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嘉言
關燈
小
中
大
四書
中庸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
及其至也,察①乎天地。
一陰一陽之謂道。
夫婦一小天地,天地一大夫婦耳。
故萬事萬化之原,始于閨門;五典②五禮③之端,肇于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其重如此。
少年男女,稚氣童心,恣縱嬻經,媟狎敗禮。
故生人之慢易放肆,莫甚于閨門,烏在其為君子之道乎。
憂終者,當知慎始矣。
┃呂語今譯┃ 處理好一陰一陽的關系就是君子之道。
夫婦猶如一個小天地,而天地不過是一對大的夫婦而已。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務、各種風俗都根源于家庭生活,社會的規章制度和倫理道德規範起源于男女之間的日常交往。
因為有男女二性的存在,所以産生了夫婦關系;夫婦二人結合繁衍出後代,因而有了父子關系;在實行宗法制度的古代社會,父子關系又衍生出君臣關系;有了君臣之分,便有了區分上下級的等級制度;有了等級制度,各種禮節才能有序施行。
由此可見,夫婦之道是那麼的重要。
少男少女天真幼稚、任性妄為,容易做出亵渎經典教誨、敗壞倫理規範的行為。
因此,在閨門之内最容易讓人疏慢放肆、犯下過錯,若沒有處理好男女、夫婦之間的關系,哪裡談得上能行好君子之道?擔憂未能遵行君子之道的人,應當知道要從源頭(男女、夫婦之道)開始做好啊! ┃簡注┃ ①察:《禮記正義》疏雲“明察”。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三記弟子問《中庸》“上下察”與“察乎天地”兩個“察”字同異,朱熹答曰:“隻一般。
此非觀察之‘察’,乃昭著之意……經中‘察’字,義多如此。
” ②五典:見于《尚書·堯典》“慎徽五典”,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引鄭玄注雲:“五典,五教也。
”疏中又引《左傳》文公十八年傳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釋之。
而僞孔安國《尚書序》雲“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
③五禮:見于《尚書·臯陶谟》“自我五禮有庸哉”,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引鄭玄注:“五禮,天子也,諸侯也,卿大夫也,士也,庶民也。
”又見于《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五禮之禁令”,鄭玄注引鄭司農雲:“五禮,吉、兇、軍、賓、嘉。
” ┃實踐要點┃ 君子之道廣大宏深,無所不包,而其根基乃在于夫婦之道。
在此,呂坤闡發《中庸》經文大義,強調了夫婦之道的重要性。
從符合當代實踐的角度說來,“君子之道”“夫婦之道”的提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多少有點距離感。
事實上,“君子之道”可概括為“進德”和“修業”兩個範疇。
用大白話來說,“進德”即是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修業”則是打拼一番事業。
若一個人有良好的修養,必然會收獲好的名聲,再加上一番成功的事業,這不就是現在人們所羨慕、所追求成為的所謂“人生赢家”麼?這麼說來,“君子之學”離我們的生活也并不遙遠。
而“夫婦之道”,從狹義的角度說,即是如何處理好夫妻之間的關系;從廣義的角度說,夫婦之道涉及面更加廣泛,例如,對未婚人士而言,夫婦之道關涉到如何擇偶的問題;對已婚人士而言,又涉及如何處理好婆媳、姑嫂、外戚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甚至涉及家庭和事業之間的關系。
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現代社會,許多人追求成為“人生赢家”,為了事業不斷打拼,卻忽略了要經營好夫婦之間乃至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最終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夫妻之間的關系是最親密的關系,家庭關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切身的關系,如果連最親近的、最切身的關系都沒有處理好,怎麼能處理好和外人的關系呢?成功的事業又從何談起?因而,當我們在為生活和事業而奮鬥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要處理好家庭關系,善待家人。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①,和樂且耽[葉沉]。
宜爾室家。
樂爾妻帑②[音奴]。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 居室之道,未有妻不賢,而能夫婦父子好合者也;未有夫婦父子不好合,而能使兄弟翕然和樂者也。
如此,則父母之心,安得喜悅?故必宜爾室家,閨門皆太和之氣;樂爾妻帑,夫婦有雍熙之風,然後父母之心,有無窮之快樂矣。
┃呂語今譯┃ 家庭相處的道理,沒有說妻子不賢惠卻能讓夫婦父子和諧相處的;也沒有說夫婦父子不和諧,卻能讓兄弟之間親愛和樂的。
如果說夫婦父子、兄弟之間關系不和諧,那麼父母的内心又怎能感到喜悅呢?因此,必須要讓家庭關系變得和順妥帖,家裡洋溢着和樂的氛圍;讓妻子兒女幸福快樂,夫婦間和樂融融。
這樣,父母的内心才會有無窮的快樂。
┃簡注┃ ①翕(xī):《爾雅·釋诂》雲“合也”,于此形容兄弟和合。
②帑:同“孥”,兒女。
┃實踐要點┃ 《中庸》引用《詩經》“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句,本意在于說明君子之道,行遠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君子修身須從和合妻子、宜于兄弟、安樂父母等家庭切身之事做起。
于此,呂坤則借之強調妻子在家庭生活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處理好夫妻關系的重要性。
如果妻子能盡好本分,則夫妻和順、家族和樂、父母稱心如意,可見妻子在家庭生活當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則對現代讀者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一、一般人總是以為古人講究男尊女卑、重男輕女,在家庭生活或者說夫妻關系當中,女性總是處于卑劣地位,無足輕重。
有所謂大男子主義者的丈夫就借之貶低甚至無視妻子的尊嚴和地位。
而旁觀者又以之為據,控訴傳統女德、女教思想為傳統文化的渣滓,應當全盤抛棄。
事實上,傳統經典高度肯定妻子在家庭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妻子的地位和丈夫的地位是等齊的(詳見下文)。
所以,我們首先要摒棄對傳統女德、女教思想的誤解和偏見,吸取經典以及古聖先賢的教誨,重視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上面講的是從一般人的角度,要重視婦女在家庭生活當中的地位。
而這裡則要強調為人妻母者自己要正視自己的地位和職責,努力盡好自己的本分,與丈夫共同營造好和諧的夫妻關系,與丈夫的父母、兄弟保持好良好的家庭關系,這樣才能獲得美滿和諧的家庭生活。
三、現代人談論婚姻可能會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認為婚姻是丈夫、妻子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對婚姻之事的重視程度低于古人,閃婚閃離的情況日益增多。
而本條則指出,婚姻不僅是夫妻之間的事情,還牽涉到其他的家族成員,尤其是父母。
夫妻關系不和順,傷害的不僅是夫妻雙方,夫妻雙方的父母也會因之而擔憂心痛。
為此,我們要重視婚姻的嚴肅性,謹慎地處理男女婚嫁之事,避免為男女雙方本人及其家庭帶來傷害。
論語 ◎子謂公冶長①,“可妻也。
雖在缧绁②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謂南容③,“邦有道,不廢④;邦無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聖人之愛其女,與人同也。
乃其擇婿,不問田宅,不問貴顯,其取公冶長,不過曰無罪;其取南容,不過曰謹言,皆論其德,而他無論焉。
近世婚姻,非富貴,則容色,而男女性行美惡,皆非所問。
若孔子者,可為萬世擇婿之法矣。
┃呂語今譯┃ 聖人疼愛自己的女兒,和其他人沒有兩樣。
隻是他選擇女婿的時候,不以田宅、顯貴為衡量标準。
孔子選擇公冶長,看重他人品端正、沒有罪過;相中南容,看重他謹言慎行。
可見孔子擇婿以品德為準繩,不考慮其他因素。
現在的人談婚論嫁,擇偶标準或以财富、社會地位,或以容貌姿色,卻完全不過問對象的品行是否端正。
而孔子的做法,才能算是後世擇婿或擇偶的正确準則。
┃簡注┃ ①公冶長:孔子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雲:“公冶長,齊人,字子長。
” ②缧绁(léixiè):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
③南容:孔子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雲“南宮括,字子容”,《論語集注》謂南容“居南宮,名韬,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
④不廢:被君主任用,出仕做官。
┃實踐要點┃ 常言道“娶妻求淑女”,女子賢淑與否是男子擇偶的标準。
那麼,女子嫁郎又該以何為擇偶的準繩呢?在儒家經典《論語》當中,孔子親身示法,告訴我們為女子選擇夫婿,更應當看重男方是否有德之人。
後人(包括現代人)擇婿,卻首先去看男方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其次看容貌長相。
而男子的性格品行則作為備選項目,可看可不看。
這其中有客觀因素的限制,一方面是男方的經濟條件對于家庭今後的發展而言确實極為重要,尤其在現代社會,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婚後在面對住房、孩子入學教育等衣食住行問題時便要背負更大的壓力,夫妻之間出現矛盾的幾率也會增大。
另一方面,我們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能判斷出一個人是否有德之人。
孔子願意把女兒嫁給曾經入獄被拘的公冶長,這是由于公冶長是自己的弟子,其德性品行早已了然于胸。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托媒人介紹相親),父母無法對男方有深入了解,也難以對其德性品行進行判斷。
但正如本條所說,人的德性應為擇偶時的根本原則,男女皆然。
因此,在實踐當中,男女雙方在婚前交往的過程中應充分考察對方的品德(具體可從對父母的态度、對錢财的态度、對事業的态度等方面着手考察),并多創造機會讓父母和交往對象接觸交流,讓父母也幫忙把關。
對于女子而言,最理想的對象固然是既有好的品德,又有較好的經濟條件。
若男方有好的品德,但經濟條件欠缺,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發展對象,因為男子若有好的品德,便意味着有為了家庭而努力奮鬥拼搏的勇氣和決心,将來也能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若是男方人品不濟,則應果斷分手,無論其是否腰纏萬貫、身居要位。
孟子 ◎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肆筵設席,以速賓①也。
使者未至,而賓來竊食,主人見之,恥乎?不恥乎?男無不娶之日,女無不嫁之時。
二氏②成言,六禮③以序,大倫④正始,嘉會有儀,父母之光,夫婦之體也。
父母之心,本願為男女有室有家,而慎禮以重其事。
男女之情,不為父母愛德愛名,而急欲以苟其身,反不如倡優矣。
倡家人盡夫也,而未嘗不慎始以待求,豈有知禮守義之人,肯為喪節辱身之事哉?一時苟合,終身愧悔;二人失德,九族⑤含羞。
少年男女,可不慎乎!慎之,當自謹閨門,防交締,塞見聞,無開情窦始。
┃呂語今譯┃ 假設有人設宴備席去邀請賓客,主人家派去傳喚的仆從還沒到位,客人自己來了就偷吃菜肴,主人看到了,會不會為之感到羞恥呢?嫁娶也是如此。
男人沒有不娶妻的道理,女人也不能不出嫁。
兩個家族履行媒妁之言,按照六禮的規定舉行婚禮,新人的夫婦關系得到正式确立,婚宴上禮數悉備,父母為之光榮,夫婦得以同體。
父母的心意,本來就希望兒子女兒都有家有室,因而謹慎地履行禮數以重視嫁娶之事。
作兒子女兒的,若不考慮父母的心意、不愛惜自己的道德名聲,而急切地和對象苟且相合、不顧禮節,那麼,還不如娼家優伶之人。
娼婦可以和天下間的男人交歡作樂,卻也懂得在開始時謹慎地對待别人的追求,哪裡會有知禮守義的人願意去做喪失名節、自辱其身的事情呢?男女之間若因一時的情欲熾盛而苟且偷合,不免會落得終身愧疚的下場。
