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苕文有記,沈山子、周青士各有詩。
西施詩 袁簡齋先生詠西施詩雲:“妾自承恩人報怨,捧心常覺不分明。
”立意既新,措詞亦婉。
及讀毛馳黃先生句雲:“别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
”覺含蓄蘊藉,較袁更勝。
黃梅橋 黃梅橋先生彬,外舅鐵年先生胞弟也,錢塘諸生,久困棘闱,四旬外以瞽廢。
記某年太翁晴江先生卒,山舟學士赙贈,其時倉卒,未有謝柬,梅橋先生自以素箋書之。
學士見而藏諸箧中,謂壬曰:“我生平睹臨松雪書者多矣,未見有如此神似者,汝輩學趙字,以此為金科玉律可也。
”梅橋先生今将六旬,尚無恙,居武林門外之夾城巷。
尋常音誤 尋常之字,本有專音,古昔之文,或多假借,而習焉不察,信口訛傳,未免伏獵金根,贻譏大雅,連蜷雌霓,見笑文人。
茲特胪舉之,以便初學。
飓風,海大風也。
飓,音具,誤作貝。
潢污,積水也。
潢,音橫,誤作黃。
鳆魚,海魚,即石決明也。
鳆,音暴,誤作複。
峥嵘,山峻也。
音橙宏,誤作争榮。
覆瓿,廢紙覆甕也。
瓿,音蒲,誤作剖。
滑稽,诙諧也。
滑,音骨,誤作猾。
然,大笑。
,音,誤作展。
侯鲭,侯家之馔也。
鲭,音蒸,誤作精。
鼎铛,鼎镬也。
铛,音撐,誤作當。
阌鄉,陝州縣名也。
阌,音聞,誤作受。
老媪,女老之稱也。
媪,音奧,誤作愠。
隽永,言有味而長也。
隽,前上聲,誤作俊。
神荼郁壘,門神也。
音伸舒郁律,誤作本音。
暴露,顯露也。
暴,音蔔,誤作抱。
災沴,陰陽氣亂也。
沴,音戾,誤作疹。
盧、灉、兖州二水名也。
音雷雍,誤作蘆惟。
慮虒,邑名也。
音盧夷,誤作本音。
祅廟,胡神廟也。
祅,音軒,誤作妖。
泛駕,馬有逸氣不循軌也。
泛,音捧,誤作販。
糧饷,軍食也。
饷,商去聲,誤作向。
腽肭,肥也。
音兀納,誤作溫芮。
土著,土人也。
著,音酌,誤作注。
冰檗,寒苦也。
檗,音柏,誤作蘖。
口吃,口不便言也。
吃,音格,誤作吃。
悃愊,至誠也。
愊,音逼,誤作福。
狻猊,獅屬也。
狻,音酸,誤作俊。
竣事,蒇事也。
竣,音逡,又音悛,誤作俊。
郦食其,漢人名也。
音曆異基,誤本音。
楚些,宋玉《招魂》助語詞也。
些,梭去聲,誤作本字。
睚眦,目相忤也。
音愛蔡,誤作涯疵。
驵儈,牙人會兩家貿易者也。
驵,音掌,誤作疽,或作徂。
愧恧,慚也。
恧,音忸,誤作赧。
靓妝,妝飾明婳也。
靓,音倩,誤作觌。
劻勷,急遽也。
勷,音禳,誤作襄。
斡旋,轉圜也。
斡,音揠,誤作幹。
槍,彗星也。
槍,音撐,誤作锵。
鄜州,地名也。
鄜,音孚,誤作鹿。
朱提,邑名,地出銀,故白金曰朱提也。
音殊時,誤作本音。
屏營,惶恐不安也。
屏,本音,誤作丙。
酗酒,醉怒也。
酗,音許,誤作洶。
孤鹜,鳥孤飛也。
鹜,音木,誤作務。
宓子賤,春秋人名也。
宓,音伏,誤作密。
金日,漢人名也。
日,音密低,誤作本字。
萬俟,宋人名也。
音木其屑,萬俟誤本音,誤窩。
李陽冰,秦人名也。
冰,音濘,誤作本字。
樊於期,燕人名也。
於,音烏,誤作本字。
谷蠡,匈奴王名也。
谷,音鹿,誤作本字。
吐谷渾,夷人名也。
音突浴魂,誤作本音。
可汗,戎酋之稱也。
音克寒,誤作本音。
甪裡先生,漢人名也。
甪,音鹿,誤作角。
曲逆,邑名也。
逆,音遇,誤本音。
嫪毐,士無行者之稱,又姓也。
音澇藹,誤作廖毒。
冒頓,匈奴也。
音墨突,誤作本音。
綿,叔孫通草創習禮處也。
,音撮,誤作絕。
