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關燈
小
中
大
在本志(《中學生》)六十号裡見到朱孟實先生論這兩句詩的文字,覺得很有趣味。自己也有點意思,寫在這裡,請孟實、丏尊二位先生指教。
先抄全詩: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是一首試帖詩,題出于《楚辭·遠遊篇》,雲:
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舊唐書》一六八記此詩情形雲:
起能五言詩,初從鄉薦,寄家江湖,嘗于客舍月夜獨吟,遽聞人吟于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所試《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深嘉之,稱為絕唱,是歲登第。
“絕唱”隻說得好,隻說得愛好;那個鬼故事當然是後來附會出來的。至于究竟好在何處?有什麼理由可說?前人評語不外兩端:一是切題,二是所謂“遠神”。唐汝詢《唐詩解》卷五十雲:
瑟乃神靈所彈,原無處所,是以曲終而不見其人,徒對江上數峰而惆怅也。
這裡隻說得上一句:壓根兒就不見人,不獨曲終時為然。但“江上數峰青”又與題何幹呢?“湘靈”王逸無注,洪興祖補雲:“上言‘二女’,則此‘湘靈’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可見得以前頗有人以為湘靈就是湘夫人,就是帝堯的二女。《楚辭·九歌·湘夫人》有雲:“九嶷缤兮并迎,靈之來兮如雲。”王注雲:“舜使九嶷之山神缤然來迎二女。”可見得湘夫人雖“死于沅湘之中”,卻住在九嶷山裡。又《山海經·中山經》雲“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這裡的“二女”也就是湘夫人。那麼,“江上數峰青”隻是說人雖不見,卻住想象她們在那九嶷山或“洞庭之山”裡。錢起遠在洪興祖之前,他大概還将湘靈當作湘夫人的。可是這麼一說,這兩句詩不過切題而已,何以“稱為絕唱”呢?沈德潛《唐詩别裁集》評雲:“遠神不盡。”但又雲:“落句固好,然亦詩人意中所有;謂得自鬼語,蓋謗之耳。”“神”字太麻煩,姑不去解釋;說“遠”,說“不盡”,究竟是什麼呢?既是“詩人意中所有”,該不是怎樣玄虛的東西。我們可以想到所謂“遠神”大概有兩個意思:一是曲終而馀音不絕,一是詞氣不竭,就是不說盡。這兩個意思一從詩所詠的東西說,一從詩本身說,實在是一物的兩面。
◎仿趙孟頫《九歌圖冊》元佚名
我們都知道“馀音繞梁”、“響遏行雲”兩個成語;實在是兩個典故,見《列子·湯問篇》,雲:
……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昔韓娥東之齊,匮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前條說聲響之高,後條說聲響之久;“江上數峰青”也正說的是曲調高遠,袅袅于江上青峰之間,久而不絕,該是從《列子》脫化而出。可是意境全然新的,并非抄襲。所以可喜。這是一。
《全唐詩話》卷一雲: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馀篇。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篇為新翻禦制曲。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進,惟沈(佺期)、宋(之問)二詩不下。又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蓋詞氣已竭;宋詩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陟健舉。”沈乃伏,不敢複争。
沈說盡,宋不說盡,卻留下一個新境界給人想,所以為勝。錢詩是試帖,與沈、宋應制詩體制大緻相同,都是五言長律,落句也與宋異曲同工。上官昭容既定下标準在前頭,影響該不在小;錢起的試官李或有意或無意大約也采取了這種标準,所以深為嘉許。這是二。
還有,據《舊唐書》所記及陳季等同題之作,知道此詩所限之韻中有“青”字。錢押得如此自然,怕也是成為“絕唱”的一個小因子。《唐詩别裁集》評語有雲:“神來之候,功力不與。”其實就是說的這個押韻的自然。
詩中他句也有可論,但紀昀差不多都說過了,見《唐人試律說》,在《鏡煙堂十種》中。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學生》六十二号)
