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痰盂
關燈
小
中
大
前兩天梁實秋教授在本刊寫了一篇《痰盂》,把我五十年的陳痰也勾起來了。痰盂究竟是什麼朝代産物,一時考證不出來,總之其源甚古就是了。
當年在内地,無論大宅小戶,凡是來客起坐的地方總有一隻或一對痰盂,以供客人痰嗽或搕煙灰之用。冠冕人家大廳正中炕床之前,一對二尺多高白銅痰桶是不可少的用具,也可以說是擺設,少了它好像短點什麼似的,至于卧房書室也少不了有一隻或一對放在适當的地方來供使用。
無論中外,不分古今,人皆有痰,不過吐的方法不同而已。洋人表示禮貌,把黏痰吐在紙中,團把團把塞在口袋裡,窺便扔到垃圾箱裡去,雖然未可厚非,可是吐在手帕裡歸遺細君,不但不人道,而且想起來也惡心。當年福開森曾經說過:“中國人用痰盅吐痰實在高明,如果怕不衛生,痰盂裡灑點消毒藥水,再加上個蓋子,豈不是盡善盡美了嗎?”後來北京有些洋機關,真的照樣如儀,尼克松、毛澤東在居仁堂會談照片上,在二人中間赫然矗立一隻古色古香的痰盂呢。
内地豪富之家,客廳裡一對銀光晃耀的白銅痰盂,是必不可少的點綴品外,極普遍的也有一對藍邊白搪瓷的擺着。至于彩色花紋,粗細高矮形式不同的搪瓷痰盂所在多有,大半俗不可耐。隻有一次筆者行經騾馬市大街,遇上一檔子運嫁妝行列。其中有一台上用粉紅綢子綁着一對搪瓷痰盂,大紅顔色,一面是撚金的雙喜字,一面畫的是麒麟送子,彩色柔麗,是筆者所見搪瓷痰盂裡最出色的一對了,此後就從沒見過那樣工細鮮豔的搪瓷貨。
當年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公使館客廳,有一隻白地青花古樸蒼渾的瓷痰盂,放在條案正中,上面插着雀翎潮扇,顯然他是把痰盂擺在那裡當花瓶來用了。那個痰盂底部既無款識,更無圖記,據朱爾典公使說,他是從地安門大街一個小古坑鋪買來的。經過對瓷器有研究的名家鑒定,是前明大内禦用品,因為痰盂放在地上供吐痰,屬于一種穢器,不敢燒上年号,以免有污聖德。所說不知是否屬實,不過當年逛故宮,确實沒見過有痰盂陳列,是否因為痰盂與溺器同列為穢器,未能列入展覽之林,不知道現在外雙溪故宮所藏器皿中有痰盂一項否?
梁教授還談到了一種小型痰盂,放在枕邊座右,無傾覆之虞,有随侍之效,舍間管這種精巧小痰盂叫唾壺。北平有一家專燒景泰藍的專業作坊叫老天利,自産自銷,色澤深厚,鑲嵌累然。他家有一對景泰藍唾壺,通體純藍、用金銀鑲嵌的百壽圖,銅絲顔料跟胎骨熔合無間,雕剔磨光,大家都斷為明景泰年間高手制品,店主也輕易不肯示人。抗戰軍興,北平淪陷,老天利、中興兩家一些景泰藍精品,也都被日軍巧取豪奪據為己有,那對真正明朝景泰藍百壽圖圖案的唾壺,被華北駐屯軍囑托得去,當然這對珍品最後變成日本“皇軍”勝利品啦。
舍親劉世衍,安徽貴池人,清末做過一任度支部右參議,後來以遜清遺老自居,終其身不剪辮子,就是他的少君公魯,在上海出入歌台舞榭,也是拖着一條大辮子,怡然自得。此老有一癖好,喜歡搜集小型唾壺,奇矞夐絕,無美不備。大概他收藏的有百餘隻之多,鑲金嵌玉,螺钿剔紅,曆代名瓷,都不算稀奇。他有三四十隻歐洲各國制的細瓷唾壺,風景人物,走獸飛禽,敷彩镂花,絢豔悅目,派有一伶俐書童專任洗滌拂拭。每晚睡前選出五隻,用裱心紙卷成紙個墊在壺内,次日沾污再行洗換。令人疑惑不解者,是歐美人士有痰物吐入手紙手帕,從沒見過他們使用大小痰盂,劉府何來若幹技巧橫出瓷制唾壺呢!令人難以猜透。
近十餘年來,台灣房屋建築格局式樣,日新月異,客廳書室起居間,已經沒有安放痰盂的适當位置。擱在哪個壁角牆根都不順眼,何況市面上各大百貨公司已少有痰盂出售,鄉鎮市廛偶或有售,也都粗劣不堪,難登大雅之堂。好在筆者從小養成不吐痰習慣,碰上傷風感冒,多去兩次衛生間,問題也可解決。痰盂!痰盂!再過十年八年恐怕已經成為曆史上名詞了。