格澤,星名,妖氣自地屬天也。
音霍铎,誤作本音。
諸如此類,不可枚舉,看書細心不師心,則得之矣。
對聯 太白酒樓對雲:“我輩此中宜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
”渾脫無對。
又黃鶴樓對雲:“樓未起時原有鶴,筆經擱後更無詩。
”亦飄忽有緻。
矶祠對雲:“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工穩貼切,獨有千古。
西湖白雲庵月老對雲:“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以曲對曲,尤極現成。
潮州雙忠祠祀張、許二公,對雲:“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本色語颠撲不破。
于忠肅公廟對雲:“恃社稷之靈,國有君矣;竭股肱之力,死以繼之。
”古雅切實。
史閣部墓對雲:“心痛鼎湖龍,一寸江山雙血淚;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灑落有緻。
送子觀音殿對雲:“我費盡一片婆心,抱個孩兒付汝;你須做百般好事,留些陰骘與他。
”佛口聖心,自然入妙。
痘神廟對雲:“溯從前未判妍媸,到此鴻濛開面目;過這關方為兒女,全憑祖父種心苗。
”亦親切有味。
廣東香山書院對雲:“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措詞質而不郛。
過洋樂 李竹隐用,字叔大,東莞人,以孝聞。
宋末,中國喪亂,竹隐使其婿熊飛起兵勤王。
自浮海至日本,以詩書教其國人,皆被化,呼為夫子。
及卒,以鼓吹一部,送柩歸裡,人以為榮。
至今會城舉殡,必用此樂前導,倭衣倭帽,名曰過洋樂。
孔萬 陳都官尚書孔範與孔貴嫔結兄妹,明丞相萬安與萬貴妃通族,奸邪行事,千古一轍。
又萬文康晚年陽痿,得門生倪姓禦史海上方,洗之遂起,世傳洗禦史是也。
因以其方進帝,署曰:“臣安恭進。
”後帝崩,大珰出示朝堂,厲詞诮責,文康唯唯。
此等谄媚,雖嚴分宜亦不屑為也。
曲阜孔林 曲阜聖林,相傳周公曾蔔葬于此。
既而曰:“吾無德以當之,五百年後,有聖人出而當之。
”夫周公之邃于易,精于數,宜其前知若此。
厥後孔子之葬,曾子、子貢實主持之。
雖後來之神靈屢顯,抔土綿長,固由聖德之自承天眷,而二子之相方定穴,盡善經營,固有百倍于後世青鳥之術者。
而四方觀葬,曾子且謂之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其詞之謙退雍容若此。
可見聖賢無所不學,而又不欲以詭異之說示人也,量顧可及哉? 青詞 青詞乃醮壇請禱之詞。
明世宗朝,大臣詞臣悉從事于此,以希天眷,有極工者。
曾見一聯雲:“揲靈蓍之草以成爻,天數五,地數五,五五二十五數,數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無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協律,陽聲六,陰聲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統萬年。
”相傳系夏貴溪手筆。
堯舜禹湯所舉 宋試士策,以堯、舜、禹、湯所舉為問,則皆以四嶽、伯益、臯陶、伊尹為對,而不知所問者,漢時閣門谒者四人,四時各有所舉,乃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張湯舉秋,貢禹舉冬也。
