑,作《餓鄉記》雲:“醉鄉、睡鄉之境,稍進焉,有餓鄉,玉、蘇二子所未曾遊也。
風土與二鄉上下,但節尚介,行尚清,氣尚高,又二鄉所未逮也。
昔伯夷、叔齊造是鄉,愛不忍去,鄉人留奉為主,凡過客,悉禀命别去留。
孔子适陳,道經是鄉,夷郊迎甚恭,以主位讓。
孔子不顧,然亦重韪其意,偕弟子停骖七日。
其後曾參、原憲輩,嘗竊往遊,與夷、齊甚相得。
於陵仲子矯廉于齊,投是鄉三日。
夷曰:‘辟兄離母者,非吾徒也。
’仲子慚而去。
漢周亞夫棄通侯尊,徒步款門。
夷曰:‘莽夫豈足居此!’然來者不拒,因别築數楹居之。
未幾,而幸臣鄧通貿貿然往。
夷大怒曰:‘吾鄉幹淨土,豎子敢來相辱!’命撲殺之。
而延晉處士陶潛,高風滌穢,然潛性放誕不能安,每越境與王無功遊,夷亦不禁。
梁武迫侯景,逃是鄉,夷不納,固請乃可,卒免侯景刃。
夷懼為天下逋逃薮,乃集鄉人,更訓典,嚴條約,凡賤隸鄙夫,富貴庸人,亡命至止,悉拒不納。
自是遊者日以衆,不得入者亦日以多。
其敬禮周旋,去來任意者,若唐韓愈、宋呂蒙正,代止數人。
元之初,謝枋得至焉,夷、齊樂其同志也,倚為性命交。
近世士大夫,罕有得其門而入者。
吾友黃越甫嘗遊是鄉,歸言佳勝。
餘初未信,比偕越甫同往,未半途,覺道路險巇,複勉進,忽氣象頓寬,别有天地。
山茫茫,水淼淼,人渾渾噩噩,三光飛彈,大塊轉圜,俯視王侯卿相,持粱齒肥,俗孰甚焉!夷、齊為餘言:‘天将有意斯人,必先使曆是鄉以增益之。
’餘笑不信,但樂其鄉之不餘拒也,辄數日一往,往則與夷、齊上下千古,深以為獨得之秘,恨王、蘇之不獲從吾遊也。
”鹿洲先生,雍正間人,以明經宰廣東,政有循聲,甫署廣府而卒,有集二十卷行世。
橘紅 世傳化州橘樹,乃仙人羅辨種于石龍腹上,共九株,各相去數武,以近龍井略偏一株為最。
井在州署大堂左廊下,龍口相近者次之,城内又次之,城以外則臭味迥殊矣。
廣西孝廉江樹玉著《橘紅辨》,謂橘小皮薄,柚大皮厚,橘熟由青轉黃,柚熟透才轉黃。
閑嘗坐卧樹下,細驗其枝葉香味,明明柚也,而混呼之曰橘,且飾其皮曰紅,實好奇之過雲。
菩提葉 嘉慶丁巳六月,廣州飓風大作,光孝寺菩提樹皆拔起。
中丞陳公大文命樹工栽之,培以豆谷腴泥,樹複生,年餘複槁。
寺僧喬庵離相往南華寺分其種,仍栽故處,今翹然蔥茜矣。
按《五代·僭僞傳》,乾德五年夏,光孝寺菩提樹為大風所拔。
南漢林衢《光孝寺》詩雲:“舊煎诃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
”據此則樹已屢易,非複達摩手植矣。
麻瘋女 粵東有所謂麻瘋者,沾染
扁鵲名少齊,見《周禮疾醫釋文》。
宋仲幾字子然,見《春秋分記》、《通志·氏族略》。
文種字少禽,見《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注。
孟子字子居,見《禮部韻略》及顔師古《急就章》注。
陳仲子字子終,見《列士傳》。
告子名勝,字子勝,見陳琳《為曹洪與魏文書》。
伯樂姓孫名陽,見《莊子疏》。
荀卿名況,見劉向《荀子序》。
賈秋壑 賈似道初入相,有人賦詩雲:“收拾乾坤一擔擔,上肩容易下肩難。
勸君高著擎天手,多少旁人冷眼看。
”蓋久知其相業之不終矣。
在位時,曾令人販鹽百船,至京師賣之。
