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善行 母道

關燈
不食,未嘗先食。

    嫂各以怨言告少娣者,少娣笑而不答。

    少娣女奴以妯娌之言來告者,少娣笞[音癡]之,尋以告嫂引罪⑧。

    嘗以錦衣抱其嫂小兒,适便溺,嫂急接之,少娣曰:“無遽⑨,恐驚兒也。

    ”了無惜意⑩。

    歲餘,四嫂自相謂曰:“五嬸大賢,我等非人矣。

    奈何若大年,為彼所笑。

    ”乃相與和睦,終身無怨語。

     呂氏曰:天下易而家難,家易而姒娣難。

    專利、辭勞、好讒、喜聽,婦人之常性也。

    然始于彼之無良,成于我之相學。

    三争三讓,而天下無貪人矣;三怒三笑,而天下無兇人矣。

    賢者化人從我,不賢者壞我猶人。

    吾于蘇少娣心服焉。

     ┃呂語今譯┃ 治理天下容易而治理家庭困難,治理家庭容易而處理好妯娌之間的關系很難。

    獨占利益、推辭辛勞、好聽讒言、喜聽是非,這是一般婦人所常有的性格。

    然而,這一般是看到他人的無良行為,然後自己也學做别人的無良行為,于是妯娌之間就有了争執。

    人們能像少娣這樣多次争勞、多次禮讓,那麼天下之間就沒有貪得的人;能像少娣這樣聽到讒言怒笞婢女、聽到是非笑而不語,那麼天下之間就沒有兇惡的人了。

    賢良的人感化别人,使之聽從自己的善勸,不賢的人敗壞自我,學習别人的不良行為。

    我對蘇少娣衷心佩服。

     ┃簡注┃ ①女奴:婢女。

     ②争言:争吵。

     ③阋(xì)牆操刃:阋,怨恨。

    阋牆,指兄弟相争。

    操刃,拿起刀打架。

     ④姻族:有婚姻關系的家族成員。

     ⑤吾無如彼何矣:我對木石鳥獸沒有什麼辦法。

     ⑥不應命:不回應婆婆的命令。

     ⑦後進:後進門。

     ⑧引罪:承認罪過。

     ⑨無遽:不要慌張。

     ⑩了無惜意:不可惜錦衣被小孩的便溺所弄髒。

     ┃實踐要點┃ 在本條中,呂坤指出了妯娌不和主要因為婦女多有“專利、辭勞、好讒、喜聽”等不良習性。

    要維系好妯娌關系,不要指望對方能改正缺點,而應當像少娣一樣,從自己做起,樂于和妯娌分享财貨利物,主動承擔家族勞務,不聽信讒言,不打聽是非八卦。

    當自身做好了,其他人也一定會受到感化,妯娌關系便能得以改善。

     王木叔妻 ◎何氏,永嘉①王木叔妻也。

    初歸王氏,家甚貧,何氏佐以勤儉,家用遂饒②。

    一日語夫曰:“子可出仕,奈弟妹貧寒何?槖[音托]中餘資,久蓄奚益,請以分之。

    ”夫喜曰:“是吾志也。

    ”旦日盡散,簪珥③不遺。

    木叔既仕,又曰:“弟妹尚困,有田如許,何不畀④之?”夫喜曰:“此尤吾志也。

    ”遂以田與弟妹,一郡稱為賢婦。

     呂氏曰:憎同室而專貨利,婦人莫不爾。

    欲其彼我分明已難,況盡推所有以與弟妹乎?其夫喜而從之,友于⑤可概知矣。

     ┃呂語今譯┃ 憎怨同住一處的親人,獨占财貨利益,沒有哪個婦人不是這樣的。

    想要她們做到彼此分明已經是很難的了,更何況把自己所有的财富都贈與給丈夫的弟弟妹妹呢?她的丈夫欣喜并順從她,友愛兄弟的道理大概可以知道了。

     ┃簡注┃ ①永嘉:地名,今屬浙江省。

     ②家用遂饒:家中的财富于是變得富饒起來。

     ③簪珥(zāněr):發簪、耳飾。

     ④畀(bì):給予。

     ⑤友于:《書經·周書·君陳》有雲“友于兄弟”,指友愛、關懷自己的兄弟。

     ┃實踐要點┃ 家族成員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因為争奪利益而引起的,而本條則提醒現代讀者,不要貪戀财物,當自家夠用了,有餘的财物可以用來資助家族中的其他家庭成員。

