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煙香法
關燈
小
中
大
馬,行通都大邑,不復記行路難矣。
蒸薄荷,如孤舟秋渡,瀟瀟聞雁南飛,清絕而悽愴。
蒸茗葉,如詠唐人,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蒸藕花,如紙窓聽雨,閒適有餘,又如鼓琴得緩調。
蒸藿香,如坐鶴背上,視齊州九點煙耳,殊廓人意。
蒸梨,如春風得意,不知天壤間有中酒氣味,別人情懷。
蒸艾葉,如七十二峰深處,寒翠有餘,然風塵中人不好也。
蒸紫蘇,如老人曝背南檐時。
蒸杉,如太羹元酒,惟好古者尚之。
蒸梔子,如海中蜃氣成樓臺,世間無物髣髴。
蒸水仙,如宋四靈詩,冷絕矣。
蒸玫瑰,如古樓閣,樗蒲諸錦,極文章鉅麗。
蒸茉莉,如話鹿山時,立書堂橋望雨後,雲煙出沒,無一日可忘于懷也。
香醫 肺氣通於天,鼻為司香之官,而肺之門戶也。
故神僊服氣,呼吸為先,清濁疾徐,鹹有制度。
而黃帝、岐伯之緒言遺論,亦謂心肺有病,鼻為不利,分營析衛,示理明察。
夫人具形骸,儼然虛器,在氣交之中,象郵傳之舍,寒暑燥濕,五六互換,腥膻焦腐,觸物不同。
氣有宛曲,則血為之留連。
氣有驟激,則血為之騰躍。
氣有不足,則血為之槁絕。
氣有過量,則血為之濫溢。
故極北風沙之人,不晏於嶺海。
山棲澗飲之客,不展於都會。
內外異同,脈絡倒置,皆繇呼吸出納,感氣乖和,未可謂馨香鼻受,杳冥恍惚也。
故養生不可無香,香之為用,調其外氣,適其緩急,補闕而拾遺,截長而佐短。
《漢武故事》稱武帝燒兠末香,香聞百裡,關中方疫,死者相枕,聞香而疫止。
《拾遺記》有石葉香,香疊疊,狀如雲母,其氣辟厲,魏時題腹國獻。
《洞冥記》記載薰肌香,用薰人肌骨,至老不病。
《三洞珠囊》稱:峨嵋山孫真人然千和之香。
而《本草》亦有治瘵香,其方合元參、甘松,起疾神驗。
閉門管窺,遇古書丹記,詭絕神奇之蹟,壹謂之不經,私計文人弄筆墨事,等之煙雲變幻,此猶曹子桓不信火浣之布也。
香近於甘者,皆扶肝而走脾。
香近於?者,皆扶心而走肺。
香近於鹹者,皆扶脾而走腎。
香近於酸者,皆扶肺而走肝。
香近於苦者,皆扶腎而走心。
扶者,香之同氣以相助也。
走者,香之遇敵以相伐也。
不助無賞,不伐無刑。
無賞則善屈,無刑則惡蔓。
故銷暑宜蒸松葉。
涼鬲宜蒸薄荷。
辟寒宜蒸桂屑,又宜荔殼。
解吞酸宜蒸零陵,酸者,肺之本味也,金來乘木,肝德不達,故肺味過盛而形酸。
以甘補肝,以?治肝,故又宜蒸木香。
益中氣宜蒸棗膏。
眼翳宜蒸藕花、竹葉,又宜茶。
解表宜蒸菊花、宜薄荷。
治腹痛宜蒸松子、菖蒲。
開滯宜蒸檉柳花。
疏解鬱結宜蒸橘葉。
除煩宜蒸梅花、橄欖。
治氣閉宜蒸玉蘭、蘇葉。
治咽痛宜蒸薔薇、藕葉。
治頭痛宜蒸茶。
治滯下宜茶、宜松葉。
治滯下,氣不可以酷烈,傷胃。
治嘔宜蒸丁香,又宜梅花,神清氣寂而嘔止矣。
治不欲食宜蒸松瓣。
治不睡宜蒸零陵。
治濕宜蒸柏子。
治神躁宜蒸杉。
治神懶宜蒸檀。
治神濁宜蒸蘭。
治神昏宜蒸臘梅。