見《宋稗類鈔》。
亂世之臣識大體 三代以下,亂世之臣識大體者,孔明、王猛二人而已。
亮仕漢而心乎漢,猛不仕晉而心乎晉。
亮臨終不辍伐魏之師,猛臨終谏止伐晉之舉。
其事雖異,其意則同也。
此論震澤任心齋兆麟發之,而其說則本于侯朝宗。
借書 “借人書一癡,還人書一癡。
”見杜征南與兒書。
後人作借書一瓻。
孫愐《唐韻》瓻字注雲:“瓻,酒器也,大者容一石,小者五鬥,古借書盛酒器也。
”而黃山谷《借書》詩:“時送一鸱開鎖魚。
”瓻又作鸱,當别有所本。
但癡之易瓻,不知起于何時。
餘意古人于書,矜重之至,不肯輕易假人,而陰謀者乃設為賄賂以餌之。
藏書之人或因良醞可戀,偶爾破悭,未可知也。
漁洋《池北偶談》載,歸熙甫與門生王子敬一帖雲:“東坡《易》、《書》二傳,曾求魏八不與,此君殊俗惡,乞為書求之。
畏公作科道,不敢秘也。
”借書雅人事,乃亦徇勢力如此,異哉! 喪心語 宋吳伯舉守姑蘇,蔡京一見大喜,入相首薦其才,三遷中書舍人。
後以忤京落職,知揚州。
客或有以為言者,京曰:“既作官,又要做好人,兩者可得兼耶?”此真喪心病狂之語。
博士待诏 博士待诏,皆翰林院官名也。
而何以有茶博士、酒博士、算博士之稱,剃頭匠又有待诏之号,積習之沿,不知何昉。
尼姑 漢劉峻女出家,乃尼姑之始,而尚未立名。
東晉婦人阿藩,習西域之教,始有尼姑之稱。
何充舍宅安尼,乃尼寺之始。
小說傳奇 小說起于宋仁宗時,太平已久,國家閑暇,日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名曰“小說”。
而今之小說,則紀載矣。
傳奇者,裴铏著小說多奇異,可以傳示,故号“傳奇”,而今之傳奇,則曲本矣。
鐐子 《宋稗類鈔》:“仁宗幸後苑回宮,索漿甚急。
宮人曰:‘大家何不向外面索,而緻久渴耶?’帝曰:‘吾屢顧不見鐐子,苟問之,則所司必有得罪者,故不忍也。
’”始以鐐子必是盛酒漿之器,如今铫子、铞子之類,下語所司,乃是主器之人。
而楊升庵則曰:“鐐子,庖人之别名也。
”引軍牢牢子為證。
以為鐐牢音近,義頗牽強。
及閱宋陳随隐《從駕記》,載茶酒等班有禦燎子之名,此則可為确證。
又閱魏泰《東軒筆錄》,亦載此事:“帝曰:‘吾屢顧不見僚鄰女子。
’”名色又異。
且鐐字三處不同,究不知宜何從也。
趙普 宋太宗嘗與趙普議不合,上曰:“宰相安得如桑維翰者與之議乎?”普曰:“維翰愛錢,陛下恐亦不用。
”上曰:“措大眼孔小,苟賜與十萬貫,則塞破屋子矣。
”此語分明隐刺瓜子金事。
國書 《法苑珠林》雲:“造書凡三人,長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曰倉颉,其書下行。
”今國書下行而兼左旋,是又一格也。
滇南不知孔子 滇南人初不知有孔子,祀王右軍為先師。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始建孔子廟。
貴賤同誕 《宋稗類鈔》:“文潞公八字,洛陽一老人與之符合,而窮達不同。
浼一日者推之,是或南北之分,水陸之異,然明年某月,當與公起居飲食,同一享用,不過止九月耳。
次年,潞公入洛,欲覓一舊人談往事,或以老人薦者,公一見大喜,出入必偕,凡官府宴會及親友招遊,亦攜以往。
公坐右則拐老人于左,坐左則拐于右。
九月後,公去洛,而老人之蹤迹疏矣。
”又宋人小說載,蔡京八字是丁亥壬寅壬辰辛亥,與東京鄭粉兒子支幹并同。