    這并不是說要像何氏一樣,把财物都贈與給丈夫的弟弟妹妹,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在家庭成員需要幫忙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以解親人燃眉之急。

     姑嫂之道 歐陽賢嫂 ◎歐陽氏,宋人,适廖忠臣。

    踰年而舅姑死于疫,遺一女閏娘。

    才數月,歐陽适生女,同乳哺之①。

    又數月,乳不能給,乃以其女分鄰婦乳,而自乳閏娘。

    二女長成,歐陽于閏娘每倍厚焉。

    女以為言②,歐陽曰:“汝,我女;小姑,祖母之女也。

    且汝有母,小姑無母,何可相同?”因泣下。

    女愧悟,諸凡讓姑而自取餘。

    忠臣後判清河③,二女及笄[音基]④,富貴家多求侄氏⑤。

    歐陽曰:“小姑未字⑥,吾女何敢先?且聘吾女者,非以吾愛吾女乎。

    ”其問諸鄰人,卒以富貴家先閏娘,簪珥衣服器用,罄⑦其始嫁妝奁[音連]之美者送之,送女之具不及也。

    終其身如是。

    閏娘每謂人曰:“吾嫂,吾母也。

    ”歐陽殁,閏娘哭之,至嘔血,病歲餘。

    聞其哭者,莫不下淚。

     呂氏曰:姑嫂,世所謂參商人⑧也。

    嫁女之家,聞有小叔姑則戚,而嫂亦厭惡此兩人,若不可一日有,何者?為母耳目,谮愬相虐也。

    世之為嫂者,誠如歐陽氏賢,則舉世皆閏娘矣。

    吾以是知一人盡道,兩人成名;同室仇雠,過分多寡耳,難以罪一人也。

     ┃呂語今譯┃ 小姑和嫂子,是世上所說的像參、商兩星那樣互不待見的人。

    嫁女的人家,聽聞夫家有小叔小姑的話就會感到不愉快,而作為嫂子的也厭惡小叔小姑這兩類人,好像他們隻存在一天也不可以,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小叔小姑是他們母親的耳目,會在她面前講嫂子的壞話,和嫂子互相殘害。

    世上為人嫂子的,能真正做到像歐陽氏這麼賢惠的話,那麼全世界都是閏娘這麼關愛嫂子的小姑了。

    我由此而知道,一個人盡了道義,另外一個人會受到感化,而這兩個人會同時擁有美好的名聲;同處一室的兩個人互相把對方當做仇人的話,兩個人都會有過錯,就看誰做過分的事情做得更多而已,難以隻怪罪其中的一個人。

     ┃簡注┃ ①同乳哺之:同時用自己的母乳哺育閏娘和自己的女兒。

     ②女以為言:女兒因為母親的偏心而向母親訴苦。

     ③判清河:在清河擔任判官。

    清河,地名,今屬河北省。

    判官,輔助地方長官處理公務的官員。

     ④及笄(jī):女子到了适婚的年齡。

    笄,發簪,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要行笄禮,在笄禮儀式上束發而加笄,表示已經成年,可以出嫁。