先抄全詩: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這是一首試帖詩,題出于《楚辭·遠遊篇》,雲:
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舊唐書》一六八記此詩情形雲:
起能五言詩,初從鄉薦,寄家江湖,嘗于客舍月夜獨吟,遽聞人吟于庭曰:“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起愕然。攝衣視之,無所見矣。以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試之年,李所試《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謠十字為落句。深嘉之,稱為絕唱,是歲登第。
“絕唱”隻說得好,隻說得愛好;那個鬼故事當然是後來附會出來的。至于究竟好在何處?有什麼理由可說?前人評語不外兩端:一是切題,二是所謂“遠神”。唐汝詢《唐詩解》卷五十雲:
瑟乃神靈所彈,原無處所,是以曲終而不見其人,徒對江上數峰而惆怅也。
這裡隻說得上一句:壓根兒就不見人,不獨曲終時為然。但“江上數峰青”又與題何幹呢?“湘靈”王逸無注,洪興祖補雲:“上言‘二女’,則此‘湘靈’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可見得以前頗有人以為湘靈就是湘夫人,就是帝堯的二女。《楚辭·九歌·湘夫人》有雲:“九嶷缤兮并迎,靈之來兮如雲。”王注雲:“舜使九嶷之山神缤然來迎二女。”可見得湘夫人雖“死于沅湘之中”,卻住在九嶷山裡。又《山海經·中山經》雲“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這裡的“二女”也就是湘夫人。那麼,“江上數峰青”隻是說人雖不見,卻住想象她們在那九嶷山或“洞庭之山”裡。錢起遠在洪興祖之前,他大概還将湘靈當作湘夫人的。可是這麼一說,這兩句詩不過切題而已,何以“稱為絕唱”呢?沈德潛《唐詩别裁集》評雲:“遠神不盡。”但又雲:“落句固好,然亦詩人意中所有;謂得自鬼語,蓋謗之耳。”“神”字太麻煩,姑不去解釋;說“遠”,說“不盡”,究竟是什麼呢?既是“詩人意中所有”,該不是怎樣玄虛的東西。我們可以想到所謂“遠神”大概有兩個意思:一是曲終而馀音不絕,一是詞氣不竭,就是不說盡。這兩個意思一從詩所詠的東西說,一從詩本身說,實在是一物的兩面。
◎仿趙孟頫《九歌圖冊》元佚名
我們都知道“馀音繞梁”、“響遏行雲”兩個成語;實在是兩個典故,見《列子·湯問篇》,雲:
……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昔韓娥東之齊,匮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前條說聲響之高,後條說聲響之久;“江上數峰青”也正說的是曲調高遠,袅袅于江上青峰之間,久而不絕,該是從《列子》脫化而出。可是意境全然新的,并非抄襲。所以可喜。這是一。
《全唐詩話》卷一雲: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群臣應制百馀篇。帳殿前結彩樓,命“昭容”選一篇為新翻禦制曲。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而懷之。既進,惟沈(佺期)、宋(之問)二詩不下。又移時,一紙飛墜,競取而觀,乃沈詩也。及聞其評曰:“二詩工力悉敵。沈詩落句雲:‘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才。’蓋詞氣已竭;宋詩雲:‘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陟健舉。”沈乃伏,不敢複争。
沈說盡,宋不說盡,卻留下一個新境界給人想,所以為勝。錢詩是試帖,與沈、宋應制詩體制大緻相同,都是五言長律,落句也與宋異曲同工。上官昭容既定下标準在前頭,影響該不在小;錢起的試官李或有意或無意大約也采取了這種标準,所以深為嘉許。這是二。
還有,據《舊唐書》所記及陳季等同題之作,知道此詩所限之韻中有“青”字。錢押得如此自然,怕也是成為“絕唱”的一個小因子。《唐詩别裁集》評語有雲:“神來之候,功力不與。”其實就是說的這個押韻的自然。
詩中他句也有可論,但紀昀差不多都說過了,見《唐人試律說》,在《鏡煙堂十種》中。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學生》六十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