兩人喪失德行,兩個家族的人都會因之蒙羞。
少男少女們,可以不謹慎對待自己的婚事嗎?要謹慎對待,必須從自家門裡做起,防止不正當的男女交往關系,非禮勿聞、非禮勿視,從一開始就扼殺不正當的男女私慕之情。
┃簡注┃ ①速賓:邀請賓客。
《儀禮·鄉射禮》有“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鄭玄注雲:“速,召也。
” ②二氏:氏即氏族,指男女雙方家族。
③六禮:古代在确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方欲與女方結親,初議得到應允後,派媒人正式求婚并攜帶禮物。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蔔。
納征,亦稱納币,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④大倫:倫即倫常之道,此處指夫婦關系。
《孟子·萬章上》有:“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
” ⑤九族: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實踐要點┃ 如孟子所言,為人父母者,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女成家立室,找到能共偕連理的另一半。
但有的時候,青年男女不重視婚姻之禮,未得到父母的同意便私訂終身,這種做法在古代是不被允可的。
呂坤于此強調婚禮的重要性,對于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尤其要重視對他們的引導,不要讓他們過早地接觸男女之事,用以杜絕因情欲熾盛而無媒苟合的情況。
在現代社會,如果說婚姻之事仍然要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未免過于迂腐。
但這并不意味着在考慮婚事的時候無須聽取父母的意見。
如上所說,婚姻并非僅僅是夫妻兩人之間的事情,而是與男女雙方家族都密切相關的一件大事。
因此,男女雙方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在考慮婚嫁之事時應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
另外,現代人也應重視婚禮儀式。
古人婚事六禮對現代人而言過于繁瑣複雜,但在簡化古禮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體現婚禮的儀式感。
對于婚禮儀式的理解,現代人容易出現偏頗,緻使天價的聘禮嫁妝、奢華的婚宴排場、低俗猥亵的迎親儀式等相關的新聞報道屢屢進入人們視野。
然而,真正的儀式感,并非從各種鋪張浪費、稀奇古怪的外在儀式中所能獲緻的,而是要正确地理解婚禮的意義(詳見下文)。
在正确理解婚禮儀式的基礎上,舉辦一場儀式簡單而情感真摯的婚禮,不僅能增進雙方感情,也能收到親戚好友們的誠摯祝福。
此外,呂坤在此特别強調“少年男女,可不慎乎!慎之,當自謹閨門,防交締,塞見聞,無開情窦始”。
将之放到現代的語境中理解,這涉及對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特殊教育。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情窦初開,在男女關系方面若受到不良的影響,容易出現早戀等問題。
尤其在現代社會,網絡上充斥了大量不适合青少年觀看、使用的影視、動漫作品以及遊戲、社交産品。
這需要父母在家對孩子給予相應的監管和引導,做到“防交締,塞見聞”,而父母自身也應該以身作則,帶頭端正家風。
◎淳于髡①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 授受不親,凡為男女者,無分尊卑長幼皆然。
嫂溺,則死生之際矣。
事有重于親授受者,則親授受者為輕。
援之以手者,嫂溺之禮也。
嫂不至溺,則不得親授受矣。
古人男女之别,其嚴如此。
┃呂語今譯┃ 授受不親之禮,對于男女而言,無論尊卑長幼都應遵從。
親嫂溺水,處于性命攸關的危急關頭,營救之事比授受不親之禮重要,授受不親的考慮可暫且擱置。
伸手相救,是嫂子溺水時該做的事情,符合禮法。
若嫂子沒有溺水,便不可以親手授受。
古人交往,男女有别,其界限嚴謹若此。
┃簡注┃ ①淳于髡(kūn):齊國著名辯士,曾在齊威王、齊宣王和梁惠王的朝廷做官。
事迹見于《戰國策·齊策》《史記·孟荀列傳》《史記·滑稽列傳》等。
┃實踐要點┃ 古人重視男女之别,因而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規定。
但在生死關頭,拯救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充分說明了儒家的禮制本應是順應人性的,正如太史公所說“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
而後世所謂“吃人的禮教”則早已失卻了聖人緣情制禮、依性作儀的初心。
當然,在現代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之禮在某些社交場合當中不盡适用,但其背後所體現的男女有别的思想則依然值得我們重視。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把握好男女有别的界限,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接觸和眼神交流,這不僅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也可提升自身的氣場,給人留下舉止大方得體的好印象。
◎西子①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古稱婦女之美者,辄曰西施氏,則西子天下之至美也。
不潔在身,人皆掩鼻,可見人好色者之心,不若愛潔者之切。
婦女媱嬻②,謂之穢③德,不潔孰甚焉?豈無穢夫蕩子,與之親狎④?由父母國人觀之,不啻⑤圊廁⑥矣。
婦女立身,可不慎哉! ┃呂語今譯┃ 古來談論女子的美貌,都會說起西施,可見西施是世上最好看的女子。
然而,如果她沾染上污穢惡臭的東西,人們還是會捂鼻而過,可見,人們的好色之心終究比不上對潔淨的追求。
女子舉止輕佻不合常禮,即是玷污了自身的品德,有什麼會比這樣更加不潔淨呢?怎麼會不招來浪蕩不潔的男子與之親近狎昵呢?這樣一來,在她的父母和其他人眼中,她的品行比廁所還要污穢。
女子立身處世,可以不小心謹慎嗎? ┃簡注┃ ①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
②媱嬻(yáodú):媱,曲肩行走之貌,此處引申指舉止輕佻。
嬻,同“亵渎”之“渎”,輕慢,對人不敬。
③穢:《玉篇》雲:“穢,不淨也。
” ④親狎:親近而不莊重。
⑤不啻(chì):不僅僅。
⑥圊(qīng)廁:即廁所。
┃實踐要點┃ 此條講述女子立身要謹慎合禮,否則便會玷污自己的德性,遭受正人君子的鄙視,并招來好色放蕩之徒。
換言之,在日常生活當中,女子要端莊自身的言行舉止,與異性保持适度的社交距離。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夫也]出,則必餍①[足也]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問何人,夫答曰],則盡[皆也]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餍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顯者,富貴人也。
有往必有來]。
吾将②[音看,竊視]良人之所之[往也]也。
” 蚤起,施從[别路]良人之所之。
遍[滿也]國中無與立談者[羞與之言]。
卒[盡頭]之[往也]東郭墦③間[墳墓]之祭者乞其餘[祭剩]。
不足[不餍],又顧而之[往也]他[别處],此其為餍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妻妾之天],所仰望而終身也。
今[寡廉喪恥]若此[仰望謂何]!”與其妾讪[怨罵]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音異,喜悅自得]從外來,驕其妻妾[曰我又自富貴家飲食來矣]。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昏夜向權勢乞,哀以求之,而以驕人于白日,真是乞墦],其妻妾[但未之蚤起施從耳,若一竊視而真見之]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妻妾者,閨門無識之人,又共安富尊榮之樂,不知富貴利達之可羞者也,第未見丈夫所以求之者耳。
苟見其所求之态,卑污苟賤以存心,阿谀逢迎以為悅,脅肩谄笑以求親,巧言令色以取憐,未言而諾諾,投間而趨趨,甚有舐痔如曹商④,嘗糞如郭弘霸⑤,代犧如閻朝隐⑥,學犬如趙師擇⑦者。
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
為婦人者,望其夫以砥節砺行,可饑可寒,可辱可殺,而不可使無恥,亦庶幾其賢婦矣。
不然,是不如乞墦之人之妻妾也。
┃呂語今譯┃ 妻妾們都是深閨家中、無甚見識的人,與丈夫共享富貴尊榮的安樂,卻不知道富貴利達的背後是那麼的可恥,隻因為她們沒見到丈夫是怎樣謀取富貴的。
如果她們看到丈夫媚求富貴的情形:内心卑微污濁、苟且低賤,通過阿谀逢迎來取悅别人,以收縮肩膀、強為歡笑來親近權貴,用花言巧語和僞善的面目來博取憐憫;在權貴面前,還沒說話就唯唯諾諾,看準機會就為之奔走效勞。
甚至有的人像曹商一樣為權貴舐痔,像郭弘霸一樣為權貴嘗糞,像閻朝隐一樣代作犧牲,像趙師擇一樣學狗吠叫。
女子甯可沒有丈夫,也不能嫁給這樣的人。
希望丈夫能磨砺氣節和品行,甯可跟着丈夫受饑、受寒、受辱乃至甯死不屈,也不願看到丈夫作出無恥的事情來換取榮華富貴,這樣的女子大概能被稱作賢良的妻子了。
否則的話,還比不上上述墳間乞讨人的妻妾。
┃簡注┃ ①餍(yàn):吃飽。
②(jiàn):窺視。
③墦(fán):墳墓。
④曹商:戰國時期宋國人。
舐痔之事見載于《莊子·雜篇·列禦寇》,大意如下:曹商奉命出使秦國,博得秦王歡心,獲賜一百輛車。
他回國後在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諷刺地說:“聽聞秦王生病召來醫者,承諾說能治愈他身上的皮膚病的話賞車一輛,願意為他舔痔瘡的賞車五輛。
治療的地方越是低下,得到的賞車的數量越多。
你是為秦王舔痔瘡了嗎?不然怎麼會獲賞這麼多輛車呢?” ⑤郭弘霸:唐代佞臣,因媚悅武則天而被授為監察禦史。
嘗糞之事見載于《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四·酷吏》,大意如下:為了阿谀獻媚,郭弘霸探望生病的禦史大夫魏元忠時,親嘗其便液,并祝賀道:“如果您的便液是甜的話,說明病還好不了。
我剛剛試過,味道是苦的,您的病應該很快就能痊愈了。
” ⑥閻朝隐:唐代佞臣,為武則天所賞識,官至秘書少監。
代犧之事見載于《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文藝中》,大意如下:有一次,武則天得了病,讓閻朝隐去少室山祈禱祭祀。
祭祀時,閻朝隐沐浴更衣,蜷伏在放置肉類祭品的禮器上,用自己替代祭祀用的犧牲(牛、羊、豕)來完成儀式。
其後武則天病愈,對之大加賞賜。
⑦趙師擇:宋代佞臣,趙氏宗室之後,曾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
學犬之事見載于《宋史·列傳第六·宗室四》,大意如下:有一次,權臣韓侂胄路過一個山莊,指着竹籬茅舍對趙師擇說:“這裡的田園風光很好看,可惜缺少了狗叫雞鳴聲。
”過了一會,傳來了狗叫的聲音。
韓侂胄一看,原來是趙師擇在學狗叫,于是被逗得大笑不絕。
┃實踐要點┃ 為人妻者都希望自己的丈夫事業有成、能賺大錢,這是人之常情。
若是丈夫通過不義之舉以謀求富貴,那為人妻者又該怎麼辦呢?這裡所謂的不義之舉,除了呂坤指出的阿谀獻媚的行為,還應包括詐騙、偷盜、搶劫、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鑒于在現代社會,更應受到譴責的不義之舉是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對于夫婿求取不義之财,呂坤給出的建議是:“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
為婦人者,望其夫以砥節砺行,可饑可寒,可辱可殺,而不可使無恥。
”這帶給我們以下三點啟發: 一、在婚前,女方與男方交往的時候應該要了解清楚對方的人格人品以及工作情況,若發現男方通過不義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應果斷分手,這是“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的第一層含義。
二、若女方在婚後才發現自己的丈夫有求取不義之财的行為,那麼便要規勸丈夫不要做無恥之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甯可和丈夫一起艱苦奮鬥,也不願過着用不義之舉換來的富貴生活。
若丈夫心中良知未泯,應該會受到感化而改過自新。