董子卽大有功於香苑,其友謀所以頌董子者,一以為香祖,一以為香神,一以為香醫。
董子曰:餘願為香醫。
眾香變 洞明香性,可以極香之變。
柏葉者,麝所以釀香者也,故餘以甘松、元參、細辛、檀香主之,以柏葉導之以麝,其香如麝,而名之曰亞麝,亦曰壓麝。
梅花,冷射而清澁,故餘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澁,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發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而名之曰梅影。
以桂枝、荔殼、元參、零陵、白檀、丁香、棗膏、蜜汁互而為辟寒之香,名曰煖玉。
以松鬣、薄荷、茶葉、甘松、白檀、龍腦為銷夏之香,名曰清涼珠,亦曰翠瀑,亦曰飛寒。
以元參、甘松、降真、柏子、辛夷、檀香為齋室,名曰黃鶴香,亦曰玉麈,亦曰絳雪。
以蘇合、水沉、龍腦、甘松、香附、白檀為花瓣形,名曰逍遙遊,亦曰無塵。
然精微皆關銖兩,未可以筆授。
非煙銖兩 甘松 元參〈十分甘松之五。
〉 白檀〈倍元參。
〉 丁香〈五分元參之三。
〉 香附〈如甘松。
〉 零陵〈十分甘松之六。
〉 龍腦〈三十分丁香之一。
〉 藕葉〈如丁香。
〉 非煙頌 檉花細細松針柔,杉子青,磊落之蘋洲,香之來,輕風流,是耶非耶,研山寂寞不敢收,渺然坐我秋江舟,白石青楓盡意遊。
博山變 非煙香鍊杉風涼,自有天地無此香,卻疑銀釜是丹鼎,園中露葉皆飛翔,祇今芳草怨遲暮,冷落千秋空野塘。
蒸薄荷,如孤舟秋渡,瀟瀟聞雁南飛,清絕而悽愴。
蒸茗葉,如詠唐人,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蒸藕花,如紙窓聽雨,閒適有餘,又如鼓琴得緩調。
蒸藿香,如坐鶴背上,視齊州九點煙耳,殊廓人意。
蒸梨,如春風得意,不知天壤間有中酒氣味,別人情懷。
蒸艾葉,如七十二峰深處,寒翠有餘,然風塵中人不好也。
蒸紫蘇,如老人曝背南檐時。
蒸杉,如太羹元酒,惟好古者尚之。
蒸梔子,如海中蜃氣成樓臺,世間無物髣髴。
蒸水仙,如宋四靈詩,冷絕矣。
蒸玫瑰,如古樓閣,樗蒲諸錦,極文章鉅麗。
蒸茉莉,如話鹿山時,立書堂橋望雨後,雲煙出沒,無一日可忘于懷也。
香醫 肺氣通於天,鼻為司香之官,而肺之門戶也。
故神僊服氣,呼吸為先,清濁疾徐,鹹有制度。
而黃帝、岐伯之緒言遺論,亦謂心肺有病,鼻為不利,分營析衛,示理明察。
夫人具形骸,儼然虛器,在氣交之中,象郵傳之舍,寒暑燥濕,五六互換,腥膻焦腐,觸物不同。
氣有宛曲,則血為之留連。
氣有驟激,則血為之騰躍。
氣有不足,則血為之槁絕。
氣有過量,則血為之濫溢。
故極北風沙之人,不晏於嶺海。
山棲澗飲之客,不展於都會。
內外異同,脈絡倒置,皆繇呼吸出納,感氣乖和,未可謂馨香鼻受,杳冥恍惚也。
故養生不可無香,香之為用,調其外氣,適其緩急,補闕而拾遺,截長而佐短。
《漢武故事》稱武帝燒兠末香,香聞百裡,關中方疫,死者相枕,聞香而疫止。
