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年事逸聞

關燈
子上,真是上方玉食,令人歎為觀止。

    雍正即位之後,每逢臘八賜粥,更令官窯特制一種白地青花瓷粥罐,遍賞親貴近臣。

    後來有人無意中發現,這種瓷罐,注入清水培植矮枝芍藥比起一般尊彜罍卣,可以多耐時日。

    這一傳說不要緊,那些平素不被人重視的瓷粥罐,都變成琉璃廠古玩鋪的珍品啦。

    供佛祭祖完畢,凡是住有後妃貴嫔的宮院,廊前檻外,古樹柔枝,都要在虬幹花根濃濃澆上一勺臘八粥,還要分别在花木枝幹系上一縷彩帶,傳說不但可以辟邪,到了獻歲發春,莖幹茁旺,而且葉茂花繁。

    是否真有那回事,隻有天知道了。

     臘八賜粥,是由太監夥同蘇拉拎着提盒分送各宅邸的,太監、蘇拉來臨,舉家大小按人口各緻敬使車力一份。

    所以當時紅太監,專挑人口衆多大府邸去送粥,至于人少口薄的人家,就歸不走紅的太監去辛苦了,一個臘八節下來,宮監們敬使所得,為數也非戋戋,正好過個肥年呢!近支王公、椒房貴戚于謝恩領粥之餘,也要把自己家中所熬臘八粥呈獻内廷品嘗。

    上賞臘八粥,恩出自上,可以孤零零果粥一罐,而且還要磕頭如儀。

    進貢的臘八粥則為了藻飾增華,還要陪襯上兩菜兩點,名為供養佛前,為主上增福增壽,所以菜點純用淨素。

    這對一些勳戚貴藩雖然毫無所謂,可是對家境清寒的臣僚來說,的确是一項不大不小的負擔呢! 溜冰 清代宮中盛行這種遊戲,宮裡稱為冰嬉,據說早在北宋時代就有了,宋史裡就有“幸後苑觀花,作冰戲”的記載。

    清代不但把溜冰視為一種運動和娛樂,而且注重演習競技,北平北海公園的漪瀾堂,就是當年乾隆觀賞冰嬉的場所。

    乾隆有“禦制太液池冰嬉詩”刻在楠木匾上,懸挂在漪瀾堂正殿中,禦制詩注裡說:“國俗有冰嬉者,護膝以芾,穿鞋以韋,或底雙齒,使齧淩而不踣焉,或踐鐵如刀,使踐冰而步逾急焉。

    ”并指出:“每冬,太液冰堅,令八旗内務府三旗,簡習冰技,輪番閱視,按等行賞,所以簡武事而修國俗。

    ”由此看來,清代溜冰,雖然說是冰嬉,其實無形中寓有冰上戰陣操練習的含意呢。

    乾隆看冰嬉,有時高興也到波凝如鏡、積雪堆雲的太液池中,觀賞八旗健兒在冰上星馳電掣、争先奪标的盛況。

     有一種在冰上滑行的冰床供禦駕乘坐,宮中叫雪橇,民間叫冰排子。

    冬至過後,天池凝冱,北、中、南三海,就有内苑安排的冰床在冰上行馳;一交立春,就全部停馳,否則春冰脆裂,陷入冰窟,就無法救援了。

    王公大臣之奉召入園觐見的,亦準乘坐冰床。

    《燕台竹枝詞》記感:“玉虹一過谷紋平,過處微聞細碎聲。

    短绠獨牽停不住,往來宛在鏡中行。

    ”雪晴日暖,飄雪拖練,玉龍趠,個中滋味,沒坐過冰床的人,是不會領略得到的。

    乾隆對他的生母孝聖憲皇後孝思純笃,這位皇後對于觀賞冰嬉興趣極濃,每年冬至過後,乾隆必定随侍母後,在西苑三海觀賞一次盛大冰嬉,由禦前侍衛率領八旗兵丁,赤帻戎冠,張弓挾矢,幢牙崇纛,鳴螺捶鼓,在冰上奔馳,迅疾如飛,攻防轉側,變幻迷離。

    皇太後所乘雪橇以黃緞為幢,狐裘貂褥,九色斑龍,亦舟亦辇,由八名冰技健兒,或推或挽,往來馳走。

    對于參加健兒,論技行賞。

    乾隆有一首禦制冰床聯句詩:“拖床碾出閱兵嬉,走隊槖弓五色旗。

    黃幢居中奉慈辇,罽帱貂座日舒遲。

    ”詩中把冰嬉描寫得很具體入畫,足證當時是如何熱鬧了。

     慈禧在十全老人之後,是最懂得如何享樂的了,每年冬天,也要觀賞冰嬉。

    她讓内務府訓練了一批冰上健兒,分為紅黃兩隊,個個提衣齒履,身手矯捷,健步争先,超逸絕塵,既有奪标競速,更有戰鬥演習,冰上滑行,有如蜻蜓點水紫燕穿梭,技巧橫出,令人目迷。

     還有一項冰球競賽遊戲,又叫蹴冰。

    《帝京歲時紀勝》說:“金海冰上作蹴踘之戲,樹旗門,整編伍,每隊數十人,各有統領,分位而立,以革為球,擲于空中,俟其将墜,群起而争之,以得者勝。

    或此隊之人将得,則彼隊之人,蹴踘之令遠。

    歡騰追逐,以便捷矯勇為能,将士用以習武,昔黃帝作蹴踘之戲以練武,蓋取遺意焉。

    ”照以上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