三、若經規勸,丈夫仍執意施行無恥之事來換取富貴的話,此時女方應該仔細考慮,如此無恥之徒是否配得上自己?其所施行的無恥行為會否對家庭以及孩子的未來帶來負面的影響?其無恥的品行會否使之作出出軌、婚外情等行為?必要時,要果斷與之劃清界限,這是“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的第二層含義。
上述三點是針對有良知的賢良女子所說的。
無良的婦女則隻知道享受丈夫帶來的奢華生活,不問其來由,如此這般則不在話下。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雞,二母彘①,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古者養老之事,專恃婦人。
宅牆之下,為桑幾何?匹婦一人,為蠶幾何?尚可以足老者之帛。
至于雞彘,孳生有時,畜養有道,亦可以供老者之膳。
夫以百畝之馌②,八口之養,門内之事,婦人居其十九。
古婦人之勤苦如此,何暇刺繡以工悅目之巧,冶容以豔袖手之妝哉? ┃呂語今譯┃ 古時候奉養老人的事情,專門依靠婦女去開展。
住宅圍墻之下,能種植幾棵桑樹呢?依靠一個婦女,能養多少蠶蟲?然而,僅僅憑借一個婦女種些桑樹、養些蠶蟲,就可以生産出足夠的布帛供老人做衣服用。
至于飼養雞和豬,隻要按時喂養、養殖得當,也可以生産出足夠的肉類供老人食用。
要給耕種百畝田地的家人送飯,也要照料一家八口人的衣食供養,家庭裡面十分之九的事情都需要婦女親手操辦。
古時候的婦女這麼勤勞辛苦,哪裡會浪費時間去做些精巧的刺繡來供人賞玩?更不會妖冶妝容,對家務事袖手旁觀。
┃簡注┃ ①彘(zhì):豬。
②馌(yè):給在田裡耕作的人送飯吃。
┃實踐要點┃ 呂坤對經典的解讀意在強調妻子的職責在于料理家庭事務、照顧家中老少,因此應勤于家務事,不要過多花費時間在刺繡、化妝等花哨無實用的事情之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古代女子喜歡花時間在制作精緻的刺繡以及打扮姣好的妝容之上。
時移世易,現代的女子雖然不做刺繡,但也喜歡拍照修圖,形式各異,其實則同。
化妝打扮也更是現代女子出門前必備的事宜。
從現代的角度說,追求美麗并無不妥,然而,若花費了太多時間在這上面确實會減少了家務勞動以及自我進修的時間。
尤其對于現代職場女性而言,下班之後若能多花時間在陪伴孩子之上,相信更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此外,在現代社會,一般家庭當中,夫妻雙方都需要外出工作,因而也不能苛求妻子要包攬所有家庭事務,為人丈夫者也應當一同分擔,構建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
易經 屯[震下坎上] ◎六二①,女子貞②,不字③,十年乃字。
六二以柔得中④,九五以剛得中,本為正應⑤,乃嘉耦⑥也。
初九恃剛,迫近六二,每欲求為婚媾⑦。
六二守貞,不許其字,待十年之久,竟不與初九為婚。
初九亦自愧退,乃與九五字焉。
蓋人各有耦,正應乃合。
《詩》雲:“人涉卬⑧否,卬須我友。
”⑨女子不守其身,而以情狥⑩人,未觀于屯之六二矣。
┃呂語今譯┃ 六二(象征女子)以柔得中,九五(象征男子)以剛得中,六二、九五門當戶對,剛柔相應,将是一對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理想伴侶。
初九(象征另一名男子)依仗自己的剛猛,在六二身邊總想迫使六二和他結為夫婦。
六二堅守貞操,一直不同意初九的求婚,過了十年也沒有和初九成婚。
初九自己也為之感到慚愧,于是放棄了追求,而六二後來嫁給了九五。
大概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伴侶,但必須找到條件合适的才能結合。
《詩經》說:“别人渡河我止步,須待我友同上路。
”一個女子不堅守自身的貞潔,而将愛情随便地交于别人,這是沒有學習過屯卦六二爻的緣故。
┃簡注┃ ①六二:《周易》一卦六爻,爻分陰陽。
其中陽稱作“九”,以“—”符号表示;陰稱作“六”,以“--”符号表示。
講到爻位時,規定由下往上數,最下一爻為“初”,第二、三、四、五爻分别為“二”“三”“四”“五”,最上一爻為“上”。
“六二”即第二爻為陰爻。
陰為柔為女,因此用以指代女子。
下文九五、初九為陽爻,陽為剛為男,用以指代男子。
另外,六個爻位中,初、三、五為奇數位,為陽位;二、四、上為偶數位,為陰位。
②貞:《周易正義》解“貞”為“正”,守貞正,即堅守節操。
③字:謂女子出嫁。
《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 ④得中:《周易》一卦分上下兩卦。
初、二、三合為下卦,二為下卦之中;四、五、上為上卦,五為上卦之中。
得卦之中即為得中。
又陰為柔,陽為剛,因此說“六二”以柔得中,“九五”以剛得中。
⑤正應:“六二”“九五”皆在卦的中位,且“六二”陰爻居陰位、“九五”陽爻居陽位,一陰一陽,剛柔相應,各得其正,是為正應。
⑥嘉耦(ǒu):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夫妻。
⑦婚媾(gòu):婚姻,嫁娶。
⑧卬(áng):第一人稱代詞,我。
⑨此句引自《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鄭玄箋謂:“人皆涉,我友未至。
我獨待之而不涉。
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
” ⑩狥:同“徇”,曲從。
┃實踐要點┃ 女子守身,不嫁非人,這體現了女子在擇偶時的自主性。
過去人們常說,古代都是父母媒人包辦婚姻,女子隻能聽從安排、任人擺布。
此處按照呂坤的解說,女子亦應尋得自己的如意郎君,不能随意委身于他人。
在現代社會,女子在擇偶時已經有了較強的自主性,但到了适婚年齡仍然沒有婚戀對象的話,往往會遭遇家人逼婚的壓力,而社會輿論也加之以“剩女”的谑稱。
如是,迫于家庭壓力和内心的焦慮情緒,有的女子便為了結婚而結婚,隻要男方沒有大的缺點便欣然接受,對于男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卻無暇考究。
誠如呂坤所說,“人各有耦,正應乃合”,女子應該找到适合的對象才出嫁,這樣在日後的婚姻當中才能擁有和順的夫妻關系。
觀[坤下巽上] ◎六二,窺①觀,利女貞。
《詩》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②蓋女子深藏簡出,無與人腼③面相觀之理。
然有不得不觀者,但掩門露隙而窺觀焉,則女子之正,吉無不利矣。
或曰:“事勢窮迫,颠沛流離,不能不露面出身,則奈何?”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即不便于擁蔽,不能必人之不觀我,至于我不觀人,則可以自必者,亦何害于獨行萬裡之外,雜于萬人之中哉! ┃呂語今譯┃ 《詩經》說:“夢見蛇和虺,是生女的祥兆。
”大概女子深居簡出,如蛇虺長居洞穴,沒有抛頭露面與人面見的道理,有人來了也隻是半掩着門從縫隙向外窺視,這樣的話,女子能保持貞正,不會招來禍患。
有人會說:“如果是迫于形勢,在社會上颠沛流離,不得不出來抛頭露面,那又怎麼辦呢?”女子要出門的話,最好能遮蓋自己的臉。
即使不方便遮蓋,阻止不了其他人看自己,那麼至少可以做到自己不去看别人,這樣的話,就算獨自行走千裡之外、雜處于人群之中也沒有什麼害處。
┃簡注┃ ①窺:從門縫往外看。
②引自《詩經·小雅·斯幹》。
③腼:面見。
┃實踐要點┃ 古代女子不能抛頭露面,外出也要擁面而行,這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治安環境所決定的,不如此,便容易被歹徒恣意侵犯。
因而,古人關于女子不能抛頭露面、外出須擁面而行的規定,其制定的初衷在于保護女子的人身安全。
在社會秩序良好的現代社會,女子不必遵行不抛頭露面、擁面而行的教誨,但防範自身安全的意識卻時時不能松懈,畢竟專門針對女子的違法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
此外,呂坤關于女子出行時應做到“我不觀人”的建議也适用于現代社會。
出行時不顧看他人,一方面能避免因眼神接觸而産生不必要的誤會矛盾,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精神的耗散,有助于把注意力收攝到自身周圍,若有任何突發事情也能提前警覺。
剝[坤下艮上] ◎六五,貫魚①,以宮人寵,無不利。
剝以五陰而戴一陽,有妻妾共夫之象②。
然六五以柔順之德,當近夫之位,而使四陰近已,不遠斥之,令之以次禦君,有貫魚之象焉。
則一陽既樂其賢,而衆陰又感其德,何往而不利哉! ┃呂語今譯┃ 剝卦五個陰爻上頂戴着一個陽爻,陽為夫、陰為妻妾,有妻妾共一夫之象。
而六五憑借溫柔和順的德性,在丈夫(上九)的身邊,又能使其他四妾(初六至六四)親近、不遠離,并讓衆妾有序地服侍夫君,像衆魚貫然而進。
這樣,丈夫既喜歡她的賢惠,而衆妾又感懷她的恩德,怎麼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呢? ┃簡注┃ ①貫魚:剝卦初、二、三、四、五均為陰爻,上為陽爻,魚為陰物,因此剝卦衆陰爻如同衆魚整齊排列、骈頭相次,像是被貫穿為一串的樣子。
②陽爻象夫,陰爻象妻妾,而剝卦一陽居五陰之上,所以呂坤說有妻妾共夫之象。
另據《周易正義》,剝卦講的是消息盈虛的道理,六五爻辭的大意是:小人如魚貫,骈頭并進,君子如能以寵愛宮人的态度去寵愛小人,不害正事,那麼就不會有不利。
┃實踐要點┃ 本條講的是在古代社會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正妻應打消心中嫉妒的念頭,讓衆妾侍有序地進禦夫君。
在古代,正妻的職責之一是管理好衆妾侍事奉丈夫的秩序,以維持家庭的和諧穩定。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确實不容易,有誰真心願意讓自己所愛的人與他人交歡呢?想必無論男女,都不情願這樣做。
然而,為了家族子孫後代興旺,正妻要以理性克服情感之私,履行管理妾侍的職責。
下文還會涉及正妻處理與衆妾關系的條目,這些條目就具體内容而言對于現代讀者不能起到任何指導實踐的作用。
然而,換一個角度思考,夫妻之間會否有因為嫉妒吃醋而蒙蔽理智、誤解對方的時候呢?有的時候,夫妻之間的矛盾會因為妒忌吃醋而産生,或嫉妒懷疑對方與異性交往密切,或嫉妒對方偏袒其父母或親族。
此時,若不能清醒地保持頭腦理智,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便會因一時的沖動破壞了家庭的和諧。
因此,夫妻之間要以理性克服情感之私,不能讓嫉妒醋意沖昏頭腦。
鹹[艮下兌上] ◎鹹:亨,利貞;取女,吉。
兌,少女①,艮,少男②,年相若也。
兌澤而柔潤,艮靜而剛方,德各正③也。
兌澤下流,艮山靜納,情相應也。
兌體陽而用陰,艮體陰而用陽,氣相因也。
兌在上,柔而不屈;艮在下,剛而不陵,意相合也。
以此而為夫婦,則内外各正,健順相宜。
以之取女,則亨而通,利而遂④,貞而正,何不吉之有?蓋女德靜正,不妄悅,男能下之⑤;女情無厭,恐常悅,男能止之⑥。
此鹹之義也。
┃呂語今譯┃ 兌卦象征少女,艮卦象征少男,兩人年齡相若。
兌卦如水澤般柔和溫潤,艮卦沉靜而剛正方直,兩者都能正定自身的德性。
兌卦如水澤般奔流下注,艮卦如山陵般沉靜收納,兩者相互和應。
兌卦性體陽剛而功用陰柔,艮卦性體陰柔而功用陽剛,兩者氣分相通。
兌卦在上,溫柔而不屈從,艮卦在下,陽剛而不欺淩,兩者情意相合。
這樣的男女結為夫婦,可以讓家裡内外都各得其所,剛健柔順兩相适宜。
這樣婚姻通達、順利而守正,怎麼會不吉祥呢?女方的德性安靜而方正,不随便動情,而男方能做到以禮下求;女方的情感沒有厭足,恐怕會情随欲動、怡悅過頭,男方能夠給予制止。
這就是《鹹》卦的大義。
┃簡注┃ ①少女:《周易·說卦傳》:“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 ②少男:《周易·說卦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
” ③正:據《周易正義》解乾卦《彖》辭“各正性命”作“各能正定物之性命”,“正”訓為“定”。
④遂:通達,如意。
⑤男能下之:鹹卦艮下兌上,有少男以禮下求少女之象,《周易正義》曰:“艮為少男而居於下,兌為少女而處於上,是男下於女也。
婚姻之義,男先求女,親迎之禮,禦輪三周,皆男先下於女,然後女應於男。
” ⑥男能止之:兌為少女、為悅,艮為少男、為止,因此說“男能止之”。
┃實踐要點┃ 什麼樣的男女相結合才能成就一段好的姻緣呢?本條給出了解答: 首先是男女雙方年齡相若,即所謂“年相若也”。
一般說來,年齡相若的男女雙方在三觀方面相對接近,出現代溝的可能性相對較少,有較多的共同話題。
其次,男女雙方在品德性格方面能有所互補,即所謂“德各正也”“情相應也”“氣相因也”。
這意味着男女雙方各自都是有德之人,而他們的性格氣質又能夠相互補充。
男方剛正方直,女方柔和溫潤,一剛一柔,情投意合,俨如天作之合。
這一點尤其重要,在實際生活當中,有的情侶情投意合,但最後往往沒有走到一起,原因便在于兩人性格氣質相沖,勢如水火。
即使勉強相合,最後也落得個婚姻不如意的下場。
最重要的一點是,男女雙方要同心同德,即所謂“意相合”也。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這需要男女雙方坦誠相對,互相信任,理性讓步,達成統一的意見。
此外,本條還指出,男子要放下架子,摒棄“大男子主義”,主動關懷、悅樂女子(即所謂“男能下之”),并主動節制過度的悅樂之情(即所謂“男能止之”)。
恒[巽下震上] ◎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恒,常也,久也。
