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煙香法

關燈
非煙香記 六經無焚香之文,三代無焚香之器,古者焚蕭以達神明。

    《爾雅》蕭,荻。

    似白蒿,莖麤,科生有香氣,祭祀以脂爇之。

    《詩》曰:「取蕭祭脂。

    」,〈郊特牲〉雲:「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

    」是也。

    凡祭,灌鬯求諸陰,焫蕭求諸陽。

    見以蕭光以報氣也,加以鬱鬯以報魄也。

    故古制字者,香取諸黍稷馨香。

    《說文》??,芳也,從黍從甘,會意。

    魏氏以為,從黍從鼻。

    以香從黍,故古之香非旃檀、水沉。

    人間寶鼎皆商周宗廟祭器,而世以之焚香。

    然餘以為焚蕭不焚香,古,太質不可復。

    焚香不蒸香,俗,太燥不可不革。

    蒸香之鬲,高一寸二分,六分其鬲之高,以其一為之足,倍其足之高以為耳,三足雙耳。

    銀薄如紙,使鬲坐烈火,滴水平盈,其聲如洪波急濤,或如笙簧。

    以香屑投之,遊氣清冷,絪縕太元,沉默簡遠,歷落自然,藏神納用,銷煤減煙。

    故名其香曰:非煙之香,其鼎曰:非煙之鼎。

    然所以遣恒香也。

    若遇奇香異等,必有蒸香之格,格以銅絲交錯為牕爻狀,裁足冪鬲,水泛鬲中,引氣轉靜。

    若香材曠絕上上,又撤格而用簟,蒸香簟式,密織銅絲如簟,方二寸許,約束熱性,湯不沸揚,香尤杳冥清微矣。

    餘非獨焚香之器異于人也,餘囊中有振靈香屑,是能薰蒸草木,發揚芬芳。

    振靈香者,其藥不越馥草、甘松、白檀、龍腦,然調試輕重,不可有一銖之失。

    振靈之香,成則四海內外,百草木之有香氣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矣。

    振草木之靈,化而為香,故曰振靈,亦曰空青之香,亦曰千和香,亦曰客香。

    名客香者,不為物主,退而為客,抱靜守一,以盡萬物之變。

    亦曰無位香,歴眾香而不留。

    亦曰寒翠,翠言其色,寒言其格也。

    亦曰未曾有香,百草木之有香氣者,皆可以入蒸香之鬲,此上古以來未曾有也。

    亦曰易香,以一香變千萬香,以千萬香攝一香,如卦爻,可變而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此天下之至變易也。

    自名其居曰眾香宇,名其圃曰香林。

    天下無非香者,而我為之略例者也。

    頃偃蹇南村,熏罏自隨,摘玉蘭之閟蘂,收寒梅之墜瓣,花蒸水格,香透藤牆。

    悲夫,世之君子,放遯山林,與草木為伍,而不知其為香也,故記非煙香法以為獻。

     博山罏變 焚香之器始於漢博山罏。

    考劉向〈熏罏銘〉:嘉此正器,嶄巖若山,上貫太華,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

    而古博山香罏詩曰:四座且莫喧,願聽歌一言,請說銅香罏,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連,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朱火然其中,青煙颺其間,順風入君懷,四座莫不歡,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

    至呂大臨〈考古圖〉謂:罏象海中博山,下有盤貯湯,使潤氣蒸香,象海之回環。

    蓋博山承之以盤,環之以湯,按銘尋圖,制度可見。

    然餘謂博山罏,長于用火,短于用水,尤未盡香之靈奇,極變也。

    火性騰躍,奔走空虛,千巖萬壑,繹絡煙霧,此長于用火。

    銅盤仰承,火上水下,湯不緣香,離而未合,此短於用水。

    餘以意造博山罏變,選奇石,高五寸許,廣七八寸,玲瓏鬱結,峰巒秀集,鑿山頂為神泉,細剔石脈為百折澗,道水簾懸瀑,下注隱穴,洞穿穴底而置銀釜焉,謂之湯池。

    湯池下垂如石乳,近當罏火,每蒸香時,水灌神泉中,屈曲轉輸,奔落銀釜,是為蒸香之淵,一曰香海,可以加格,可以置簟,其下有承山之罏,盛灰而裝碳,其外又有磁盤承罏,環之以湯,如古博山。

    既補水用之短,亦避鎔金之俗,怪石清崚,澄泉寂歴,曰博山罏變。

    夫香以靜默為德,以簡遠為品,以飄揚為用,以沉著為體,回環而不欲其滯,緩適而不欲其漫,清癯而不欲其枯,飛動而不欲其躁,故焚香之器,不可以不講也。

     眾香評 蒸松鬣,則清風時來拂人,如坐瀑布聲中,可以銷夏,如高人執玉柄麈尾,永日忘倦。

    蒸柏子,如崑崙元圃,飛天仙人境界也。

    蒸梅花,如讀酈道元《水經注》,筆墨去人都遠。

    蒸蘭花,如展荊蠻民畫軸,落落穆穆,自然高絕。

    蒸菊,如踏落葉入古寺,蕭索霜嚴。

    蒸臘梅,如商彜周鼎,古質奧文。

    蒸芍藥,香味嬾靜,昔見周昉〈倦繡圖〉宛轉近似。

    蒸荔子殼,如辟寒犀,使人神煖。

    蒸橄欖,如遇雷氏古琴,不能評其價。

    蒸玉蘭,如珊瑚木難,非常物也,善震耀人。

    蒸薔薇,如讀秦少遊小詞,艷而柔。

    蒸橘葉,如登秋山望遠。

    蒸木樨,如褚河南書〈兒寬贊〉,挾篆隸古法,自露文采。

    蒸菖蒲,如煮石子為糧,清瘠而有至味。

    蒸甘蔗,如高車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