有人賦詩雲:“昨夜江頭長碧波,滿船多載相公鹾。
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又行推回田畝之令。
有人賦詩雲:“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
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
”又行立士籍之法。
有人賦詩雲:“戎馬掀天動地來,襄陽城下哭聲哀。
平章束手全無策,卻把科場惱秀才。
”又荊襄方危之際,汪紫原以三策投似道,一謂抽内兵過江,或百裡,或二百裡,置一屯,皆設都統,七千裡江面才三四十屯,設兩大藩府以總之,緩急上下流相應;二謂久稽使者,不如遣歸,啖緩師期;三謂若此二者均不可,莫若準備投拜。
賈得書大怒,罷汪歸金陵。
不數月,北兵渡江,九江以下皆失守。
有人賦詩雲:“厚我牆垣長彼貪,不然銜璧小邦男。
廟堂從谏真如轉,竟用先生策第三。
”五詩皆輕倩淺易,然的是杭人輕薄口氣。
四書對 某太守,清苑人,曾令泾縣,頗貪酷。
一日辰起,見廳事帖一對雲:“彼哉彼哉,北方之學者,何足算也!戒之戒之,南人有言曰,其無後乎?” 李秋雁 李紉蘭女史佩金江蘇長洲人,山陰何公子仙帆之配也。
工詞,著《生香館集》,逼真漱玉,年三十餘卒。
楊蓉裳農部芳燦之夫人為之序,孫古雲襲伯均次而刊之。
李又有《秋雁》詩四首,中有句雲:“偶聽弓弦驚寤寐,久疏箋字報平安。
筝無急柱甯辭鼓,琴有哀音未忍彈。
”不脫不黏,幽怨之思,溢于言表,真名作也。
江南人呼為李秋雁。
晏元獻詩 元獻嘗舉其得意句示人雲:“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
”謂的是富貴人吐屬是已。
然餘尤愛其“已定複搖春水色,似紅如白野棠花”、“樓台冷落收燈夜,門巷蕭條埽雪天”。
愈冷淡,愈風流,而又絕無衰飒氣,真有福澤人語也。
江城梅花引 詞中《江城梅花引》一調最難措手,長句轉接處易俚,一病也;短句重疊處易滑,二病也;兩段結處易澀,三病也;措語類曲,四病也。
康伯可“娟娟霜月”,千秋絕唱,罕有嗣音。
頃得郭頻迦麐一阕雲:“一重方空一重紗,采蓮花,采菱花,愛住吳船,生小号吳娃。
牆内紅樓樓外水,有明月,照鴛鴦,宿那家?那家那家,在天涯。
雨又斜,雲又遮,聽也聽也,聽不到一曲琵琶,漸漸西風秋柳不藏鴉。
欲倩西風吹夢去,還隻恐,夢魂中,太遠些。
”音節和緩,情景迷離,真合作也。
安公子 家構亭制府肯堂《石幢居士吟稿》二卷,已付刊久矣。
此外尚有詩餘十數首,以未成卷帙,不能付梓。
内有《安公子》一阕雲:“不道春歸也,一春飄泊名花謝。
風雨妒花飛片片,可憐狼藉。
愁得我瘦無半把春難借,腸九曲獨立回廊下。
更萦懷抱,徹耳莺啼,聲聲嬌姹。
待把流莺罵,罵時休想莺兒怕。
離怨系來心裡病,畫工難畫。
他自過曲台芳榭閑消夏,更不管零落薔薇架。
恨雲惱月,者樣癡情,向誰同寫?”情緻纏綿,敬為錄而存之。
對聯 偶見剃頭鋪一對聯雲:“到來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工雅渾切。