惟正故常,惟常故久。
震為長男①,以振作②居上;巽為長女③,以柔順居下。
震為陰中之一陽④,剛而不暴;巽為陽中之一陰⑤,柔而能立。
以此相與⑥,則無不正矣。
故亨而無咎,守則無不固,行則無不利矣。
┃呂語今譯┃ 恒即恒常長久的意思。
隻有持正才是常道,堅守常道才能長久。
震卦象征長男,以發奮有為而居上位;巽卦象征長女,以溫柔順從而居下位。
震卦三爻中一陽二陰,剛陽而不暴虐;巽卦三爻中二陽一陰,陰柔而能自立。
巽下震上這樣的組合,就可以做到持守正道。
因此,這樣的婚姻亨通而沒有咎害,守成沒有不堅固的道理,行動沒有不順利的。
┃簡注┃ ①震為長男:《周易·說卦傳》:“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 ②振作:振,奮起。
作,有所作為。
③巽為長女:《周易·說卦傳》:“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 ④震卦卦象由兩陰爻一陽爻組成,故謂之“陰中之一陽”。
⑤巽卦卦象由兩陽爻一陰爻組成,故謂之“陽中之一陰”。
⑥相與:相偕。
┃實踐要點┃ 此條與上條相似,指出男女年齡相仿、一剛一柔的話能保持婚姻的恒常。
在古人看來,男子應當剛陽而不暴虐,女子應當陰柔而能自立。
對此,我們應該要有正确的理解。
男剛女柔,首先是對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點方面的客觀認識。
一般說來,男子的肌肉骨骼要較女子強壯,這意味着能從事較強的體力勞動。
此外,女子在月事、受孕、妊娠、哺乳期間也無法從事較強的體力勞動,甚至完全無法從事勞動。
于是,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男剛女柔的生理特點又體現為生産力的男強女柔,從而有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形式。
這樣一來,便形成了男剛女柔的社會性别認知。
當然,說女子要陰柔,并不等于說女子應該沒有主見、任人擺布,正如說男子要剛陽,并非說男子應專橫武斷、恣意妄為。
男剛,實際是倡導由男方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女柔,則指女方在男方主動承擔家庭重擔的前提下,為其提供智力和情感的支撐。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象》①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夫子制義②,從婦,兇也。
” 六五,尊位③也。
柔順中正,無專辄豪敢④之意,雖居六五之尊,而安貞如常。
婦人得此為吉,從一而終,有恒道矣。
震,夫子也。
主于專制,以方正自持,以明果裁物,乃從九二剛愎[音弼]之婦⑤,豈非有家之兇哉?蓋制義有通變之權,不必于恒,從一有不變之義,故惟恒乃貞。
古人雲:“生男如狼,猶恐其羊;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⑥ ┃呂語今譯┃ 六五居于一卦之尊位,陰柔随順,大中至正,沒有專橫獨斷的毛病,雖然身居尊位,卻以安定貞正為常。
婦人若有這種德性的話可以獲得吉祥,能夠順從一個丈夫終身不改,這就是恒久之道。
震卦在上,象征丈夫,應該承擔裁制事宜的責任,要以方正不阿的精神來要求自己,以聰明果斷的做法來決斷事物。
如果一味地将就像九二般剛愎自用的婦人,難道不會讓家庭發生災禍嗎?丈夫裁制事宜有變通的道理,不必恒常不變;婦人順從一個丈夫有終身不變的道義要求,因此守持恒常才是正道。
古人說:“生了像狼一樣剛猛的男孩子,還擔心他會變得像羊一樣懦弱;生了像鼠一樣嬌弱的女孩子,還生怕她會變得像老虎般兇悍。
” ┃簡注┃ ①《象》:即《象傳》,分上下篇,和《文言》《彖傳》(上下篇)、《系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并稱為《十翼》(共七種十篇)或《易傳》,是闡發《周易》經文大義的著作。
②制義:制者裁斷;義者宜也。
③尊位:五爻居上卦中位,為尊位。
④專辄豪敢:專辄,即專斷。
豪敢,即果敢。
⑤九二為陽爻居陰位,陽象剛愎,陰象婦人,故曰“剛愎之婦”。
⑥古諺語,班昭《女誡》曾引之以強調“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的觀念。
┃實踐要點┃ 本條強調妻子出嫁應從一而終,而丈夫處事不必處處聽從剛愎自用之妻的主意。
事實上,無論男女,隻要慎重确定好了婚嫁對象,都應該從一而終。
而家事的商定,無論丈夫抑或妻子,都不能聽任剛愎之言,應以理性決之。
家人[離下巽上] ◎家人,利女貞。
家人之道,利于女正。
正家之道,先于正女。
女正而家無不正矣。
┃呂語今譯┃ 家人這一卦的道理,以女子守正為有利。
端正家庭的道理,首先在于端正女子。
女子守持正固,則整個家庭就都能走上正道。
┃實踐要點┃ “女正而家無不正”,這實質上是強調女子在家庭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端正家風,首先要從家中主婦身上做起,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當中同樣适用。
現代家庭一般是一家三四口的小家庭。
作為妻子,家中主婦與丈夫朝夕共對,其身正則能鞭策丈夫同歸正道。
作為母親,家中主婦對小孩言傳身教,其身正則能使小孩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此,整個家庭都能走上正道。
著名的散文家梁實秋在《想我的母親》一文中回憶道,自己的母親從十八九歲入門之後,便傾力于主持家政、敬事舅姑、教養兒女,一生鞠躬盡瘁,毫無怨言。
梁母可謂是盡到了婦道之正,這對整個家庭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梁實秋在文中述及:“我父親曾對我說,我們的家所以成為一個家,我們幾個孩子所以能成為人,全是靠了我母親的辛勞維護。
”由此可見,母親在家庭教育方面所能發揮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男女正。
天地之大義也。
” 女正位乎内,不侵①男也;男正位乎外,不昵②女也。
男女各正,天地之道,如斯而已。
┃呂語今譯┃ 女子在家内居正當之位,則不侵擾男子;男子在家外居正當之位,不親昵女子。
男女各自守持正道,天地間的道理就是這樣而已。
┃簡注┃ ①侵:侵擾。
②昵:親昵。
┃實踐要點┃ 女正乎内,即女子主持家務事,不幹涉男子用以維持家計的事業。
男正乎外,即男子應專注于正業,不親昵女色。
總括來說,就是夫妻雙方都要盡好自己的分工職責。
在現代社會,大多數的家庭夫妻雙方都要外出工作以維持生計,因而家務事往往也由夫妻共同分擔,男女之間的内外分工界限已不如古代社會明顯。
但夫妻對于家庭而言都有各自該盡的職責,這一點古今無别。
因此,對現代讀者而言,男女各正其位,實際就是在合理的家庭分工的基礎上,夫妻雙方各盡其力、務于正業。
◎家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正家之道,非嚴不行。
故男嚴于外,女嚴于内。
家法井井有條,家人翼翼遵守,欲家不正,得乎?若畫一之規,以情而二,有常之度,以寬而弛,久則上替下陵①,彼樂此苦,雖武怒煩刑,難振于衰頹之後,益長其怨②[音讀]之心矣。
嚴非酷烈③之謂,端方整肅,事事不苟而已。
┃呂語今譯┃ 端正家庭的方法,非嚴格不可。
因此男子在家庭之外嚴格處事,女子家庭之内嚴格持家。
家裡的法度井井有條,家人們小心翼翼地遵守,如此一來,家道怎麼可能不正呢?如果對于統一的家法,在執行的時候因為偏愛之情而有所偏袒,對于常用的制度,因為寬厚而廢弛,久而久之便會上下失序,違紀者快樂、遵紀者苦悶。
這樣一來,即使一家之主因為震怒而加以層出不窮的刑罰,也很難在家風頹廢之後重振家道,反而隻會增益家人怨恨的情緒。
嚴格不是殘酷暴烈,而是端莊正直、整齊嚴肅,每件事情都做到一絲不苟。
┃簡注┃ ①上替下陵:替,衰廢;陵,侵犯。
②(dú):痛怨。
③酷烈:殘酷暴烈。
┃實踐要點┃ 傳統社會有各種鄉約、家法、家訓、家規用以規範、約束族人的行為。
在執行這些規範的時候,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要嚴格地執行當中的條款約定,不得有所偏袒,亦不得有所寬限。
現代家庭也不妨借鑒古人智慧,由家長和子女共同訂立一個家庭的行為規範,并嚴格落實。
如此一來,有助于引導子女形成行為規範意識,也能約束家長端正自身行為,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
”志未變也。
諺曰:“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閑,闌①也,物未放逸,以闌防禁之也。
家人無閑,而各恣己意,何所不至?何所餍足?不至于亂亡不止,聖人憂之而曰“閑有家”。
然志變而閑,不惟所閑者苦,而怨尤易生,閑之者亦勞而化誨不入。
何者?上慢而下玩②也。
初九當正家之始,人心觀望之時,而以剛道閑之,則習于檢束③。
若謂當然,閑之者不見其難,而所閑者相安于規矩之中矣。
┃呂語今譯┃ 諺語說:“媳婦剛進門的時候就要給予訓導,如同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要給予教育。
”“閑”即是“闌”,意思是當事物還沒有放縱自逸的時候,就要用門欄般的措施去預防禁止。
如果家庭成員沒有門欄般的家法可遵守,而各自恣意妄為,有什麼事情會做不出來呢?哪裡會得到滿足呢?這樣下去,不到家庭敗亡也不會停止胡作非為。
聖人擔心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告誡人們“防止邪惡然後保有其家”。
然而,當家庭成員放縱心志之後再去做防範的措施,不但被管束的人會感到痛苦并産生怨恨的情緒,而下令管束的人也勞而無功,說服不了被管束者。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上面的人怠慢,下面的人就容易會輕視。
初九正處于端正家道的開端,人們心裡都抱着觀望的态度。
這個時候如果用剛正嚴格的家法去預防邪惡的發生,那麼家人們都會習慣于檢點約束自身。
如果家人們都認為服從家法家規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持家者就不會感到困難,而受管束者也會安心在規矩之中行事。
┃簡注┃ ①闌:門遮。
②玩:戲弄,引申為輕視。
③檢束:檢點約束。
┃實踐要點┃ 本條着重強調了從一開始就要用嚴格的家法去規範家庭成員的行為。
執行家法、家訓等家庭規範,其用意是預防家庭成員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若不及早重視,待家庭成員形成了無拘無束、恣意妄為的生活态度之後,家庭規範也難以起到規範約束的作用。
本條對于初為人父母者尤其值得注意。
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固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随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孩子的入戶、哺育、接種疫苗、入學等,會使父母忙得焦頭爛額,而相應增長的消費開支又會使得普通家庭倍增壓力。
這時候,父母往往容易忽略對孩子的家教問題。
本條則提醒父母們,要趁早思考家教問題,孩子從小就該注重培育形成規範意識。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①,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
巽以順也。
” 六二溫柔中正,居二陽之間,有中饋之象。
制于二陽,意不得以自遂,而謂之貞者何?蓋女子之道,以順為正,六二順則從夫,故無敢專辄之意。
巽則卑己②,故不辭中饋之勞,何正如之!何吉如之!世俗婦女,罔遂厥心③,便自悲怨,又不安中饋之職,非婦道之正矣,安得吉? ┃呂語今譯┃ 六二性情溫柔、品行中正,在兩個陽爻之間,象征主管家中飲食事宜。
受制于兩個陽爻,不能遂順自己的心意,為什麼這就是貞正呢?女子立身之法,以柔順為正道。
六二柔順而聽從丈夫的主意,因此沒有獨斷專行的想法。
柔順則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因此不推辭主管家中飲食事宜的辛勞。
這是如此的貞正!如此的吉祥!世俗的婦人,遇上不能遂順心意的時候,就獨自悲傷怨恨,又不安分于主管家中飲食事宜的職責,這便不是為人婦者的正确做法,怎麼會獲得吉祥呢? ┃簡注┃ ①饋(kuì):饷食,《周禮·天官·膳夫》有“王之饋食”,鄭玄注雲:“進物于尊者曰饋。
” ②巽則卑己:《周易正義》曰:“巽者,卑順之名。
” ③罔遂厥心:未能遂順心意。
┃實踐要點┃ 在古代社會,婦人的職責是主持好家庭内務,主要是照料家庭成員飲食溫飽之事。
一般說來,由于身處家中,婦人難以獲取外界的信息。
相較而言,丈夫工作在外,有更多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
因而,家庭在遇到大事要做決斷時,主要由丈夫做決策,這是合乎常理的。
當然,妻子聽從丈夫的前提是,丈夫并非平庸無能之輩。
若丈夫平庸無能又剛愎自用的話,作為妻子也應該盡力規勸。
當然,在現代社會,妻子在工作之餘不必獨力承擔家務的辛勞,丈夫應與之分擔。
而家庭大小事務的決斷,夫妻之間應積極商量探讨,以家庭整體利益為重,唯理是從,而不必為了争個是非對錯而各執一偏。
