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梅花閣①齋規 程子②曰:“灑掃、應對、進退,造之便至聖人。

    ”今日為學,正當以此為第一事,能文其次也。

    其共勉之。

     ┃今譯┃ 程子說:“灑水掃地、應答接待、進退行動,培養好了便能達到聖人的境界。

    ”現在做學問,正應當将此當作第一要務,能寫文章則是次要的。

    希望大家共同勉勵。

     ┃簡注┃ ①梅花閣:位于呂氏家族的花園友芳園之中,在崇德縣城的西邊,靠近西側城牆。

    清初,因為當局注意到呂留良的反清活動,故而他聽從幾位兄長之命,不再外出參加結社或評選時文等活動,安心在家中教育子侄、門人。

     ②程子:宋代理學家程颢、程頤兄弟,也即“二程”,“程子”是對他們的尊稱。

     ┃實踐要點┃ 什麼是真正的學問?在呂留良看來,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寫文章之類具體的知識、能力。

    做人,從灑掃、應對、進退開始,也就是說從小學會如何待人接物,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品格。

    将此作為學規的第一條,可見其教育的特點,也即做人第一,值得當下做父母的思考。

     晨起必早。

    面水未至,先入位習業。

    盥栉①衣冠畢,進揖。

    同學相揖,即就位,從容莊肅,展書開讀。

    聲必明朗,毋含糊低懈。

    必記遍數,不許偷少。

    背書不許差訛字句,重複上句。

     凡一課初完,稍覺昏□□□②,靜坐一息,或命散立一息,但不得借為戲遊地,□□飯。

     講書必衣冠。

    講時靜聽默思,有疑義,則從容起問。

    若問及,必莊對,毋口中嗫嚅③,欲吐不吐;亦不得率爾緻語,全不思索。

    至有懵然不覺,心馳于外,昏氣倦容,呵欠瞌睡交集,此下愚質也。

    當予杖以醒之。

    講畢,揖退就位,再看書,靜思一息,乃執它業。

     ┃今譯┃ 早上起床一定要早。

    洗臉水沒有送到前,先到座位上學習。

    洗漱穿戴好了,上前作揖。

    同學相互作揖之後,就坐到座位上,儀态從容,莊嚴肅穆,打開書本開始讀書。

    讀書聲音一定要清脆響亮,不能含糊不清、有氣無力。

    必須記錄下誦讀的遍數,不許偷偷減少。

    背書之時不允許背錯、遺漏字句,或重複上一句。

     一節課結束,稍微覺得頭沉目昏,精神倦怠,就靜靜地坐一會,或者獨自站一會,但不能趁機遊戲嬉鬧、吃東西。

     講書(上課)的時候一定要穿戴整齊。

    在老師講解時靜靜地聆聽、默默地思考,如有問題,就從容地站起來發問。

    若被提問,一定要莊重地回答,不能吞吞吐吐;也不能輕率亂說,全然不加思考。

    若是懵懂糊塗不知不覺,心思總在課堂之外,昏昏沉沉滿臉疲憊,不斷打呵欠想瞌睡,這都是資質最為愚下的人。

    必當杖責使其警醒起來。

    在老師面前的對講完畢,給老師行禮之後坐回座位,再去看看書,靜靜地思考一會,才能再做其他功課。

     ┃簡注┃ ①盥栉(guànzhì):梳洗。

    盥,洗手、洗臉。

    栉,梳頭。

     ②此處原有缺字,下同。

     ③嗫嚅(nièrú):想說又不說,吞吞吐吐的樣子。

     ┃實踐要點┃ 此處關于如何誦讀、如何聽講等方面的要求極為嚴格,然而其中的道理則值得參考。

    比如誦讀當記下遍數,當清脆響亮,以及不可背錯或遺漏字句、重複上一句,這也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