古人名作 儲中子在文雲:“陸士衡《五等諸侯論》,蘇廷碩《東封朝觐壇頌》,獨孤至之《夢遠遊賦》,韓退之《進學解》、《毛穎傳》,孔可之《大明宮紀夢》,歐陽永叔《王镕傳》、《王淑妃傳》、《伶官傳》,蘇子瞻《十八羅漢像贊》、《戰國養士論》,陳同甫《上孝宗書》,皆得太史公之神,當與《項羽本紀》同讀。
”李安溪光地雲:“辟佛幾篇名文,宜彙置一處。
範蔚宗《西域傳贊》,傅奕《表》,韓退之《原道》、《佛骨表》、《與孟簡書》,宋景文《李蔚傳贊》,朱文公《釋氏論》,合而觀之,彼教無所逃罪矣。
” 筆端刻薄 趙秋谷始與阮翁相得,後乃龃龉,因作《談龍錄》一編,句句贊,卻句句刺,至尖極冷,下筆如刀。
推其由,不過因不借聲調譜之故,亦何至忮刻如此,然猶曰文人相輕,積習使然耳。
至梅聖俞《碧雲》一書,其于文潞公、範文正公,信口诋污,不遺餘力,夫人知為必無之事,而鑿鑿言之,躍躍書之,究之于二公非有不共深仇,特以懷才不偶,因而歸怨宰執,為此醜诋,妾媵婢女之所為,而乃名士為之乎?且迄今千載而下,兩公之名,争光日月,而聖俞反因此而共識為有文無行之人,則亦何苦以己矛刺己盾耶?又錢世召《錢氏私志》于歐陽文忠多有微詞,而簸錢一事,尤哓哓不休,末乃自露口供,因《五代史·十國世家》痛毀吳越,而《歸田錄》又未叙文僖美政之故,怨之于人,顧不甚哉!總之,發人陰私,攻人暧昧,實則喪人德,虛則喪己名,快一時之笑罵,淆千古之是非,文人最易犯,而實宜切戒者也。
或曰:“魏泰所作,嫁名聖俞者。
” 三楊 明永樂宣德間,楊榮、楊溥、楊士奇皆秉鈞軸,同在閣中,則參谒者難于稱姓,故以東西南位别之。
士奇,江西人,故曰西楊;溥,荊州人,荊古南郡,故曰南楊;榮,閩人,閩在京師之東,故曰東楊。
亦猶本朝北劉中堂、南劉中堂之稱。
墓樹 西湖嶽忠武墓,樹枝皆北向,人人知之也。
韓城有蘇屬國墓,樹枝皆南向,可為的對。
牡丹 青城山丈人觀前,有牡丹二株,一高十丈,号大将軍;一高五丈,号小将軍。
牡丹向比美人,此忽擅阃外之尊,尤為衆香國中生色。
簪花樓 明武宗幸清江浦,駐尚書金濂第,以後樓居劉美人。
劉性愛花,當時供頓必進鮮花朵,日凡數次,後人呼其樓曰劉美人簪花樓。
武王 孔子以周德為至德,而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立言何等婉約!韓文公《伯夷頌》無一詞及武王,末乃雲:“雖然,微二子,則亂臣賊子接迹于後世矣。
”其罪武也,凜然如刀鋸斧钺之加,而鋒不露。
至東坡“武王,非聖人也”,乃以六字一口道破矣。
江河赤水 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見晉張華《博物志》。
四字覺驚心動魄。
勤王兵解 梁武帝紙鸢系诏,而援卒不來。
隋炀帝木鵝系诏,而救兵不至。
此天下諸侯解體已久,視等弁髦,更不可以骊山烽火例也。
聖諱 前代雖未有避聖諱之令,然而日在人心,能無凜凜。
唐文宗賜裴度詩:“我家柱石裴,憂來學丘禱。
”以天子而名聖人,且用其語,故無嫌。
韓文公詩:“柄用儒術崇丘轲。
”王荊公詩:“驅馬臨風想聖丘。
”猶雲出以莊雅也。
至杜子美《醉時歌》:“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以帝王百世之師,呼而侪之于盜跖,可乎? 三蟲 唐鹹通中,荊州書生号唐五經,聚徒五百,束修自給,有西河濟南之風。
嘗謂人曰:“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謂鬻田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蟲,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蟲,謂鬻奴婢而食也。
