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國支持教育的能力

關燈
即33,778,108平方裡的領土。

    注221除了淪陷的四個省外,中國的領土面積是3,817,933平方英裡即29,904,804平方裡。

    表62列出了已知的五位專家有關中國耕地面積的估計。

     表62中國土地面積估算表(以出版時間和公認程度為序) 資料來源:a.梁敬:《中國人口與食物供應的關系》(手稿) b.張心一:《中國農莊與農作物估算》,第11頁。

     c.中國經濟研究協會:《中國經濟問題》,第37、51—53頁。

     d.R.H.Tawney,LandandLabourinChina,p.28. 表6列出了不同年份的人口數字。

    目前人口一般估計為450,000,000人。

     我國有83%的人口密集在17%的領土上……平均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英裡500人……其餘的17%人口生活在其餘83%的領土上,平均每平方英裡隻有35人。

    注222 隻有46%的人口即150,000,000的人擁有自己的土地。

    其餘的54%即235,000,000人,包括佃農,都沒有土地。

    在這些土地所有者中,44%的人擁有的耕地隻占總面積的6%,而5%的人擁有的耕地卻占總面積的43%。

    這44%的土地所有者平均每戶占有的土地不到10畝。

    注223根據張心一先生的估算,約有73%的家庭是農戶。

    注224而中央土地委員會估計,全國80%的人是農民(1927)。

    據立法院的程長恒(ChengChang-heng)估計,每個農業家庭的平均人數為5.2人。

    托尼寫道: 且不說住房、農具、衣服、燃料以及其他必需品,在中國,一個五口之家,單是吃飽肚子,每人就足足需要3畝(0.45英畝)地,一個家庭需要15畝地。

    注225 著名農村教育家何日平注226寫道,如果一個家庭人均擁有10畝地,就處于有創造力的水平,家裡的孩子就能接受中等教育。

    如果人均擁有7.5畝地,這個家庭就處于有文化的水平,家裡的孩子僅夠接受初級教育。

    如果人均擁有6畝地,這個家庭就處于缺衣的水平,送不起孩子上學了。

    如果人均隻擁有5畝地,就處于少食水平。

    再往下走,就瀕于破産、死亡,胡亂過了。

     根據張心一先生的估算注227,實際上,一個農業家庭平均隻擁有21畝地,即人均約4畝地。

    根據實業部的材料,44%的土地所有者人均擁有不到2畝地,隻有14%的人平均擁有10畝或10畝以上的地。

    陳翰笙經過大量抽樣研究後得出結論:不少于65%的農業人口極端需要土地。

    注228康德利夫寫道,人口過多是中國最大、最基本和最迫切的困難,它阻礙了中國改善經濟生活的一切規劃。

    注229梁敬在對人口和食物供應的關系進行精心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食物供應的總熱量是299,539,850百萬卡路裡。

    注230按此數平均,成人每天隻有2,409卡路裡。

    而六個飲食熱量标準的平均數是,成人每天需要3,125卡路裡。

    按照這樣的标準計算,中國隻能養活342,000,000人,大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四。

    如果連食物的供應都不足,那麼,千百萬中國人受教育的希望就不大了。

    注231 自然資源和工業化。

    雖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粱、紅薯、茶葉、白菜、竹子以及大豆的生産國,稻米、小麥、煙草的生産名列第二,棉産名列第四,但是,最近幾年,中國卻經常碰到食物和農業原料普遍短缺和分配不均的問題。

    據地質學家和經濟學家估計,中國的基本金屬和能源并非過剩。

    從表63可以看出,中國作為原料生産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從表64可以看出,中國工業化程度與美國對比的情況。

     表63中國原料生産的地位表 續表 主要數據來源:(1)EconomicForcesoftheWorld,Berlin,DresdnerBank,1930.(2)中央地質調查所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報告,直至1932年。

     輔助數據來源:(1)H.D.Fong(方顯廷),China’sIndustrialization,AStatisticalSurvey;(2)DjiangSiao-Mei(張肖梅),ThePositionofChinaasaProducerofRawMaterialsandManufacturedGoods;(3)C.L.Nieh,China’sIndustrialDevelopment:ItsProblemandProspects;(4)JuleanArnold,ChinaThroughtheAmericanWindow,pp.25—27(5)《申報月刊》第2卷第4期,第37—41頁;第7期,第87—96頁;(6)《經濟統計季刊》第2卷第3期,1933年9月,第693頁。

     表641930年中美工業化程度統計對照表 根據Arnold,ChinaThroughtheAmericaWindow改編。

     表63和表64的數據明顯顯示: 1.食物的短缺可以用科學農業來彌補,食物分配不均衡可以用擴充交通運輸來改善。

     2.中國的煤和鐵的儲藏量比很多國家都多,有足夠的動力資源,特别是水電動力,因此中國有可能成為一個重要的制造業國家。

     3.中國的現代工業化主要限于幾個城市,在整個國民經濟生活中作用不大。

    中國實質上還是一個農業國,而且整體趨勢還會長期如此。

     但是,中國隻會以東方的方式而不是西方