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改革篇
關燈
小
中
大
北京大學校長委任狀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917年1月9日)
五年前,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予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于同校。
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之進步矣。
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
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
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财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幹祿之終南捷徑也。
因做官心熱,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
官階大者,特别歡迎,蓋為将來畢業有人提攜也。
現在我國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任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
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
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财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
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緻富。
宗旨既定,自趨正軌。
諸君肄業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發财,宗旨既乖,趨向自異。
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争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過,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
即在今日,吾人對于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
今諸君苟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将來萬一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贻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贻誤國家。
是誤人也。
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餘所希望于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
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
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
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
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勵人。
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
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于道德無虧,而于身體有益。
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
此餘所希望于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
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之便利,諸君能無動于衷乎?至于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
餘見歐人購物者,每至店肆,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
薄物細故,猶懇摯如此,況學術傳習之大端乎?對于師友之敬愛,此餘所希望于諸君者三也。
餘到校任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 一曰改良講義。
諸君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
以後所印講義,隻列綱要,其詳細節目,由教師口授,後學者自行筆記,并随時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
二曰添購書籍。
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刻拟籌集款項,多購新書,以備教員與學生之參考。
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隻此,以後會晤日長,随時再為商榷可也。
(據1920年新潮社編《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并參閱1917年4月《東方雜志》第14卷第4号) 國立北京大學校旗圖說 (1920年10月) 各國的國旗,雖然也有采用天象、動物、王冠等等圖案,但是用色彩作符号的占多數。
法國三色旗,說是自由、平等、博愛三大主義的符号,是最彰明較著的。
我國國旗用五色,說是表示五族共和,也是這一類。
我們現在所定的校旗,右邊是橫列的紅、藍、黃三色,左邊是縱列的白色,又于白色中間綴黑色的北大兩篆文,并環一黑圈。
這是借作科學、哲學、玄學的符号。
我們都知道,各種色彩,都可用日光七色中幾色化成的。
我們又都知道,日光中七色,又可用三種主要色化成的。
現在通行三色印刷術,就是應用這個原理。
科學界的關系,也是如是。
世界事物,雖然複雜,總可以用科學說明他們;科學的名目,雖然也很複雜,總可以用三類包舉他們。
那三類呢?第一,是現象的科學,如物理、化學等等。
第二,是發生的科學,如曆史學、生物進化學等等。
第三,是系統的科學,如植物、動物、生理學等等。
我們現在用紅、藍、黃三色,作這三類科學的符号。
我們都知道,白是七色的總和,自然也就是三色的總和了。
我們又都知道,有一種哲學,把種種自然科學的公例貫串起來,演成普遍的原理,叫作自然哲學。
我們又都知道,有幾派哲學,把自然科學的原理,應用到精神科學,又把各方面的原理統統貫串起來,如英國斯賓塞爾氏的綜合哲學,法國孔德氏的實證哲學,就是。
這種哲學,可以算是科學的總和。
我們現在用總和七色的白來表示他。
但是人類求知的欲望,決不能以綜合哲學與實證哲學為滿足,必要侵入玄學的範圍。
但看法國當實證哲學盛行以後,還有别格遜的玄學,很受歡迎,就可算最顯的例證了。
玄學的對象,叔本華叫他作“沒有理解的意志”,斯賓塞爾叫他作“不可知”,哈特曼叫他作“無意識”。
道家叫作“玄”;釋家叫作“涅槃”。
總之,不能用科學的概念證明,全要用玄學的直覺照到的,就是了。
所以我們用沒有顔色的黑來代表他。
大學是包容各種學問的機關,我們固然要研究各種科學;但不能就此滿足,所以研究融貫科學的哲學;但也不能就此滿 國立北京大學校旗 足,所以又研究根據科學而又超絕科學的玄學。
科學的範圍最廣,哲學是窄一點兒,玄學更窄一點兒。
就分門研究說,研究科學的人最多,其次哲學,其次玄學。
就一人經曆說,研究科學的時間最多,其次哲學,其次玄學。
所以校旗上面,紅、藍、黃三色所占的面積最大,白次之,黑再次之。
這就是國立北京大學校旗所以用這幾種色,而這幾種色所占面積又不相同的緣故。
(據1920年新潮社編《蔡孑民先生言行錄》) 大學改制之事實及理由a (1917年1月) 竊查歐洲各國高等教育之編制,以德意志為最善。
其法科、醫科既設于大學,故高等學校中無之。
理工科、商科、農科,既有高等專門學校,則不複為大學之一科。
而專門學校之畢業生,更為學理之研究者,所得學位,與大學畢業生同。
普通之大學學生會,常合高等學校之生徒而組織之。
是德之高等專門學校,實即增設之分科大學,特不欲破大學四科之舊例,故别列一門而已。
我國高等教育之制,規仿日本,既設法、醫、農、工、商各科于大學,而又别設此諸科之高等專門學校,雖程度稍别淺深,而科目無多差别。
同時并立,義近骈贅。
且兩種學校之畢業生,服務社會,恒有互相龃龉之點。
殷鑒不遠,即在日本。
特我國此制行之未久,其弊尚未著耳。
今改圖尚無何等困難,爰參合現代之大學及高等專門學校制而改編大學制如下。
(一)大學專設文、理二科。
其法、醫、農、工、商五科,别為獨立之大學。
其名為法科大學、醫科大學等。
其理由有二:文理二科,專屬學理;其他各科,偏重緻用,一也。
文理二科,有研究所、實驗室、圖書館、植物園、動物院等種種之設備,合為一區,已非容易。
若遍設各科,而又加以醫科之病院、工科之工場、農科之試驗場等,則範圍過大,不能各擇适宜之地點,一也。
(二)大學均分為三級:1.預科一年,2.本科三年,3.研究科二年,凡六年。
以上所述經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陳校長、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吳校長、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湯校長、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洪校長一緻贊同,即于同月三十日由各校長公呈教育部請核準。
二月二十三日教育部開會議,列席者總次長、參事、專門司司長、北洋大學校長,及具呈各校長。
第一條無異議。
于第二條,則多以預科一年之期為太短,又有以研究科之名為不必設者。
乃再付校務讨論會複議。
二月五日校務讨論會開會議決:大學均分為二級,預科二年,本科四年,凡六年。
複于三月五日在教育部會議一次,無異議,乃由教育部于三月十四日發指令曰:“改編大學制年限辦法,經本部疊次開會讨論,應定為預科二年,本科四年”雲雲。
此改制案成立之曆史也。
如上所述,則農工醫等專門學校,均當為改組大學之準備。
而設備既需經費,教員尚待養成,非再曆數年不能進行。
而北京大學則适有改革之機會,于是由評議會議決而實行者如下。
(一)文理兩科之擴張 大學号有五科,而每科所設,少者或止一門,多者亦不過三門。
欲以有限之經費,博多科之體面,其流弊必至如此。
今既以文理為主要,則自然以擴張此兩科,使漸臻完備,為第一義。
然為經費所限,暑假後僅能每科增設一門,即史學門及地質學門是也。
(二)法科獨立之預備 北京大學各科以法科為較完備,學生人數亦最多,具有獨立的法科大學之資格。
惟現在尚為新舊章并行之時,獨立之預算案,尚未有機會可以提出,故暫從緩議,惟于暑假後先移設于預科校舍,以為獨立之試驗。
(三)商科之歸并 商科依部令宜設銀行、保險等專門,而北京大學現有之商科,則不設專門,而授普通商業,實不足以副商科之名,而又無擴張之經費。
故于五月十五日呈請教育部,略謂:“本校自本學年始設商科,因經費不敷,不能按部定規程分設銀行學、保險學等門,而講授普通商業學、頗有名實不副之失。