”見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說甚解頤。
西施詩 袁簡齋先生詠西施詩雲:“妾自承恩人報怨,捧心常覺不分明。
”立意既新,措詞亦婉。
及讀毛馳黃先生句雲:“别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
”覺含蓄蘊藉,較袁更勝。
黃梅橋 黃梅橋先生彬,外舅鐵年先生胞弟也,錢塘諸生,久困棘闱,四旬外以瞽廢。
記某年太翁晴江先生卒,山舟學士赙贈,其時倉卒,未有謝柬,梅橋先生自以素箋書之。
學士見而藏諸箧中,謂壬曰:“我生平睹臨松雪書者多矣,未見有如此神似者,汝輩學趙字,以此為金科玉律可也。
”梅橋先生今将六旬,尚無恙,居武林門外之夾城巷。
尋常音誤 尋常之字,本有專音,古昔之文,或多假借,而習焉不察,信口訛傳,未免伏獵金根,贻譏大雅,連蜷雌霓,見笑文人。
茲特胪舉之,以便初學。
飓風,海大風也。
飓,音具,誤作貝。
潢污,積水也。
潢,音橫,誤作黃。
鳆魚,海魚,即石決明也。
鳆,音暴,誤作複。
峥嵘,山峻也。
音橙宏,誤作争榮。
覆瓿,廢紙覆甕也。
瓿,音蒲,誤作剖。
滑稽,诙諧也。
滑,音骨,誤作猾。
然,大笑。
,音,誤作展。
侯鲭,侯家之馔也。
鲭,音蒸,誤作精。
鼎铛,鼎镬也。
铛,音撐,誤作當。
阌鄉,陝州縣名也。
阌,音聞,誤作受。
老媪,女老之稱也。
媪,音奧,誤作愠。
隽永,言有味而長也。
隽,前上聲,誤作俊。
神荼郁壘,門神也。
音伸舒郁律,誤作本音。
暴露,顯露也。
暴,音蔔,誤作抱。
災沴,陰陽氣亂也。
沴,音戾,誤作疹。
盧、灉、兖州二水名也。
音雷雍,誤作蘆惟。
慮虒,邑名也。
音盧夷,誤作本音。
祅廟,胡神廟也。
祅,音軒,誤作妖。
泛駕,馬有逸氣不循軌也。
泛,音捧,誤作販。
糧饷,軍食也。
饷,商去聲,誤作向。
腽肭,肥也。
音兀納,誤作溫芮。
土著,土人也。
著,音酌,誤作注。
冰檗,寒苦也。
檗,音柏,誤作蘖。
口吃,口不便言也。
吃,音格,誤作吃。
悃愊,至誠也。
愊,音逼,誤作福。
狻猊,獅屬也。
狻,音酸,誤作俊。
竣事,蒇事也。
竣,音逡,又音悛,誤作俊。
郦食其,漢人名也。
音曆異基,誤本音。
楚些,宋玉《招魂》助語詞也。
些,梭去聲,誤作本字。
睚眦,目相忤也。
音愛蔡,誤作涯疵。
驵儈,牙人會兩家貿易者也。
驵,音掌,誤作疽,或作徂。
愧恧,慚也。
恧,音忸,誤作赧。
靓妝,妝飾明婳也。
靓,音倩,誤作觌。
劻勷,急遽也。
勷,音禳,誤作襄。
斡旋,轉圜也。
斡,音揠,誤作幹。
槍,彗星也。
槍,音撐,誤作锵。
鄜州,地名也。
鄜,音孚,誤作鹿。
朱提,邑名,地出銀,故白金曰朱提也。
音殊時,誤作本音。
屏營,惶恐不安也。
屏,本音,誤作丙。
酗酒,醉怒也。
酗,音許,誤作洶。
孤鹜,鳥孤飛也。
鹜,音木,誤作務。
宓子賤,春秋人名也。
宓,音伏,誤作密。
金日,漢人名也。
日,音密低,誤作本字。
萬俟,宋人名也。
音木其屑,萬俟誤本音,誤窩。
李陽冰,秦人名也。
冰,音濘,誤作本字。
樊於期,燕人名也。
於,音烏,誤作本字。
谷蠡,匈奴王名也。
谷,音鹿,誤作本字。
吐谷渾,夷人名也。
音突浴魂,誤作本音。
可汗,戎酋之稱也。
音克寒,誤作本音。
甪裡先生,漢人名也。
甪,音鹿,誤作角。
曲逆,邑名也。
逆,音遇,誤本音。
嫪毐,士無行者之稱,又姓也。