當年在内地,無論大宅小戶,凡是來客起坐的地方總有一隻或一對痰盂,以供客人痰嗽或搕煙灰之用。冠冕人家大廳正中炕床之前,一對二尺多高白銅痰桶是不可少的用具,也可以說是擺設,少了它好像短點什麼似的,至于卧房書室也少不了有一隻或一對放在适當的地方來供使用。
無論中外,不分古今,人皆有痰,不過吐的方法不同而已。洋人表示禮貌,把黏痰吐在紙中,團把團把塞在口袋裡,窺便扔到垃圾箱裡去,雖然未可厚非,可是吐在手帕裡歸遺細君,不但不人道,而且想起來也惡心。當年福開森曾經說過:“中國人用痰盅吐痰實在高明,如果怕不衛生,痰盂裡灑點消毒藥水,再加上個蓋子,豈不是盡善盡美了嗎?”後來北京有些洋機關,真的照樣如儀,尼克松、毛澤東在居仁堂會談照片上,在二人中間赫然矗立一隻古色古香的痰盂呢。
内地豪富之家,客廳裡一對銀光晃耀的白銅痰盂,是必不可少的點綴品外,極普遍的也有一對藍邊白搪瓷的擺着。至于彩色花紋,粗細高矮形式不同的搪瓷痰盂所在多有,大半俗不可耐。隻有一次筆者行經騾馬市大街,遇上一檔子運嫁妝行列。其中有一台上用粉紅綢子綁着一對搪瓷痰盂,大紅顔色,一面是撚金的雙喜字,一面畫的是麒麟送子,彩色柔麗,是筆者所見搪瓷痰盂裡最出色的一對了,此後就從沒見過那樣工細鮮豔的搪瓷貨。
當年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公使館客廳,有一隻白地青花古樸蒼渾的瓷痰盂,放在條案正中,上面插着雀翎潮扇,顯然他是把痰盂擺在那裡當花瓶來用了。那個痰盂底部既無款識,更無圖記,據朱爾典公使說,他是從地安門大街一個小古坑鋪買來的。經過對瓷器有研究的名家鑒定,是前明大内禦用品,因為痰盂放在地上供吐痰,屬于一種穢器,不敢燒上年号,以免有污聖德。所說不知是否屬實,不過當年逛故宮,确實沒見過有痰盂陳列,是否因為痰盂與溺器同列為穢器,未能列入展覽之林,不知道現在外雙溪故宮所藏器皿中有痰盂一項否?
梁教授還談到了一種小型痰盂,放在枕邊座右,無傾覆之虞,有随侍之效,舍間管這種精巧小痰盂叫唾壺。北平有一家專燒景泰藍的專業作坊叫老天利,自産自銷,色澤深厚,鑲嵌累然。他家有一對景泰藍唾壺,通體純藍、用金銀鑲嵌的百壽圖,銅絲顔料跟胎骨熔合無間,雕剔磨光,大家都斷為明景泰年間高手制品,店主也輕易不肯示人。抗戰軍興,北平淪陷,老天利、中興兩家一些景泰藍精品,也都被日軍巧取豪奪據為己有,那對真正明朝景泰藍百壽圖圖案的唾壺,被華北駐屯軍囑托得去,當然這對珍品最後變成日本“皇軍”勝利品啦。
舍親劉世衍,安徽貴池人,清末做過一任度支部右參議,後來以遜清遺老自居,終其身不剪辮子,就是他的少君公魯,在上海出入歌台舞榭,也是拖着一條大辮子,怡然自得。此老有一癖好,喜歡搜集小型唾壺,奇矞夐絕,無美不備。大概他收藏的有百餘隻之多,鑲金嵌玉,螺钿剔紅,曆代名瓷,都不算稀奇。他有三四十隻歐洲各國制的細瓷唾壺,風景人物,走獸飛禽,敷彩镂花,絢豔悅目,派有一伶俐書童專任洗滌拂拭。每晚睡前選出五隻,用裱心紙卷成紙個墊在壺内,次日沾污再行洗換。令人疑惑不解者,是歐美人士有痰物吐入手紙手帕,從沒見過他們使用大小痰盂,劉府何來若幹技巧橫出瓷制唾壺呢!令人難以猜透。
近十餘年來,台灣房屋建築格局式樣,日新月異,客廳書室起居間,已經沒有安放痰盂的适當位置。擱在哪個壁角牆根都不順眼,何況市面上各大百貨公司已少有痰盂出售,鄉鎮市廛偶或有售,也都粗劣不堪,難登大雅之堂。好在筆者從小養成不吐痰習慣,碰上傷風感冒,多去兩次衛生間,問題也可解決。痰盂!痰盂!再過十年八年恐怕已經成為曆史上名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