現值各科改組之期,拟仿美日等國大學法科兼設商業學之例,即以現有商科改為商業學,而隸于法科。
俟鈞部籌有的款創立商科大學時,再将法科之商業專門
諸君多自預科畢業而來,想必聞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見,況時閱數載,諸君較昔當必為長足之進步矣。
予今長斯校,請更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
今人肄業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
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财思想,故畢業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幹祿之終南捷徑也。
因做官心熱,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惟問其官階之大小。
官階大者,特别歡迎,蓋為将來畢業有人提攜也。
現在我國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任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
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
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财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
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緻富。
宗旨既定,自趨正軌。
諸君肄業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發财,宗旨既乖,趨向自異。
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争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過,學問毫無,是自誤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
即在今日,吾人對于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
今諸君苟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将來萬一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贻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贻誤國家。
是誤人也。
誤己誤人,又豈本心所願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此餘所希望于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
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
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
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
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
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勵人。
苟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為人輕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諸君終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無娛樂之事,必感身體上之苦痛。
為諸君計,莫如以正當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庶于道德無虧,而于身體有益。
諸君入分科時,曾填寫願書,遵守本校規則,苟中道而違之,豈非與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謹嚴。
此餘所希望于諸君者二也。
三曰敬愛師友。
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之便利,諸君能無動于衷乎?至于同學,共處一堂,尤應互相親愛,庶可收切磋之效。
餘見歐人購物者,每至店肆,店主殷勤款待,付價接物,互相稱謝。
薄物細故,猶懇摯如此,況學術傳習之大端乎?對于師友之敬愛,此餘所希望于諸君者三也。
餘到校任事僅數日,校事多未詳悉,茲所計劃者二事: 一曰改良講義。
諸君研究高深學問,自與中學、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員講授,尤賴一己潛修。
以後所印講義,隻列綱要,其詳細節目,由教師口授,後學者自行筆記,并随時參考,以期學有心得,能裨實用。
二曰添購書籍。
本校圖書館書籍雖多,新出者甚少,刻拟籌集款項,多購新書,以備教員與學生之參考。
今日所與諸君陳說者隻此,以後會晤日長,随時再為商榷可也。
(據1920年新潮社編《蔡孑民先生言行錄》,并參閱1917年4月《東方雜志》第14卷第4号) 國立北京大學校旗圖說 (1920年10月) 各國的國旗,雖然也有采用天象、動物、王冠等等圖案,但是用色彩作符号的占多數。
