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記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自镂版興,于是兼言版本。
其例創于吾錫尤文簡公袤《遂初堂書目》。
目中所錄,一書多至數本,有成都石經本、秘閣本、舊監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舊杭本、嚴州本、越州本、湖北本、川本、川大字本、川小字本、高麗本;此類書,以正經正史為多,大約皆州郡公使庫本。
而嶽珂刻《九經三傳》,其《沿革例》稱:“自監、蜀、京、杭而下,有建餘仁仲、興國于氏二本,皆分句讀,稱為善本。
”知辨别版本,自南宋已然。
而宋本書,特表而出之,則始自常熟毛扆斧季《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注有“宋本”、“元本”、“影宋”、“校宋”本等字。
其後同縣錢曾遵王《述古堂書目》,泰興季振宜《季滄葦書目》,卷首均别為宋版書目。
明高濂《燕閑清賞箋》論藏書,以為:“宋書紙堅刻軟,用墨稀薄,雖着水經燥無湮迹,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
元刻仿宋,紙松刻硬,用墨穢濁,開卷了無臭味。
又若宋版遺在元印,或元補欠缺,時人執為宋刻。
元版遺至國初補欠,人亦執為元刻。
然而以元補宋,其去猶未易辨。
以國初補元,内有單邊、雙邊之異,且字刻迥然别矣。
”蓋宋版在所珍,而元明不為罕也。
然宋版既罕,元刻亦珍。
至于乾嘉之際,吳縣黃丕烈荛圃自号“佞宋主人”,藏宋版書百餘種,學士顧莼為之顔其室曰“百宋一廛”。
元和顧廣圻千裡為之賦,而丕烈自疏所藏以作注。
海昌吳骞兔床亦富藏書,拟作“千元十駕”以敵之,意蓋欲廣購元椠佳本,取荀子驽馬十駕之意,顔所居曰“千元十駕”,占長句戲丕烈。
丕烈既老而貧,乃以所藏歸之同郡汪士鐘阆源藝芸精舍。
汪氏不能守其有,往往為聊城楊端勤公以增所得,構海源閣藏之,别辟一室曰“宋存”;而以元本校本、鈔本附焉;蓋多士禮居印記矣。
歸安陸心源存齋有宋版書二百部,其中士禮居藏書亦不少,故自顔其居曰“皕宋樓”。
及陸氏敗,所有皕宋樓書,盡以售之日本人岩崎某,載歸貯之靜嘉堂文庫。
而百宋一廛舊籍,乃有流落海外者矣。
然陸氏自誇皕宋以傲丕烈之百宋一廛,而細核所記,有明仿宋本,有明初刻似宋本,有誤元刻為遼金本,有宋版明南監印本,存真去僞,合計不過十之二三,尚不足丕烈之百宋也!杭州孫鳳鈞铨伯藏有宋刊單行本《魏志》,撫州本《公羊》,皆世間絕無之本,雖少而精;簿錄之學,一時無比。
人呼為“宋版孫”。
宋元舊刻日稀,而文苑、儒林、佞宋、秘宋之風,遂成一時佳話矣。
明嘉靖時,吾錫華夏中父好藏書,圖記曰“真賞齋印”,扁式,茶陵李東陽西涯八分書,以米元章有“平生真賞”印也。
鄞縣豐坊道生鋪張所藏而為《真賞齋賦》,蓋顧廣圻《百宋一廛賦》之所自脫胎。
惟顧《賦》揚厲百宋;而道生則不限宋元版書。
其涉及宋元版書者,有曰:“暨乎劉氏《史通》、《玉台新詠》(上有“建業文房”之印),則南唐之初梓也。
