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黃孝子
仁和黃小松司馬易尊人松石處士樹穀,孝子也。
父殁于保定,處士走數千裡,函骨以歸。
沙石穿麻鞋,血痕縷縷。
有《負骸圖》詩雲:“負骸孤走保陽城,日日愁霖淚雨傾。
隻有父魂兒命在,夜來同宿晝同行。
”其先人官少參者,人呼黃佛兒。
處士詩雲:“為展松楸到梵村,墓門華表百年存。
白頭老妪遙相指,黃佛兒家七世孫。
”處士工鐵筆,小松司馬繼其學。
屈戌 窗門之鈎,舊名屈戌。
程十然丈曰:“戌字當作戍字,戍有守義。
屈戍者,屈鐵以為守也。
”趙秋舲同年雲:“尤西堂詞中,曾以戌字押入遇韻,則訓戌為戍,前人已有之矣。
” 趙南星硯 餘幼時曾見有人持一硯來,上镌趙忠毅公款識,有銘雲:“東方未明,太白睒睒,雞三号,更五點,此時拜疏揭大閹,事成銘汝功,不成同汝貶。
”當時草劾珰疏,蓋用此硯也。
李西齋 李西齋,名堂,字允升,錢唐布衣。
為詞酷摹白石,著有《梅邊笛譜》二卷、《篷窗剪燭集》二卷,久已脍炙人口矣。
詩不常作,然間亦一吟。
晚年貧無立錐,逃于曲糵。
道光辛卯,以病殁。
汪小米中翰彙其所作《冬榮草堂詩》,序而刊之。
五言如《秋日園居雜興》雲:“苔涼無鳥下,水淨見魚行。
”《胡眉峰、朱閑泉、徐西澗登吳山大觀台遠眺》雲:“雲陰含雨過,江氣逼人清。
”《北郭晚眺》雲:“客驚秋信早,老愛夕陽遲。
”《曉過南湖》雲:“岸轉入高柳,湖寬無近峰。
”七言如《寒食前四日湖上看桃花》雲:“柳緣煙岸綠沉樹,花擁春山紅過湖。
”《懷湯典三客白下》雲:“綠漲鴨頭三月浪,青橫驢背六朝山。
”《呈吳穀人祭酒》雲:“廿年宦橐新詩本,一領朝衫舊酒痕。
”《渡鄱陽湖》雲:“篾帆出沒樹中樹,沙岸界畫湖外湖。
”《張文獻公祠》雲:“手錄方呈金鏡去,容華已選玉環來。
”皆清麗可誦。
王蘭泉司寇昶嘗題其詩雲:“吳下沙維杓張岡迹已陳,蘭坻方薰石瓠翁春亦前塵。
西泠又見西齋出,始信風騷在逸民。
”其為前輩推許如此。
祭文 祭文之簡古者,宋李觀祭歐陽太夫人文雲:“孟轲亞聖,母之教也。
夫人有子如轲,雖死何憾。
尚飨。
”陸放翁祭朱文公文雲:“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髦,神往形留,公沒不忘,庶其歆飨。
”趙介如祭賈似道文雲:“嗚乎!履齋死循,死于宗申吳丞相潛;先生死閩,死于虎臣。
哀哉尚飨。
”明武宗祭靳閣老文雲:“朕在東宮,先生為傅;朕登大寶,先生為輔;朕今渡江,聞先生訃。
哀哉尚飨。
”此數篇,記十五歲時随長輩葛嶺埽墓,先伯祖谏庵公在湖舫述示,且訓之雲:“聞汝師述汝作文,動辄千言。
少年舉筆,固以充沛為主,然不可不知凝煉之法。
偶舉數則,可以隅反。
”今追思往訓,而敬述之如此。
池塘生春草 謝康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句,自謂語有神助。
李元膺則曰:“餘反複觀此句,未見有過人處,而譽之盛者,則又以為妙處不可言傳,其實皆門外語也。
”案《陶弇集》雲:“此句之根,在四句以前,其雲‘卧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乃其根也。
‘褰開暫窺臨’下曆言所見之景,至‘池塘生春草’,知卧病前所未見者,而時節流換可知矣。
”此評自是确論。
若《吟窗雜錄》謂靈運因此詩得罪,遂托以阿連夢中授之。