法國三色旗,說是自由、平等、博愛三大主義的符号,是最彰明較著的。
我國國旗用五色,說是表示五族共和,也是這一類。
我們現在所定的校旗,右邊是橫列的紅、藍、黃三色,左邊是縱列的白色,又于白色中間綴黑色的北大兩篆文,并環一黑圈。
這是借作科學、哲學、玄學的符号。
我們都知道,各種色彩,都可用日光七色中幾色化成的。
我們又都知道,日光中七色,又可用三種主要色化成的。
現在通行三色印刷術,就是應用這個原理。
科學界的關系,也是如是。
世界事物,雖然複雜,總可以用科學說明他們;科學的名目,雖然也很複雜,總可以用三類包舉他們。
那三類呢?第一,是現象的科學,如物理、化學等等。
第二,是發生的科學,如曆史學、生物進化學等等。
第三,是系統的科學,如植物、動物、生理學等等。
我們現在用紅、藍、黃三色,作這三類科學的符号。
我們都知道,白是七色的總和,自然也就是三色的總和了。
我們又都知道,有一種哲學,把種種自然科學的公例貫串起來,演成普遍的原理,叫作自然哲學。
我們又都知道,有幾派哲學,把自然科學的原理,應用到精神科學,又把各方面的原理統統貫串起來,如英國斯賓塞爾氏的綜合哲學,法國孔德氏的實證哲學,就是。
這種哲學,可以算是科學的總和。
我們現在用總和七色的白來表示他。
但是人類求知的欲望,決不能以綜合哲學與實證哲學為滿足,必要侵入玄學的範圍。
但看法國當實證哲學盛行以後,還有别格遜的玄學,很受歡迎,就可算最顯的例證了。
玄學的對象,叔本華叫他作“沒有理解的意志”,斯賓塞爾叫他作“不可知”,哈特曼叫他作“無意識”。
道家叫作“玄”;釋家叫作“涅槃”。
總之,不能用科學的概念證明,全要用玄學的直覺照到的,就是了。
所以我們用沒有顔色的黑來代表他。
大學是包容各種學問的機關,我們固然要研究各種科學;但不能就此滿足,所以研究融貫科學的哲學;但也不能就此滿 國立北京大學校旗 足,所以又研究根據科學而又超絕科學的玄學。
科學的範圍最廣,哲學是窄一點兒,玄學更窄一點兒。
就分門研究說,研究科學的人最多,其次哲學,其次玄學。
就一人經曆說,研究科學的時間最多,其次哲學,其次玄學。
所以校旗上面,紅、藍、黃三色所占的面積最大,白次之,黑再次之。
這就是國立北京大學校旗所以用這幾種色,而這幾種色所占面積又不相同的緣故。
(據1920年新潮社編《蔡孑民先生言行錄》) 大學改制之事實及理由a (1917年1月) 竊查歐洲各國高等教育之編制,以德意志為最善。
其法科、醫科既設于大學,故高等學校中無之。
理工科、商科、農科,既有高等專門學校,則不複為大學之一科。
而專門學校之畢業生,更為學理之研究者,所得學位,與大學畢業生同。
普通之大學學生會,常合高等學校之生徒而組織之。
是德之高等專門學校,實即增設之分科大學,特不欲破大學四科之舊例,故别列一門而已。
我國高等教育之制,規仿日本,既設法、醫、農、工、商各科于大學,而又别設此諸科之高等專門學校,雖程度稍别淺深,而科目無多差别。
同時并立,義近骈贅。
且兩種學校之畢業生,服務社會,恒有互相龃龉之點。
殷鑒不遠,即在日本。
特我國此制行之未久,其弊尚未著耳。
今改圖尚無何等困難,爰參合現代之大學及高等專門學校制而改編大學制如下。
(一)大學專設文、理二科。
其法、醫、農、工、商五科,别為獨立之大學。
其名為法科大學、醫科大學等。
其理由有二:文理二科,專屬學理;其他各科,偏重緻用,一也。
文理二科,有研究所、實驗室、圖書館、植物園、動物院等種種之設備,合為一區,已非容易。
若遍設各科,而又加以醫科之病院、工科之工場、農科之試驗場等,則範圍過大,不能各擇适宜之地點,一也。
(二)大學均分為三級:1.預科一年,2.本科三年,3.研究科二年,凡六年。
以上所述經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陳校長、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吳校長、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湯校長、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洪校長一緻贊同,即于同月三十日由各校長公呈教育部請核準。
二月二十三日教育部開會議,列席者總次長、參事、專門司司長、北洋大學校長,及具呈各校長。
第一條無異議。
于第二條,則多以預科一年之期為太短,又有以研究科之名為不必設者。
乃再付校務讨論會複議。
二月五日校務讨論會開會議決:大學均分為二級,預科二年,本科四年,凡六年。
複于三月五日在教育部會議一次,無異議,乃由教育部于三月十四日發指令曰:“改編大學制年限辦法,經本部疊次開會讨論,應定為預科二年,本科四年”雲雲。
此改制案成立之曆史也。
如上所述,則農工醫等專門學校,均當為改組大學之準備。
而設備既需經費,教員尚待養成,非再曆數年不能進行。
而北京大學則适有改革之機會,于是由評議會議決而實行者如下。
(一)文理兩科之擴張 大學号有五科,而每科所設,少者或止一門,多者亦不過三門。
欲以有限之經費,博多科之體面,其流弊必至如此。
今既以文理為主要,則自然以擴張此兩科,使漸臻完備,為第一義。
然為經費所限,暑假後僅能每科增設一門,即史學門及地質學門是也。
(二)法科獨立之預備 北京大學各科以法科為較完備,學生人數亦最多,具有獨立的法科大學之資格。
惟現在尚為新舊章并行之時,獨立之預算案,尚未有機會可以提出,故暫從緩議,惟于暑假後先移設于預科校舍,以為獨立之試驗。
(三)商科之歸并 商科依部令宜設銀行、保險等專門,而北京大學現有之商科,則不設專門,而授普通商業,實不足以副商科之名,而又無擴張之經費。
故于五月十五日呈請教育部,略謂:“本校自本學年始設商科,因經費不敷,不能按部定規程分設銀行學、保險學等門,而講授普通商業學、頗有名實不副之失。
現值各科改組之期,拟仿美日等國大學法科兼設商業學之例,即以現有商科改為商業學,而隸于法科。
俟鈞部籌有的款創立商科大學時,再将法科之商業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