     ⑤侄氏:侄女,歐陽氏的親生女兒。

     ⑥字:許配出嫁。

     ⑦罄:盡。

     ⑧參商人:參,參星,在西方。

    商,商星,在東方。

    參星、商星不會同時出現在天空上,此處用以比喻兩人情感不和。

     陳氏堂前 ◎陳安節之妻王氏,始嫁歲餘而夫卒,遺孤甫月①。

    家貧,王氏躬②操勤苦如男子,修行最謹,教子孫有法,家漸以饒。

    鄉人敬之,呼曰“堂前③”。

    初,堂前之歸陳氏也,舅姑殁時夫之妹尚幼,堂前教育撫字如女。

    及笄,厚嫁之。

    舅姑殁,妹求分财,堂前盡出室中所有與之,無吝色。

    妹得财,盡為夫淫蕩所罄,貧不能自存。

    堂前為又置田宅,撫諸甥如己出,終無怨語。

     呂氏曰:堂前孝養舅姑,教育子孫,周恤宗族,廣施陰功④,砥砺⑤名節,無一不善者。

    而姑嫂之情,尤世所希,餘特表而出之。

     ┃呂語今譯┃ 堂前孝順敬養自己的公公婆婆,按照法度教育子孫,周全地體恤撫養宗族的子弟,廣泛地在暗中施與功德,磨砺自身的德性,修持節操,沒有一件事情是不好的。

    而她對小姑的情誼,尤其是世上所罕見的,我特意摘錄表彰她的事迹。

     ┃簡注┃ ①甫月:才剛剛滿月。

     ②躬:親自。

     ③堂前:古人稱父母為堂前。

    此處鄉人尊敬王氏的高義,也稱之為堂前。

     ④陰功:不為人知的善行。

     ⑤砥砺:磨砺。

     鄒媖引過 ◎鄒媖,宋人,繼母之女也。

    前母兄娶妻荊氏,繼母惡之,飲食常不給。

    媖私以己食繼之。

    母苦役荊,媖必與俱。

    荊有過誤,媖不令荊知,先引為己罪①。

    母每撲②荊,則跪而泣曰:“女他日不為人婦耶,有姑若是,吾母樂乎?奈何令嫂氏父母,日蹙憂女之眉③耶?”母怒,欲笞媖,媖曰:“願為嫂受笞,嫂實無罪,母徐察之。

    ”後适為士人妻,舅姑妯娌姊妹,知其賢也,皆敬重焉。

    媖歸甯,抱數月兒,嫂置諸床上。

    兒偶墜火,爛額,母大怒,媖曰:“吾卧于嫂室,不慎,嫂不知也。

    ”兒竟④死,荊悲悔不食,媖不哭,為好語相慰曰:“嫂作意⑤耶,我夜夢兇,兒當死。

    不,則我将不利。

    ”強嫂食而後食。

    母後見女之得愛于夫家也,竟成慈母。

    媖嘗病,嫂為素食三年。

    媖五子,四登進士,年九十三而卒。

     呂氏曰:小姑如姑,嫂甚畏之。

    媖異母也,視嫂乃如是。

    多壽、多男子、多貴,殆天所以報賢人哉!吾鄉大小姑貴重。

    出嫁之女,與母列坐,坐居左。

    弟婦與同席,則叩頭告坐,大姑立受之。

    稍不當于心,則辭色如父母。

    惟賢者不然,然者強半也。

    讀此傳,甯不汗顔? ┃呂語今譯┃ 小姑就像婆婆一樣,嫂子都十分畏怕她。

    媖是異母的女兒,仍然恭敬地對待自己的嫂子。

    長壽、多生男孩、多有富貴,這大概是上天用來報答賢良的人吧!在我的鄉裡,大姑小姑的地位都很貴重。

    出嫁的女兒,和母親同列而坐,坐在母親的左邊。

    弟婦和她們同席而坐的話,要行叩頭禮,禀告請求入坐,大姑會站立受禮。