權文公評之雲:“池塘者,泉州潴溉之地,今日生春草,是王澤竭也。
《豳風》所紀一蟲鳴則一候變,今日變鳴禽,是候将改也。
”夫鍛煉周内以入人罪,亦複何所不可,若以之論詩,則入魔道矣。
勝朝奢靡 嚴分宜父子擅權,賄賂充斥。
然考《天水冰山錄》所載,籍沒之數,僅黃金三萬兩,白銀二百餘萬兩而已。
考劉瑾之籍也,銀七千萬兩。
朱綜之籍也,銀五千萬兩。
魏忠賢之籍也,銀三千萬兩。
并見徐樹丕《識小錄》。
則閹寺之貪婪,更百倍于宰執,累朝剝削,末造之貧,兆于此矣。
恭讀聖祖仁皇帝上谕,言明崇祯時,後宮花粉之資,每歲開支至七百餘萬兩,則其他之奢靡可知矣。
思陵崇尚節儉,而積習相沿,猶複如此,國家安得不民窮财盡耶! 纨袴 晉帝見歉歲民饑,謂左右曰:“何不食肉糜?”遼主見道上餓夫,謂左右曰:“何不食幹臘?”千古庸暗,如出一轍。
宋蔡京諸孫,生長膏粱,不知稼穑。
一日,京戲問之曰:“汝曹日啖米,試問米從何出?”一人曰:“從臼子裡出。
”京大笑。
又一人曰:“不然,我見從席子裡出。
”蓋京師運米,以席囊盛之故也。
纨袴不辨菽麥,往往如此。
詩傍門戶 吳修齡《圍爐詩話》雲:“今人作詩,動稱盛唐。
曾在蘇州,見一家舉殡,其銘旌雲:‘皇明少師文淵閣大學士申公間壁豆腐店王阿奶之靈柩。
’可以移贈諸公。
”此雖虐谑,然依人門戶者可以戒矣。
在璞堂老人 仁和方芷齋夫人芳佩,勤僖公汪芍坡中丞新之繼室也。
工詩文,有知人鑒。
乃翁相攸時,攜文二首,一為吳颉雲修撰,其一則芍坡中丞也。
展轉不能決,以示夫人。
時吳方諸生,汪猶布衣也。
夫人閱吳作曰:“是當早發,然英華太露,誠恐不壽。
”閱汪作曰:“此大器也,然須晚成。
”翁遂舍吳而議汪。
後吳果大魁,官位不顯,且未享遐齡。
汪則揚曆中外,階至一品。
夫人生一子二女,富貴壽考,今則孫階之蘭玉森森矣。
餘為夫人之再從彌甥,幼時得侍謦咳,言論揮霍,旁若無人。
晚年尤喜作擘窠大字,筆力出入襄陽,一洗脂粉氣象。
嘉慶丁卯,山舟學士重宴鹿鳴,賦詩四章,和者不下百餘人。
夫人時年八十,和詩三章,評者以為諸人皆勿能及。
夫人享年八十二歲,有《在璞堂稿》行世。
夫人媳王氏,名德宜,松江人,亦工詩,侍夫人日,屢有唱和。
夫人既殁,家政一委之姬妾,日則彈琴詠詩,焚香禮佛而已。
著《語鳳巢詩稿》。
記其金陵詩二句雲:“啼鳥猶呼奈何帝,居人尚說莫愁湖。
”跌宕之緻,可以想見矣。
京師梨園 京師梨園四大名班,曰四喜、三慶、春台、和春。
其次之則曰重慶,曰金钰,曰嵩祝。
餘壬午年初至京,當遏密八音之際,未得耳聆目賞。
次年春,始獲縱觀,色藝之精,争妍奪媚。
然餘逢場竿木,未能一一搜奇也。
丙戌入都,寓近彼處,閑居無事,時複中之。
四班名噪已久,選才自是出人頭地。
即三小班中,亦各有傑出之人,擅場之技,未可以郐下目之。
此外尚有集芳一部,專唱昆曲,以笙璈初集,未及排入各園。
其他京腔、弋腔、西腔、秦腔,音節既異,裝束迥殊,無足取焉。
表弟蘇蔚生雅有今樂之好,取自四喜以下七班,某日至某園,一月之中,周而複始,譜為小錄一編,界以烏絲之闌,裝以紅錦之裹,題其簽曰燕台樂部,分日下梨園,錄而屬餘為之序雲:“首善繁華之地,太平歌舞之時,幾處旗亭,能讴《水調》,誰家箫鼓,不按《涼州》。
既紙醉以金迷,複花交而錦錯。
樓台十二,一時卷上珠簾;裙屐三千,幾個偷來鐵笛。
固已猜疑長樂,仿佛廣寒矣。
爰有家居浙水,人号斜川,愛當定子之筵,屢顧周郎之曲,衫裳倜傥,襟袖溫存。
每當燈酒良宵,春秋佳日,今雨舊雨,無花有花,未嘗不高倚闌幹,俯臨珠玉。
