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篇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波蘭之波森突入德境,北有東普魯士,南有斯洛伐克,三面為德所圍以成一突角;如不以攻,則形勢孤懸而無法守。
希特勒以南北兩集團軍,各自為鉗,而後合兩集團軍南北夾擊以成一大鉗形。
波蘭倉皇應戰,而欲以波森軍反攻,挽此頹勢;不意反攻以深入,能進而不能退;遂為德軍殲焉!此突形之危也。
今日本狡焉啟疆以勞師襲遠,不期而成突形者三,深入危地以不得自拔矣!歐美兵家亦有論者,以謂:“日人開疆拓土,分兵四出,而在中國東北以及中國與泰、越,成突出之三楔形,而可以利敵人之鉗形夾擊者也!北部楔形,在中國之東北,其東北兩面,為蘇聯所包圍;而西北則受蒙古之包圍,其勢如波蘭西部之凸角。
中部楔形,為中國淪陷各省,則北受蒙古之威脅,而西有中國之大軍,南則中、英、荷、奧同盟之聯軍。
南部楔形為泰、越,與日本三島,壤土相隔,隻一孤島而已;而中國緬甸所包圍者也。
此三突角者,殆日人曆年戰勝攻取之所獲;然壤土遼闊,聲勢不接,而隔離之三大戰場,連兵久不解,當得幾許兵力以能維持耶!如敵人分道以進,如以海上而論:日本全部島嶼,無不在敵人控制之下!而委任統治群島,則分布于美國所控制之太平洋上。
如美國海軍得利用英、荷及蘇聯在遠東之海軍根據地,豈惟可以控制東京之外圍各小島,抑亦以控制日本本部!日本本部之外圍小島,雖亦足資擁衛;然星羅棋布,兵勢亦分!以十軍艦占十島,不如五島而有十五軍艦者之力為雄,進攻退守,此理易明!所以海軍國日本之弱點,即在海上,而日本海軍之所欲敵者有三:以海參崴為根據地之蘇聯潛水艇及軍艦,一也。
太平洋上之美國海軍,二也。
南太平洋之英、美、荷聯盟軍艦,三也。
然則戰場之成三楔形,豈惟陸上,抑亦海戰!日本軍艦之于三者,不論其在任何之一海上集中,必以成其他海上之空虛,而予敵以進攻之機矣!日本海軍,豈特無勝利之望;抑欲以斷敵人海上之交通,而亦不能也!日本有驅逐艦百艘,倘以集中于面積有限之一海上,而攻擊一敵人,威力自不可侮!今則以百艘驅逐艦,零星分散,從庫頁島以至西貢,又自泰國以至甲盧特島,汪洋浩渺,亦何能為!反軸心之英、美、荷、澳諸國,可以其軍艦與商船,駛行于幾多不同之航線,而以接濟其攻擊各楔形之軍隊;每一艦船,護以巨型巡邏轟炸機;如此,則日本有八十艘之潛水艇,而出沒于大海之汪洋;何足算也!安能以阻絕海上之交通耶!然日軍之在陸地,亦不能以阻絕交通,而撓敵人之進攻也!日軍之前進,不過以迫反軸心國之軍隊,退駐便利之地,而得源源之接濟。
中國陸軍,以重慶為根據地,比在武漢更堅強。
英美聯軍在印度、澳洲作戰,比之泰國華南,更易增援!然反軸心國之軍隊,可以後退部署進攻,于軍心士氣無傷也!日軍則可進而不可退;一退,則人民失其勝利之信心,士兵喪其戰鬥之勇氣,國勢瓦解,不僅敵軍之進迫東京而已!日本既不能退出任何戰場之一楔形,以沮士氣,堕民志;則亦不能在任何之一凸角,集中兵力!今日軍之在海陸各戰場,戰勝攻取,無不占優勢;一至兵力分散,優勢亦何能保!然日本欲以保戰勝攻取之所獲,而持守于勿失,兵力不得不分散!于時,反軸心國之軍隊,倘海陸并進,一時并力,如德軍之于波蘭,每一楔形,各施以鉗形之夾擊,日其殆哉!” 右第一節,論地形。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将之過也。
(訓義)張預曰:“凡此六敗,咎在人事。
” 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訓義)曹操曰:“不料力”,張預曰:“勢均,謂将之智勇,兵之利鈍,一切相敵也;夫體敵勢等,自不可輕戰;況奮寡以擊衆,能無走乎!” 卒強吏弱,曰弛。
(訓義)張預曰:“士卒豪悍,将吏懦弱,不能統轄約束,故軍政弛壞也。
吳、楚相攻,吳公子光曰:‘楚軍多寵,政令不一,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
’果大敗楚師也。
” 吏強卒弱,曰陷。
(訓義)賈林曰:“士卒皆羸,鼓之不進,吏強獨戰,徒陷其身也。
”梅堯臣曰:“吏雖強進,不能激之以勇,故陷于死。
”張預曰:“将吏剛勇欲戰,而士卒素乏訓練,不能齊勇同奮,苟用之,必陷于亡敗。
”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怼而自戰,将不知其能,曰崩。
(訓義)曹操曰:“大吏,小将也。