◎九三,家人嗃嗃①[音郝,嚴厲聲],悔厲,吉。
婦子嘻嘻,終吝②。
《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
婦子嘻嘻。
失家節也。
” 九三,剛而過中者也。
處肫肫③骨肉之地,常有嗃嗃威怒之聲,拂情④招怨,悔厲所不能無。
然性嚴而人情不肆,法振而事體不弛,有吉道焉。
即有不吉,不過悔厲而已。
若婦子嘻嘻,知和而和矣,和則人無忌憚,事皆恣情,兇禍即無,而羞吝不免。
況優柔寬縱,養禍長奸,又安知無不測之兇乎?夫中正和平,居家之道也。
《易》取嗃嗃,甯儉甯固之意乎! ┃呂語今譯┃ 九三,剛強太過而有失中道。
在骨肉至親之間,經常出現武威震怒的聲音,在這種違背人情、招緻怨恨的處境之下,悔恨和危險是難以避免的。
然而,如果
及其至也,察①乎天地。
一陰一陽之謂道。
夫婦一小天地,天地一大夫婦耳。
故萬事萬化之原,始于閨門;五典②五禮③之端,肇于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其重如此。
少年男女,稚氣童心,恣縱嬻經,媟狎敗禮。
故生人之慢易放肆,莫甚于閨門,烏在其為君子之道乎。
憂終者,當知慎始矣。
┃呂語今譯┃ 處理好一陰一陽的關系就是君子之道。
夫婦猶如一個小天地,而天地不過是一對大的夫婦而已。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務、各種風俗都根源于家庭生活,社會的規章制度和倫理道德規範起源于男女之間的日常交往。
因為有男女二性的存在,所以産生了夫婦關系;夫婦二人結合繁衍出後代,因而有了父子關系;在實行宗法制度的古代社會,父子關系又衍生出君臣關系;有了君臣之分,便有了區分上下級的等級制度;有了等級制度,各種禮節才能有序施行。
由此可見,夫婦之道是那麼的重要。
少男少女天真幼稚、任性妄為,容易做出亵渎經典教誨、敗壞倫理規範的行為。
因此,在閨門之内最容易讓人疏慢放肆、犯下過錯,若沒有處理好男女、夫婦之間的關系,哪裡談得上能行好君子之道?擔憂未能遵行君子之道的人,應當知道要從源頭(男女、夫婦之道)開始做好啊! ┃簡注┃ ①察:《禮記正義》疏雲“明察”。
《朱子語類》卷第六十三記弟子問《中庸》“上下察”與“察乎天地”兩個“察”字同異,朱熹答曰:“隻一般。
此非觀察之‘察’,乃昭著之意……經中‘察’字,義多如此。
” ②五典:見于《尚書·堯典》“慎徽五典”,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引鄭玄注雲:“五典,五教也。
”疏中又引《左傳》文公十八年傳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釋之。
而僞孔安國《尚書序》雲“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
③五禮:見于《尚書·臯陶谟》“自我五禮有庸哉”,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引鄭玄注:“五禮,天子也,諸侯也,卿大夫也,士也,庶民也。
”又見于《周禮·春官·小宗伯》“掌五禮之禁令”,鄭玄注引鄭司農雲:“五禮,吉、兇、軍、賓、嘉。
” ┃實踐要點┃ 君子之道廣大宏深,無所不包,而其根基乃在于夫婦之道。
在此,呂坤闡發《中庸》經文大義,強調了夫婦之道的重要性。
從符合當代實踐的角度說來,“君子之道”“夫婦之道”的提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多少有點距離感。
事實上,“君子之道”可概括為“進德”和“修業”兩個範疇。
用大白話來說,“進德”即是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修業”則是打拼一番事業。
若一個人有良好的修養,必然會收獲好的名聲,再加上一番成功的事業,這不就是現在人們所羨慕、所追求成為的所謂“人生赢家”麼?這麼說來,“君子之學”離我們的生活也并不遙遠。
而“夫婦之道”,從狹義的角度說,即是如何處理好夫妻之間的關系;從廣義的角度說,夫婦之道涉及面更加廣泛,例如,對未婚人士而言,夫婦之道關涉到如何擇偶的問題;對已婚人士而言,又涉及如何處理好婆媳、姑嫂、外戚等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甚至涉及家庭和事業之間的關系。
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的現代社會,許多人追求成為“人生赢家”,為了事業不斷打拼,卻忽略了要經營好夫婦之間乃至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最終留下了不少的遺憾。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夫妻之間的關系是最親密的關系,家庭關系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切身的關系,如果連最親近的、最切身的關系都沒有處理好,怎麼能處理好和外人的關系呢?成功的事業又從何談起?因而,當我們在為生活和事業而奮鬥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要處理好家庭關系,善待家人。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①,和樂且耽[葉沉]。
宜爾室家。
樂爾妻帑②[音奴]。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 居室之道,未有妻不賢,而能夫婦父子好合者也;未有夫婦父子不好合,而能使兄弟翕然和樂者也。
如此,則父母之心,安得喜悅?故必宜爾室家,閨門皆太和之氣;樂爾妻帑,夫婦有雍熙之風,然後父母之心,有無窮之快樂矣。
┃呂語今譯┃ 家庭相處的道理,沒有說妻子不賢惠卻能讓夫婦父子和諧相處的;也沒有說夫婦父子不和諧,卻能讓兄弟之間親愛和樂的。
如果說夫婦父子、兄弟之間關系不和諧,那麼父母的内心又怎能感到喜悅呢?因此,必須要讓家庭關系變得和順妥帖,家裡洋溢着和樂的氛圍;讓妻子兒女幸福快樂,夫婦間和樂融融。
這樣,父母的内心才會有無窮的快樂。
┃簡注┃ ①翕(xī):《爾雅·釋诂》雲“合也”,于此形容兄弟和合。
②帑:同“孥”,兒女。
┃實踐要點┃ 《中庸》引用《詩經》“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句,本意在于說明君子之道,行遠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君子修身須從和合妻子、宜于兄弟、安樂父母等家庭切身之事做起。
于此,呂坤則借之強調妻子在家庭生活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處理好夫妻關系的重要性。
如果妻子能盡好本分,則夫妻和順、家族和樂、父母稱心如意,可見妻子在家庭生活當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則對現代讀者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一、一般人總是以為古人講究男尊女卑、重男輕女,在家庭生活或者說夫妻關系當中,女性總是處于卑劣地位,無足輕重。
有所謂大男子主義者的丈夫就借之貶低甚至無視妻子的尊嚴和地位。
而旁觀者又以之為據,控訴傳統女德、女教思想為傳統文化的渣滓,應當全盤抛棄。
事實上,傳統經典高度肯定妻子在家庭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妻子的地位和丈夫的地位是等齊的(詳見下文)。
所以,我們首先要摒棄對傳統女德、女教思想的誤解和偏見,吸取經典以及古聖先賢的教誨,重視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上面講的是從一般人的角度,要重視婦女在家庭生活當中的地位。
而這裡則要強調為人妻母者自己要正視自己的地位和職責,努力盡好自己的本分,與丈夫共同營造好和諧的夫妻關系,與丈夫的父母、兄弟保持好良好的家庭關系,這樣才能獲得美滿和諧的家庭生活。
三、現代人談論婚姻可能會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認為婚姻是丈夫、妻子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對婚姻之事的重視程度低于古人,閃婚閃離的情況日益增多。
而本條則指出,婚姻不僅是夫妻之間的事情,還牽涉到其他的家族成員,尤其是父母。
夫妻關系不和順,傷害的不僅是夫妻雙方,夫妻雙方的父母也會因之而擔憂心痛。
為此,我們要重視婚姻的嚴肅性,謹慎地處理男女婚嫁之事,避免為男女雙方本人及其家庭帶來傷害。
論語 ◎子謂公冶長①,“可妻也。
雖在缧绁②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子謂南容③,“邦有道,不廢④;邦無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聖人之愛其女,與人同也。
乃其擇婿,不問田宅,不問貴顯,其取公冶長,不過曰無罪;其取南容,不過曰謹言,皆論其德,而他無論焉。
近世婚姻,非富貴,則容色,而男女性行美惡,皆非所問。
若孔子者,可為萬世擇婿之法矣。
┃呂語今譯┃ 聖人疼愛自己的女兒,和其他人沒有兩樣。
隻是他選擇女婿的時候,不以田宅、顯貴為衡量标準。
孔子選擇公冶長,看重他人品端正、沒有罪過;相中南容,看重他謹言慎行。
可見孔子擇婿以品德為準繩,不考慮其他因素。
現在的人談婚論嫁,擇偶标準或以财富、社會地位,或以容貌姿色,卻完全不過問對象的品行是否端正。
而孔子的做法,才能算是後世擇婿或擇偶的正确準則。
┃簡注┃ ①公冶長:孔子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雲:“公冶長,齊人,字子長。
” ②缧绁(léixiè):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
③南容:孔子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雲“南宮括,字子容”,《論語集注》謂南容“居南宮,名韬,又名适,字子容,谥敬叔,孟懿子之兄也”。
④不廢:被君主任用,出仕做官。
┃實踐要點┃ 常言道“娶妻求淑女”,女子賢淑與否是男子擇偶的标準。
那麼,女子嫁郎又該以何為擇偶的準繩呢?在儒家經典《論語》當中,孔子親身示法,告訴我們為女子選擇夫婿,更應當看重男方是否有德之人。
後人(包括現代人)擇婿,卻首先去看男方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其次看容貌長相。
而男子的性格品行則作為備選項目,可看可不看。
這其中有客觀因素的限制,一方面是男方的經濟條件對于家庭今後的發展而言确實極為重要,尤其在現代社會,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婚後在面對住房、孩子入學教育等衣食住行問題時便要背負更大的壓力,夫妻之間出現矛盾的幾率也會增大。
另一方面,我們似乎不是那麼容易能判斷出一個人是否有德之人。
孔子願意把女兒嫁給曾經入獄被拘的公冶長,這是由于公冶長是自己的弟子,其德性品行早已了然于胸。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托媒人介紹相親),父母無法對男方有深入了解,也難以對其德性品行進行判斷。
但正如本條所說,人的德性應為擇偶時的根本原則,男女皆然。
因此,在實踐當中,男女雙方在婚前交往的過程中應充分考察對方的品德(具體可從對父母的态度、對錢财的态度、對事業的态度等方面着手考察),并多創造機會讓父母和交往對象接觸交流,讓父母也幫忙把關。
對于女子而言,最理想的對象固然是既有好的品德,又有較好的經濟條件。
若男方有好的品德,但經濟條件欠缺,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發展對象,因為男子若有好的品德,便意味着有為了家庭而努力奮鬥拼搏的勇氣和決心,将來也能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若是男方人品不濟,則應果斷分手,無論其是否腰纏萬貫、身居要位。
孟子 ◎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肆筵設席,以速賓①也。
使者未至,而賓來竊食,主人見之,恥乎?不恥乎?男無不娶之日,女無不嫁之時。
二氏②成言,六禮③以序,大倫④正始,嘉會有儀,父母之光,夫婦之體也。
父母之心,本願為男女有室有家,而慎禮以重其事。
男女之情,不為父母愛德愛名,而急欲以苟其身,反不如倡優矣。
倡家人盡夫也,而未嘗不慎始以待求,豈有知禮守義之人,肯為喪節辱身之事哉?一時苟合,終身愧悔;二人失德,九族⑤含羞。
少年男女,可不慎乎!慎之,當自謹閨門,防交締,塞見聞,無開情窦始。
┃呂語今譯┃ 假設有人設宴備席去邀請賓客,主人家派去傳喚的仆從還沒到位,客人自己來了就偷吃菜肴,主人看到了,會不會為之感到羞恥呢?嫁娶也是如此。
男人沒有不娶妻的道理,女人也不能不出嫁。
兩個家族履行媒妁之言,按照六禮的規定舉行婚禮,新人的夫婦關系得到正式确立,婚宴上禮數悉備,父母為之光榮,夫婦得以同體。
父母的心意,本來就希望兒子女兒都有家有室,因而謹慎地履行禮數以重視嫁娶之事。
作兒子女兒的,若不考慮父母的心意、不愛惜自己的道德名聲,而急切地和對象苟且相合、不顧禮節,那麼,還不如娼家優伶之人。