評量粉黛,環肥燕瘦之間;品藻冠裳,賈佞江忠之列。
紅牙拍去,青眼搜來,莫不采菲無遺,存花有案。
爰集都下名班,曰四喜、三慶、春台、和春、重慶、金钰、嵩祝,分隸七部,合彙一編。
排如春水魚鱗,準遞年年之信;序似秋風雁翅,不愆月月之期。
其間粉墨登場,丹青變相。
銅琶鐵闆,大江東高調淩雲;翠繞珠圍,小海唱低歌醉月。
選聲選色,取貌取神,宜喜宜嗔,可歌可泣。
于是按圖集錦,照譜征花,看來欲遍長安,佳處争傳日下。
群仙簇彩,大羅自有因緣;一佛拈花,下界都來供養。
亦足遍邀袍澤,同聽《霓裳》也已。
其他舞彩之行,尚有集芳之部,然而此曲隻應天上,序班未遍人間,不隸梨園,難歸菊部。
愛己同于割玉,情匪類于遺珠。
至若趙北新音,秦西變調,仰天撫缶,但唱嗚嗚,匝地繁弦,惟聞艾艾,已同郐下,概比鄭聲,凡此旁搜,俱不贅列。
顧或者恨撷芳玉籍,未識雛莺乳燕之名;采豔金台,不書董袖鄂香之事。
豈知酒闌燈灺,茶熟香溫,但陳玉笥之新編,不類燕蘭之小譜。
然而三年宋玉,好色雖異于登徒;十五王昌,薄幸迥殊乎崔灏。
使僅闌憑侬袖,亦知眼過煙雲;倘教钗挂臣冠,未必心同木石。
而茲者寄情絲竹,用佐琴樽,聊寄娛耳之資,不叙銷魂之事雲爾。
” 銀杯 孫雨人學博同元,家藏宮僚雅集酒器,以白金作沓杯,如梅花形,重二十八兩有奇,外界烏絲,内镌諸公姓氏、名号、爵裡于底,以量之大小分屬焉。
首湯潛庵斌,河南睢州人;次沈繹堂荃,江南華亭人;次郭快圃棻,直隸清苑人;次王昊廬澤宏,湖北黃岡人;次耿逸庵介,河南登封人;次田子湄喜,山西代州人;次張敦複英,安徽桐城人;次李山公錄予,順天大興人;次朱即山阜,浙江山陰人;次王阮亭士禛,山東新城人,共計十事。
理學偏僻 王荊公以《春秋》為斷爛朝報,不列六經。
程伊川以《資治通鑒》為玩物喪志,禁人勿習。
講理學者,偏僻往往如此。
青躬道人 仁和王健庵先生,随園老人之甥也。
家貧,以諸生老。
治詩,格不求高,而專事精潔。
《偶成》雲:“蘿添老樹衰時葉,雲補青山缺處峰。
”《自遣》雲:“妻兼婢事休嫌懶,女比兒柔不厭多。
”《詠鼠》雲:“怪它兩眼小于漆,長看世人夢未醒。
”頗得元人風味。
晚年自号青躬道人。
或問其故,曰:“無米無穴,精窮而已。
”其風趣如此。
仔 粵俗呼泥腿曰“濫仔”,呼幼稚曰“小仔”,呼幼女曰“柳陰仔”,呼使女曰“美仔”,呼十歲内男女曰“囟門仔”,呼纨袴曰“阿官仔”。
案,仔即崽字,音宰。
《水經注》雲:“娈童丱女,弱年崽子。
”是其所本。
至北人則以為罵詈之詞,與“羔子”、“蹄子”等矣。
碧城仙館詩 陳雲伯大令《碧城仙館詩》,是其少作,皆香奁側豔之詞,後刻《頤道堂全集》,大半删去。
猶記其《無題》二句雲:“七十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
”餘幼時酷愛誦之。
頻羅庵主 釋氏呼木瓜曰“頻羅”。
吾家堂前有一株,蓋前代樹也。
山舟學士因自号頻羅庵主。
公性淡榮利,且自以鲠介不諧于俗,丁艱後,遂引疾不出。
乾隆二十五年,孝聖憲皇後八旬萬壽,公入都祝厘,迎駕次,上顧見曰:“汝來乎?”公奏言:“臣足疾未痊,祝聖母萬壽後即回籍。
”時太仆陳句山先生與公同列,退而詫謂公曰:“頃上方向用,何自退若是?”公曰:“實有足疾,何敢欺也。
”時陳以恩重不得乞身,故送公之行,有句雲:“莫怪老羸慵折柳,對君慚汗出如漿。
”紀實也。
五十五年,祝高廟八旬萬壽,有勸公必谒時相者。
公毅然不顧,即日出都。