《拾遺記》有石葉香,香疊疊,狀如雲母,其氣辟厲,魏時題腹國獻。
《洞冥記》記載薰肌香,用薰人肌骨,至老不病。
《三洞珠囊》稱:峨嵋山孫真人然千和之香。
而《本草》亦有治瘵香,其方合元參、甘松,起疾神驗。
閉門管窺,遇古書丹記,詭絕神奇之蹟,壹謂之不經,私計文人弄筆墨事,等之煙雲變幻,此猶曹子桓不信火浣之布也。
香近於甘者,皆扶肝而走脾。
香近於?者,皆扶心而走肺。
香近於鹹者,皆扶脾而走腎。
香近於酸者,皆扶肺而走肝。
香近於苦者,皆扶腎而走心。
扶者,香之同氣以相助也。
走者,香之遇敵以相伐也。
不助無賞,不伐無刑。
無賞則善屈,無刑則惡蔓。
故銷暑宜蒸松葉。
涼鬲宜蒸薄荷。
辟寒宜蒸桂屑,又宜荔殼。
解吞酸宜蒸零陵,酸者,肺之本味也,金來乘木,肝德不達,故肺味過盛而形酸。
以甘補肝,以?治肝,故又宜蒸木香。
益中氣宜蒸棗膏。
眼翳宜蒸藕花、竹葉,又宜茶。
解表宜蒸菊花、宜薄荷。
治腹痛宜蒸松子、菖蒲。
開滯宜蒸檉柳花。
疏解鬱結宜蒸橘葉。
除煩宜蒸梅花、橄欖。
治氣閉宜蒸玉蘭、蘇葉。
治咽痛宜蒸薔薇、藕葉。
治頭痛宜蒸茶。
治滯下宜茶、宜松葉。
治滯下,氣不可以酷烈,傷胃。
治嘔宜蒸丁香,又宜梅花,神清氣寂而嘔止矣。
治不欲食宜蒸松瓣。
治不睡宜蒸零陵。
治濕宜蒸柏子。
治神躁宜蒸杉。
治神懶宜蒸檀。
治神濁宜蒸蘭。
治神昏宜蒸臘梅。
董子卽大有功於香苑,其友謀所以頌董子者,一以為香祖,一以為香神,一以為香醫。
董子曰:餘願為香醫。
眾香變 洞明香性,可以極香之變。
柏葉者,麝所以釀香者也,故餘以甘松、元參、細辛、檀香主之,以柏葉導之以麝,其香如麝,而名之曰亞麝,亦曰壓麝。
梅花,冷射而清澁,故餘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澁,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發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而名之曰梅影。
以桂枝、荔殼、元參、零陵、白檀、丁香、棗膏、蜜汁互而為辟寒之香,名曰煖玉。
以松鬣、薄荷、茶葉、甘松、白檀、龍腦為銷夏之香,名曰清涼珠,亦曰翠瀑,亦曰飛寒。
以元參、甘松、降真、柏子、辛夷、檀香為齋室,名曰黃鶴香,亦曰玉麈,亦曰絳雪。
以蘇合、水沉、龍腦、甘松、香附、白檀為花瓣形,名曰逍遙遊,亦曰無塵。
然精微皆關銖兩,未可以筆授。
非煙銖兩 甘松 元參〈十分甘松之五。
〉 白檀〈倍元參。
〉 丁香〈五分元參之三。
〉 香附〈如甘松。
〉 零陵〈十分甘松之六。
〉 龍腦〈三十分丁香之一。
〉 藕葉〈如丁香。
〉 非煙頌 檉花細細松針柔,杉子青,磊落之蘋洲,香之來,輕風流,是耶非耶,研山寂寞不敢收,渺然坐我秋江舟,白石青楓盡意遊。
博山變 非煙香鍊杉風涼,自有天地無此香,卻疑銀釜是丹鼎,園中露葉皆飛翔,祇今芳草怨遲暮,冷落千秋空野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