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驢打滾

關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獻歲開春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節,北平土著又叫它過大年。北平人素來講究“食必以時”,從臘月二十五日起,到二月初二龍擡頭止,所有饽饽鋪、幹果子鋪、茶湯鋪都賣元宵。過了龍擡頭您想吃元宵,除非自己家裡做,否則隻有明年見啦。

    北方元宵隻有甜的而沒有鹹的,餡子有桂花、山楂、芝麻、玫瑰、棗泥、豆沙幾種。餡子做好曬幹,切成方糖大小,蘸了水,倒進幹糯米粉裡,用大簸籮搖成的。說實在,講滋味北方搖的元宵,比起南方包的元宵,皮子的松潤軟糯固然不如,至于元宵餡兒的甜鹹皆備,那就更瞠乎其後了。

    抗戰之前,紅豆館主溥侗,人稱侗五爺,自南京莅滬,正趕上春節,他要吃元宵。上海名票陳道安、名醫臧伯庸都在座,一緻主張去喬家栅吃湯圓。侗五說:“在南京自然是唯幾位南方朋友的馬首瞻,一會兒六華春的原湯砂鍋好,一會兒奇芳閣的小籠包餃妙,嘗過之後隻覺油重而膩,在北平魯孫以會吃出名,今天我們就讓他來提調吧!”

    目的既然是吃元宵,恐怕沒有哪一家蓋得過喬家栅的了。于是我們一行四人直奔喬家栅。一入座,老闆因為臧伯庸治好過他家老太爺的腿疾,立刻泡了一壺好沱茶,送上一盤子擂沙圓子。侗五連吃三枚,認為這是南方細品驢打滾(驢打滾是北平廟會賣的一種甜食)。他起初隻肯吃洗沙元宵,後來看我們荠菜葅肉餡元宵吃得津津有味,他舀一個來嘗,才覺出菜葅粟飯,也别具缥玉甘純。如果不是跟我們初試南馔珍味,可能畢生失之交臂。

    本省同胞對于制作糯米甜食,素占勝場,台南市有幾家食品店,做得都不錯。台北市的九如蔡萬興,平素以湖州粽子來号召,春節前後,也包點兒元宵來應市,有幾位江浙朋友吃過之後,認為足可稍慰鄉思。現在雖然已過殘燈末廟,可是照北平的習俗來說,沒有二月二龍擡頭,仍舊可以買得到元宵吃。前幾天有兩位同學跟我談起擂沙圓子,因而想起紅豆館主管它叫南方驢打滾故事,回首前塵,已經是半世紀前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