    若嫂子的言行稍有不迎合自己心意的,姑子們的言辭臉色就如同父母一樣嚴厲。

    隻有賢良的姑子不會這樣做,但這樣做的姑子會超過半數。

    這些無良的姑子們讀這個傳記,難道不會慚愧得汗流滿面嗎? ┃簡注┃ ①引為己罪:把罪過歸于自己身上。

     ②撲:打。

     ③日蹙憂女之眉:每天為了擔憂女兒而皺起眉頭。

     ④竟:最終。

     ⑤作意:着意。

     ┃實踐要點┃ “歐陽賢嫂”“陳氏堂前”“鄒媖引過”都講述了姑嫂之間相親相愛的故事。

    前兩條講述了嫂子厚待年幼的小姑,後一條則講述了小姑極力維護嫂子。

    在日常生活中,嫂子和小姑容易産生嫌隙。

    對于小姑而言,嫂子作為異姓人進入了自己的家庭,削弱了兄長和父母對自己的寵愛,尤其兄長會明顯地偏私嫂子,于是容易對嫂子産生嫉妒之情。

    對于嫂子而言,由于自己是異姓人,往往覺得公公婆婆會更加寵愛小姑,而自己丈夫對小姑的手足之誼也會容易引起嫉妒之情。

    如此一來,姑嫂之間便會争風吃醋、暗中較勁,甚至會出現呂坤所說的小姑在母親面前說嫂子的壞話的情況,使得婆媳關系出現問題。

     這三條給現代讀者的啟發是,要處理好姑嫂關系,關鍵在于雙方都應主動親近、關懷對方,用誠意和行動消除姑嫂之間的隔閡。

    雙方在日常生活之中要互相扶持,遇到問題時不要隻顧責備對方,而應當以寬恕之道相待。

    此外,尤其要注意在夫家家産分配的問題上,嫂子和小姑都要尊重家中老人的遺願。

    若是沒有立下遺囑的,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協商分配,切勿為了争奪财産而傷害了家人之間的關系。

     嫡妾之道 晉趙衰妻 ◎趙姬,晉文公女也。

    初,文公為公子時,與趙衰①奔狄。

    狄人隗[音委]氏入二女,公納季隗,以叔隗妻衰,生盾[音省]。

    及反國,文公又以女趙姬妻之,生原同、屏括、樓嬰。

    趙姬請迎②盾與其母,趙衰不敢從。

    姬曰:“不可。

    夫得寵忘舊,安富室而棄賤交,何以使人?雖妾亦無以侍巾栉[音節]矣。

    《詩》不雲乎:‘采葑[音封]采菲[音匪],無以下體③。

    ’故舊之情,不念小過,況同好乎④?又曰:‘燕爾新婚,不我屑以⑤。

    ’傷夫道之薄也⑥。

    君其逆⑦之。

    ”衰乃逆叔隗與盾。

    來,姬以盾為賢,請立為嫡子,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為内婦⑧,而己下之⑨。

     呂氏曰:婦人能容妾,足矣,況身自為妾乎?況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況以子為庶子而嫡狄人之子乎?趙姬之賢,古今一人而已。

     ┃呂語今譯┃ 婦人能容納接受妾侍,已經算是很好的了,更何況把自己降格為妾侍呢?更何況以晉文公之女的身份而甘願把狄人之女作為正妻、把自己作為妾侍呢?更何況把自己的兒子作為庶子而把狄人之女生的兒子作為嫡子呢?趙姬這麼賢良,古往今來隻有她一個人能做到這樣。