《家居賦答友》二首雲:“卅年蒲柳早衰蕪,壯不如人況老乎!苦筍硬差良有願,葫蘆依樣已難摹。
休言報國文章在,隻合投閑草木俱。
物不答施天地大,始終慚負是頑軀。
”“北望君門首重回,一門三世荷栽培。
臣心不似菤葹草,天意須憐擁腫材。
絮已沾泥飛不起,豆和灰冷爆難開。
他生願作銜環雀,再上觚棱高處來。
”公平居儉于自奉,一冠數十年不易,生平不好内,不喜飲宴。
故随園老人贈詩有“一飯矜嚴常選客,半生孤冷不宜花”之句。
不為人祝壽,壬子七十誕辰,設兇具于門以謝客。
故自述詩有雲:“老夫自祝飛光酒,一具桐棺萬楮錢。
”道其實也。
嘉慶十六年冬,公患發疽,危笃中見有人持楹帖入,其句雲:“萬裡煙雲開瘴戶,一天風雨護神爐。
”病遂愈,因自号新吾長翁。
九十誕辰,張岐山問萊壽聯雲:“人近百年猶赤子,天留二老看元孫。
”人賞其工。
公配汪恭人,長公一歲,先公二年卒。
公挽聯雲:“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公以嘉慶乙亥七月十五日卒,年九十三。
殁前數日,手書訃稿,遺命不治喪,不刻行狀。
同裡衆紳士挽聯雲:“朵殿奉絲綸,四百紙述事記言,史館猶傳大手筆;明湖思俎豆,九十載清風儉德,邦人長想古衣冠。
”大吏以公品望,矜式士民,題請從祀鄉賢,得旨俞允。
入祠之日,傾城會送,前此無其盛也。
作詩取法 駕部許周生先生嘗語餘雲:“孔子曰:‘溫柔敦厚,詩之教也。
’近人作詩,溫柔者多,敦厚者少。
”至哉斯言。
又聞之先輩雲:“凡押啞韻而能響者,其人必貴;押險韻而能穩者,其人必夷。
”亦是名論。
枕代頭 明熊經略廷弼既逮入獄,其卧處有一藤枕。
每晚人靜禮北鬥,則取此枕焚香供焉。
已而刑有日,神色不變。
就刃時,奉傳首九邊之旨,西曹郎俄錄其首,則空無所有,惟見一藤枕,大駭,相戒勿洩。
亟報魏閹,大索不得,遂秘其事。
而九邊所傳之首,實非經略真顱也。
此事甚新,見始甯陳氏《秋曹日錄》。
張讱庵 張讱庵,又姓韓,甘肅人。
狀貌修偉,膂力絕人,遨遊江浙間,每來西湖,則必寓餘家之葛林園。
一肩行李,無傔從。
善飲啖,鬥酒彘肩,未嘗告飽,蔬菜脫粟,未嘗苦饑。
所識多兩江知名士,與之談,述宋、元、明季事甚悉。
至本朝掌故,則某年奉某上谕,行某事,某官治某省,損益某政,元元本本,纖巨靡遺。
尤好談兵,酒酣以往,言年嶽西征事,須眉俱躍躍也。
一日,忽來别曰:“家有老母,年逾九十,書來趣歸,行有日矣。
”問:“何不早歸?”曰:“實不相隐,某少年亡命,浪迹江湖,今時移勢易,仇家物化,無批根者,願及未填溝壑,至父母邦而首丘焉。
”遂遍别所知而去,去時年已七十餘,今不知尚存否也。
懲矯 雍正間,學使某公以清厲自矜。
一日,有業師來求佽助,以清貧辭。
師嬲之,某公具以入告。
上惡之,傳旨申饬,命藩庫扣學政養廉銀五百兩與其師,天下快之。
痘疹 痘疹,李時珍以為始于馬伏波征武溪蠻,染此疾歸,名曰“虜瘡”,不名痘也。
《文苑英華》:莆田黃滔《陳先生集序》雲:“陳黯幼能詩,十三袖詩一通,見清源牧。
時面豆新愈,牧戲之曰:‘藻才而花貌,胡不詠之?’黯應聲曰:‘玳瑁應難配,斑犀定不加。
天憐未端整,滿面與裝花。
’”此尚詠豆痂,非面麻也。
舊有新婚詞雲:“高卷珠簾明點燭,請教菩薩看麻胡。
”近又有人句雲:“不是君容生得好,老天何故亂加圈。
”則竟詠面麻矣。
侮聖非賢 王莽處處比周公,王安石事事學《周禮》。
