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馬祥興的三道名菜

關燈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洪武二十四年下令徙天下富民于白下,把個金陵城修建得雉堞堅新,号稱銀鑄。就拿城磚來說,可以把它截成磨刀石來磨精細的剃頭刀,刻意經營程度,可見一斑。至于秘苑靈宮,更是銀樓金阙,回環九阃。為了繁榮市面,還在秦淮河建了十六處明樓,風窗露檻,柱繞雅韻,全國财富珍玩悉萃于斯。而各地烹饪大師也都集中在南京,鼎俎豕臘,其味千千,故而“食在南京”是淵源有自的。當年好啖的朋友來到南京,大概沒有不光顧馬祥興的。據熟于南京掌故的朋友說,“馬祥興就是洪武年間創業的老館子”。

    馬祥興設在南門外,是一幢帶樓的鋪面房,樓上樓下一共設有三十幾張方桌,榆木擦漆,用堿水洗得锃光瓦亮,顯得非常古樸幹淨,是清真館的特色。國民政府在南京的時候冠蓋雲集,馬祥興每天要賣兩三百隻肥鴨。他家把鴨子的胰髒用武火炊炒,瓊瑤香脆,食不留渣。也不知哪位好啖之士,給它取名“美人肝”,久而久之,馳名中外,連不喜歡吃内髒的歐美人士嘗過之後,也贊不絕口,詫為異味。

    挹江門有一條溪光澄練的河流,所産河蝦,肉嫩且細,而且透明。将蝦剝去頭殼,留半截蝦尾不剝,清炒之後,登盤薦餐,每隻蝦蜷曲成環,一半晶瑩剔透,一半金光閃爍,并且還留一個折扇形小尾巴,很像鳳尾,白健生給它取名“鳳尾蝦”。現在台北好多江浙館子都有這道菜,可是蝦的本質、炸烹火候可就差多啦。

    “松鼠魚”也是馬祥興拿手菜。“松鼠魚”一定要用蒜瓣肉的大黃魚,黃魚淡季,他家也絕不用鯉魚或别的魚代替。把魚肉橫切,深淺要連而不斷,裹一道稀芡粉,用油炸成金黃色,酥而且松,淋了糖醋姜末汁子上桌,用筷子一夾,一條一條的魚肉有如松鼠一樣。魚刺因為讓刀得法,可以放心大啖。此間飯館也有所謂松鼠魚,有什麼魚就用什麼魚,切上幾道橫紋,用芡又厚,再加上炸的火候不準,端上桌來夾不開撕不斷,魚刺滿嘴,您說能不能叫松鼠魚?這三道菜,是馬祥興的三絕,會吃的朋友,到南京馬祥興小吃,沒有不點這三樣菜的。

    汪兆銘雖然是廣東人,可是對于馬祥興教門館子特别欣賞,他在抗戰之前行政院院長任内,因為陳璧君幹涉到行政院人事問題,兩人大吵特吵,到了午夜氣消之後,忽然想消夜,并且想吃馬祥興的“美人肝”。馬祥興在中華門外,又值宵禁時期,城門早已關閉,副官人等急得束手無策。幸虧當時姑爺褚民誼還在汪公館沒走,他是有名會逢迎的馬屁精,立刻拿特别通行證,叫開城門,把馬祥興的廚師接進城來給汪做“美人肝”消夜,這件事在南京傳為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