     ┃簡注┃ ①趙衰:字子餘,又稱趙成子,春秋時晉國之卿,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

     ②迎:迎接歸國。

     ③采葑(fēng)采菲,無以下體:出自《詩經·邶風·谷風》。

    葑,蔓菁,大頭菜。

    菲,蘿蔔。

    以,用。

    下體,指蔓菁、蘿蔔的根部。

    大意是說,有的蔓菁或蘿蔔的根部長得不好看,但不能因此而舍棄它們。

    用以比喻夫婦以禮義交合,不可以因為年老色衰而舍棄夫妻之間的相與之禮。

     ④“故舊之情”句:大意是說,念及故人的情誼,即使對方有小的過錯,也不應該加以嫌棄,更何況是兩人曾經志趣相投呢? ⑤燕爾新婚,不我屑以:出自《詩經·邶風·谷風》。

    燕,安。

    屑,潔。

    以,與。

    大意是指丈夫安于再娶時的新婚之樂,而不以舊妻為潔淨而與之相好。

     ⑥傷夫道之薄也:為丈夫對舊妻的寡情薄幸而感到傷悲。

     ⑦逆:迎接。

     ⑧内婦:内子,卿大夫的嫡妻。

     ⑨己下之:自己的地位在她之下。

     衛宗二順 ◎衛靈王①薨②,夫人無子,傅妾③有子。

    傅妾事夫人八年矣,供養愈謹。

    夫人謂傅妾曰:“吾聞主君之母④,不妾事人。

    今我無子,于禮當斥⑤,得留以盡天年,幸矣。

    孺子不改故節⑥,我甚愧之,願出居以時相見⑦。

    ”傅妾泣曰:“妾聞忠臣事君,孝子養親,惟患無日⑧。

    妾豈敢以小貴變節⑨哉?惟夫人無相棄。

    ”夫人曰:“無子之人,而辱主君之母,雖子欲之,如禮何?”固求居外。

    傅妾謂其子曰:“吾聞謹上下之儀,修先古之道,謂之順。

    今夫人居外,我居内,是彰我之不容,而逆閨門之禮也。

    處逆而生,甯以順死。

    ”欲自殺,其子泣而守之⑩,夫人懼,乃止。

    傅妾以妾事夫人,終身不衰。

     呂氏曰:古婦人無子,五十出為女師。

    未聞此禮通于天子諸侯,而衛夫人不敢以嫡自安,必有見哉。

    若傅妾守分終身,亦盛德事也。

     ┃呂語今譯┃ 古代的婦女沒有子嗣的話,到了五十歲可以出去做教育貴族女子的女師。

    沒有聽說這個禮法适用于天子諸侯,而衛夫人因為沒有子嗣而不敢安守正妻的身份,這必定是有她自己的想法。

    像傅妾那樣能終身安守職分,這也是一件有大德的事情。

     ┃簡注┃ ①衛靈王:王照圓《列女傳補注》指出,戰國之時衛國國君沒有稱自己為王的,而《列女傳·衛宗二順》文中有“夫人欲使靈氏受三不祥耶”句,衛靈王或是衛靈氏之誤。

     ②薨(hōng):諸侯之死為薨。

     ③傅妾:傅,近。

    貼身伺候的妾侍。

     ④主君之母:國君的母親。

     ⑤于禮當斥:斥,斥绌、休棄。

    按照禮法應當被休棄。

     ⑥孺子不改故節:孺子,妾侍的稱号,指傅妾。

    不改故節,不改變舊有的節操。

     ⑦出居以時相見:搬出去外面居住,按時相見。

     ⑧惟患無日:隻是擔心時日無多。

     ⑨豈敢以小貴變節:怎麼敢因為地位顯貴了一點就改變節操呢? ⑩其子泣而守之:《列女傳·衛宗二順》作“其子泣而止之”。

     宋鮑女宗 ◎女宗者,宋鮑蘇之妻也。

    鮑蘇仕衛三年,而娶外妻①。

    女宗養姑甚謹,因②往來人,問候其夫,賂遺③外妻甚厚。

    其嫂曰:“夫人既有所好,子何留乎④?”女宗曰:“婦人一醮[嫁時别酒]不改,供衣服以事夫子,精酒食以事舅姑,以專一為貞,以善從為順,豈以專夫之室⑤為善哉?忌夫所愛,是謂貪淫,婦德之恥也。