”梅堯臣曰:“小将心怒而不服,遇敵怨怼而不顧,自取崩敗者,蓋将不知其能也。
”張預曰:“大凡百将一心,三軍同力,則能勝敵;今小将恚怒而不服于大将之令,意欲
希特勒以南北兩集團軍,各自為鉗,而後合兩集團軍南北夾擊以成一大鉗形。
波蘭倉皇應戰,而欲以波森軍反攻,挽此頹勢;不意反攻以深入,能進而不能退;遂為德軍殲焉!此突形之危也。
今日本狡焉啟疆以勞師襲遠,不期而成突形者三,深入危地以不得自拔矣!歐美兵家亦有論者,以謂:“日人開疆拓土,分兵四出,而在中國東北以及中國與泰、越,成突出之三楔形,而可以利敵人之鉗形夾擊者也!北部楔形,在中國之東北,其東北兩面,為蘇聯所包圍;而西北則受蒙古之包圍,其勢如波蘭西部之凸角。
中部楔形,為中國淪陷各省,則北受蒙古之威脅,而西有中國之大軍,南則中、英、荷、奧同盟之聯軍。
南部楔形為泰、越,與日本三島,壤土相隔,隻一孤島而已;而中國緬甸所包圍者也。
此三突角者,殆日人曆年戰勝攻取之所獲;然壤土遼闊,聲勢不接,而隔離之三大戰場,連兵久不解,當得幾許兵力以能維持耶!如敵人分道以進,如以海上而論:日本全部島嶼,無不在敵人控制之下!而委任統治群島,則分布于美國所控制之太平洋上。
如美國海軍得利用英、荷及蘇聯在遠東之海軍根據地,豈惟可以控制東京之外圍各小島,抑亦以控制日本本部!日本本部之外圍小島,雖亦足資擁衛;然星羅棋布,兵勢亦分!以十軍艦占十島,不如五島而有十五軍艦者之力為雄,進攻退守,此理易明!所以海軍國日本之弱點,即在海上,而日本海軍之所欲敵者有三:以海參崴為根據地之蘇聯潛水艇及軍艦,一也。
太平洋上之美國海軍,二也。
南太平洋之英、美、荷聯盟軍艦,三也。
然則戰場之成三楔形,豈惟陸上,抑亦海戰!日本軍艦之于三者,不論其在任何之一海上集中,必以成其他海上之空虛,而予敵以進攻之機矣!日本海軍,豈特無勝利之望;抑欲以斷敵人海上之交通,而亦不能也!日本有驅逐艦百艘,倘以集中于面積有限之一海上,而攻擊一敵人,威力自不可侮!今則以百艘驅逐艦,零星分散,從庫頁島以至西貢,又自泰國以至甲盧特島,汪洋浩渺,亦何能為!反軸心之英、美、荷、澳諸國,可以其軍艦與商船,駛行于幾多不同之航線,而以接濟其攻擊各楔形之軍隊;每一艦船,護以巨型巡邏轟炸機;如此,則日本有八十艘之潛水艇,而出沒于大海之汪洋;何足算也!安能以阻絕海上之交通耶!然日軍之在陸地,亦不能以阻絕交通,而撓敵人之進攻也!日軍之前進,不過以迫反軸心國之軍隊,退駐便利之地,而得源源之接濟。
中國陸軍,以重慶為根據地,比在武漢更堅強。
英美聯軍在印度、澳洲作戰,比之泰國華南,更易增援!然反軸心國之軍隊,可以後退部署進攻,于軍心士氣無傷也!日軍則可進而不可退;一退,則人民失其勝利之信心,士兵喪其戰鬥之勇氣,國勢瓦解,不僅敵軍之進迫東京而已!日本既不能退出任何戰場之一楔形,以沮士氣,堕民志;則亦不能在任何之一凸角,集中兵力!今日軍之在海陸各戰場,戰勝攻取,無不占優勢;一至兵力分散,優勢亦何能保!然日本欲以保戰勝攻取之所獲,而持守于勿失,兵力不得不分散!于時,反軸心國之軍隊,倘海陸并進,一時并力,如德軍之于波蘭,每一楔形,各施以鉗形之夾擊,日其殆哉!” 右第一節,論地形。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之災,将之過也。
(訓義)張預曰:“凡此六敗,咎在人事。
” 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訓義)曹操曰:“不料力”,張預曰:“勢均,謂将之智勇,兵之利鈍,一切相敵也;夫體敵勢等,自不可輕戰;況奮寡以擊衆,能無走乎!” 卒強吏弱,曰弛。
(訓義)張預曰:“士卒豪悍,将吏懦弱,不能統轄約束,故軍政弛壞也。
吳、楚相攻,吳公子光曰:‘楚軍多寵,政令不一,帥賤而不能整,無大威命,楚可敗。
’果大敗楚師也。
” 吏強卒弱,曰陷。
(訓義)賈林曰:“士卒皆羸,鼓之不進,吏強獨戰,徒陷其身也。
”梅堯臣曰:“吏雖強進,不能激之以勇,故陷于死。
”張預曰:“将吏剛勇欲戰,而士卒素乏訓練,不能齊勇同奮,苟用之,必陷于亡敗。
”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怼而自戰,将不知其能,曰崩。
(訓義)曹操曰:“大吏,小将也。
”梅堯臣曰:“小将心怒而不服,遇敵怨怼而不顧,自取崩敗者,蓋将不知其能也。
”張預曰:“大凡百将一心,三軍同力,則能勝敵;今小将恚怒而不服于大将之令,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