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論史事之法
關燈
小
中
大
複雜也。
職是故,史事決無相同者,以為相同,皆察之未精耳,然亦無截然不同者。
故論史事,最宜比較其同異,觀其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則不待用心而自有悟入處矣(凡論史最忌空言,即兩事而觀其異同,就一事而求其因事義理,皆自然可見,正不待穿鑿求之也)。
凡事皆因緣會合而成,則無自性。
無自性,則所謂環境者,僅假定之,以便言說思慮,實則與此事一體也。
然則論一事,而不知環境,實即不知此事矣。
故論史事,搜考宜極博。
又凡一事也,設想其易一環境當如何,亦最足明其事之真相也。
(設想使人育于猿當如何,便可知人之知識,何者得諸先天,何者得諸後天)又試設想,使中國移居歐洲、歐洲人移居中國,當如何,便可知人與地理之關系。
史事論次之難如此,則知是非得失,未易斷言而不可輕于論定。
且如漢武之通西域,當時論者恒以為非,吾侪生兩千年後,或徒歆其拓地之廣,不能了解其說。
然試一考當時之史實,則漢武之通西域,本雲以斷匈奴右臂;然其後征服匈奴,何曾得西域毫厘之力,徒如《漢書》所雲漢“憂勞無甯歲”耳。
當時人之非之,固無足矣。
然試更觀唐代回鹘敗通,西域至今為梗,則知漢代之通西域,當時雖未收夾擊匈奴之效,然因此而西域之守禦甚嚴,匈奴潰敗之後,未能走入天山南北路,其為禍為福,正未易斷言也。
梁任公《中國曆史研究法》史迹之論次,一章論漢攻匈奴,與歐洲大局有關,其波瀾可謂極壯闊;其實何止如此,今日歐洲與中國之交涉,方興未艾,其原因未必不與匈奴之侵入歐有關,則雖謂漢攻匈奴,迄今日而中國還自受其影響可也。
史事之論斷,又何可易言乎?塞翁失馬,轉瞬而禍福變易,閱世愈深而愈覺此言之罕譬而喻矣。
史事果進化者乎?抑循環者乎?此極難言者也。
中國之哲學,思想上主于循環,歐洲則主于進化。
(蓋一取法于四時,一取法于生物。
兩者孰為真理,不可知。
主進化論,宇宙亦可謂之進化,今之春秋,非古之春秋也。
主循環說,進化亦可謂系循環中之一節,如舊小說謂十二萬年,渾混一次,開辟一次,後十二萬年中之事與前十二萬年同是也。
十二萬年在今之主進化論者視之,誠若旦暮然。
即十二萬年而十百千萬之,又熟能斷言其非循環乎?人壽至短,而大化悠久無疆,此等皆隻可置諸不論不議之列耳)以研究學術論,則進化之說較為适宜。
何者?即使宇宙真系循環,其循環一次,為時亦極悠久,已大足以供研究,人類之研究,亦僅能至此,且恐并此而亦終不能明也,又何暇鹜心六合之表乎? 進化之方面,自今日言之,大略有三:一曰事權自少數人,漸移于多數。
此自有史以來,其勢即如是,特昔人不能覺耳。
一君專制之政,所以終于傾覆,舊時之道德倫理,所以終難維持,其真原因實在于此。
自今以後,事權或将自小多數更移于大多數,浸至移于全體,以至社會組織全改舊觀,未可知也。
二曰交通之範圍日擴,其密接愈甚,終至合全世界而為一。
此觀于中國昔者之一統而可知。
今後全世界亦必有道一風同之一日,雖其期尚遠,其所由之路,亦不必與昔同,其必自分而趨合,則可斷言也。
三曰程度高之人,将日為衆所認識,而真理将日明。
凡讀史者,恒覺古人之論人寬,而後世則嚴。
宋儒則誅心之論、純王之說,幾于天下無完人,三代而下無善治,久為論者所譏彈。
然試一察譏彈者之議論,其苛酷殆有甚于宋儒,且不待學士大夫,即闾閻市井之民,其論人論事,亦多不留餘地。
此有心人所為慨歎風俗之日漓也,其實亦不盡然;此亦可雲古人之論事粗,後人之論事精。
天下人皆但觀表面,真是非功罪何時可明?有小慧者何憚而不作僞以欺人?若全社會之知識程度皆高,即作僞者無所仇其欺,而先知先覺之士,向為社會所迫逐、所誅夷者,皆将轉居率将之位,而社會實受其福矣。
凡此三者,皆社會進化之大端,自有史以來,即已陰行乎其間。
昔時之人,均未見及,而今日讀史之士,所當常目在之者也。