娼婦可以和天下間的男人交歡作樂,卻也懂得在開始時謹慎地對待别人的追求,哪裡會有知禮守義的人願意去做喪失名節、自辱其身的事情呢?男女之間若因一時的情欲熾盛而苟且偷合,不免會落得終身愧疚的下場。
兩人喪失德行,兩個家族的人都會因之蒙羞。
少男少女們,可以不謹慎對待自己的婚事嗎?要謹慎對待,必須從自家門裡做起,防止不正當的男女交往關系,非禮勿聞、非禮勿視,從一開始就扼殺不正當的男女私慕之情。
┃簡注┃ ①速賓:邀請賓客。
《儀禮·鄉射禮》有“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鄭玄注雲:“速,召也。
” ②二氏:氏即氏族,指男女雙方家族。
③六禮:古代在确立婚姻過程中的六種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方欲與女方結親,初議得到應允後,派媒人正式求婚并攜帶禮物。
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蔔。
納征,亦稱納币,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④大倫:倫即倫常之道,此處指夫婦關系。
《孟子·萬章上》有:“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
” ⑤九族: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實踐要點┃ 如孟子所言,為人父母者,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兒女成家立室,找到能共偕連理的另一半。
但有的時候,青年男女不重視婚姻之禮,未得到父母的同意便私訂終身,這種做法在古代是不被允可的。
呂坤于此強調婚禮的重要性,對于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尤其要重視對他們的引導,不要讓他們過早地接觸男女之事,用以杜絕因情欲熾盛而無媒苟合的情況。
在現代社會,如果說婚姻之事仍然要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未免過于迂腐。
但這并不意味着在考慮婚事的時候無須聽取父母的意見。
如上所說,婚姻并非僅僅是夫妻兩人之間的事情,而是與男女雙方家族都密切相關的一件大事。
因此,男女雙方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在考慮婚嫁之事時應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
另外,現代人也應重視婚禮儀式。
古人婚事六禮對現代人而言過于繁瑣複雜,但在簡化古禮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體現婚禮的儀式感。
對于婚禮儀式的理解,現代人容易出現偏頗,緻使天價的聘禮嫁妝、奢華的婚宴排場、低俗猥亵的迎親儀式等相關的新聞報道屢屢進入人們視野。
然而,真正的儀式感,并非從各種鋪張浪費、稀奇古怪的外在儀式中所能獲緻的,而是要正确地理解婚禮的意義(詳見下文)。
在正确理解婚禮儀式的基礎上,舉辦一場儀式簡單而情感真摯的婚禮,不僅能增進雙方感情,也能收到親戚好友們的誠摯祝福。
此外,呂坤在此特别強調“少年男女,可不慎乎!慎之,當自謹閨門,防交締,塞見聞,無開情窦始”。
将之放到現代的語境中理解,這涉及對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特殊教育。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情窦初開,在男女關系方面若受到不良的影響,容易出現早戀等問題。
尤其在現代社會,網絡上充斥了大量不适合青少年觀看、使用的影視、動漫作品以及遊戲、社交産品。
這需要父母在家對孩子給予相應的監管和引導,做到“防交締,塞見聞”,而父母自身也應該以身作則,帶頭端正家風。
◎淳于髡①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
”“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 授受不親,凡為男女者,無分尊卑長幼皆然。
嫂溺,則死生之際矣。
事有重于親授受者,則親授受者為輕。
援之以手者,嫂溺之禮也。
嫂不至溺,則不得親授受矣。
古人男女之别,其嚴如此。
┃呂語今譯┃ 授受不親之禮,對于男女而言,無論尊卑長幼都應遵從。
親嫂溺水,處于性命攸關的危急關頭,營救之事比授受不親之禮重要,授受不親的考慮可暫且擱置。
伸手相救,是嫂子溺水時該做的事情,符合禮法。
若嫂子沒有溺水,便不可以親手授受。
古人交往,男女有别,其界限嚴謹若此。
┃簡注┃ ①淳于髡(kūn):齊國著名辯士,曾在齊威王、齊宣王和梁惠王的朝廷做官。
事迹見于《戰國策·齊策》《史記·孟荀列傳》《史記·滑稽列傳》等。
┃實踐要點┃ 古人重視男女之别,因而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規定。
但在生死關頭,拯救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充分說明了儒家的禮制本應是順應人性的,正如太史公所說“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
而後世所謂“吃人的禮教”則早已失卻了聖人緣情制禮、依性作儀的初心。
當然,在現代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之禮在某些社交場合當中不盡适用,但其背後所體現的男女有别的思想則依然值得我們重視。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把握好男女有别的界限,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身體接觸和眼神交流,這不僅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也可提升自身的氣場,給人留下舉止大方得體的好印象。
◎西子①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古稱婦女之美者,辄曰西施氏,則西子天下之至美也。
不潔在身,人皆掩鼻,可見人好色者之心,不若愛潔者之切。
婦女媱嬻②,謂之穢③德,不潔孰甚焉?豈無穢夫蕩子,與之親狎④?由父母國人觀之,不啻⑤圊廁⑥矣。
婦女立身,可不慎哉! ┃呂語今譯┃ 古來談論女子的美貌,都會說起西施,可見西施是世上最好看的女子。
然而,如果她沾染上污穢惡臭的東西,人們還是會捂鼻而過,可見,人們的好色之心終究比不上對潔淨的追求。
女子舉止輕佻不合常禮,即是玷污了自身的品德,有什麼會比這樣更加不潔淨呢?怎麼會不招來浪蕩不潔的男子與之親近狎昵呢?這樣一來,在她的父母和其他人眼中,她的品行比廁所還要污穢。
女子立身處世,可以不小心謹慎嗎? ┃簡注┃ ①西子:即西施,春秋時越國的美女。
②媱嬻(yáodú):媱,曲肩行走之貌,此處引申指舉止輕佻。
嬻,同“亵渎”之“渎”,輕慢,對人不敬。
③穢:《玉篇》雲:“穢,不淨也。
” ④親狎:親近而不莊重。
⑤不啻(chì):不僅僅。
⑥圊(qīng)廁:即廁所。
┃實踐要點┃ 此條講述女子立身要謹慎合禮,否則便會玷污自己的德性,遭受正人君子的鄙視,并招來好色放蕩之徒。
換言之,在日常生活當中,女子要端莊自身的言行舉止,與異性保持适度的社交距離。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夫也]出,則必餍①[足也]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問何人,夫答曰],則盡[皆也]富貴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餍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顯者,富貴人也。
有往必有來]。
吾将②[音看,竊視]良人之所之[往也]也。
” 蚤起,施從[别路]良人之所之。
遍[滿也]國中無與立談者[羞與之言]。
卒[盡頭]之[往也]東郭墦③間[墳墓]之祭者乞其餘[祭剩]。
不足[不餍],又顧而之[往也]他[别處],此其為餍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妻妾之天],所仰望而終身也。
今[寡廉喪恥]若此[仰望謂何]!”與其妾讪[怨罵]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音異,喜悅自得]從外來,驕其妻妾[曰我又自富貴家飲食來矣]。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昏夜向權勢乞,哀以求之,而以驕人于白日,真是乞墦],其妻妾[但未之蚤起施從耳,若一竊視而真見之]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妻妾者,閨門無識之人,又共安富尊榮之樂,不知富貴利達之可羞者也,第未見丈夫所以求之者耳。
苟見其所求之态,卑污苟賤以存心,阿谀逢迎以為悅,脅肩谄笑以求親,巧言令色以取憐,未言而諾諾,投間而趨趨,甚有舐痔如曹商④,嘗糞如郭弘霸⑤,代犧如閻朝隐⑥,學犬如趙師擇⑦者。
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
為婦人者,望其夫以砥節砺行,可饑可寒,可辱可殺,而不可使無恥,亦庶幾其賢婦矣。
不然,是不如乞墦之人之妻妾也。
┃呂語今譯┃ 妻妾們都是深閨家中、無甚見識的人,與丈夫共享富貴尊榮的安樂,卻不知道富貴利達的背後是那麼的可恥,隻因為她們沒見到丈夫是怎樣謀取富貴的。
如果她們看到丈夫媚求富貴的情形:内心卑微污濁、苟且低賤,通過阿谀逢迎來取悅别人,以收縮肩膀、強為歡笑來親近權貴,用花言巧語和僞善的面目來博取憐憫;在權貴面前,還沒說話就唯唯諾諾,看準機會就為之奔走效勞。
甚至有的人像曹商一樣為權貴舐痔,像郭弘霸一樣為權貴嘗糞,像閻朝隐一樣代作犧牲,像趙師擇一樣學狗吠叫。
女子甯可沒有丈夫,也不能嫁給這樣的人。
希望丈夫能磨砺氣節和品行,甯可跟着丈夫受饑、受寒、受辱乃至甯死不屈,也不願看到丈夫作出無恥的事情來換取榮華富貴,這樣的女子大概能被稱作賢良的妻子了。
否則的話,還比不上上述墳間乞讨人的妻妾。
┃簡注┃ ①餍(yàn):吃飽。
②(jiàn):窺視。
③墦(fán):墳墓。
④曹商:戰國時期宋國人。
舐痔之事見載于《莊子·雜篇·列禦寇》,大意如下:曹商奉命出使秦國,博得秦王歡心,獲賜一百輛車。
他回國後在莊子面前炫耀,莊子諷刺地說:“聽聞秦王生病召來醫者,承諾說能治愈他身上的皮膚病的話賞車一輛,願意為他舔痔瘡的賞車五輛。
治療的地方越是低下,得到的賞車的數量越多。
你是為秦王舔痔瘡了嗎?不然怎麼會獲賞這麼多輛車呢?” ⑤郭弘霸:唐代佞臣,因媚悅武則天而被授為監察禦史。
嘗糞之事見載于《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四·酷吏》,大意如下:為了阿谀獻媚,郭弘霸探望生病的禦史大夫魏元忠時,親嘗其便液,并祝賀道:“如果您的便液是甜的話,說明病還好不了。
我剛剛試過,味道是苦的,您的病應該很快就能痊愈了。
” ⑥閻朝隐:唐代佞臣,為武則天所賞識,官至秘書少監。
代犧之事見載于《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文藝中》,大意如下:有一次,武則天得了病,讓閻朝隐去少室山祈禱祭祀。
祭祀時,閻朝隐沐浴更衣,蜷伏在放置肉類祭品的禮器上,用自己替代祭祀用的犧牲(牛、羊、豕)來完成儀式。
其後武則天病愈,對之大加賞賜。
⑦趙師擇:宋代佞臣,趙氏宗室之後,曾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
學犬之事見載于《宋史·列傳第六·宗室四》,大意如下:有一次,權臣韓侂胄路過一個山莊,指着竹籬茅舍對趙師擇說:“這裡的田園風光很好看,可惜缺少了狗叫雞鳴聲。
”過了一會,傳來了狗叫的聲音。
韓侂胄一看,原來是趙師擇在學狗叫,于是被逗得大笑不絕。
┃實踐要點┃ 為人妻者都希望自己的丈夫事業有成、能賺大錢,這是人之常情。
若是丈夫通過不義之舉以謀求富貴,那為人妻者又該怎麼辦呢?這裡所謂的不義之舉,除了呂坤指出的阿谀獻媚的行為,還應包括詐騙、偷盜、搶劫、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鑒于在現代社會,更應受到譴責的不義之舉是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對于夫婿求取不義之财,呂坤給出的建議是:“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
為婦人者,望其夫以砥節砺行,可饑可寒,可辱可殺,而不可使無恥。
”這帶給我們以下三點啟發: 一、在婚前,女方與男方交往的時候應該要了解清楚對方的人格人品以及工作情況,若發現男方通過不義的手段求取榮華富貴,應果斷分手,這是“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的第一層含義。
二、若女方在婚後才發現自己的丈夫有求取不義之财的行為,那麼便要規勸丈夫不要做無恥之事,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甯可和丈夫一起艱苦奮鬥,也不願過着用不義之舉換來的富貴生活。
若丈夫心中良知未泯,應該會受到感化而改過自新。