聶崇義《三禮圖》,俞言等《五經圖說》,乃北宋之精帙也。
荀悅《前漢紀》,袁宏《後漢紀》(紹興間刻本,汝陰王铚序),嘉史久遺。
許嵩《建康錄》,陸遊《南唐書》,載紀攸罕。
宋批《五禮》,五采如新。
古注《九經》,南籬多阙。
蘇子容《儀象法要》,亟稱于諸子。
張彥遠《名畫記》,鑒收于子昂。
相台嶽氏《左傳》,建安黃善夫《史記》,六臣注《文選》,郭知達《集注杜工部詩》(共九家,曾噩校),曾南豐序次《李翰林集》(三十卷),五百家注《韓柳文》(在朱子前),《劉賓客集》(共四十卷,内外集十卷),《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歐陽家藏集》(删繁補缺八十卷,最為真完),《三蘇全集》,《王臨川集》(世所傳隻一百卷,唯此本一百六十卷),《管子》,《韓非》,《三國志》(大字本淳熙乙巳刊于漳州轉運使公帑),《鮑參軍集》(十卷),《花間集》(紙墨精好),《雲溪友議》(十二卷),《詩話總龜》(百卷,阮閱編),《經堂雜志》(八卷,靈川倪思),《金石略》(鄭樵著,笪氏藏),《寶晉山林拾遺》(八卷,孫米憲刻),《東觀馀論》(宋刻初印,卷帙甚備,世所罕見),《唐名畫錄》(朱景玄),《五代名畫補》(劉道醇纂),《宋名畫評》,《蘭亭考》(十二卷,桑世昌),皆傳自宋元,遠有端緒。
”即以宋元版書而論,可謂夥頤沈沈者矣!何減于百宋一廛哉! 百宋一廛藏有建溪三峰蔡夢弼傅卿家塾,乾道七年刻《史記》(乾道,宋孝宗年号),有《索隐》而無《正義》。
而嘉定錢大昕辛楣《十駕齋養新錄·論史記宋元本》曰:“予所見《史記》宋椠本,吳門顧抱沖所藏澄江耿秉刊于廣德郡齋者,紙墨最精善。
此淳熙辛醜官本也(淳熙,亦孝宗年号,為乾道改元)。
黃荛圃所
其例創于吾錫尤文簡公袤《遂初堂書目》。
目中所錄,一書多至數本,有成都石經本、秘閣本、舊監本、京本、江西本、吉州本、杭本、舊杭本、嚴州本、越州本、湖北本、川本、川大字本、川小字本、高麗本;此類書,以正經正史為多,大約皆州郡公使庫本。
而嶽珂刻《九經三傳》,其《沿革例》稱:“自監、蜀、京、杭而下,有建餘仁仲、興國于氏二本,皆分句讀,稱為善本。
”知辨别版本,自南宋已然。
而宋本書,特表而出之,則始自常熟毛扆斧季《汲古閣珍藏秘本書目》,注有“宋本”、“元本”、“影宋”、“校宋”本等字。
其後同縣錢曾遵王《述古堂書目》,泰興季振宜《季滄葦書目》,卷首均别為宋版書目。
明高濂《燕閑清賞箋》論藏書,以為:“宋書紙堅刻軟,用墨稀薄,雖着水經燥無湮迹,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
元刻仿宋,紙松刻硬,用墨穢濁,開卷了無臭味。
又若宋版遺在元印,或元補欠缺,時人執為宋刻。
元版遺至國初補欠,人亦執為元刻。
然而以元補宋,其去猶未易辨。
以國初補元,内有單邊、雙邊之異,且字刻迥然别矣。
”蓋宋版在所珍,而元明不為罕也。
然宋版既罕,元刻亦珍。
至于乾嘉之際,吳縣黃丕烈荛圃自号“佞宋主人”,藏宋版書百餘種,學士顧莼為之顔其室曰“百宋一廛”。
元和顧廣圻千裡為之賦,而丕烈自疏所藏以作注。