職是故,史事決無相同者,以為相同,皆察之未精耳,然亦無截然不同者。
故論史事,最宜比較其同異,觀其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則不待用心而自有悟入處矣(凡論史最忌空言,即兩事而觀其異同,就一事而求其因事義理,皆自然可見,正不待穿鑿求之也)。
凡事皆因緣會合而成,則無自性。
無自性,則所謂環境者,僅假定之,以便言說思慮,實則與此事一體也。
然則論一事,而不知環境,實即不知此事矣。
故論史事,搜考宜極博。
又凡一事也,設想其易一環境當如何,亦最足明其事之真相也。
(設想使人育于猿當如何,便可知人之知識,何者得諸先天,何者得諸後天)又試設想,使中國移居歐洲、歐洲人移居中國,當如何,便可知人與地理之關系。
史事論次之難如此,則知是非得失,未易斷言而不可輕于論定。
且如漢武之通西域,當時論者恒以為非,吾侪生兩千年後,或徒歆其拓地之廣,不能了解其說。
然試一考當時之史實,則漢武之通西域,本雲以斷匈奴右臂;然其後征服匈奴,何曾得西域毫厘之力,徒如《漢書》所雲漢“憂勞無甯歲”耳。
當時人之非之,固無足矣。
然試更觀唐代回鹘敗通,西域至今為梗,則知漢代之通西域,當時雖未收夾擊匈奴之效,然因此而西域之守禦甚嚴,匈奴潰敗之後,未能走入天山南北路,其為禍為福,正未易斷言也。
梁任公《中國曆史研究法》史迹之論次,一章論漢攻匈奴,與歐洲大局有關,其波瀾可謂極壯闊;其實何止如此,今日歐洲與中國之交涉,方興未艾,其原因未必不與匈奴之侵入歐有關,則雖謂漢攻匈奴,迄今日而中國還自受其影響可也。
史事之論斷,又何可易言乎?塞翁失馬,轉瞬而禍福變易,閱世愈深而愈覺此言之罕譬而喻矣。
史事果進化者乎?抑循環者乎?此極難言者也。
中國之哲學,思想上主于循環,歐洲則主于進化。
(蓋一取法于四時,一取法于生物。
兩者孰為真理,不可知。
主進化論,宇宙亦可謂之進化,今之春秋,非古之春秋也。
主循環說,進化亦可謂系循環中之一節,如舊小說謂十二萬年,渾混一次,開辟一次,後十二萬年中之事與前十二萬年同是也。
十二萬年在今之主進化論者視之,誠若旦暮然。
即十二萬年而十百千萬之,又熟能斷言其非循環乎?人壽至短,而大化悠久無疆,此等皆隻可置諸不論不議之列耳)以研究學術論,則進化之說較為适宜。
何者?即使宇宙真系循環,其循環一次,為時亦極悠久,已大足以供研究,人類之研究,亦僅能至此,且恐并此而亦終不能明也,又何暇鹜心六合之表乎? 進化之方面,自今日言之,大略有三:一曰事權自少數人,漸移于多數。
此自有史以來,其勢即如是,特昔人不能覺耳。
一君專制之政,所以終于傾覆,舊時之道德倫理,所以終難維持,其真原因實在于此。
自今以後,事權或将自小多數更移于大多數,浸至移于全體,以至社會組織全改舊觀,未可知也。
二曰交通之範圍日擴,其密接愈甚,終至合全世界而為一。
此觀于中國昔者之一統而可知。
今後全世界亦必有道一風同之一日,雖其期尚遠,其所由之路,亦不必與昔同,其必自分而趨合,則可斷言也。
三曰程度高之人,将日為衆所認識,而真理将日明。
凡讀史者,恒覺古人之論人寬,而後世則嚴。
宋儒則誅心之論、純王之說,幾于天下無完人,三代而下無善治,久為論者所譏彈。
然試一察譏彈者之議論,其苛酷殆有甚于宋儒,且不待學士大夫,即闾閻市井之民,其論人論事,亦多不留餘地。
此有心人所為慨歎風俗之日漓也,其實亦不盡然;此亦可雲古人之論事粗,後人之論事精。
天下人皆但觀表面,真是非功罪何時可明?有小慧者何憚而不作僞以欺人?若全社會之知識程度皆高,即作僞者無所仇其欺,而先知先覺之士,向為社會所迫逐、所誅夷者,皆将轉居率将之位,而社會實受其福矣。
凡此三者,皆社會進化之大端,自有史以來,即已陰行乎其間。
昔時之人,均未見及,而今日讀史之士,所當常目在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