三、若經規勸,丈夫仍執意施行無恥之事來換取富貴的話,此時女方應該仔細考慮,如此無恥之徒是否配得上自己?其所施行的無恥行為會否對家庭以及孩子的未來帶來負面的影響?其無恥的品行會否使之作出出軌、婚外情等行為?必要時,要果斷與之劃清界限,這是“人甯無夫,不可有此夫”的第二層含義。
上述三點是針對有良知的賢良女子所說的。
無良的婦女則隻知道享受丈夫帶來的奢華生活,不問其來由,如此這般則不在話下。
◎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五母雞,二母彘①,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古者養老之事,專恃婦人。
宅牆之下,為桑幾何?匹婦一人,為蠶幾何?尚可以足老者之帛。
至于雞彘,孳生有時,畜養有道,亦可以供老者之膳。
夫以百畝之馌②,八口之養,門内之事,婦人居其十九。
古婦人之勤苦如此,何暇刺繡以工悅目之巧,冶容以豔袖手之妝哉? ┃呂語今譯┃ 古時候奉養老人的事情,專門依靠婦女去開展。
住宅圍墻之下,能種植幾棵桑樹呢?依靠一個婦女,能養多少蠶蟲?然而,僅僅憑借一個婦女種些桑樹、養些蠶蟲,就可以生産出足夠的布帛供老人做衣服用。
至于飼養雞和豬,隻要按時喂養、養殖得當,也可以生産出足夠的肉類供老人食用。
要給耕種百畝田地的家人送飯,也要照料一家八口人的衣食供養,家庭裡面十分之九的事情都需要婦女親手操辦。
古時候的婦女這麼勤勞辛苦,哪裡會浪費時間去做些精巧的刺繡來供人賞玩?更不會妖冶妝容,對家務事袖手旁觀。
┃簡注┃ ①彘(zhì):豬。
②馌(yè):給在田裡耕作的人送飯吃。
┃實踐要點┃ 呂坤對經典的解讀意在強調妻子的職責在于料理家庭事務、照顧家中老少,因此應勤于家務事,不要過多花費時間在刺繡、化妝等花哨無實用的事情之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古代女子喜歡花時間在制作精緻的刺繡以及打扮姣好的妝容之上。
時移世易,現代的女子雖然不做刺繡,但也喜歡拍照修圖,形式各異,其實則同。
化妝打扮也更是現代女子出門前必備的事宜。
從現代的角度說,追求美麗并無不妥,然而,若花費了太多時間在這上面确實會減少了家務勞動以及自我進修的時間。
尤其對于現代職場女性而言,下班之後若能多花時間在陪伴孩子之上,相信更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此外,在現代社會,一般家庭當中,夫妻雙方都需要外出工作,因而也不能苛求妻子要包攬所有家庭事務,為人丈夫者也應當一同分擔,構建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
易經 屯[震下坎上] ◎六二①,女子貞②,不字③,十年乃字。
六二以柔得中④,九五以剛得中,本為正應⑤,乃嘉耦⑥也。
初九恃剛,迫近六二,每欲求為婚媾⑦。
六二守貞,不許其字,待十年之久,竟不與初九為婚。
初九亦自愧退,乃與九五字焉。
蓋人各有耦,正應乃合。
《詩》雲:“人涉卬⑧否,卬須我友。
”⑨女子不守其身,而以情狥⑩人,未觀于屯之六二矣。
┃呂語今譯┃ 六二(象征女子)以柔得中,九五(象征男子)以剛得中,六二、九五門當戶對,剛柔相應,将是一對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理想伴侶。
初九(象征另一名男子)依仗自己的剛猛,在六二身邊總想迫使六二和他結為夫婦。
六二堅守貞操,一直不同意初九的求婚,過了十年也沒有和初九成婚。
初九自己也為之感到慚愧,于是放棄了追求,而六二後來嫁給了九五。
大概每個人都想找到自己的伴侶,但必須找到條件合适的才能結合。
《詩經》說:“别人渡河我止步,須待我友同上路。
”一個女子不堅守自身的貞潔,而将愛情随便地交于别人,這是沒有學習過屯卦六二爻的緣故。
┃簡注┃ ①六二:《周易》一卦六爻,爻分陰陽。
其中陽稱作“九”,以“—”符号表示;陰稱作“六”,以“--”符号表示。
講到爻位時,規定由下往上數,最下一爻為“初”,第二、三、四、五爻分别為“二”“三”“四”“五”,最上一爻為“上”。
“六二”即第二爻為陰爻。
陰為柔為女,因此用以指代女子。
下文九五、初九為陽爻,陽為剛為男,用以指代男子。
另外,六個爻位中,初、三、五為奇數位,為陽位;二、四、上為偶數位,為陰位。
②貞:《周易正義》解“貞”為“正”,守貞正,即堅守節操。
③字:謂女子出嫁。
《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 ④得中:《周易》一卦分上下兩卦。
初、二、三合為下卦,二為下卦之中;四、五、上為上卦,五為上卦之中。
得卦之中即為得中。
又陰為柔,陽為剛,因此說“六二”以柔得中,“九五”以剛得中。
⑤正應:“六二”“九五”皆在卦的中位,且“六二”陰爻居陰位、“九五”陽爻居陽位,一陰一陽,剛柔相應,各得其正,是為正應。
⑥嘉耦(ǒu):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夫妻。
⑦婚媾(gòu):婚姻,嫁娶。
⑧卬(áng):第一人稱代詞,我。
⑨此句引自《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鄭玄箋謂:“人皆涉,我友未至。
我獨待之而不涉。
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
” ⑩狥:同“徇”,曲從。
┃實踐要點┃ 女子守身,不嫁非人,這體現了女子在擇偶時的自主性。
過去人們常說,古代都是父母媒人包辦婚姻,女子隻能聽從安排、任人擺布。
此處按照呂坤的解說,女子亦應尋得自己的如意郎君,不能随意委身于他人。
在現代社會,女子在擇偶時已經有了較強的自主性,但到了适婚年齡仍然沒有婚戀對象的話,往往會遭遇家人逼婚的壓力,而社會輿論也加之以“剩女”的谑稱。
如是,迫于家庭壓力和内心的焦慮情緒,有的女子便為了結婚而結婚,隻要男方沒有大的缺點便欣然接受,對于男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卻無暇考究。
誠如呂坤所說,“人各有耦,正應乃合”,女子應該找到适合的對象才出嫁,這樣在日後的婚姻當中才能擁有和順的夫妻關系。
觀[坤下巽上] ◎六二,窺①觀,利女貞。
《詩》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②蓋女子深藏簡出,無與人腼③面相觀之理。
然有不得不觀者,但掩門露隙而窺觀焉,則女子之正,吉無不利矣。
或曰:“事勢窮迫,颠沛流離,不能不露面出身,則奈何?”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即不便于擁蔽,不能必人之不觀我,至于我不觀人,則可以自必者,亦何害于獨行萬裡之外,雜于萬人之中哉! ┃呂語今譯┃ 《詩經》說:“夢見蛇和虺,是生女的祥兆。
”大概女子深居簡出,如蛇虺長居洞穴,沒有抛頭露面與人面見的道理,有人來了也隻是半掩着門從縫隙向外窺視,這樣的話,女子能保持貞正,不會招來禍患。
有人會說:“如果是迫于形勢,在社會上颠沛流離,不得不出來抛頭露面,那又怎麼辦呢?”女子要出門的話,最好能遮蓋自己的臉。
即使不方便遮蓋,阻止不了其他人看自己,那麼至少可以做到自己不去看别人,這樣的話,就算獨自行走千裡之外、雜處于人群之中也沒有什麼害處。
┃簡注┃ ①窺:從門縫往外看。
②引自《詩經·小雅·斯幹》。
③腼:面見。
┃實踐要點┃ 古代女子不能抛頭露面,外出也要擁面而行,這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治安環境所決定的,不如此,便容易被歹徒恣意侵犯。
因而,古人關于女子不能抛頭露面、外出須擁面而行的規定,其制定的初衷在于保護女子的人身安全。
在社會秩序良好的現代社會,女子不必遵行不抛頭露面、擁面而行的教誨,但防範自身安全的意識卻時時不能松懈,畢竟專門針對女子的違法犯罪行為仍時有發生。
此外,呂坤關于女子出行時應做到“我不觀人”的建議也适用于現代社會。
出行時不顧看他人,一方面能避免因眼神接觸而産生不必要的誤會矛盾,另一方面也能減少精神的耗散,有助于把注意力收攝到自身周圍,若有任何突發事情也能提前警覺。
剝[坤下艮上] ◎六五,貫魚①,以宮人寵,無不利。
剝以五陰而戴一陽,有妻妾共夫之象②。
然六五以柔順之德,當近夫之位,而使四陰近已,不遠斥之,令之以次禦君,有貫魚之象焉。
則一陽既樂其賢,而衆陰又感其德,何往而不利哉! ┃呂語今譯┃ 剝卦五個陰爻上頂戴着一個陽爻,陽為夫、陰為妻妾,有妻妾共一夫之象。
而六五憑借溫柔和順的德性,在丈夫(上九)的身邊,又能使其他四妾(初六至六四)親近、不遠離,并讓衆妾有序地服侍夫君,像衆魚貫然而進。
這樣,丈夫既喜歡她的賢惠,而衆妾又感懷她的恩德,怎麼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呢? ┃簡注┃ ①貫魚:剝卦初、二、三、四、五均為陰爻,上為陽爻,魚為陰物,因此剝卦衆陰爻如同衆魚整齊排列、骈頭相次,像是被貫穿為一串的樣子。
②陽爻象夫,陰爻象妻妾,而剝卦一陽居五陰之上,所以呂坤說有妻妾共夫之象。
另據《周易正義》,剝卦講的是消息盈虛的道理,六五爻辭的大意是:小人如魚貫,骈頭并進,君子如能以寵愛宮人的态度去寵愛小人,不害正事,那麼就不會有不利。
┃實踐要點┃ 本條講的是在古代社會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正妻應打消心中嫉妒的念頭,讓衆妾侍有序地進禦夫君。
在古代,正妻的職責之一是管理好衆妾侍事奉丈夫的秩序,以維持家庭的和諧穩定。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确實不容易,有誰真心願意讓自己所愛的人與他人交歡呢?想必無論男女,都不情願這樣做。
然而,為了家族子孫後代興旺,正妻要以理性克服情感之私,履行管理妾侍的職責。
下文還會涉及正妻處理與衆妾關系的條目,這些條目就具體内容而言對于現代讀者不能起到任何指導實踐的作用。
然而,換一個角度思考,夫妻之間會否有因為嫉妒吃醋而蒙蔽理智、誤解對方的時候呢?有的時候,夫妻之間的矛盾會因為妒忌吃醋而産生,或嫉妒懷疑對方與異性交往密切,或嫉妒對方偏袒其父母或親族。
此時,若不能清醒地保持頭腦理智,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便會因一時的沖動破壞了家庭的和諧。
因此,夫妻之間要以理性克服情感之私,不能讓嫉妒醋意沖昏頭腦。
鹹[艮下兌上] ◎鹹:亨,利貞;取女,吉。
兌,少女①,艮,少男②,年相若也。
兌澤而柔潤,艮靜而剛方,德各正③也。
兌澤下流,艮山靜納,情相應也。
兌體陽而用陰,艮體陰而用陽,氣相因也。
兌在上,柔而不屈;艮在下,剛而不陵,意相合也。
以此而為夫婦,則内外各正,健順相宜。
以之取女,則亨而通,利而遂④,貞而正,何不吉之有?蓋女德靜正,不妄悅,男能下之⑤;女情無厭,恐常悅,男能止之⑥。
此鹹之義也。
┃呂語今譯┃ 兌卦象征少女,艮卦象征少男,兩人年齡相若。
兌卦如水澤般柔和溫潤,艮卦沉靜而剛正方直,兩者都能正定自身的德性。
兌卦如水澤般奔流下注,艮卦如山陵般沉靜收納,兩者相互和應。
兌卦性體陽剛而功用陰柔,艮卦性體陰柔而功用陽剛,兩者氣分相通。
兌卦在上,溫柔而不屈從,艮卦在下,陽剛而不欺淩,兩者情意相合。
這樣的男女結為夫婦,可以讓家裡内外都各得其所,剛健柔順兩相适宜。
這樣婚姻通達、順利而守正,怎麼會不吉祥呢?女方的德性安靜而方正,不随便動情,而男方能做到以禮下求;女方的情感沒有厭足,恐怕會情随欲動、怡悅過頭,男方能夠給予制止。
這就是《鹹》卦的大義。
┃簡注┃ ①少女:《周易·說卦傳》:“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 ②少男:《周易·說卦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
” ③正:據《周易正義》解乾卦《彖》辭“各正性命”作“各能正定物之性命”,“正”訓為“定”。
④遂:通達,如意。
⑤男能下之:鹹卦艮下兌上,有少男以禮下求少女之象,《周易正義》曰:“艮為少男而居於下,兌為少女而處於上,是男下於女也。
婚姻之義,男先求女,親迎之禮,禦輪三周,皆男先下於女,然後女應於男。
” ⑥男能止之:兌為少女、為悅,艮為少男、為止,因此說“男能止之”。
┃實踐要點┃ 什麼樣的男女相結合才能成就一段好的姻緣呢?本條給出了解答: 首先是男女雙方年齡相若,即所謂“年相若也”。
一般說來,年齡相若的男女雙方在三觀方面相對接近,出現代溝的可能性相對較少,有較多的共同話題。
其次,男女雙方在品德性格方面能有所互補,即所謂“德各正也”“情相應也”“氣相因也”。
這意味着男女雙方各自都是有德之人,而他們的性格氣質又能夠相互補充。
男方剛正方直,女方柔和溫潤,一剛一柔,情投意合,俨如天作之合。
這一點尤其重要,在實際生活當中,有的情侶情投意合,但最後往往沒有走到一起,原因便在于兩人性格氣質相沖,勢如水火。
即使勉強相合,最後也落得個婚姻不如意的下場。
最重要的一點是,男女雙方要同心同德,即所謂“意相合”也。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這需要男女雙方坦誠相對,互相信任,理性讓步,達成統一的意見。
此外,本條還指出,男子要放下架子,摒棄“大男子主義”,主動關懷、悅樂女子(即所謂“男能下之”),并主動節制過度的悅樂之情(即所謂“男能止之”)。
恒[巽下震上] ◎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恒,常也,久也。
惟正故常,惟常故久。
震為長男①,以振作②居上;巽為長女③,以柔順居下。
震為陰中之一陽④,剛而不暴;巽為陽中之一陰⑤,柔而能立。
以此相與⑥,則無不正矣。
故亨而無咎,守則無不固,行則無不利矣。
┃呂語今譯┃ 恒即恒常長久的意思。
隻有持正才是常道,堅守常道才能長久。
