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民族詞人之興起
關燈
小
中
大
時憂國之懷抱,可於弦外得之。
張孝祥詞駿發踔厲,寓以詩人句法。
其在建康留守席上所賦《六州歌頭》一曲,尤爲慷慨激昂;今日讀之,尚有餘痛。
迻録如下: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騖,若爲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韓元吉、陳亮、劉過並與稼軒交遊,引爲同調;詞格雖遠不逮辛氏,要亦具有壯烈懷抱者也。
陸遊號稱“愛國詩人”,間作小詞,聲情激壯。
例如《夜遊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裡。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南宋偏安既久,故老凋零,悲壯之音,漸見銷歇。
逮乎末季,復有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人)、劉辰翁(字會孟,廬陵人)二大家,皆醉心於稼軒者。
克莊詞於豪邁中具有家國之感,足予銷沉放任之士習以極大教訓。
例如《玉樓春》“戲林推”: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
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辰翁身經亡國之痛,寄其悲憤於“倚聲”。
其《摸魚兒》“酒邊留同年徐雲屋”詞,有“東風似舊,問前度桃花,劉郎能記,花復認郎否”?之句;湖山易主,血淚同流;視稼軒之“煙柳斜陽”,同其哀怨。
近人況周頤謂:“《須溪詞》多真率語,滿心而發,不假追琢,有掉臂遊行之樂。
其詞筆多用中鋒,風格遒上,畧與稼軒旗鼓相當。
”(《餐櫻廡詞話》)辛、劉詞格畧同,特劉多亡國哀思之音耳。
南宋民族詞人,除上述諸家外,如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相見歡》之“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劉僊倫(字叔儗,廬陵人)《念奴嬌》之“勿謂時平無事也,便以言兵爲諱,眼底關河,樓頭鼓角,都是英雄淚”;陳經國(潮州人)《沁園春》之“平戎策就,虎豹當關,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方嶽(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人)《水調歌頭》之“莫倚闌幹北,天際是神州”;李演(字廣翁,號秋堂)《賀新郎》之“落落東南墻一角,誰護河山萬裡?”(以上參考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吉安人)《大江東去》之“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凡茲所列,無不悲憤蒼涼,饒有激壯之音,足見人心未死。
此在詞家爲“别派”,而生氣凜然;誰謂詞體脫離音樂,即失其活動性哉?
張孝祥詞駿發踔厲,寓以詩人句法。
其在建康留守席上所賦《六州歌頭》一曲,尤爲慷慨激昂;今日讀之,尚有餘痛。
迻録如下: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
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
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
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
渺神京,幹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
冠蓋使,紛馳騖,若爲情。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韓元吉、陳亮、劉過並與稼軒交遊,引爲同調;詞格雖遠不逮辛氏,要亦具有壯烈懷抱者也。
陸遊號稱“愛國詩人”,間作小詞,聲情激壯。
例如《夜遊宮》: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
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裏,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裡。
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南宋偏安既久,故老凋零,悲壯之音,漸見銷歇。
逮乎末季,復有劉克莊(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人)、劉辰翁(字會孟,廬陵人)二大家,皆醉心於稼軒者。
克莊詞於豪邁中具有家國之感,足予銷沉放任之士習以極大教訓。
例如《玉樓春》“戲林推”: 年年躍馬長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
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
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辰翁身經亡國之痛,寄其悲憤於“倚聲”。
其《摸魚兒》“酒邊留同年徐雲屋”詞,有“東風似舊,問前度桃花,劉郎能記,花復認郎否”?之句;湖山易主,血淚同流;視稼軒之“煙柳斜陽”,同其哀怨。
近人況周頤謂:“《須溪詞》多真率語,滿心而發,不假追琢,有掉臂遊行之樂。
其詞筆多用中鋒,風格遒上,畧與稼軒旗鼓相當。
”(《餐櫻廡詞話》)辛、劉詞格畧同,特劉多亡國哀思之音耳。
南宋民族詞人,除上述諸家外,如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相見歡》之“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劉僊倫(字叔儗,廬陵人)《念奴嬌》之“勿謂時平無事也,便以言兵爲諱,眼底關河,樓頭鼓角,都是英雄淚”;陳經國(潮州人)《沁園春》之“平戎策就,虎豹當關,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方嶽(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人)《水調歌頭》之“莫倚闌幹北,天際是神州”;李演(字廣翁,號秋堂)《賀新郎》之“落落東南墻一角,誰護河山萬裡?”(以上參考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吉安人)《大江東去》之“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凡茲所列,無不悲憤蒼涼,饒有激壯之音,足見人心未死。
此在詞家爲“别派”,而生氣凜然;誰謂詞體脫離音樂,即失其活動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