王莽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王安石曰:“天生黑
父殁于保定,處士走數千裡,函骨以歸。
沙石穿麻鞋,血痕縷縷。
有《負骸圖》詩雲:“負骸孤走保陽城,日日愁霖淚雨傾。
隻有父魂兒命在,夜來同宿晝同行。
”其先人官少參者,人呼黃佛兒。
處士詩雲:“為展松楸到梵村,墓門華表百年存。
白頭老妪遙相指,黃佛兒家七世孫。
”處士工鐵筆,小松司馬繼其學。
屈戌 窗門之鈎,舊名屈戌。
程十然丈曰:“戌字當作戍字,戍有守義。
屈戍者,屈鐵以為守也。
”趙秋舲同年雲:“尤西堂詞中,曾以戌字押入遇韻,則訓戌為戍,前人已有之矣。
” 趙南星硯 餘幼時曾見有人持一硯來,上镌趙忠毅公款識,有銘雲:“東方未明,太白睒睒,雞三号,更五點,此時拜疏揭大閹,事成銘汝功,不成同汝貶。
”當時草劾珰疏,蓋用此硯也。
李西齋 李西齋,名堂,字允升,錢唐布衣。
為詞酷摹白石,著有《梅邊笛譜》二卷、《篷窗剪燭集》二卷,久已脍炙人口矣。
詩不常作,然間亦一吟。
晚年貧無立錐,逃于曲糵。
道光辛卯,以病殁。
汪小米中翰彙其所作《冬榮草堂詩》,序而刊之。
五言如《秋日園居雜興》雲:“苔涼無鳥下,水淨見魚行。
”《胡眉峰、朱閑泉、徐西澗登吳山大觀台遠眺》雲:“雲陰含雨過,江氣逼人清。
”《北郭晚眺》雲:“客驚秋信早,老愛夕陽遲。
”《曉過南湖》雲:“岸轉入高柳,湖寬無近峰。
”七言如《寒食前四日湖上看桃花》雲:“柳緣煙岸綠沉樹,花擁春山紅過湖。
”《懷湯典三客白下》雲:“綠漲鴨頭三月浪,青橫驢背六朝山。
”《呈吳穀人祭酒》雲:“廿年宦橐新詩本,一領朝衫舊酒痕。
”《渡鄱陽湖》雲:“篾帆出沒樹中樹,沙岸界畫湖外湖。
”《張文獻公祠》雲:“手錄方呈金鏡去,容華已選玉環來。
”皆清麗可誦。
王蘭泉司寇昶嘗題其詩雲:“吳下沙維杓張岡迹已陳,蘭坻方薰石瓠翁春亦前塵。
西泠又見西齋出,始信風騷在逸民。
”其為前輩推許如此。
祭文 祭文之簡古者,宋李觀祭歐陽太夫人文雲:“孟轲亞聖,母之教也。
夫人有子如轲,雖死何憾。
尚飨。
”陸放翁祭朱文公文雲:“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傾長河注東海之淚,路修齒髦,神往形留,公沒不忘,庶其歆飨。
”趙介如祭賈似道文雲:“嗚乎!履齋死循,死于宗申吳丞相潛;先生死閩,死于虎臣。
哀哉尚飨。
”明武宗祭靳閣老文雲:“朕在東宮,先生為傅;朕登大寶,先生為輔;朕今渡江,聞先生訃。
哀哉尚飨。
”此數篇,記十五歲時随長輩葛嶺埽墓,先伯祖谏庵公在湖舫述示,且訓之雲:“聞汝師述汝作文,動辄千言。
少年舉筆,固以充沛為主,然不可不知凝煉之法。
偶舉數則,可以隅反。
”今追思往訓,而敬述之如此。
池塘生春草 謝康樂“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之句,自謂語有神助。
李元膺則曰:“餘反複觀此句,未見有過人處,而譽之盛者,則又以為妙處不可言傳,其實皆門外語也。
”案《陶弇集》雲:“此句之根,在四句以前,其雲‘卧疴對空林,衾枕昧節候’,乃其根也。
‘褰開暫窺臨’下曆言所見之景,至‘池塘生春草’,知卧病前所未見者,而時節流換可知矣。
”此評自是确論。
若《吟窗雜錄》謂靈運因此詩得罪,遂托以阿連夢中授之。
權文公評之雲:“池塘者,泉州潴溉之地,今日生春草,是王澤竭也。
《豳風》所紀一蟲鳴則一候變,今日變鳴禽,是候将改也。
