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序

關燈
我們研究中國學術思想的時候,常常感到本國的各種記載雖然不少,但大都是斷片的,又往往缺乏系統與組織。以緻治學的人每苦于漫無頭緒,不易入手;甚或費時費力,猶得不着一個明晰的知識。近年,整理國故呼聲起後,一般學者應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眼光來探讨,才有了彰明的成績。别的不及細數,即如中國宗教思想,素來視為淆混難理的,現在也有王治心先生的新著出現于學林了。

    他這一部中國宗教思想史,系貫串今古,作綜合的系統的研究,一掃從前某宗某派零碎記述的缺點,而又能馭繁就簡,綱舉目張,來說明曆史的演化,使我們翻閱一遍,便可了然于中國宗教思想的大概情形。這是一部新的有價值的著作。

    原來宗教思想的初期,世界各民族互相類似,不過大同小異罷了。以後民智發展,文化進步,各民族因其所處的環境相殊,宗教思想乃漸漸愈趨愈遠,所以形成世界上種種不同的宗教。這種種不同的宗教,各有它演進的曆史的背景,若不從曆史上研究一番,是難于得着它的真象的。例如我國,素有非宗教國家之稱,同時卻又是多宗教的國家,如此矛盾的現象,照表面上看,似乎可怪,若從事于思想曆史的考察,就會爽然知道它并非矛盾,而且有必然的理由存在着。

    除卻外來宗教,中國固有的宗教思想發展的經過,大概可約分為三個時期:

    一、神與人異的時期。

    二、神人相似的時期。

    三、人拟神的時期。

    在第一時期是幼稚的宗教思想,可說是純是迷信時期,所表現的如日月風雨,雷電山川,動物植物……等崇拜,均非人類的神,神的行為也與人絕不相似。我們在古籍上及世界初民宗教思想上,得到很多的證據,此處不俟列舉了。

    第二時期便進步一點,所崇拜諸神,居然有人的性質了;固然,以前崇拜之神之屬于自然界、動物界、植物界的,仍然大都保存着,但是對于這些神們,卻已重新估定,加上人的成分,如諸神的等級、職權和行為,逐漸明顯而趨于固定,與前所崇拜的神,形似而實非,名同而義别;因為諸神經過選擇及粉飾的手續,便已人格化了。

    到第三時期,思想愈有新的變化,往日把高高在上的神與芸芸在下的人,視為隻有關系而不容易位以處的,現在竟以人升而為神,加以崇拜起來,所謂以祖先配天,以聖神英雄為神——甚至大憝巨惡,亦分得神國的一席,這樣思想的進步,比較初期,何啻天淵之别。

    在這幾個宗教思想蛻化的曆程中,它的内容外型及構成此項思想的原素,當然是社會背景及經濟結構種種複雜的反應,不是片言兩語所能解釋詳盡的;即時期的畫分,也不是說此起彼滅,界限判然,僅是就方便說明的假定而已。我們檢閱中國宗教思想,當可明白有這麼一回事。

    由漢魏以來至今千有餘年,許多外來宗教傳入中土,由此中國宗教思想大受其影響,其中第一要算是佛教了。佛教的影響不止限于宗教思想方面,且搖動到學術方面與國人生活上去,我們若治中國宗教思想史,它是第一個重要機鍵。至耶稣教盛行于近代,雖然有太平天國之役的關系,可是它與國人宗教思想的波震,還遠不及佛教。這是值得思考的。

    總而言之,宗教這東西,是帶有想像的感情的性質,又夾雜些理智的成分,任高級的宗教思想與低級的宗教思想程度千差萬别,其共同原則,不外是某種信仰超自然的力量而已。[1]

    不管人們現在信不信宗教,與宗教思想是否可以立即撲滅,卻是它盤踞在人類生活上已有悠久的曆史和它複雜而偉大的力量。[2]我們不願戴着有色眼鏡來改換史實,又不能否認宗教思想的從未存在,那麼,我們來研究它,整理它,把它編成明潔的曆史,供給學人們參考,難道作者是“落伍”而本書“定遭唾棄”咧?[3]

    這書在态度上組織上都能應用新法,很有精彩的部分,讀者當能有目共賞,無須我來介紹。承王先生遠道将稿本寄來,并許我參加些愚見,故于先睹為快之餘,就拉雜寫些外行話,附于卷末,這是我所引為欣幸的。

    鹽城陳鐘凡叙于暨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