音澇藹,誤作廖毒。
冒頓,匈奴也。
音墨突,誤作本音。
綿,叔孫通草創習禮處也。
,音撮,誤作絕。
格澤,星名,妖氣自地屬天也。
音霍铎,誤作本音。
諸如此類,不可枚舉,看書細心不師心,則得之矣。
對聯 太白酒樓對雲:“我輩此中宜飲酒,先生在上莫題詩。
”渾脫無對。
又黃鶴樓對雲:“樓未起時原有鶴,筆經擱後更無詩。
”亦飄忽有緻。
矶祠對雲:“思親淚落吳江冷,望帝魂歸蜀道難。
”工穩貼切,獨有千古。
西湖白雲庵月老對雲:“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以曲對曲,尤極現成。
潮州雙忠祠祀張、許二公,對雲:“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
”本色語颠撲不破。
于忠肅公廟對雲:“恃社稷之靈,國有君矣;竭股肱之力,死以繼之。
”古雅切實。
史閣部墓對雲:“心痛鼎湖龍,一寸江山雙血淚;魂歸華表鶴,二分明月萬梅花。
”灑落有緻。
送子觀音殿對雲:“我費盡一片婆心,抱個孩兒付汝;你須做百般好事,留些陰骘與他。
”佛口聖心,自然入妙。
痘神廟對雲:“溯從前未判妍媸,到此鴻濛開面目;過這關方為兒女,全憑祖父種心苗。
”亦親切有味。
廣東香山書院對雲:“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在我所求亦恕,不過子臣弟友,盡五倫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措詞質而不郛。
過洋樂 李竹隐用,字叔大,東莞人,以孝聞。
宋末,中國喪亂,竹隐使其婿熊飛起兵勤王。
自浮海至日本,以詩書教其國人,皆被化,呼為夫子。
及卒,以鼓吹一部,送柩歸裡,人以為榮。
至今會城舉殡,必用此樂前導,倭衣倭帽,名曰過洋樂。
孔萬 陳都官尚書孔範與孔貴嫔結兄妹,明丞相萬安與萬貴妃通族,奸邪行事,千古一轍。
又萬文康晚年陽痿,得門生倪姓禦史海上方,洗之遂起,世傳洗禦史是也。
因以其方進帝,署曰:“臣安恭進。
”後帝崩,大珰出示朝堂,厲詞诮責,文康唯唯。
此等谄媚,雖嚴分宜亦不屑為也。
曲阜孔林 曲阜聖林,相傳周公曾蔔葬于此。
既而曰:“吾無德以當之,五百年後,有聖人出而當之。
”夫周公之邃于易,精于數,宜其前知若此。
厥後孔子之葬,曾子、子貢實主持之。
雖後來之神靈屢顯,抔土綿長,固由聖德之自承天眷,而二子之相方定穴,盡善經營,固有百倍于後世青鳥之術者。
而四方觀葬,曾子且謂之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其詞之謙退雍容若此。
可見聖賢無所不學,而又不欲以詭異之說示人也,量顧可及哉? 青詞 青詞乃醮壇請禱之詞。
明世宗朝,大臣詞臣悉從事于此,以希天眷,有極工者。
曾見一聯雲:“揲靈蓍之草以成爻,天數五,地數五,五五二十五數,數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無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協律,陽聲六,陰聲六,六六三十六聲,聲聞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統萬年。
”相傳系夏貴溪手筆。
堯舜禹湯所舉 宋試士策,以堯、舜、禹、湯所舉為問,則皆以四嶽、伯益、臯陶、伊尹為對,而不知所問者,漢時閣門谒者四人,四時各有所舉,乃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張湯舉秋,貢禹舉冬也。