又大道邊茶亭一對雲:“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爾我;兩頭是路,吃一盞各自東西。
”淺語頗有禅理。
又吾杭湧金門外藕香居茶室對雲:“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集坡詩恰切,可入西湖志餘。
梁瀛侯語 瀛侯先生《日省錄》雲:“天下無難處之事,要兩如之何;天下無難與之人,要三必自反。
”二語似舊而實新,似迂而實切。
讀書 淵明讀書不求甚解,是涵養性情事。
孔明讀書略觀大義,是講求經濟事。
冥心躁氣者不得借口。
孔子 《清淨法行經》稱孔子為光淨童子,《造天地經》以孔子為儒童菩薩,《酉陽雜俎·玉格》以孔子為玄宮仙真,《靈位業圖》以孔子為太極上真君,援儒入墨,殊屬可笑,然侮聖亦甚矣。
花押 安祿山押山字,以手指三撮,見曾慥《類說》。
王荊公押石字,性急潦草,人以為類反字,見《石林燕語》。
韋陟五雲體,亦是花押。
陳仲醇雲:“鐘離權花押,作一劍形。
”見《香祖筆記》。
是神仙亦有花押也。
蘇繡鞋 明蘇子平衡《詠繡鞋》句雲:“南陌踏青春有迹,西廂立月夜無聲。
”人以蘇繡鞋呼之。
古人詩雲:“願得将身化錦鞋。
”此公何其旖旎也!然以此得名,較之鴛鴦鹧鸪,風斯下矣。
别号小照 近俗市儈牙人,俱有别号,後生小子,并畫小照。
舒鐵雲懷王仲瞿詩雲:“文如謝靈運,武如郭子儀,有名而無字,古人亦大奇!後世好标榜,稱謂日日新,走卒号居士,達官署山人。
相如商傅說,将如漢馬援,版築非自圖,雲台未嘗見。
後世重形貌,畫像日日增,男女競紅綠,富貴私丹青。
我愛王仲瞿,其人無他殊,既不取别号,亦不畫小照。
” 香市 西湖昭慶寺山門前,兩廊設市,賣木魚、花籃、耍貨、梳具等物,皆寺僧作以售利者也。
每逢香市,婦女填集如雲。
孫淵如觀察詩雲:“絲帶束腰綿襯額,遊廊叉手走東西。
”描寫下路婦人,形景如繪。
梁秋草 高叔祖午樓公,諱夢善,文莊胞弟也。
年十五舉于鄉,六上春官不第,出宰直隸蠡縣,卒于官,著《木雁齋詩稿》。
《秋草》詩最傳誦,警句雲:“馬散玉關肥苜蓿,月明青冢冷琵琶。
”時呼梁秋草。
王伯穀 王山人伯穀詩雲:“山上杜鵑花作鳥,墓前翁仲石為人。
”有人戲效其體嘲之雲:“身上楊梅瘡作果,眼中蘿蔔翳為花。
”聞者絕倒。
蓋王時患惡瘡,而一目又微障,故雲。
聯譜 狄武襄不祖仁傑,郭崇韬哭拜汾陽,人之賢否,自是不同。
張獻忠僭号于蜀,追尊梓潼帝君為始祖,盜賊之行,悖謬固不足責,若唐有天下,以老子為始祖,何亦誕妄乃爾耶?餘家舊遭回祿,譜牒無存,先胄遙遙,已不可考。
憶在京時,有人以梁鴻、梁灏為問者,餘笑應之曰:“碩德巍科,不敢扳扯,惟綠珠、紅玉,千古風流,當認為遠代閨秀耳。
” 煙波釣徒 聖祖幸海昌,捕魚賜群臣,各賦詩謝恩。
查初白先生末句雲:“笠檐蓑袂平生事,臣本煙波一釣徒。
”詞意稱旨。
忽内侍傳語雲:“宣煙波釣徒查翰林。
”蓋同時有聲山學士,故以詩别之。
此可與“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作的對也。
蔡木龛 蔡木龛布衣焜,錢塘人也。
居于武林門内之斜橋河下,身為鹾務司會計,而往來皆文士。