    夫禮,天子十二、諸侯九、卿大夫三、士二⑥,今吾夫誠士也,有二,不亦宜乎?且婦人七去⑦,妒正居一,嫂不教吾以居室之善,而欲使吾為可棄之行耶?”不聽⑧。

    宋公聞之,表⑨其闾曰“女宗⑩”。

     呂氏曰:女無美惡,入宮見妒,此婦人常性也。

    女宗于夫之外妻,不直?不妒,又厚遇之。

    以是相與,而夫不感其賢,妾不樂其德,以釀一家之和氣者,未之有也。

    可為婦人之法。

     ┃呂語今譯┃ 女子不管長得好不好看,入宮之後就會遭人嫉妒,這是婦人常有的天性。

    女宗對于自己丈夫在别國另娶的外妻,既不以之為直,又不嫉妒她,而且還對她很好。

    女宗這樣對待他們,而她的丈夫不為她的賢良而感動,妾不為她的德行感到快樂,從而醞釀出一家人的和樂之氣的話,沒有這樣的事情。

    女宗可作為婦人的榜樣。

     ┃簡注┃ ①外妻:正妻之外在别處另娶之妻。

     ②因:通過。

     ③賂遺:贈送财物。

     ④“夫人既有所好”句:夫,發語詞,無義。

    大意是,既然丈夫已經有了新歡,你為什麼還留在這裡不走呢。

     ⑤專夫之室:獨占丈夫的寝室,指獨占丈夫的愛,不與妾侍分享。

     ⑥天子十二、諸侯九、卿大夫三、士二:天子有十二個配偶,諸侯九個,卿大夫三個,士兩個。

     ⑦七去:古人休棄妻子的七個理由,詳見上文“嘉言”部分“古語”中的“婦有七去”條。

     ⑧不聽:不聽從建議。

     ⑨表:旌表。

     ⑩女宗:婦女的楷模。

     ?不直:不以丈夫在别國另娶妻子為正直之事。

     楚莊樊姬 ◎楚莊王①好獵,夫人樊[音凡]姬谏不聽,乃不食禽獸之肉。

    王改過,勤于政事。

    嘗聽朝宴罷②,姬迎曰:“倦乎?”王曰:“與賢者語,不知倦。

    ”姬曰:“王之所賢者誰也?”曰:“虞丘子③。

    ”姬掩口而笑,曰:“虞丘子賢則賢矣,未忠也。

    妾執巾栉十一年矣,遣人之鄭、衛,求美人進于王。

    今賢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豈不欲擅王之寵愛乎?妾聞堂上兼女④,所以觀能⑤也。

    妾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見知人。

    今虞丘子相楚十餘年,所薦非子弟則宗族,未聞進賢、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賢路也,妾故笑之。

