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曰虛

關燈
【題解】

    出自《溪山琴況》中的“靜”況。此篇文字抄自《溪山琴況》原文,将“靜”字改為“虛”,“蓋其下指功夫”一句将原文“練指”改為“陶洗”,其他據此名字調換略做修改。

    撫琴着實處亦何難,獨難于得虛。然指動而求聲,烏乎虛?餘則曰:政在聲中求耳。聲厲則知躁,聲粗則知濁,聲靜則知虛,此審音之道也①。蓋其下指功夫,一在調氣,一在陶洗②。調氣則心自靜,陶洗則聲自虛。故雖急而不亂,多而不繁,深淵自居,清光發外。山高水流,于此可以神會。

    【注釋】

    ①審音:辨别音調。

    ②陶洗:革除,滌除。此指磨煉指法。

    【譯文】

    彈琴彈得“實”又有什麼難處?難隻難在得“虛”。但是手指運動就是為了發出聲響,又哪裡能夠“虛”呢?我卻要說:正是要在聲中求“虛”。出音猛厲會讓人覺得浮躁,出音粗暴會讓人覺得重濁,出音希微會讓人覺得甯靜,這就是鑒别聲音的方法。下指的功夫,一方面在于調節氣息,一方面在于磨煉指法。氣息調節自如,那麼心神自然能靜;指法磨煉純熟,那麼取音也自然而虛。所以即使彈得很快也不會紛亂,即使聲響很多也不會繁雜,内心深遠沉靜,表現出來的則是清妙的光澤。山高水長,于此可以領悟到這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