家貧,愛客若性命。
室無應門五尺之童,惟一老妪給事。
門懸竹梆一事,客至擊之,則此妪啟扃而出。
内門設題名簿,凡訪者先書姓氏焉。
登其堂,修潔無塵,茗碗熏爐,位置貼妥,酒談茶話,客便是從。
性不愛花而愛草,牆階盆盎悉植之,所植之種,芊綿娟秀,而莫呼其名者,不知凡幾。
則尋常種類,一經是翁澆灌培植,鮮媚迥異凡恒。
尤酷愛翠雲草,卧榻之院,寬可數弓,貼地平鋪,一碧無隙,每當夕陽新雨,望之如西洋翠罽蓋。
貯水之筒,掃葉之帚,去穢之紗囊,無一時離手也。
翁不作詩而善談論,腹笥極博,嫉惡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語必刺入骨。
又好遊談,一丘壑之勝,必窮其境而後已。
性又極介,不妄取與,而待人接物,則仍煦煦作春氣,殆市隐之流欤。
木龛有小照一幀,諸人題遍,尚餘尺幅,時餘客京師未歸,木龛曰:“當俟晉竹歸來,屬其補題。
”讵意餘于六月十九日歸家,而翁已先五日溘逝矣。
其侄婿何叔明攜圖來,為述其遺意,餘題《金縷曲》一阕雲:“市隐風流絕。
展遺圖琳琅滿紙,紙留一隙。
聞說先生曾有語,待我歸來贅筆。
讵咫尺音容頓隔,惱煞石尤風太利,竟遲帆五日成長别。
思往事,淚沾臆。
須眉矍铄猶如昔,恁匆匆紅塵撒手,鶴笙吹徹。
天上盡多瑤草種,絕勝人間春色,要一一待公手植。
識字打鐘原本分,說徑山曾托前生缽。
翁臨殁,自言前生為徑山僧。
泡夢語,感而述。
” 程十然 程十然起振,仁和布衣,居忠清裡之雙眼井巷。
性通脫,善諧谑,少遊兖沂間,出入群公卿門。
勸之仕,且助之資,夷然不屑也。
有老母,歸而課徒奉甘旨。
好彈琴,受教于李玉峰先生,盡得其法。
尤善制琴,座側斤鋸彩髹,無不畢具。
嘗得一舊琴曰春風,其聲清越無匹,因自制曲曰《烈風雷雨頌》,非至交而知音者,勿與彈也。
好讀《春秋》,著《春秋正義》一書,荟諸說而折衷之。
尤精曆算諸學。
酒量不洪,而雅好持杯,每酒酣以往,議論風生,相知中少所許可,有合意者,則又性命以之。
年七十,丁母憂,以毀卒。
無子,亦可哀已!餘嘗欲為程、蔡二君作合傳而未果,因兼述其梗概如此。
十然嘗誦其玉峰師絕句一首雲:“十裡五裡出門去,千峰萬峰任所之。
青溪無言白雲冷,落葉滿山秋不知。
”詩境超絕。
山現字畫 廣東肇慶府三十裡外,有山名茶托岡,絕壁上現“父母”二字,四面樹木叢雜,而字畫中寸草不生。
又蔥利武口寨石上,有花如堆心牡丹,枝葉纏繞,雖精于畫者不能及。
或以物擊碎其花,拂拭複見。
又永州蘇山石以水淋之,鋸破,其像有觀音、彌勒、寒山、拾得,又有“天下蘇山”四字。
詩家烘托法 《詠老馬》詩雲:“齒長幾何君莫問,沙場舊主早封侯。
”不言老而老字自見。
《詠方鏡》詩雲:“秋水一泓明見底,照來誰有面如田?”不言方而方字自見。
此所謂烘雲托月法也。
又有人《詠一丈紅》詩雲:“五尺闌幹遮不住,尚留一半與人看。
”以五尺剔出一丈,更妙。
按一丈紅,即蜀葵花也。
小颠 西湖詩僧小颠,預治槥具,署一小扁,題曰:“阿呀。
”又于所居山房榜一聯雲:“老屋将傾,隻管淹留何日去?新居未蔔,不妨小住幾時來?”其風趣類多如此。
詩則沖淡之中時見奇峭,有《萬峰山房稿》。
薛白楊唐 康熙中,毗陵四書家,薛瑨、白某、楊大鶴、唐某。