震卦象征長男,以發奮有為而居上位;巽卦象征長女,以溫柔順從而居下位。
震卦三爻中一陽二陰,剛陽而不暴虐;巽卦三爻中二陽一陰,陰柔而能自立。
巽下震上這樣的組合,就可以做到持守正道。
因此,這樣的婚姻亨通而沒有咎害,守成沒有不堅固的道理,行動沒有不順利的。
┃簡注┃ ①震為長男:《周易·說卦傳》:“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 ②振作:振,奮起。
作,有所作為。
③巽為長女:《周易·說卦傳》:“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 ④震卦卦象由兩陰爻一陽爻組成,故謂之“陰中之一陽”。
⑤巽卦卦象由兩陽爻一陰爻組成,故謂之“陽中之一陰”。
⑥相與:相偕。
┃實踐要點┃ 此條與上條相似,指出男女年齡相仿、一剛一柔的話能保持婚姻的恒常。
在古人看來,男子應當剛陽而不暴虐,女子應當陰柔而能自立。
對此,我們應該要有正确的理解。
男剛女柔,首先是對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點方面的客觀認識。
一般說來,男子的肌肉骨骼要較女子強壯,這意味着能從事較強的體力勞動。
此外,女子在月事、受孕、妊娠、哺乳期間也無法從事較強的體力勞動,甚至完全無法從事勞動。
于是,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男剛女柔的生理特點又體現為生産力的男強女柔,從而有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形式。
這樣一來,便形成了男剛女柔的社會性别認知。
當然,說女子要陰柔,并不等于說女子應該沒有主見、任人擺布,正如說男子要剛陽,并非說男子應專橫武斷、恣意妄為。
男剛,實際是倡導由男方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女柔,則指女方在男方主動承擔家庭重擔的前提下,為其提供智力和情感的支撐。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象》①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夫子制義②,從婦,兇也。
” 六五,尊位③也。
柔順中正,無專辄豪敢④之意,雖居六五之尊,而安貞如常。
婦人得此為吉,從一而終,有恒道矣。
震,夫子也。
主于專制,以方正自持,以明果裁物,乃從九二剛愎[音弼]之婦⑤,豈非有家之兇哉?蓋制義有通變之權,不必于恒,從一有不變之義,故惟恒乃貞。
古人雲:“生男如狼,猶恐其羊;生女如鼠,猶恐其虎。
”⑥ ┃呂語今譯┃ 六五居于一卦之尊位,陰柔随順,大中至正,沒有專橫獨斷的毛病,雖然身居尊位,卻以安定貞正為常。
婦人若有這種德性的話可以獲得吉祥,能夠順從一個丈夫終身不改,這就是恒久之道。
震卦在上,象征丈夫,應該承擔裁制事宜的責任,要以方正不阿的精神來要求自己,以聰明果斷的做法來決斷事物。
如果一味地将就像九二般剛愎自用的婦人,難道不會讓家庭發生災禍嗎?丈夫裁制事宜有變通的道理,不必恒常不變;婦人順從一個丈夫有終身不變的道義要求,因此守持恒常才是正道。
古人說:“生了像狼一樣剛猛的男孩子,還擔心他會變得像羊一樣懦弱;生了像鼠一樣嬌弱的女孩子,還生怕她會變得像老虎般兇悍。
” ┃簡注┃ ①《象》:即《象傳》,分上下篇,和《文言》《彖傳》(上下篇)、《系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并稱為《十翼》(共七種十篇)或《易傳》,是闡發《周易》經文大義的著作。
②制義:制者裁斷;義者宜也。
③尊位:五爻居上卦中位,為尊位。
④專辄豪敢:專辄,即專斷。
豪敢,即果敢。
⑤九二為陽爻居陰位,陽象剛愎,陰象婦人,故曰“剛愎之婦”。
⑥古諺語,班昭《女誡》曾引之以強調“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的觀念。
┃實踐要點┃ 本條強調妻子出嫁應從一而終,而丈夫處事不必處處聽從剛愎自用之妻的主意。
事實上,無論男女,隻要慎重确定好了婚嫁對象,都應該從一而終。
而家事的商定,無論丈夫抑或妻子,都不能聽任剛愎之言,應以理性決之。
家人[離下巽上] ◎家人,利女貞。
家人之道,利于女正。
正家之道,先于正女。
女正而家無不正矣。
┃呂語今譯┃ 家人這一卦的道理,以女子守正為有利。
端正家庭的道理,首先在于端正女子。
女子守持正固,則整個家庭就都能走上正道。
┃實踐要點┃ “女正而家無不正”,這實質上是強調女子在家庭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端正家風,首先要從家中主婦身上做起,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當中同樣适用。
現代家庭一般是一家三四口的小家庭。
作為妻子,家中主婦與丈夫朝夕共對,其身正則能鞭策丈夫同歸正道。
作為母親,家中主婦對小孩言傳身教,其身正則能使小孩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此,整個家庭都能走上正道。
著名的散文家梁實秋在《想我的母親》一文中回憶道,自己的母親從十八九歲入門之後,便傾力于主持家政、敬事舅姑、教養兒女,一生鞠躬盡瘁,毫無怨言。
梁母可謂是盡到了婦道之正,這對整個家庭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梁實秋在文中述及:“我父親曾對我說,我們的家所以成為一個家,我們幾個孩子所以能成為人,全是靠了我母親的辛勞維護。
”由此可見,母親在家庭教育方面所能發揮的影響是如此之大。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男女正。
天地之大義也。
” 女正位乎内,不侵①男也;男正位乎外,不昵②女也。
男女各正,天地之道,如斯而已。
┃呂語今譯┃ 女子在家内居正當之位,則不侵擾男子;男子在家外居正當之位,不親昵女子。
男女各自守持正道,天地間的道理就是這樣而已。
┃簡注┃ ①侵:侵擾。
②昵:親昵。
┃實踐要點┃ 女正乎内,即女子主持家務事,不幹涉男子用以維持家計的事業。
男正乎外,即男子應專注于正業,不親昵女色。
總括來說,就是夫妻雙方都要盡好自己的分工職責。
在現代社會,大多數的家庭夫妻雙方都要外出工作以維持生計,因而家務事往往也由夫妻共同分擔,男女之間的内外分工界限已不如古代社會明顯。
但夫妻對于家庭而言都有各自該盡的職責,這一點古今無别。
因此,對現代讀者而言,男女各正其位,實際就是在合理的家庭分工的基礎上,夫妻雙方各盡其力、務于正業。
◎家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正家之道,非嚴不行。
故男嚴于外,女嚴于内。
家法井井有條,家人翼翼遵守,欲家不正,得乎?若畫一之規,以情而二,有常之度,以寬而弛,久則上替下陵①,彼樂此苦,雖武怒煩刑,難振于衰頹之後,益長其怨②[音讀]之心矣。
嚴非酷烈③之謂,端方整肅,事事不苟而已。
┃呂語今譯┃ 端正家庭的方法,非嚴格不可。
因此男子在家庭之外嚴格處事,女子家庭之内嚴格持家。
家裡的法度井井有條,家人們小心翼翼地遵守,如此一來,家道怎麼可能不正呢?如果對于統一的家法,在執行的時候因為偏愛之情而有所偏袒,對于常用的制度,因為寬厚而廢弛,久而久之便會上下失序,違紀者快樂、遵紀者苦悶。
這樣一來,即使一家之主因為震怒而加以層出不窮的刑罰,也很難在家風頹廢之後重振家道,反而隻會增益家人怨恨的情緒。
嚴格不是殘酷暴烈,而是端莊正直、整齊嚴肅,每件事情都做到一絲不苟。
┃簡注┃ ①上替下陵:替,衰廢;陵,侵犯。
②(dú):痛怨。
③酷烈:殘酷暴烈。
┃實踐要點┃ 傳統社會有各種鄉約、家法、家訓、家規用以規範、約束族人的行為。
在執行這些規範的時候,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要嚴格地執行當中的條款約定,不得有所偏袒,亦不得有所寬限。
現代家庭也不妨借鑒古人智慧,由家長和子女共同訂立一個家庭的行為規範,并嚴格落實。
如此一來,有助于引導子女形成行為規範意識,也能約束家長端正自身行為,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初九,閑有家,悔亡。
《象》曰:“閑有家。
”志未變也。
諺曰:“教婦初來,教子嬰孩。
”閑,闌①也,物未放逸,以闌防禁之也。
家人無閑,而各恣己意,何所不至?何所餍足?不至于亂亡不止,聖人憂之而曰“閑有家”。
然志變而閑,不惟所閑者苦,而怨尤易生,閑之者亦勞而化誨不入。
何者?上慢而下玩②也。
初九當正家之始,人心觀望之時,而以剛道閑之,則習于檢束③。
若謂當然,閑之者不見其難,而所閑者相安于規矩之中矣。
┃呂語今譯┃ 諺語說:“媳婦剛進門的時候就要給予訓導,如同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要給予教育。
”“閑”即是“闌”,意思是當事物還沒有放縱自逸的時候,就要用門欄般的措施去預防禁止。
如果家庭成員沒有門欄般的家法可遵守,而各自恣意妄為,有什麼事情會做不出來呢?哪裡會得到滿足呢?這樣下去,不到家庭敗亡也不會停止胡作非為。
聖人擔心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告誡人們“防止邪惡然後保有其家”。
然而,當家庭成員放縱心志之後再去做防範的措施,不但被管束的人會感到痛苦并産生怨恨的情緒,而下令管束的人也勞而無功,說服不了被管束者。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上面的人怠慢,下面的人就容易會輕視。
初九正處于端正家道的開端,人們心裡都抱着觀望的态度。
這個時候如果用剛正嚴格的家法去預防邪惡的發生,那麼家人們都會習慣于檢點約束自身。
如果家人們都認為服從家法家規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持家者就不會感到困難,而受管束者也會安心在規矩之中行事。
┃簡注┃ ①闌:門遮。
②玩:戲弄,引申為輕視。
③檢束:檢點約束。
┃實踐要點┃ 本條着重強調了從一開始就要用嚴格的家法去規範家庭成員的行為。
執行家法、家訓等家庭規範,其用意是預防家庭成員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若不及早重視,待家庭成員形成了無拘無束、恣意妄為的生活态度之後,家庭規範也難以起到規範約束的作用。
本條對于初為人父母者尤其值得注意。
家庭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固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随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孩子的入戶、哺育、接種疫苗、入學等,會使父母忙得焦頭爛額,而相應增長的消費開支又會使得普通家庭倍增壓力。
這時候,父母往往容易忽略對孩子的家教問題。
本條則提醒父母們,要趁早思考家教問題,孩子從小就該注重培育形成規範意識。
◎六二,無攸遂,在中饋①,貞吉。
《象》曰:“六二之吉。
巽以順也。
” 六二溫柔中正,居二陽之間,有中饋之象。
制于二陽,意不得以自遂,而謂之貞者何?蓋女子之道,以順為正,六二順則從夫,故無敢專辄之意。
巽則卑己②,故不辭中饋之勞,何正如之!何吉如之!世俗婦女,罔遂厥心③,便自悲怨,又不安中饋之職,非婦道之正矣,安得吉? ┃呂語今譯┃ 六二性情溫柔、品行中正,在兩個陽爻之間,象征主管家中飲食事宜。
受制于兩個陽爻,不能遂順自己的心意,為什麼這就是貞正呢?女子立身之法,以柔順為正道。
六二柔順而聽從丈夫的主意,因此沒有獨斷專行的想法。
柔順則能放下自己的身段,因此不推辭主管家中飲食事宜的辛勞。
這是如此的貞正!如此的吉祥!世俗的婦人,遇上不能遂順心意的時候,就獨自悲傷怨恨,又不安分于主管家中飲食事宜的職責,這便不是為人婦者的正确做法,怎麼會獲得吉祥呢? ┃簡注┃ ①饋(kuì):饷食,《周禮·天官·膳夫》有“王之饋食”,鄭玄注雲:“進物于尊者曰饋。
” ②巽則卑己:《周易正義》曰:“巽者,卑順之名。
” ③罔遂厥心:未能遂順心意。
┃實踐要點┃ 在古代社會,婦人的職責是主持好家庭内務,主要是照料家庭成員飲食溫飽之事。
一般說來,由于身處家中,婦人難以獲取外界的信息。
相較而言,丈夫工作在外,有更多獲取資源、信息的途徑。
因而,家庭在遇到大事要做決斷時,主要由丈夫做決策,這是合乎常理的。
當然,妻子聽從丈夫的前提是,丈夫并非平庸無能之輩。
若丈夫平庸無能又剛愎自用的話,作為妻子也應該盡力規勸。
當然,在現代社會,妻子在工作之餘不必獨力承擔家務的辛勞,丈夫應與之分擔。
而家庭大小事務的決斷,夫妻之間應積極商量探讨,以家庭整體利益為重,唯理是從,而不必為了争個是非對錯而各執一偏。
◎九三,家人嗃嗃①[音郝,嚴厲聲],悔厲,吉。
婦子嘻嘻,終吝②。
《象》曰:“家人嗃嗃。
未失也。
婦子嘻嘻。
失家節也。
” 九三,剛而過中者也。
處肫肫③骨肉之地,常有嗃嗃威怒之聲,拂情④招怨,悔厲所不能無。
然性嚴而人情不肆,法振而事體不弛,有吉道焉。
即有不吉,不過悔厲而已。
若婦子嘻嘻,知和而和矣,和則人無忌憚,事皆恣情,兇禍即無,而羞吝不免。
況優柔寬縱,養禍長奸,又安知無不測之兇乎?夫中正和平,居家之道也。
《易》取嗃嗃,甯儉甯固之意乎! ┃呂語今譯┃ 九三,剛強太過而有失中道。
在骨肉至親之間,經常出現武威震怒的聲音,在這種違背人情、招緻怨恨的處境之下,悔恨和危險是難以避免的。
然而,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