”夫鍛煉周内以入人罪,亦複何所不可,若以之論詩,則入魔道矣。
勝朝奢靡 嚴分宜父子擅權,賄賂充斥。
然考《天水冰山錄》所載,籍沒之數,僅黃金三萬兩,白銀二百餘萬兩而已。
考劉瑾之籍也,銀七千萬兩。
朱綜之籍也,銀五千萬兩。
魏忠賢之籍也,銀三千萬兩。
并見徐樹丕《識小錄》。
則閹寺之貪婪,更百倍于宰執,累朝剝削,末造之貧,兆于此矣。
恭讀聖祖仁皇帝上谕,言明崇祯時,後宮花粉之資,每歲開支至七百餘萬兩,則其他之奢靡可知矣。
思陵崇尚節儉,而積習相沿,猶複如此,國家安得不民窮财盡耶! 纨袴 晉帝見歉歲民饑,謂左右曰:“何不食肉糜?”遼主見道上餓夫,謂左右曰:“何不食幹臘?”千古庸暗,如出一轍。
宋蔡京諸孫,生長膏粱,不知稼穑。
一日,京戲問之曰:“汝曹日啖米,試問米從何出?”一人曰:“從臼子裡出。
”京大笑。
又一人曰:“不然,我見從席子裡出。
”蓋京師運米,以席囊盛之故也。
纨袴不辨菽麥,往往如此。
詩傍門戶 吳修齡《圍爐詩話》雲:“今人作詩,動稱盛唐。
曾在蘇州,見一家舉殡,其銘旌雲:‘皇明少師文淵閣大學士申公間壁豆腐店王阿奶之靈柩。
’可以移贈諸公。
”此雖虐谑,然依人門戶者可以戒矣。
在璞堂老人 仁和方芷齋夫人芳佩,勤僖公汪芍坡中丞新之繼室也。
工詩文,有知人鑒。
乃翁相攸時,攜文二首,一為吳颉雲修撰,其一則芍坡中丞也。
展轉不能決,以示夫人。
時吳方諸生,汪猶布衣也。
夫人閱吳作曰:“是當早發,然英華太露,誠恐不壽。
”閱汪作曰:“此大器也,然須晚成。
”翁遂舍吳而議汪。
後吳果大魁,官位不顯,且未享遐齡。
汪則揚曆中外,階至一品。
夫人生一子二女,富貴壽考,今則孫階之蘭玉森森矣。
餘為夫人之再從彌甥,幼時得侍謦咳,言論揮霍,旁若無人。
晚年尤喜作擘窠大字,筆力出入襄陽,一洗脂粉氣象。
嘉慶丁卯,山舟學士重宴鹿鳴,賦詩四章,和者不下百餘人。
夫人時年八十,和詩三章,評者以為諸人皆勿能及。
夫人享年八十二歲,有《在璞堂稿》行世。
夫人媳王氏,名德宜,松江人,亦工詩,侍夫人日,屢有唱和。
夫人既殁,家政一委之姬妾,日則彈琴詠詩,焚香禮佛而已。
著《語鳳巢詩稿》。
記其金陵詩二句雲:“啼鳥猶呼奈何帝,居人尚說莫愁湖。
”跌宕之緻,可以想見矣。
京師梨園 京師梨園四大名班,曰四喜、三慶、春台、和春。
其次之則曰重慶,曰金钰,曰嵩祝。
餘壬午年初至京,當遏密八音之際,未得耳聆目賞。
次年春,始獲縱觀,色藝之精,争妍奪媚。
然餘逢場竿木,未能一一搜奇也。
丙戌入都,寓近彼處,閑居無事,時複中之。
四班名噪已久,選才自是出人頭地。
即三小班中,亦各有傑出之人,擅場之技,未可以郐下目之。
此外尚有集芳一部,專唱昆曲,以笙璈初集,未及排入各園。
其他京腔、弋腔、西腔、秦腔,音節既異,裝束迥殊,無足取焉。
表弟蘇蔚生雅有今樂之好,取自四喜以下七班,某日至某園,一月之中,周而複始,譜為小錄一編,界以烏絲之闌,裝以紅錦之裹,題其簽曰燕台樂部,分日下梨園,錄而屬餘為之序雲:“首善繁華之地,太平歌舞之時,幾處旗亭,能讴《水調》,誰家箫鼓,不按《涼州》。
既紙醉以金迷,複花交而錦錯。
樓台十二,一時卷上珠簾;裙屐三千,幾個偷來鐵笛。
固已猜疑長樂,仿佛廣寒矣。
爰有家居浙水,人号斜川,愛當定子之筵,屢顧周郎之曲,衫裳倜傥,襟袖溫存。
每當燈酒良宵,春秋佳日,今雨舊雨,無花有花,未嘗不高倚闌幹,俯臨珠玉。
評量粉黛,環肥燕瘦之間;品藻冠裳,賈佞江忠之列。
紅牙拍去,青眼搜來,莫不采菲無遺,存花有案。
