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數九話皮衣

關燈
岩穴裡,毛色藍中帶灰,歐洲年輕貴婦都普遍喜愛它。

    去年在巴黎女服展示會上一件兔鼠女大衣大約是四萬至六萬美金之間,其名貴可見一斑。

     “猞猁孫”簡稱猞猁,是介狐鼠之間一種獸類,産于烏拉山帶,體态輕盈,能在枯木繁枝猱升跳踉,古人叫它天鼠。

    它的耳大毛長,形狀跟狐狸近似,所以有人說它是狐,又有人說它是鼠,其實非鼠非狐是另外一種動物(夏元瑜兄說它是東三省産的一種大山貓)。

    猞猁皮的底闆堅柔,槍子耐磨,是做皮袍子最好的材料。

     狐的種類最多,有“玄狐”(又叫元狐,俗稱黑狐)、“青狐”、“白狐”(又叫銀狐)、“火狐”(又叫紅狐)、“沙狐”、“草狐”等。

    玄狐也是産在東北,極品玄狐純黑發亮面帶白針,到了清朝初年,已經少見。

    凡是獵到玄狐的,認為國家祥瑞之征,十之八九列為貢品,進奉皇家。

    皇家也隻是冬令郊天祝厘時才禦玄狐袍褂,賞赉止于親王。

    親王薨逝,還要立刻繳回,除非奉旨賞還,才敢收歸己有,加以庋藏。

    所以當年的王公勳戚、顯宦豪門就把玄狐視為無上珍品呢! “青狐”,遼甯昂昂溪、鐵嶺都是青狐産地,顔色是青裡略帶黑黃,黑多黃少的算是上品,黃多黑少價錢就差了。

    雖然青狐毛色駁雜,并不十分美觀,可是據說當年努爾哈赤行圍射獵,如果穿了青狐皮氅,一定是出行大吉射必中的,滿載而歸。

    從此清朝皇帝就把青狐視為祥瑞之兆,後來并且定制,要晉爵貝子貝勒才夠資格賞穿青狐,其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白狐”除了輕暖之外,論顔色是潔白如玉、晶瑩勝雪,穿上一件白狐女大衣周旋于明珠金翠、銀衣朱履之間,一枝獨秀确有鶴立雞群的感覺。

    當年富貴人家,陪嫁妝奁裡,白狐鬥篷是不可缺少的,一般人家陪送不起白狐,也要弄一件假白狐天馬皮來充充場面。

    所謂天馬皮,就是沙狐草狐肚子底下一塊白毛,如果闆子拼得巧妙,花頭接得整齊,乍看也分不出白狐天馬來。

    不過仔細一看,白狐的毛細長而潤,天馬的毛略短而澀。

    天馬皮最大的缺點是怕樟腦,收藏裝箱時隻要撒了樟腦粉或樟腦丸,第二年拿出來穿,天馬皮就由雪白漸漸變成乳黃色啦。

     “火狐”又叫紅狐,顧名思義,其紅似火。

    筆者曾經看見過京南綠林總瓢把子錢三爺子蓮有一件火狐大皮襖,是一對火狐做的皮筒子,照此推想狐身長度必定是出号的火狐,才能夠用。

    火狐紅潤堅重,金縷閃爍,正配綠林大豪的身份。

    有人說當年北平城郊的四霸天各有一件珍奇的皮襖,可是誰也不願意穿出來亮相,可能言者有據,諒非虛假。

     “沙狐”又叫草狐。

    生于長城各口子,如古北口、冷口砂礫地帶的叫沙狐,生于西北草原的叫草狐。

    這種狐皮算是最普通的狐皮筒子了,唯一的好處是壓風,平素在口裡口外趕火車拉駱駝的朋友,遇到連環旋風騾馬駱駝就地一卧槽,他們跟着把草狐大襖沒頭沒臉往身上一裹,也往牲口堆裡一卧,任憑風怎麼刮。

    風一停歇,他們站起身來,揮揮沙土,立刻上路,準保毫發無傷。

     狐的種類繁多不算,狐身上用來做皮衣地方也各有名堂。

    頭部叫“狐頭”,腿部叫“狐腿”,并且有順腿倒腿之分,更有前腿後腿之别。

    狐的肩臂交接地方叫“腋”,特别柔軟,也就是《史記》上所說:“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可見自古以來,狐腋之裘已經非常名貴了。

    “狐脊子”這種狐皮取自狐的脊背,毛頭不厚,可是制出筒子來特别輕暖。

    民國二十年筆者在大同,當地趙鎮守使的公子在買賣場買了一件灰狐脊皮筒子孝敬老太爺,酒席筵前趙鎮守使一看樂得連喝三飯碗黃酒。

    據說他們當地鄉風,凡是兒子能買件狐脊子孝敬上人,就表示這家出了一位孝子,而且是事業有成、飛黃騰達啦。

    狐身上最貴重的是脖子底下一塊叫“狐嗉子”,這是狐身上最輕暖的毛皮了。

    從前家裡如有狐嗉子一定先盡老年人穿,年歲未過花甲是不敢随便亂穿的。

     談到“貂”,連小學生都知道東三省三宗寶:人參、貂皮、烏拉草。

    本來東北各省松江、合江、安東、吉林、嫩江、黑龍江山區都是産貂地區,凡是越高冷酷寒的地方所産的貂皮越好越能保溫。

    最大的貂身長也超不過三尺,前後腿不平衡,前腿短後腿長,尾毛像狐狸毛粗而長。

    東北南邊的安東省産的貂毛根略帶灰白色,獵人叫它“草貂”。

    吉林、黑龍江更冷地區的貂毛根泛紫名為“紫貂”,毛頭細軟厚密輕暖保溫,比草貂的價錢高一倍還多。

     獵人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