見《宋稗類鈔》。
亂世之臣識大體 三代以下,亂世之臣識大體者,孔明、王猛二人而已。
亮仕漢而心乎漢,猛不仕晉而心乎晉。
亮臨終不辍伐魏之師,猛臨終谏止伐晉之舉。
其事雖異,其意則同也。
此論震澤任心齋兆麟發之,而其說則本于侯朝宗。
借書 “借人書一癡,還人書一癡。
”見杜征南與兒書。
後人作借書一瓻。
孫愐《唐韻》瓻字注雲:“瓻,酒器也,大者容一石,小者五鬥,古借書盛酒器也。
”而黃山谷《借書》詩:“時送一鸱開鎖魚。
”瓻又作鸱,當别有所本。
但癡之易瓻,不知起于何時。
餘意古人于書,矜重之至,不肯輕易假人,而陰謀者乃設為賄賂以餌之。
藏書之人或因良醞可戀,偶爾破悭,未可知也。
漁洋《池北偶談》載,歸熙甫與門生王子敬一帖雲:“東坡《易》、《書》二傳,曾求魏八不與,此君殊俗惡,乞為書求之。
畏公作科道,不敢秘也。
”借書雅人事,乃亦徇勢力如此,異哉! 喪心語 宋吳伯舉守姑蘇,蔡京一見大喜,入相首薦其才,三遷中書舍人。
後以忤京落職,知揚州。
客或有以為言者,京曰:“既作官,又要做好人,兩者可得兼耶?”此真喪心病狂之語。
博士待诏 博士待诏,皆翰林院官名也。
而何以有茶博士、酒博士、算博士之稱,剃頭匠又有待诏之号,積習之沿,不知何昉。
尼姑 漢劉峻女出家,乃尼姑之始,而尚未立名。
東晉婦人阿藩,習西域之教,始有尼姑之稱。
何充舍宅安尼,乃尼寺之始。
小說傳奇 小說起于宋仁宗時,太平已久,國家閑暇,日進一奇怪之事以娛之,名曰“小說”。
而今之小說,則紀載矣。
傳奇者,裴铏著小說多奇異,可以傳示,故号“傳奇”,而今之傳奇,則曲本矣。
鐐子 《宋稗類鈔》:“仁宗幸後苑回宮,索漿甚急。
宮人曰:‘大家何不向外面索,而緻久渴耶?’帝曰:‘吾屢顧不見鐐子,苟問之,則所司必有得罪者,故不忍也。
’”始以鐐子必是盛酒漿之器,如今铫子、铞子之類,下語所司,乃是主器之人。
而楊升庵則曰:“鐐子,庖人之别名也。
”引軍牢牢子為證。
以為鐐牢音近,義頗牽強。
及閱宋陳随隐《從駕記》,載茶酒等班有禦燎子之名,此則可為确證。
又閱魏泰《東軒筆錄》,亦載此事:“帝曰:‘吾屢顧不見僚鄰女子。
’”名色又異。
且鐐字三處不同,究不知宜何從也。
趙普 宋太宗嘗與趙普議不合,上曰:“宰相安得如桑維翰者與之議乎?”普曰:“維翰愛錢,陛下恐亦不用。
”上曰:“措大眼孔小,苟賜與十萬貫,則塞破屋子矣。
”此語分明隐刺瓜子金事。
國書 《法苑珠林》雲:“造書凡三人,長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曰倉颉,其書下行。
”今國書下行而兼左旋,是又一格也。
滇南不知孔子 滇南人初不知有孔子,祀王右軍為先師。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始建孔子廟。
貴賤同誕 《宋稗類鈔》:“文潞公八字,洛陽一老人與之符合,而窮達不同。
浼一日者推之,是或南北之分,水陸之異,然明年某月,當與公起居飲食,同一享用,不過止九月耳。
次年,潞公入洛,欲覓一舊人談往事,或以老人薦者,公一見大喜,出入必偕,凡官府宴會及親友招遊,亦攜以往。
公坐右則拐老人于左,坐左則拐于右。
九月後,公去洛,而老人之蹤迹疏矣。
”又宋人小說載,蔡京八字是丁亥壬寅壬辰辛亥,與東京鄭粉兒子支幹并同。