爰集都下名班,曰四喜、三慶、春台、和春、重慶、金钰、嵩祝,分隸七部,合彙一編。
排如春水魚鱗,準遞年年之信;序似秋風雁翅,不愆月月之期。
其間粉墨登場,丹青變相。
銅琶鐵闆,大江東高調淩雲;翠繞珠圍,小海唱低歌醉月。
選聲選色,取貌取神,宜喜宜嗔,可歌可泣。
于是按圖集錦,照譜征花,看來欲遍長安,佳處争傳日下。
群仙簇彩,大羅自有因緣;一佛拈花,下界都來供養。
亦足遍邀袍澤,同聽《霓裳》也已。
其他舞彩之行,尚有集芳之部,然而此曲隻應天上,序班未遍人間,不隸梨園,難歸菊部。
愛己同于割玉,情匪類于遺珠。
至若趙北新音,秦西變調,仰天撫缶,但唱嗚嗚,匝地繁弦,惟聞艾艾,已同郐下,概比鄭聲,凡此旁搜,俱不贅列。
顧或者恨撷芳玉籍,未識雛莺乳燕之名;采豔金台,不書董袖鄂香之事。
豈知酒闌燈灺,茶熟香溫,但陳玉笥之新編,不類燕蘭之小譜。
然而三年宋玉,好色雖異于登徒;十五王昌,薄幸迥殊乎崔灏。
使僅闌憑侬袖,亦知眼過煙雲;倘教钗挂臣冠,未必心同木石。
而茲者寄情絲竹,用佐琴樽,聊寄娛耳之資,不叙銷魂之事雲爾。
” 銀杯 孫雨人學博同元,家藏宮僚雅集酒器,以白金作沓杯,如梅花形,重二十八兩有奇,外界烏絲,内镌諸公姓氏、名号、爵裡于底,以量之大小分屬焉。
首湯潛庵斌,河南睢州人;次沈繹堂荃,江南華亭人;次郭快圃棻,直隸清苑人;次王昊廬澤宏,湖北黃岡人;次耿逸庵介,河南登封人;次田子湄喜,山西代州人;次張敦複英,安徽桐城人;次李山公錄予,順天大興人;次朱即山阜,浙江山陰人;次王阮亭士禛,山東新城人,共計十事。
理學偏僻 王荊公以《春秋》為斷爛朝報,不列六經。
程伊川以《資治通鑒》為玩物喪志,禁人勿習。
講理學者,偏僻往往如此。
青躬道人 仁和王健庵先生,随園老人之甥也。
家貧,以諸生老。
治詩,格不求高,而專事精潔。
《偶成》雲:“蘿添老樹衰時葉,雲補青山缺處峰。
”《自遣》雲:“妻兼婢事休嫌懶,女比兒柔不厭多。
”《詠鼠》雲:“怪它兩眼小于漆,長看世人夢未醒。
”頗得元人風味。
晚年自号青躬道人。
或問其故,曰:“無米無穴,精窮而已。
”其風趣如此。
仔 粵俗呼泥腿曰“濫仔”,呼幼稚曰“小仔”,呼幼女曰“柳陰仔”,呼使女曰“美仔”,呼十歲内男女曰“囟門仔”,呼纨袴曰“阿官仔”。
案,仔即崽字,音宰。
《水經注》雲:“娈童丱女,弱年崽子。
”是其所本。
至北人則以為罵詈之詞,與“羔子”、“蹄子”等矣。
碧城仙館詩 陳雲伯大令《碧城仙館詩》,是其少作,皆香奁側豔之詞,後刻《頤道堂全集》,大半删去。
猶記其《無題》二句雲:“七十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
”餘幼時酷愛誦之。
頻羅庵主 釋氏呼木瓜曰“頻羅”。
吾家堂前有一株,蓋前代樹也。
山舟學士因自号頻羅庵主。
公性淡榮利,且自以鲠介不諧于俗,丁艱後,遂引疾不出。
乾隆二十五年,孝聖憲皇後八旬萬壽,公入都祝厘,迎駕次,上顧見曰:“汝來乎?”公奏言:“臣足疾未痊,祝聖母萬壽後即回籍。
”時太仆陳句山先生與公同列,退而詫謂公曰:“頃上方向用,何自退若是?”公曰:“實有足疾,何敢欺也。
”時陳以恩重不得乞身,故送公之行,有句雲:“莫怪老羸慵折柳,對君慚汗出如漿。
”紀實也。
五十五年,祝高廟八旬萬壽,有勸公必谒時相者。
公毅然不顧,即日出都。
《家居賦答友》二首雲:“卅年蒲柳早衰蕪,壯不如人況老乎!苦筍硬差良有願,葫蘆依樣已難摹。
休言報國文章在,隻合投閑草木俱。