    當下有些家長因為寵溺,過分寬容,反而害了孩子。

    再如回答問題,一定要嚴肅,不可太過輕率;上課時間若是滿臉疲倦,呵欠瞌睡,其實就是往素質愚下走了,故而必須使之警醒。

    還有,如與老師對講之後,回去還當迅速将所講之書溫習一遍,思考一遍,然後再學習其他。

    這些細節都是多年從事教學的經驗之談,極為寶貴。

     傍暮課畢,庭下散步。

    言必循理,思而後發,不許戲谑①,或以尖酸隐語,或以筆墨譏笑,此最是下流輕薄兒所為,勿學也。

     夜飲群叙,必和必敬,飲食必自顧容儀。

     燈下習業,即先完者,亦且靜坐沉思,反複玩味,最有益。

    餘未寝,毋先卧也。

     除講書、飲馔及午膳後小憩,夜飲前後散步款語,餘時不許私相往來,聚談嬉戲。

     凡言語應對,必響亮決絕,然又不可突而聲厲。

     拜揖須深,首不可仰,正立圓拱,疾徐中度,揖須端立,緩退,毋輕躁。

    趨走莊重,毋跳躍颠踬②。

    坐必正直,毋跛倚③。

     ┃今譯┃ 傍晚課程結束,在庭院裡散步休息。

    說話一定要遵循道理,說前三思,不能亂開玩笑,或者說話尖酸刻薄、話裡有話,或者寫文章譏笑别人,這些都是最下流輕薄之人的所作所為,不可仿效。

     晚上一起聚會宴飲,一定要和睦恭敬,吃喝時必須注意自己的儀容。

     燈下溫習功課,率先完成的人,也要靜靜地坐着沉思一會,反複玩味書中道理,這是最有益的。

    我(指老師)還未睡覺,(學生們)不可先去睡覺。

     除了上課、吃喝以及午餐後的休息時間,夜飲前後的散步輕語,其他時間都不允許私下來往,聚在一起嬉戲談笑。

     凡是交談應答,一定要響亮幹脆,但是不可突然高聲(怪聲怪氣)地說話。

     拜會作揖必須深揖,頭不能仰着,立正圓拱,快慢适中,作揖之時端正站立,慢退,不要輕率急躁。

    小步快走也要莊重,不能蹦蹦跳跳、跌跌撞撞。

    坐時務必坐正,不可偏倚斜靠。

     ┃簡注┃ ①戲谑(xuè):逗趣、開玩笑。

     ②颠踬:跌跌撞撞地行進。

     ③跛倚:歪斜不正地倚靠某物。

     ┃實踐要點┃ 此處幾條大多值得當下的教育實踐者參考,雖然許多禮儀随着時代而有所變更,但其中的道理卻依舊有其價值。

    比如,學生之間說話,要講道理,不要随意開玩笑,不要尖酸刻薄,或者話裡有話。

    再如,與人交談,應當響亮而幹脆,不可突然高聲說話,怪聲怪氣。

    其實呂留良所說的,都是在強調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這一點古今都是相同的。

    他說的不可蹦蹦跳跳之類,是指在比較莊重的場合,故而也不是扼殺兒童的天性。

     有客至,在堂者起揖,在房者非呼不許出揖。

    揖畢,即入位。

     課業,非命坐不得與坐,非命辍誦不得辍誦,非問及不得參語。

     書本須愛護,不使污損及折角。

     凡學者,最忌好高躐等,如不命作文而私自拈題,或至妄作詩古文詞,釘本塗寫,私看閑書,私學它藝,極為學累,終難長進,必痛責而□□之。

     ┃今譯┃ 有客人到,在大堂的要站起來作揖,在房間内的如老師不呼喚不許随意出來作揖。

    作揖完畢,就要回到座位上。

     在老師那邊彙報功課,沒有讓坐下不得擅自坐下,沒有讓停止誦讀不得擅自停止誦讀,沒有問到不得擅自插話。

     書本必須愛護,不能将書本弄髒、損壞或者折角。

     凡是學習,最忌好高骛遠,若沒有命題作文就私自選題,或至于任意寫作古文、詩詞,裝訂本子胡亂塗寫,私下觀看閑雜書籍,私下學習其他技藝,這些都會非常拖累學業,終究難以獲得長進,必定要痛加責備而讓其改正。

     ┃實踐要點┃ 此處所說的對待來客的禮節,其實也适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