    ”王悅。

    明日以告虞丘子,丘子避席⑥,不知所對,于是使人迎孫叔敖⑦而進之。

    王以為令尹,治楚三年,而莊王以霸。

     呂氏曰:國家不治,妒賢之人為之也。

    樊姬不妒于宮,而推治于國,惟無我心故耳。

    故我心勝者,不能容人。

    其終也,反不能容其身。

    然而妒者卒不悟也,可歎哉!樊姬女宗,可以訓矣。

     ┃呂語今譯┃ 國家得不到很好的治理,是因為有妒忌賢才的人所導緻的。

    樊姬在後宮不嫉妒其他妃嫔,而且還将這種不嫉妒賢才的精神推及于治理國家的事情之上,這是沒有自己私心的緣故。

    所以說,自我私心比較重的話,不可能容得下他人。

    這樣一來,最終也不能讓自己被别人所包容。

    然而嫉妒别人的人最後還是悟不出這個道理,真是讓人歎息啊!樊姬是婦女們的榜樣,可以作為後人的訓誡。

     ┃簡注┃ ①楚莊王:名呂,春秋時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

     ②宴罷:宴同“晏”,晚。

    宴罷,指聽問朝政,很晚才結束。

     ③虞丘子:楚國令尹。

     ④堂上兼女:廳堂之上兼有衆女。

     ⑤觀能:觀看才能。

     ⑥避席:離開坐席。

     ⑦孫叔敖:楚國令尹,可參見上文“母道”中的“孫叔敖母”。

     蜀主之女 ◎晉南郡①公主,桓溫②妻也,性最悍,溫每遜③之。

    溫平蜀,得李勢④妹,有奇色,納置别宅。

    主聞大恚⑤,乃與婢數十,拔白刃襲之。

    李氏方理發⑥,發長委地,肌色如玉,不為動容。

    徐徐結發成妝,曰:“國破家亡,無心在此。

    今日見殺,得遂所懷。

    ”遂引頸就刃。

    主擲刃抱之曰:“阿子⑦,我見汝猶憐,何況老奴⑧!”遂與同歸而善遇⑨之。

     呂氏曰:李氏女,當殺身之怒,無急遽之容,其态安閑凝重,其辭悲婉慨慷,卒能回操刃之兇,為同車之愛,可謂古今一奇事矣。

    惜也流落偷生,不能死于國破家亡之時,為全德累。

    吾錄之以訓世之為妾者,不得于嫡,未必皆嫡之罪也。

     ┃呂語今譯┃ 李氏女,面對桓溫妻子殺人的怒火,沒有着急慌忙的容色,她的情态安詳閑适、端莊凝重,她的言辭悲怆婉轉、慷慨激昂,最終讓桓溫妻子收回了操刀殺人的兇惡想法,成為了同坐一車相親相愛的家人,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的一件奇事。

    隻可惜李氏女流落在桓溫手中苟且偷生,不能在國破家亡的時候殉國,這拖累了她不能成全德性。

    我摘錄這個故事,用來訓誡世上當妾侍的人,和正妻相處不好,未必都是正妻的罪過。

     ┃簡注┃ ①南郡:地名,今屬湖北省。

     ②桓溫:字元子,東晉政治家、軍事家。

     ③遜:謙讓。

     ④李勢:字子仁,十六國時成漢的最後一任君主。

     ⑤恚(huì):憤怒。

     ⑥理發:整理頭發。

     ⑦阿子:指李氏。

     ⑧老奴:指桓溫。

     ⑨善遇:善待。

     孫氏全孤 ◎花雲①妻郜[音告]氏,妾孫氏,俱懷遠②人。

    雲守太平③,與陳友諒④戰,為所縛,不屈而死。

    郜生子炜[音韋],方三歲,郜聞城将陷,以牲酒祭家廟,會家人,泣曰:“城破,花将軍必死,吾豈能獨生哉?幸有嬰兒,不可使花氏無後,若等善視之。

    ”遂赴水死。

    孫瘗⑤郜屍,遂抱兒以行,脫簪珥,覓漁舟渡江。

    遇亂軍奪舟,棄孫于水。

    孫抱兒,遇斷木浮至,附之⑥,入葦洲⑦,采蓮實哺兒⑧,七日不死。

    夜半聞人語聲,呼之,逢一翁自稱雷老,引達帝所⑨。

    孫抱兒拜且哭,帝亦哭,置兒于膝曰:“此将種也。

    ”雷老忽不見。

    炜後拜水軍左衛指揮使,同孫至太平,奉郜骸骨,為雲刻像,合葬上元縣⑩。

     呂氏曰:炜非孫氏出也,亂離之際,忍九死?以全孤,卒收夫與嫡而合葬焉。

    士女淑媛,不在貴賤間矣。

    身忠臣,妻節婦,妾賢人,孰謂花将軍死哉? ┃呂語今譯┃ 花炜并非孫氏所生的,在亂世之時,孫氏忍受死亡的磨難保全孤兒,最終收得丈夫和正妻的骸骨合葬。

    對于有美好品德的女子,不要在意她們的身份貴賤與否。

    自己是忠臣,妻子是有節義的婦人,妾侍是賢惠的人,誰說花将軍已經死了呢? ┃簡注┃ ①花雲:元末明初著名将領,為明太祖朱元璋的開國功臣。

     ②懷遠:地名,今屬安徽省。

     ③太平:地名,今屬安徽省。

     ④陳友諒: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曾自立為大漢皇帝,後與朱元璋的軍隊交戰時中箭而死。