物不答施天地大,始終慚負是頑軀。
”“北望君門首重回,一門三世荷栽培。
臣心不似菤葹草,天意須憐擁腫材。
絮已沾泥飛不起,豆和灰冷爆難開。
他生願作銜環雀,再上觚棱高處來。
”公平居儉于自奉,一冠數十年不易,生平不好内,不喜飲宴。
故随園老人贈詩有“一飯矜嚴常選客,半生孤冷不宜花”之句。
不為人祝壽,壬子七十誕辰,設兇具于門以謝客。
故自述詩有雲:“老夫自祝飛光酒,一具桐棺萬楮錢。
”道其實也。
嘉慶十六年冬,公患發疽,危笃中見有人持楹帖入,其句雲:“萬裡煙雲開瘴戶,一天風雨護神爐。
”病遂愈,因自号新吾長翁。
九十誕辰,張岐山問萊壽聯雲:“人近百年猶赤子,天留二老看元孫。
”人賞其工。
公配汪恭人,長公一歲,先公二年卒。
公挽聯雲:“一百年彈指光陰,天胡此靳?九十載齊眉夫婦,我獨何堪!”公以嘉慶乙亥七月十五日卒,年九十三。
殁前數日,手書訃稿,遺命不治喪,不刻行狀。
同裡衆紳士挽聯雲:“朵殿奉絲綸,四百紙述事記言,史館猶傳大手筆;明湖思俎豆,九十載清風儉德,邦人長想古衣冠。
”大吏以公品望,矜式士民,題請從祀鄉賢,得旨俞允。
入祠之日,傾城會送,前此無其盛也。
作詩取法 駕部許周生先生嘗語餘雲:“孔子曰:‘溫柔敦厚,詩之教也。
’近人作詩,溫柔者多,敦厚者少。
”至哉斯言。
又聞之先輩雲:“凡押啞韻而能響者,其人必貴;押險韻而能穩者,其人必夷。
”亦是名論。
枕代頭 明熊經略廷弼既逮入獄,其卧處有一藤枕。
每晚人靜禮北鬥,則取此枕焚香供焉。
已而刑有日,神色不變。
就刃時,奉傳首九邊之旨,西曹郎俄錄其首,則空無所有,惟見一藤枕,大駭,相戒勿洩。
亟報魏閹,大索不得,遂秘其事。
而九邊所傳之首,實非經略真顱也。
此事甚新,見始甯陳氏《秋曹日錄》。
張讱庵 張讱庵,又姓韓,甘肅人。
狀貌修偉,膂力絕人,遨遊江浙間,每來西湖,則必寓餘家之葛林園。
一肩行李,無傔從。
善飲啖,鬥酒彘肩,未嘗告飽,蔬菜脫粟,未嘗苦饑。
所識多兩江知名士,與之談,述宋、元、明季事甚悉。
至本朝掌故,則某年奉某上谕,行某事,某官治某省,損益某政,元元本本,纖巨靡遺。
尤好談兵,酒酣以往,言年嶽西征事,須眉俱躍躍也。
一日,忽來别曰:“家有老母,年逾九十,書來趣歸,行有日矣。
”問:“何不早歸?”曰:“實不相隐,某少年亡命,浪迹江湖,今時移勢易,仇家物化,無批根者,願及未填溝壑,至父母邦而首丘焉。
”遂遍别所知而去,去時年已七十餘,今不知尚存否也。
懲矯 雍正間,學使某公以清厲自矜。
一日,有業師來求佽助,以清貧辭。
師嬲之,某公具以入告。
上惡之,傳旨申饬,命藩庫扣學政養廉銀五百兩與其師,天下快之。
痘疹 痘疹,李時珍以為始于馬伏波征武溪蠻,染此疾歸,名曰“虜瘡”,不名痘也。
《文苑英華》:莆田黃滔《陳先生集序》雲:“陳黯幼能詩,十三袖詩一通,見清源牧。
時面豆新愈,牧戲之曰:‘藻才而花貌,胡不詠之?’黯應聲曰:‘玳瑁應難配,斑犀定不加。
天憐未端整,滿面與裝花。
’”此尚詠豆痂,非面麻也。
舊有新婚詞雲:“高卷珠簾明點燭,請教菩薩看麻胡。
”近又有人句雲:“不是君容生得好,老天何故亂加圈。
”則竟詠面麻矣。
侮聖非賢 王莽處處比周公,王安石事事學《周禮》。
王莽曰:“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王安石曰:“天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