時有“薛白楊唐”之目,可與“蘇黃米蔡”作的對。
雲起石 天台齊息園宗伯主講敷文書院時,每當山雨欲來,雲氣滃起,必識其處。
及霁,随一童往鋤之,辄得一石,上有古篆雲字,積久至盈箧。
最後得一石,上有“天台丈人”四字,狀若雕刻,自此遂不複見,而先生亦不久歸道山矣。
異哉!山長馬秋藥先生履泰課士,嘗以雲起石為題詠其事。
蓮笠 《六硯齋筆記》曰:“蓮初出水,為驟雨所霖,辄中夭。
因出新意,剪荷葉線縫之,作兜鍪狀,名曰蓮笠。
雨則遍覆之,較錦帳覆牡丹,尤為韻緻。
” 餓鄉記 漳浦藍鹿洲先生鼎元杜門講讀,歲饑,作《餓鄉記》雲:“醉鄉、睡鄉之境,稍進焉,有餓鄉,玉、蘇二子所未曾遊也。
風土與二鄉上下,但節尚介,行尚清,氣尚高,又二鄉所未逮也。
昔伯夷、叔齊造是鄉,愛不忍去,鄉人留奉為主,凡過客,悉禀命别去留。
孔子适陳,道經是鄉,夷郊迎甚恭,以主位讓。
孔子不顧,然亦重韪其意,偕弟子停骖七日。
其後曾參、原憲輩,嘗竊往遊,與夷、齊甚相得。
於陵仲子矯廉于齊,投是鄉三日。
夷曰:‘辟兄離母者,非吾徒也。
’仲子慚而去。
漢周亞夫棄通侯尊,徒步款門。
夷曰:‘莽夫豈足居此!’然來者不拒,因别築數楹居之。
未幾,而幸臣鄧通貿貿然往。
夷大怒曰:‘吾鄉幹淨土,豎子敢來相辱!’命撲殺之。
而延晉處士陶潛,高風滌穢,然潛性放誕不能安,每越境與王無功遊,夷亦不禁。
梁武迫侯景,逃是鄉,夷不納,固請乃可,卒免侯景刃。
夷懼為天下逋逃薮,乃集鄉人,更訓典,嚴條約,凡賤隸鄙夫,富貴庸人,亡命至止,悉拒不納。
自是遊者日以衆,不得入者亦日以多。
其敬禮周旋,去來任意者,若唐韓愈、宋呂蒙正,代止數人。
元之初,謝枋得至焉,夷、齊樂其同志也,倚為性命交。
近世士大夫,罕有得其門而入者。
吾友黃越甫嘗遊是鄉,歸言佳勝。
餘初未信,比偕越甫同往,未半途,覺道路險巇,複勉進,忽氣象頓寬,别有天地。
山茫茫,水淼淼,人渾渾噩噩,三光飛彈,大塊轉圜,俯視王侯卿相,持粱齒肥,俗孰甚焉!夷、齊為餘言:‘天将有意斯人,必先使曆是鄉以增益之。
’餘笑不信,但樂其鄉之不餘拒也,辄數日一往,往則與夷、齊上下千古,深以為獨得之秘,恨王、蘇之不獲從吾遊也。
”鹿洲先生,雍正間人,以明經宰廣東,政有循聲,甫署廣府而卒,有集二十卷行世。
橘紅 世傳化州橘樹,乃仙人羅辨種于石龍腹上,共九株,各相去數武,以近龍井略偏一株為最。
井在州署大堂左廊下,龍口相近者次之,城内又次之,城以外則臭味迥殊矣。
廣西孝廉江樹玉著《橘紅辨》,謂橘小皮薄,柚大皮厚,橘熟由青轉黃,柚熟透才轉黃。
閑嘗坐卧樹下,細驗其枝葉香味,明明柚也,而混呼之曰橘,且飾其皮曰紅,實好奇之過雲。
菩提葉 嘉慶丁巳六月,廣州飓風大作,光孝寺菩提樹皆拔起。
中丞陳公大文命樹工栽之,培以豆谷腴泥,樹複生,年餘複槁。
寺僧喬庵離相往南華寺分其種,仍栽故處,今翹然蔥茜矣。
按《五代·僭僞傳》,乾德五年夏,光孝寺菩提樹為大風所拔。
南漢林衢《光孝寺》詩雲:“舊煎诃子泉猶冽,新種菩提葉又繁。
”據此則樹已屢易,非複達摩手植矣。
麻瘋女 粵東有所謂麻瘋者,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