     ⑤瘗(yì):掩埋。

     ⑥附之:依附在木頭上面。

     ⑦葦洲:蘆葦叢中。

     ⑧采蓮實哺兒:采摘蓮子來喂食花雲的兒子。

     ⑨引達帝所:把他們帶到明太祖朱元璋所在之處。

     ⑩上元縣:地名,今屬江蘇省。

     ?九死:多次面臨死亡兇險。

     婢子之道 周主忠婢 ◎忠婢者,周大夫妻之媵[音孕]也。

    大夫自衛仕于周,二年,且歸,其妻淫于鄰人,淫者憂之。

    妻曰:“無憂,吾為毒待①矣。

    ”三日夫至,其妻曰:“與子久别,何以相勞②?”使媵取酒而進之。

    媵知其毒也,計念③:進之,則殺主父,不義;言之,又殺主母,不忠。

    因陽④僵[音姜,故意跌倒]覆酒,主⑤大怒,笞将死,終不言。

    大夫弟聞其事,具以告大夫。

    乃殺其妻,将納媵以代之。

    媵辭曰:“主以辱死,而妾獨生,是無義也;代主之處,是逆禮也。

    ”欲自殺。

    大夫乃厚币而嫁之,士君子争娶焉。

     呂氏曰:忠婢此舉,無一不協于善者:不彰主母之惡,厚也;不忍主父之毒,忠也;陽僵覆酒,智也;笞将死終不言,貞也;不敢居主母之處,禮也。

    此可以為士君子法,而況婦人乎?劉更生⑥傳列女,名曰“忠妾”,既妾大夫矣,即非嫡,安可嫁乎?媵必不爾,餘直以婢名之。

    媵,随嫁之房婢也,既肯嫁,必未嘗接大夫者。

     ┃呂語今譯┃ 忠心婢女的舉動,沒有一件不符合善道的:不彰顯女主人的罪惡,這是仁厚;不忍心主人被毒死,這是忠心;假裝跌倒把酒打翻,這是機智;被鞭笞得快要死去了,卻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女主人的圖謀,這是堅貞;不敢取代女主人的位置,這是守禮。

    如上種種都可以被士君子所效法,況且是婦人呢?劉向作《列女傳》,把她的傳記取名為“忠妾”,若她既然已經是大夫的妾侍了,即使不是嫡妻,怎麼可以改嫁呢?這位媵必定不是妾侍,我直接把她名為婢女。

    媵,是随嫁的房中婢女,既然她肯嫁人,此前必定沒有跟她的男主人周大夫交接過。

     ┃簡注┃ ①為毒待:做了毒酒等待丈夫回來。

     ②與子久别,何以相勞:和你分别了這麼久,用什麼來慰勞你呢? ③計念:思考盤算。

     ④陽:同“佯”,假裝。

     ⑤主:主母。

     ⑥劉更生:劉向,字子正,漢代著名學者,曾著有《列女傳》贊述古代婦女的故事。

     翟青代死 ◎會稽①翟[音責]素,士族之女也,聘而未嫁②。

    賊至,欲犯③之,臨以白刃,不從。

    其房婢名青者,跪而泣曰:“無驚我姑氏④,青乞代死。

    ”賊竟殺素,又欲犯青,青曰:“我欲代姑,冀全其名節性命耳。

    姑既見殺,我生何為!”遂罵賊,賊怒,複殺之。

     呂氏曰:青之代素,忠也;不受辱,貞也。

    忠、貞兩字,士君子且難,況婢女乎?不錄素者何?節女不可勝錄,餘因錄青以見素雲。

     ┃呂語今譯┃ 翟青要代替翟素去死,這是忠;她不願受到污辱,這是貞。

    忠、貞兩個字,士君子尚且難以做到,更何況是婢女呢?為什麼我不專門摘錄翟素的事迹呢?曆史上有節義的女子多得不可盡錄,我通過收錄翟青的事迹也可以看到翟素的節義了。

     ┃簡注┃ ①會稽:地名,今浙江、江蘇省交界一帶。

     ②聘而未嫁:已經定下了婚約,還沒正式出嫁過門。

     ③犯:侵犯。

     ④姑氏:姑,未婚少女。

    氏,對女子的通稱。

    此處指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