海昌吳骞兔床亦富藏書,拟作“千元十駕”以敵之,意蓋欲廣購元椠佳本,取荀子驽馬十駕之意,顔所居曰“千元十駕”,占長句戲丕烈。
丕烈既老而貧,乃以所藏歸之同郡汪士鐘阆源藝芸精舍。
汪氏不能守其有,往往為聊城楊端勤公以增所得,構海源閣藏之,别辟一室曰“宋存”;而以元本校本、鈔本附焉;蓋多士禮居印記矣。
歸安陸心源存齋有宋版書二百部,其中士禮居藏書亦不少,故自顔其居曰“皕宋樓”。
及陸氏敗,所有皕宋樓書,盡以售之日本人岩崎某,載歸貯之靜嘉堂文庫。
而百宋一廛舊籍,乃有流落海外者矣。
然陸氏自誇皕宋以傲丕烈之百宋一廛,而細核所記,有明仿宋本,有明初刻似宋本,有誤元刻為遼金本,有宋版明南監印本,存真去僞,合計不過十之二三,尚不足丕烈之百宋也!杭州孫鳳鈞铨伯藏有宋刊單行本《魏志》,撫州本《公羊》,皆世間絕無之本,雖少而精;簿錄之學,一時無比。
人呼為“宋版孫”。
宋元舊刻日稀,而文苑、儒林、佞宋、秘宋之風,遂成一時佳話矣。
明嘉靖時,吾錫華夏中父好藏書,圖記曰“真賞齋印”,扁式,茶陵李東陽西涯八分書,以米元章有“平生真賞”印也。
鄞縣豐坊道生鋪張所藏而為《真賞齋賦》,蓋顧廣圻《百宋一廛賦》之所自脫胎。
惟顧《賦》揚厲百宋;而道生則不限宋元版書。
其涉及宋元版書者,有曰:“暨乎劉氏《史通》、《玉台新詠》(上有“建業文房”之印),則南唐之初梓也。
聶崇義《三禮圖》,俞言等《五經圖說》,乃北宋之精帙也。
荀悅《前漢紀》,袁宏《後漢紀》(紹興間刻本,汝陰王铚序),嘉史久遺。
許嵩《建康錄》,陸遊《南唐書》,載紀攸罕。
宋批《五禮》,五采如新。
古注《九經》,南籬多阙。
蘇子容《儀象法要》,亟稱于諸子。
張彥遠《名畫記》,鑒收于子昂。
相台嶽氏《左傳》,建安黃善夫《史記》,六臣注《文選》,郭知達《集注杜工部詩》(共九家,曾噩校),曾南豐序次《李翰林集》(三十卷),五百家注《韓柳文》(在朱子前),《劉賓客集》(共四十卷,内外集十卷),《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歐陽家藏集》(删繁補缺八十卷,最為真完),《三蘇全集》,《王臨川集》(世所傳隻一百卷,唯此本一百六十卷),《管子》,《韓非》,《三國志》(大字本淳熙乙巳刊于漳州轉運使公帑),《鮑參軍集》(十卷),《花間集》(紙墨精好),《雲溪友議》(十二卷),《詩話總龜》(百卷,阮閱編),《經堂雜志》(八卷,靈川倪思),《金石略》(鄭樵著,笪氏藏),《寶晉山林拾遺》(八卷,孫米憲刻),《東觀馀論》(宋刻初印,卷帙甚備,世所罕見),《唐名畫錄》(朱景玄),《五代名畫補》(劉道醇纂),《宋名畫評》,《蘭亭考》(十二卷,桑世昌),皆傳自宋元,遠有端緒。
”即以宋元版書而論,可謂夥頤沈沈者矣!何減于百宋一廛哉! 百宋一廛藏有建溪三峰蔡夢弼傅卿家塾,乾道七年刻《史記》(乾道,宋孝宗年号),有《索隐》而無《正義》。
而嘉定錢大昕辛楣《十駕齋養新錄·論史記宋元本》曰:“予所見《史記》宋椠本,吳門顧抱沖所藏澄江耿秉刊于廣德郡齋者,紙墨最精善。
此淳熙辛醜官本也(淳熙,亦孝宗年号,為乾道改元)。
黃荛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