古人名作 儲中子在文雲:“陸士衡《五等諸侯論》,蘇廷碩《東封朝觐壇頌》,獨孤至之《夢遠遊賦》,韓退之《進學解》、《毛穎傳》,孔可之《大明宮紀夢》,歐陽永叔《王镕傳》、《王淑妃傳》、《伶官傳》,蘇子瞻《十八羅漢像贊》、《戰國養士論》,陳同甫《上孝宗書》,皆得太史公之神,當與《項羽本紀》同讀。
”李安溪光地雲:“辟佛幾篇名文,宜彙置一處。
範蔚宗《西域傳贊》,傅奕《表》,韓退之《原道》、《佛骨表》、《與孟簡書》,宋景文《李蔚傳贊》,朱文公《釋氏論》,合而觀之,彼教無所逃罪矣。
” 筆端刻薄 趙秋谷始與阮翁相得,後乃龃龉,因作《談龍錄》一編,句句贊,卻句句刺,至尖極冷,下筆如刀。
推其由,不過因不借聲調譜之故,亦何至忮刻如此,然猶曰文人相輕,積習使然耳。
至梅聖俞《碧雲》一書,其于文潞公、範文正公,信口诋污,不遺餘力,夫人知為必無之事,而鑿鑿言之,躍躍書之,究之于二公非有不共深仇,特以懷才不偶,因而歸怨宰執,為此醜诋,妾媵婢女之所為,而乃名士為之乎?且迄今千載而下,兩公之名,争光日月,而聖俞反因此而共識為有文無行之人,則亦何苦以己矛刺己盾耶?又錢世召《錢氏私志》于歐陽文忠多有微詞,而簸錢一事,尤哓哓不休,末乃自露口供,因《五代史·十國世家》痛毀吳越,而《歸田錄》又未叙文僖美政之故,怨之于人,顧不甚哉!總之,發人陰私,攻人暧昧,實則喪人德,虛則喪己名,快一時之笑罵,淆千古之是非,文人最易犯,而實宜切戒者也。
或曰:“魏泰所作,嫁名聖俞者。
” 三楊 明永樂宣德間,楊榮、楊溥、楊士奇皆秉鈞軸,同在閣中,則參谒者難于稱姓,故以東西南位别之。
士奇,江西人,故曰西楊;溥,荊州人,荊古南郡,故曰南楊;榮,閩人,閩在京師之東,故曰東楊。
亦猶本朝北劉中堂、南劉中堂之稱。
墓樹 西湖嶽忠武墓,樹枝皆北向,人人知之也。
韓城有蘇屬國墓,樹枝皆南向,可為的對。
牡丹 青城山丈人觀前,有牡丹二株,一高十丈,号大将軍;一高五丈,号小将軍。
牡丹向比美人,此忽擅阃外之尊,尤為衆香國中生色。
簪花樓 明武宗幸清江浦,駐尚書金濂第,以後樓居劉美人。
劉性愛花,當時供頓必進鮮花朵,日凡數次,後人呼其樓曰劉美人簪花樓。
武王 孔子以周德為至德,而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立言何等婉約!韓文公《伯夷頌》無一詞及武王,末乃雲:“雖然,微二子,則亂臣賊子接迹于後世矣。
”其罪武也,凜然如刀鋸斧钺之加,而鋒不露。
至東坡“武王,非聖人也”,乃以六字一口道破矣。
江河赤水 江河水赤,名曰“泣血道路”,見晉張華《博物志》。
四字覺驚心動魄。
勤王兵解 梁武帝紙鸢系诏,而援卒不來。
隋炀帝木鵝系诏,而救兵不至。
此天下諸侯解體已久,視等弁髦,更不可以骊山烽火例也。
聖諱 前代雖未有避聖諱之令,然而日在人心,能無凜凜。
唐文宗賜裴度詩:“我家柱石裴,憂來學丘禱。
”以天子而名聖人,且用其語,故無嫌。
韓文公詩:“柄用儒術崇丘轲。
”王荊公詩:“驅馬臨風想聖丘。
”猶雲出以莊雅也。
至杜子美《醉時歌》:“儒術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
”以帝王百世之師,呼而侪之于盜跖,可乎? 三蟲 唐鹹通中,荊州書生号唐五經,聚徒五百,束修自給,有西河濟南之風。
嘗謂人曰:“不肖子弟有三變:第一變為蝗蟲,謂鬻田莊而食也;第二變為蠹蟲,謂鬻書而食也;第三變為大蟲,謂鬻奴婢而食也。
”見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說甚解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